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趙,你就這么給外甥看了六年的廠門,才拿了這點錢,值得嗎?”
王阿姨心疼地問著丈夫。
老趙抬頭看了妻子一眼,輕聲道:“孩子創業不容易,咱們能幫就幫一把。”
只是沒人知道,當他遞出辭職信的那一天,外甥的一句話,會徹底擊垮這位堅強了一輩子的老人。
01
老趙今年六十八歲,一個普普通通的退休工人。
他的個子不高,臉上總是掛著溫和的笑容,眼角的皺紋堆積如山,是歲月留下的痕跡。
每天清晨五點,無論刮風下雨,老趙都會準時起床,開始他雷打不動的晨練。
“老頭子,你就不能多睡會兒?”王阿姨經常這樣嘮叨著,嘴上抱怨,手上卻早已準備好熱騰騰的早飯。
“習慣了,睡不著。”老趙總是這樣回答,然后輕手輕腳地出門,生怕打擾了老伴兒的清夢。
他們住在城東的一處老舊小區里,兩居室,六十多平米,雖然狹小,卻被王阿姨收拾得干干凈凈。
老兩口的退休金加起來不到五千塊,在這個物價飛漲的年代,只能勉強維持基本生活。
女兒小芳已經結婚,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每個月會來看看父母,偶爾塞點錢給他們,都被老趙悄悄放回女兒的包里。
“咱們不能給孩子添負擔。”這是老趙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小區里的鄰居們都喜歡這位和藹的老人,經常有人找他下棋聊天,分享家長里短。
老趙的生活就這樣平靜如水,直到那一天,外甥李明突然出現在他家門口,帶來了一個改變他生活軌跡的提議。
老趙的這個外甥,從小就聰明伶俐,在老趙眼里,這孩子從小就透著一股靈氣。
二十歲出頭就開始闖蕩,現在三十出頭已經在城郊開了一家小型金屬制品廠,在親戚圈里是個羨慕的對象。
那是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李明提著水果和營養品,風塵仆仆地出現在老趙家門口。
“舅舅,最近身體還好吧?”李明笑著問候,眼神里滿是尊敬。
老趙連忙讓外甥坐下,王阿姨則急忙去廚房泡茶。
“小明啊,聽說你那廠子現在做得不錯?”老趙臉上洋溢著為晚輩驕傲的神情。
李明點點頭,卻欲言又止,似乎有什么話要說。
“舅舅,我今天來是有事相求。”終于,李明放下茶杯,神情認真起來。
老趙立刻坐直了身子,“什么事,你說。”
“我廠里缺個看門的,您能來幫幫忙嗎?”李明誠懇地說道。
老趙愣了一下,沒想到外甥會找上自己。
“我這把年紀,能行嗎?”老趙有些遲疑,退休幾年了,體力大不如前。
“就是看個門,記錄一下進出的人員和車輛,不需要太費力。”李明耐心解釋,“一個月給您一千一,您看行嗎?”
一千一百元,對于只靠退休金生活的老趙來說,是筆不小的收入。
“這...”老趙看了眼老伴,王阿姨從廚房探出頭來,默默點了點頭。
她知道丈夫閑不住的性格,有份事做也好。
“那我就試試吧,能幫上外甥的忙,我也高興。”老趙最終答應了下來。
李明笑著拍了拍舅舅的肩膀,“那就這么說定了,明天我來接您去廠里看看。”
送走外甥后,老趙心里有種莫名的踏實感,退休后的空虛感似乎一下子被填滿了。
“你可別太累著自己。”王阿姨叮囑道,眼里滿是關切。
“知道了,就是看個門,能有多累。”老趙笑著回答,卻沒想到,這一看,就是六年。
02
清晨六點,天剛蒙蒙亮,老趙已經坐在廠門口的小屋里,翻開嶄新的記錄本。
第一天上班,他比約定的時間提前了整整一小時。
小屋里擺設簡單: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個保溫杯,還有李明給他準備的一部老式按鍵手機。
“有事就打我電話。”李明這樣交代過,但老趙幾乎從不打擾忙碌的外甥。
早上七點半,工人們陸續到廠,老趙認真記錄每一個人的名字和到達時間。
“趙大爺好!”年輕工人們都親切地打著招呼。
老趙總是笑瞇瞇地點頭回應,漸漸地,他記住了每個工人的名字和面孔。
中午,老趙會從家里帶來的飯盒里取出簡單的飯菜,就著熱水慢慢地吃著,從不浪費廠里一粒米。
下午,他會在廠區里巡視一圈,看看有沒有什么異常情況。
傍晚六點,交接完最后一班工人后,老趙才收拾東西回家,這時候,天已經完全黑了。
一年四季,風雨無阻,老趙的身影總是準時出現在廠門口。
即使是那年冬天感冒發燒到三十八度,他也堅持來上班,直到被工人們強行送回家休息。
“趙大爺,您這是何必呢?”年輕的工人小李曾經疑惑地問道。
“工作就是工作,得認真對待。”老趙的回答樸實無華。
漸漸地,他成了廠里的“定海神針”,連最頑皮的小工都不敢在他面前造次。
李明因為生意的擴張,越來越少出現在廠里,但每個月初,工資卻從不拖欠,準時打到老趙的卡上。
一千一百元,六年來分毫不差。
老趙把工資條整整齊齊地裝在一個文件袋里,偶爾拿出來看看,心里滿是成就感。
他不知道的是,這份工作,已經在背后引發了太多議論。
“老趙,你外甥那廠子一個月能掙多少?十萬?二十萬?他就給你一千一?”王阿姨終于在一天晚上爆發了。
老趙正在吃飯,聞言筷子頓了一下,然后繼續夾菜,“人家給我提供了工作,已經很好了。”
“好什么好!你看看你,天不亮出門,天黑了回來,一年到頭風里來雨里去,就為那一千一?”王阿姨氣得直拍桌子。
老趙放下碗筷,輕聲說道:“明明創業不容易,能幫就幫點吧。”
“幫?你這是在幫他?他那廠子一年賺幾百萬呢!”王阿姨越說越氣,“親戚們背后都在笑話你呢!”
