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和菲律賓防務合作“年度大戲”——2025年度“肩并肩”美菲聯合軍事演習于4月21日至5月9日舉行,本次演習號稱是“全面作戰測試”,首次引入美軍高度機動的反艦導彈系統,且部署在靠近中國臺灣的菲律賓北部。
Part.
1
今年“肩并肩”軍演美菲共出動約1.4萬人,其中有約9000名美軍和5000名菲軍。但也有不少外媒稱軍演人數實際達1.7萬人。在南海形勢日益緊張的背景下,這被美國媒體稱為“超級碗級別”的演習。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次不僅是美菲軍方參與,還有數百名日本自衛隊和澳大利亞士兵直接參演,另有加拿大、英國、德國等近20個觀察國以不同程度受邀參與。
軍事專家 王云飛:
把日本、澳大利亞引入南海地區,預示著菲律賓今后將更多地借助這兩個國家來維護其所謂的南海利益。
從參演裝備來看,美軍首次在菲律賓部署“海軍陸戰隊遠征艦艇攔截系統”,其核心裝備是“海軍打擊導彈”,射程約185公里,改進型超過200公里,具備隱身突防能力,可打擊附近的水面艦艇,實現“以島制海”。
值得注意的是,這套系統部署在了“第一島鏈”戰略咽喉要地呂宋島北部和巴丹群島。巴丹群島北端距離中國臺灣最南端鵝鑾鼻僅98公里,南距中國黃巖島不足400公里。分析認為美菲此舉劍指巴丹群島與中國臺灣之間的戰略重地巴士海峽。
湖南師范大學外交研究中心主任 滕建群:
對巴士海峽實施全面封鎖,瞬間切斷其水面交通。當然這是美方單方面的想法。
與此同時,美軍還配套部署了“海軍陸戰隊防空綜合系統”(MADIS),該系統裝備了“毒刺”便攜導彈、30毫米高射炮與干擾模塊,不僅可用來攔截傳統的固定翼飛機、直升機,還能有效攻擊小型無人機、巡飛彈等各類“低慢小”飛行器。
軍事專家 王云飛:
此次為重大戰略轉變,美國首次在區域部署機動性防空導彈。除200公里射程對海打擊導彈、彈道導彈及軍艦外,還增設海軍陸戰隊機動防空系統,形成攻防完備的作戰體系。
Part.
2
不僅是攻防一體的最新武器裝備在此輪美菲軍演中出現,據美國海軍陸戰隊中將詹姆斯·格林稱,“堤豐”中程導彈系統也會再次亮相。去年4月美菲“盾牌”聯合軍事演習期間,美軍將首套“堤豐”中程導彈系統部署到菲律賓呂宋島。這也是冷戰后美國首次在該地區部署陸基中導系統。按原先計劃,該系統應于2024年9月甚至更早時間運走,但美軍隨后“食言”,宣布將長期在菲律賓部署該系統。
分析認為,美軍將仿效此前部署“堤豐”的方式,將今年新的演習武器裝備以“永久存在”的方式扎根菲律賓。
湖南師范大學外交研究中心主任 滕建群:
美方借演習逐步滲透兵力,2023年借民間演習部署“愛國者”,去年初又部署“堤豐”且至今未撤,甚至欲售菲“堤豐”導彈“收保護費”。美軍常借演習“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演習期間部署的兵力兵器不會輕易撤離。
然而在演習過程中卻出現了意外。美菲本計劃用實彈擊沉菲律賓海軍退役的二戰舊艦“馬爾瓦爾”號,根據美媒5月5日報道,該艦艇卻在美菲模擬攻擊前幾個小時意外沉沒了。聲明稱,“馬爾瓦爾”號在被拖曳時進水,最終在菲律賓西部三描禮士省外約30海里處沉沒。菲律賓軍方表示,該船傾斜沉沒時船上無人。
軍事專家 王云飛:
這艘靶艦在拖帶過程中意外沉沒令人始料未及。這本是偶發事件,卻暴露出菲律賓軍隊整體素質堪憂。按常理,拖帶靶艦前應做好堵漏、安全防護等準備,可即便如此,仍出現重大疏漏。原定9號前作為重頭戲的靶射計劃,也因這場意外“折戟沉沙”。
美軍第3瀕海作戰團的參演也尤為引人注目。這是一支隊伍專為“遠征前進基地作戰”理念設計,該隊伍的參演,被認為是檢驗美軍向菲律賓群島進行快速部署和機動作戰的能力。
湖南師范大學外交研究中心主任 滕建群:
“遠征前進基地作戰”強調將美陸戰隊分隊化部署于特定區域或島嶼。90年代“肩并肩”軍演側重美菲兵力集中聯動,如今作戰模式轉變,美軍更注重分散部署以強化火力打擊能力。鑒于中國等國強大的火力打擊體系,集中部署風險高,此次演習或揭示美軍未來西太作戰的樣態與策略。
特朗普第二任期以來,其對外政策不僅劇烈沖擊美國自二戰以來構建的跨大西洋盟友體系,更重創了冷戰結束后蓬勃發展的全球化貿易秩序。正為國際格局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但是,自奧巴馬總統時代開始,也在拜登總統任下明顯加強的美國“印太戰略”部署,卻似乎相對確定。
“肩并肩”軍演今年已經是第40屆。它曾是美菲雙邊常規軍事演練,但隨著美國所謂“印太戰略”的推進,軍演性質已悄然轉變。
軍事專家 王云飛:
在美國主導下,菲律賓允許美方使用巴丹島,這表明其在相關問題上已發生重大戰略轉向。小馬科斯執政前,菲律賓對臺海事務較為審慎,通常不介入紛爭,而此次卻深度卷入兩岸矛盾。
湖南師范大學外交研究中心主任 滕建群:
美在南海、巴士海峽及臺海方向演習規模擴大、目標明確,武器裝備使用從側重防御轉向攻防兼備。菲律賓已深度嵌入美國“太平洋威懾計劃”布局,成為其從北至南戰略部署中的關鍵節點。
Part.
