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門外響起急促的敲門聲,"林教授!開門!我們接到報警,要確認您的安全!"
回應他們的只有死一般的寂靜。
警察破門而入后,眼前的景象超出所有人想象……
01
"林教授,請開門!您家水管爆裂了,樓下已經滲水!"物業經理李師傅用鑰匙柄敲打著601室的防盜門,額頭上沁出細密的汗珠。
十分鐘過去,門內仍是一片死寂。
李師傅轉向站在身后的兩位警察:"這位林教授已經好幾年沒在小區露面了,但水電費從不拖欠,每月按時自動轉賬。"
"多久沒見過她了?"民警陳隊長皺眉問道。
"至少八年了。我們也擔心出了什么事,但她無親無故,又沒有違規,一直不敢貿然破門。"
陳隊長點點頭,上前敲門,聲音洪亮:"林教授,我們是警察。考慮到安全隱患,如果您再不回應,我們將強制破門!"
又等了五分鐘,陳隊長對年輕警員小王使了個眼色。小王立刻聯系了總臺,獲得破門許可。
撬棍插入門縫,金屬摩擦聲刺耳地回蕩在走廊。三下猛擊后,門鎖終于變形。
"還有內鎖!"小王驚訝道。
十五分鐘后,他們終于打開了一個足夠通過的洞口。
陳隊長打開手電筒,借著微弱的光束探入黑暗。光線掠過墻壁上密密麻麻的公式和圖表,照亮了中央一個改裝成環形操作臺的客廳。
"天啊......"
臺中心是一臺特制座椅,上面坐著一個骨瘦如柴的人影。無數管線和電極連接著她的身體,頭部被一個沉重的全覆蓋式頭盔完全包裹。
當小王試圖接近時,一個電子音突然響起:"警告,外部干擾,系統防護已啟動。"
整個房間的燈光閃爍起來,儀器發出尖利的警報聲。座椅上的人影開始不受控制地抽搐,頭盔下傳出痛苦的呻吟。
"快叫救護車!"陳隊長大喊,同時試圖找到電源開關,"這地方就像科幻電影里的實驗室!"
02
林清,某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最年輕的終身教授,曾是學界冉冉升起的新星。
二十七歲獲得博士學位,專攻人工智能和沉浸式虛擬現實技術。
"她的博士論文《沉浸式虛擬現實對人類認知結構的長期影響》引發了學術界的熱烈討論,甚至吸引了國際頂尖實驗室的關注。"
前同事王教授回憶道,手指敲擊著桌面,"那時的林清銳不可當,前途無量。"
在學術圈里,林清是個充滿矛盾的存在。研討會上侃侃而談,思維敏捷,創新能力超群;私下里卻極度內向,沉默寡言,很少參與社交活動。
"上課時她神采飛揚,眼睛閃爍著光芒;下課鈴一響,就像變了個人,安靜得幾乎讓人忘記她的存在。"
王教授搖頭,"有次系里聚餐,她坐在角落,全程沒說幾句話,人都沒等散就悄悄離開了。"
林清的導師陳教授是最了解她的人。已過花甲之年的陳教授對這個得意門生評價極高:
"非常有天賦的學生,思維方式與眾不同,專注力常人難及。她對虛擬現實技術有著近乎癡迷的熱情,認為這是人類認知的下一個進化方向。"
陳教授記得林清常說:"未來人類將突破物理限制,意識可以在數字和現實之間自由穿梭。"
變故發生在八年前的一個普通周一。
林清沒有出現在她應該授課的教室里。系辦公室給她打電話,無人接聽。
第二天,系里收到了她的辭職信,只有簡短幾行字,沒有任何解釋。
這突如其來的辭職讓整個系里震驚不已。林清剛剛獲得了一項重要的科研經費資助,新學期的課程安排也已確定。
沒有人理解她為什么會在這個時候選擇離開。
后來才知道,就在她辭職前一周,她的父母在一場車禍中雙雙離世。作為獨生子女的林清,一夜之間失去了全部親人。
陳教授曾去她家中探望,敲了整整半小時的門,無人應答。"我聽到里面有輕微的腳步聲,但她就是不開門。"陳教授回憶起那種無力感,眼神暗淡。
"我只好在門縫塞了張紙條,告訴她無論什么時候需要幫助都可以聯系我。"紙條被人從里面拿走了,之后再也沒有收到過任何回復。
03
林清辭職后的第一年,她還會定期網購食物和生活用品。
小區保安偶爾能看到她深夜出門扔垃圾,總是戴著口罩和帽子,行色匆匆。
第二年,她的購物頻率明顯下降。快遞員記得最后一次見到她開門是一個雨夜。
"她只露出半張臉,手在發抖,接過快遞就迅速關門。我還記得她眼睛很紅,像是很久沒睡覺。"
從那以后,所有的快遞都無人簽收。外賣也從未被取走過。一開始,送外賣的還會打電話詢問,電話那頭,只有輕微的呼吸聲,然后是忙音。
漸漸地,林清的手機也徹底無法接通了。她的社交賬號長期未更新,郵箱回復著統一的自動回復:"目前無法回應郵件,請諒解。"
唯一能證明她還活著的跡象,就是那些按時繳納的各種費用。但實際上,這些都是她提前設置好的自動轉賬。
隨著林清隱居時間的延長,小區里的鄰居們開始有各種猜測。
"我覺得她可能患了嚴重的抑郁癥。"鄰居張阿姨坐在小區花園的長椅上說。"現在年輕人壓力太大了,尤其是那些高學歷的,想得太多,扛不住啊。"
"胡說,我看八成是被什么邪教組織洗腦了。"樓下的王大爺斷言,手指在空中劃了一個圈。"現在這些邪教組織專門盯著知識分子下手,說不定她已經被控制了思想。"
還有人猜測她欠了一身網貸,害怕見人。甚至有人擔心最糟的情況——人已不在。
但事實遠比所有人想象的更復雜、更驚人。
水管爆裂事件成了揭開謎底的契機。那是個陰冷的冬日清晨,樓上的水管突然爆裂。
水從天花板滲出,形成黃色的水漬痕跡,逐漸擴大。林清家的門縫下也開始流出水,走廊上很快形成了一片小水洼。
這次不僅是物業著急,整個樓層的住戶都慌了。水漬意味著潛在的漏水隱患,沒人想住在一個隨時可能發生短路或火災的樓層里。
社區居委會第一時間介入了這起事件。經過多方權衡和法律咨詢,最終做出了破門檢查的決定。
04
救護車呼嘯著駛向最近的三甲醫院,警方則留在現場進行調查取證。
林清的家被徹底改造成了一個復雜的實驗環境。墻上貼滿了公式和圖表,天花板懸掛著各種奇怪的電線和設備。
客廳中央的環形操作臺連接著無數顯示屏和處理器,而那張特殊的椅子則是整個系統的核心。
椅子下方連接著各種管線,有的連接到廚房和衛生間。警方發現了自動供水和營養液注射系統,甚至還有基本的排泄物處理裝置。
"她是怎么做到這么長時間不離開這把椅子的?"小王不可思議地問。
答案很快在林清的日志中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