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消息稱,俄方曾備下一個“不走尋常路”的作戰計劃:如果與北約發生沖突,他們的第一步并不是直接對抗北約本土,而是要對亞太的兩個“棋子”動刀,日本和韓國。
這聽著挺出人意料的,但細琢磨還真有點門道。
那么,俄到底在盤算什么?又為何選擇先“揍”這兩個國家?
俄羅斯如今的處境,用“內憂外患”來形容一點不為過。
北約的步步緊逼,在歐洲邊境搞得風生水起,而在東亞地區,美國又將日韓這兩個盟友武裝得滴水不漏,形成對俄的“夾擊之勢”。
在這樣的雙重壓力下,俄羅斯的決策自然變得更加“深思熟慮”,哪怕一些想法聽上去有些“另辟蹊徑”。
北約對俄羅斯的態度,從“威懾”轉為更直接的“步步緊逼”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
從波羅的海到黑海的大規模軍事演習,再到模擬攻擊加里寧格勒州的設想,這些行動已經不只是“擺姿態”,而是動真格的準備。
俄軍高層對此自然不敢掉以輕心,但更讓他們擔憂的,是北約在亞太地區的布局,特別是日韓的角色。
日韓并非普通的“棋子”,這些年來,日本的防衛預算猛增,高超音速導彈的部署計劃和F-35戰機的引進,無不顯示出它們“不想只做個旁觀者”。
至于韓國,更是祭出了“三軸體系”,揚言能夠實施精準打擊。
在美國的推波助瀾之下,這兩個國家儼然已經成為北約在亞太地區的得力“爪牙”。
于是,俄羅斯的思路來了個急轉彎:既然沒法一口吃下北約這塊“硬骨頭”,倒不如先斷它的“翅膀”。
最近傳出的那份俄軍絕密文件,就明確指出了這一策略。
與其直接開打北約腹地,不如先打日韓,尤其是它們的關鍵軍事設施。
想想看,如果日韓的軍事基地、通信樞紐等被重創,美軍在亞太的部署還能調動得起來嗎?
計劃列舉了160個目標,從韓國的釜山港到日本的對馬海峽,每一個都是北約在亞太的重要節點。
進一步分析,這些目標的癱瘓,的確能讓北約在亞太陷入被動,俄軍的遠東前線得以稍微喘口氣。
俄羅斯為何盯上了這兩個鄰國?除了軍事意義之外,歷史的因素也不容忽視。
要知道,20世紀初的日俄戰爭就讓沙皇俄國栽了大跟頭;二戰期間,日本關東軍更是虎視眈眈地盯著蘇聯遠東地區。
這些歷史上的舊賬,讓俄羅斯對日本始終保持防備,而如今的形勢似乎又讓老一代的記憶更加鮮活。
至于韓國,那也是個不容忽視的存在,憑借美軍的協助,韓軍的技術與裝備實力大幅提升,尤其是薩德系統直接威脅到俄羅斯西伯利亞的安全。
可以說,日韓作為美國在亞太的“針”,隨時都能扎到俄羅斯的痛點上。
不過,說歸說,做歸做。
雖說俄軍的武器庫里不乏讓人聞風喪膽的裝備,比如圖-160轟炸機、Kh-101巡航導彈,以及伊斯坎德爾戰術彈道導彈等等。
這些武器紙面上的威懾力驚人,可以從遠程精準打擊日韓的關鍵設施。
然而,這份看似讓北約心驚膽戰的計劃,能否真正付諸實施,還得打個大大的問號。
原因很簡單:俄羅斯自身疲憊不堪。
烏克蘭戰場將俄軍拖入了一場消耗戰,每天彈藥需求量驚人,已經遠遠超過俄軍產能。
盡管俄國內正在開足馬力生產軍需物資,但據統計,這也只能滿足大約七成的需求。
更別提西方的經濟制裁,對俄能源出口的限制更讓其“掙飯吃”都捉襟見肘。
說得直白點,當前的俄羅斯缺的不是野心,而是資源和時間。
日韓的自身防御能力也讓俄軍難以輕舉妄動,就說日本吧,這幾年在軍事領域的投入堪稱“跨越式”發展。
光F-35隱形戰斗機就已經擁有40多架,還在試驗射程達1000公里的遠程巡航導彈,防御能力外加威懾能力都已顯著增強。
而韓國,更是宣稱“三軸體系”能夠確保先發制人打擊敵方基地。
只要情報到位,俄羅斯的計劃恐怕很難輕松奏效。
不止這一點,美日韓三邊合作日益緊密,美國的戰略意圖變得更加清晰。
比如在關島部署的B-21隱形轟炸機,就將西太平洋納入美國的全面防控范圍,加上經常性的美日韓聯合軍演,實際上已經在亞太地區形成了一張錯綜復雜的防御網絡。
更別提日韓本身還是全球工業實力雄厚的國家,即使遭受重創,也能在短時間內迅速恢復。
讓俄羅斯更為頭疼的,或許是需要在多個戰場間分散注意力。
從烏克蘭到歐洲戰線,再到東亞的日韓,二者都是“無底洞”的耗能戰。
即便北約在東線真正增兵的速度較慢,俄軍也沒有余力和日韓死磕。
在這種條件下,俄羅斯即使有如此“閃擊亞太”的計劃,也只能先擱置在腦海里。
那么,俄羅斯的絕密計劃究竟意味著什么?
歸根結底,這份計劃展現了俄羅斯的“得失邏輯”:為了應對北約的系統性威脅,它愿意動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先將亞太這條輸血線剪斷,也許可以為總體戰略爭取到喘息的空間。
但這種策略在操作性上卻充滿疑問,從北約的層面看,一旦俄羅斯對日韓動手,必然會激化西方陣營的報復,本來就已經僵硬的國際關系將進一步陷入僵局。
北約不僅會加速在東歐前線增兵,還可能在制裁層面進行更加嚴密的壓迫。
而從亞太地區的視角來說,日韓進一步“抱美大腿”可能會更堅定,從而讓整個亞太安全局勢全面升級。
無論這份計劃是真是假,它都釋放出一個信號:俄羅斯在當前的國際局勢下,正面臨著“四面楚歌”的窘境。
選定日韓作為目標,不是毫無道理,但更像是一次迫不得已的“下策”。
但戰爭是復雜的,現實更是無情的。一切戰略設想,在沒有足夠的實力和資源支撐下,都只能停留在“理論可行”。
對俄羅斯來說,更重要的問題是如何在地緣政治的多方夾擊中謀求空間,而非孤注一擲。
這局棋盤,還遠沒有下到收尾的時候。
信息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