3
在菲律賓民眾的抗議聲中,美菲軍演持續。與此同時,菲律賓在南海動作頻頻。
軍事專家 王云飛:
美國組織多國演習慣用“加強互操作、協同作戰”說辭。所謂互操作協同作戰,實則妄圖以一國或兩國兵力在臺海方向遏制中國。
湖南師范大學外交研究中心主任 滕建群:
美方演習在響應、區域、規模、參演兵力及裝備等方面,與宣稱的1991年“保護菲律賓群島”目的背道而馳,和5年前相比更是變化巨大,不過是掩耳盜鈴。此次演習核心變化是劍指臺海沖突,美國不僅自己卷入,還拉攏相關國家介入。菲律賓若被美方當“炮灰”,恐將付出慘痛代價。
菲律賓民眾也擔心,美菲窮兵黷武,不僅加劇地區緊張局勢,還可能將菲律賓推向危險深淵。此輪軍演第一天,菲律賓民眾在菲武裝部隊總部外舉行集會抗議,他們高喊口號抨擊美國,揮舞著“對‘肩并肩’軍演說不”“外國軍隊撤出菲律賓”等標語。
軍事專家 王云飛:
演習帶來的國內矛盾激化,小馬科斯卻選擇“視而不見”,為換取政客支持、鞏固自身權力,不惜犧牲菲律賓國內政權平穩為自己服務。
自1951年簽署《共同防御條約》以來,美菲一直是實質性的軍事同盟關系,菲律賓允許美軍在菲律賓輪換部署。不過,與杜特爾特政府時期的態度謹慎形成對比,自2022年小馬科斯上任以來,菲律賓持續深化與美國的防務合作。2023年,小馬科斯再次向美軍開放4個軍事基地。至此,美軍可以使用的菲律賓軍事基地增至9個,其中有3個位于南海爭議區域。今年4月,美國批準向菲律賓出售20架F-16戰斗機及相關設備。
湖南師范大學外交研究中心主任 滕建群:
小馬科斯奉行“一邊倒”的親美政策,試圖借美國支持鞏固國內執政地位、打擊異己。美國力挺小馬科斯,實則將其視為在菲代理人。回溯歷史,1986年菲律賓政變,老馬科斯被美國誘騙至夏威夷,這既可視作美國當年埋下的“棋子”,也是其培育的勢力。如今小馬科斯家族資產多在美國,且曾受美國“庇護”,故而死心塌地投靠。近年來,美國不斷加大對小馬科斯的利用,從外交到軍事領域,從國務卿、國防部長到副總統乃至總統,美方高官頻繁訪菲,足見美國對此早有精心布局。
Part.
4
為給菲律賓吃下定心丸,今年3月,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思任內首次亞太之行,罕見增加了去往菲律賓的行程。赫格塞思重申了美國對菲律賓“如鋼鐵般牢固”的承諾,并指出《共同防御條約》的適用范圍,擴展至在南海。
赫格塞思此行已經在為本次2025美菲“肩并肩”軍演做鋪墊。當時他就提到為重建在印太地區的威懾力,要在菲律賓部署美國海軍陸戰隊遠征艦艇攔截系統和高性能無人水面艦艇,以及在巴丹群島,舉行美菲特種部隊訓練。
中方彼時也對此作出了回應。國防部發言人強調,“美菲軍事合作,不得損害其他國家的安全利益,不得破壞地區的和平穩定。順便說一句,縱觀歷史,美方在違背承諾、背棄盟友方面,保持著令人瞠目結舌的記錄。”
分析認為,雖然美菲在南海有各自的戰略需求,但他們的利益和目標一致。一方面菲律賓試圖強化自己的南海主張,另一方面美國也需要利用菲律賓作為棋子,更深入地介入南海安全事務。
美菲展開“肩并肩”軍事演習的第二天4月22日,中國的航母戰斗群突然現身。第三天,日本防衛省統合幕僚監部發布信息,山東艦航母戰斗群通過巴布延海峽返回南海。這一動作極具威懾意味:山東艦編隊沒有像往常一樣通過巴士海峽,而是選擇貼近菲律賓海岸的航線。
菲律賓海軍少將特立尼達稱:“這已經相當接近了,但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只要船只持續、迅速地通過,就屬于無害通過權,這是允許的。”
軍事專家 王云飛:
此舉完全符合國際海洋法,菲方亦予承認。我方明確表態:堅決反對美國介入中菲南海爭端,反對美方干涉東亞局勢;同時向菲方傳遞信號,美方撐腰無用,中方有決心有能力維護南海、臺海和平穩定。
菲律賓特殊的地理位置,讓它成為美國撬動地緣格局的一枚棋子。而在美國劃定的“第一島鏈”上,菲律賓無疑是相對較弱的一環。通過今年的“肩并肩”,美國繼續向菲律賓投入尖端武器,拉升菲律賓的軍事能力。
制片人:宋陽
編導:胡遠蓉
編輯:王津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