本章是《自我覺醒》專欄的第43章,目的是幫助大家提升認知,獲得人生的幸福。
在前面的章節中,我們說過一個觀點,那就是人生的最大快樂就是做自己,完全的順應自己的本心,想怎樣就怎樣,因為這可以讓我們獲得最大的人生自由,那你不就是最快樂的嗎?
而你越是在意別人的眼光,因為別人而遷就自己,那你就在自己身上套上一個又一個的枷鎖,你就會束手束腳,失去越來越多的自由。
那你做一件事的時候,不能完全的順應自己的本心,還要考慮這個那個的感受,那你說你能活得痛快嗎?
說得再通俗一點,就是完全的自由,做到心想事成,所以你也就獲得了人生的最大快樂。
但理想歸理想,現實是肯定做不到。
而且當你想要完全順應自己的內心,追求完全的自由時,肯定就會產生一個問題,就是你可能會傷害到別人,進而也會影響到別人對你的看法,社會關系就可能出現問題。
舉個例子,你跟朋友社交的時候,不在乎對方的感受,想說什么就說什么,那你可能就會出口傷人,那是不是就沒有人愿意跟你交往了?社會關系就出現問題了?
而我們又是社會性動物,需要從社會群體中獲得歸屬感、尊重等等,因此如果你社會關系出現了問題,被周圍的人所排斥,這時候你的完全順應本心可能就沒有那么快樂。
那這種失去社會支持的快樂,跟你完全釋放自我獲得的快樂對比,哪種快樂會更大呢?
這就不一定了,畢竟如果你孤零零的一個人,哪怕你再釋放自我,你可能也活的不是太快樂
相反,雖然你壓抑了一定的自我,顧及了別人的感受,但是你也獲得了別人的肯定支持,那你壓抑自己的痛苦,可能就會被別人帶給你的支持快樂所撫平,那你總體上可能還更快樂。
這也就意味著,我們需要在完全的釋放自我和顧及他人的感受之間尋得一個平衡點,你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壓抑自己,獲得別人的認可,但是你也不能完全的壓抑自己,完全為別人而活 。
那這個標準是怎么樣的呢?如何確立呢?好像很難有一個明確的標準,因為每個人的感受都是不一樣的。
有的人就可以從更多釋放自我中獲得快樂,那他就需要更多的釋放自己;但有的人可能從別人更多的肯定中獲得快樂,自然他就需要更多的壓抑自己,
每個人的心理能量來源的側重點不同,標準自然也不一樣。
那怎么辦呢?有兩個可行的方法。
解決問題的方法
方法一:在乎你在乎的,對于不在乎的,釋放自我
既然釋放自由的標準難以把握,那我們是不是可以從人群的角度進行區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