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被襲事件持續發酵兩周后,還是沒“軟著陸”,一夜之間,印巴大打出手。
據新華社報道,巴基斯坦方面稱,印度7日凌晨空襲巴本土及巴控克什米爾多處地點,造成數十人傷亡。巴軍隨即反擊并擊落多架印度戰機。
印度向巴基斯坦本土及巴控克什米爾地區的多處地點發射導彈(圖/央視新聞)
印度此次“夜襲”巴基斯坦被認為是自1971年印巴戰爭以來新德里對巴基斯坦無爭議邊界發動的最深入打擊。
為何印度按捺不住怒火,選擇動武?兩個被視為“有核”國家在激烈碰撞后,會否將局勢推向更危險的邊緣?
已致數十人傷亡
據新華社援引印度媒體報道,印軍7日發起“重大軍事行動”,針對巴基斯坦境內9個“恐怖基礎設施”目標地點發起襲擊。
印度國防部說,此次軍事行動“目標明確、慎重且不會升級”。
巴基斯坦方面稱,印度空軍戰機自印方空域向巴境內發射導彈,巴東部旁遮普省四個地區、巴控克什米爾地區首府穆扎法拉巴德、戈德利地區等6個地點遭襲,多座清真寺被損毀。
巴國防部長阿西夫7日凌晨表示,巴空軍在對印度空軍采取的反擊行動中已擊落5架印軍戰機。巴方還發射導彈摧毀印方境內一處軍事指揮部,所有參與行動的巴空軍戰機均已安全返回。
襲擊發生后,巴基斯坦宣布進入緊急狀態,關閉全國空域48小時,全國范圍內所有航班已被立即取消,全國教育機構停課。
印度也關閉北部地區部分機場。
印巴此次交手緣于兩周前的致命槍擊事件。
4月22日,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發生槍殺游客事件,造成26人死亡。
事后,印度指控恐襲事件得到巴基斯坦支持,對巴方采取強硬措施,巴基斯坦否認指控,針鋒相對,“以強對強”,局勢持續升級。
印度已經切斷了杰納布河伯格利哈爾大壩的水流(視頻截圖)
印度對巴“斷水”“斷路”“停簽”“趕人”,史上首次暫停履行《印度河用水條約》;
巴方以牙還牙,暫停貿易、驅逐人員、關閉口岸和領空,并預判印度將對巴發起軍事行動。
雙方還連續多晚在克什米爾地區實控線交火,各自舉行演習,發射導彈,互秀肌肉。
隨著局勢愈演愈烈,國際社會呼吁雙方克制,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問題,但未能抑制新德里的怒火。
早已箭在弦上?
對于印度出手,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副院長林民旺并不感到意外。
首先,緊張氣氛已經烘托到頂點,可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襲擊事件發生后,從印度總理莫迪的一系列行動中可以預見到前期鋪墊。
包括放出狠話要追捕發動襲擊的武裝分子及其支持者到天涯海角;被曝“放手”軍方行動,等等。
“對印度來說,如果不出手,將顏面掃地。”林民旺說。
其次,此次槍擊事件在印度看來并非普通槍殺,而是專門針對印度教教徒的帶有強烈宗教色彩的仇殺,指向性明顯,類似“宗教宣戰”,觸動印度民族主義情緒,不會輕易隱忍,因此一定要報復。
在林民旺看來,印度認定襲擊事件與巴基斯坦有關,但提供的證據鏈并不充分。襲擊組織可能是自發行為,未必得到巴方支持。
輿論披露制造此次襲擊事件的是一個名為“克什米爾抵抗陣線”的組織,2019年后在印控克什米爾發展起來,主要針對印度政府,攻擊印度教教徒,更像反政府游擊組織。與2016年、2019年兩次克什米爾地區恐襲不同,這次槍擊針對的是印度教徒,而非該地區的軍事力量。
局勢會否失控?
針對印方襲擊,巴基斯坦總理夏巴茲發表聲明強烈譴責,稱“巴方完全有權對印方發動的戰爭行為作出回應”。
巴防長阿西夫也表示,巴方將“不惜一切代價展開報復”。
接下來,事態會否繼續惡化,乃至失控?
據林民旺觀察,雙方雖然行動高調,聲勢浩大,但預計沖突強度、烈度有限,不會擴大,也不會曠日持久。
5月7日凌晨,印度對巴方目標發動導彈襲擊(圖/央視新聞)
一來,印度意在泄憤,達到目的后自會收手。
從此次印度打擊范圍和目標看,雖然深入到巴本土,但也是有的放矢,主要對準“恐怖分子基礎設施”進行打擊。
二來,巴基斯坦方面如何報復雖然值得關注,將影響局勢走向,但總體判斷,巴方整體實力較弱,會保持克制。
林民旺還提到,自莫迪2014年5月上臺以來,印巴2016年、2019年在克什米爾恐襲問題上先后發生兩次重大危機。
針對2016年烏里恐襲事件,印度采取“外科手術式打擊”,越過印巴實控線打擊巴方,巴方保持克制,最后事件逐漸平息。
2019年,普爾瓦馬恐襲事件發生后,雙方一度爆發空戰。印度出動戰機越境打擊巴境內訓練營,巴空軍予以反擊,擊落印度戰機,但最后沖突降溫。
在此之前,2008年發生孟買恐襲案后,印度反應也很強烈,調兵遣將,劍拔弩張,但最后也歸于平息。
“理智最后還是會戰勝憤怒。”林民旺說。
至于會否動核,林民旺排除可能性。在他看來,印巴玩了幾十年“戰爭”游戲,非常清楚規則底線。
林民旺指出,克什米爾襲擊事件頻發并導致印巴沖突,一個重要因素是雙方對克什米爾地區的主權存在爭議。為了爭奪該地區,印巴自建國以來發生數次沖突和多次大規模軍事對峙。同時,這次襲擊事件也暴露出莫迪政府對印控克什米爾的治理問題。2019年,莫迪政府取消印控克什米爾的特殊地位和自治權,隨后進行鐵腕治理,包括派駐軍隊、實施監控,激起當地很大民憤。總之,解決爭端還是應通過對話協商方式,不應訴諸武力。
作者:解放日報 廖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