老趙沉默了,不知道該如何回應妻子的憤怒。
“爸,媽說得對,你不能這樣被人欺負。”女兒小芳來看望父母時,也加入了勸說的隊伍。
“他都成了老板了,怎么能給您這么低的工資呢?這不是占便宜嗎?”小芳心疼地說。
“他是我外甥,你表弟,不是外人。”老趙皺著眉頭,不喜歡女兒這樣評價李明。
“就是因為是親戚,才更應該照顧您啊!”小芳激動地說,“你看他給廠里其他看門的工資都比您高!”
原來,小芳打聽到,廠里另一個門崗,一個剛來不久的年輕人,月薪已經有三千多了。
這個消息像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面,激起了層層漣漪。
親戚們也在背后議論紛紛。
而那些閑言碎語,偶爾也會傳到老趙耳中,但他從不放在心上。
甚至連廠里的工人們也開始私下討論。
但老趙,依然每天按時出現在廠門口,兢兢業業地完成著自己的工作。
03
天氣漸漸轉涼,老趙的衣服也一層層地添了起來。
晚上回到家,他常常會揉搓著發涼的手指,然后默默地坐在沙發上,看著電視發呆。
“想什么呢?”王阿姨遞過來一杯熱茶,關切地問道。
“沒想什么。”老趙回過神來,接過茶杯,“就是覺得挺好的,退休了還能有事做。”
“你就知足吧你!”王阿姨撇撇嘴,但語氣里已經沒有了當初的憤怒,更多的是無奈。
老趙曾經在年輕工人小李的追問下,難得地吐露了心聲。
“趙大爺,您不覺得老板對您太小氣了嗎?”小李問。
老趙沉默了一會,然后說:“小李啊,你還年輕,有些事情你不懂。”
“什么事?”小李好奇地追問。
“我外甥創業不容易,從零開始,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老趙的眼神變得悠遠,“他小時候,我抱著他,看著他長大,比自己的孩子還親。”
“現在他有出息了,能給我這份工作,我就很滿足了。”老趙繼續說道,“我這把年紀,還能干點事,不給子女添麻煩,就是最大的幸福。”
小李若有所思地點點頭,雖然不完全理解,但他從老人眼中看到了一種超越金錢的滿足感。
其實,老趙心里明白,外甥李明近年來生意擴張,壓力很大,廠里的事情很多,能想到給自己這個老舅舅一份工作,已經是很難得的體貼了。
至于工資的高低,在老趙看來,并不是最重要的。
重要的是,他依然能夠貢獻自己的力量,依然被人需要。
這種被需要的感覺,讓老趙在退休后的生活中找到了新的支點。
每當看到廠里的工人安全進出,每當記錄下一天的工作日志,老趙的內心都會涌起一種踏實感。
這種踏實感,是金錢買不來的。
六年的時光,在平靜中緩緩流逝。
老趙的鬢角已經全白,臉上的皺紋更深了,但他依然每天準時出現在廠門口。
直到那個冬天的到來。
那是一個特別寒冷的冬天,北風呼嘯,吹得廠區的鐵皮屋頂咯吱作響。
老趙的咳嗽開始變得頻繁起來。
起初,他以為只是普通的感冒,喝了些熱姜水,吃了點藥,沒當回事。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咳嗽不僅沒有好轉,反而越來越嚴重。
夜里,老趙經常被咳嗽驚醒,不得不坐起來喘氣。
“去醫院看看吧。”王阿姨擔憂地說,她注意到丈夫的臉色越來越差。
“過兩天就好了。”老趙依然堅持上班,不肯休息。
直到有一天,他在廠門口突然咳得喘不過氣來,臉色發青,差點暈倒。
小李恰好路過,趕緊扶住了老趙,“趙大爺,您這樣不行啊,必須去醫院!”
就這樣,老趙被強行送到了醫院。
醫生的診斷結果讓所有人都震驚了——慢性支氣管炎,已經相當嚴重,再拖下去可能發展成肺氣腫。
“老人家必須好好休息,不能再受寒了。”醫生嚴肅地告訴王阿姨和小芳,“現在的工作環境對他來說太危險了。”
小芳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當場流下了眼淚。
“爸,您必須辭職,身體要緊啊!”小芳握著父親的手,哽咽著說。
“是啊,老趙,這工作不能再干了。”王阿姨也堅決地表態。
老趙躺在病床上,看著窗外的落葉,陷入了沉思。
他知道,妻子和女兒說得對,自己的健康狀況確實不允許他繼續在那個寒冷的廠門口工作了。
但是,就這樣離開,他心里有種說不出的不舍。
那個小小的門衛室,已經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
那些每天打招呼的面孔,那些記錄本上密密麻麻的字跡,那些日出日落的時光,都已經融入了他的生命。
“我得親自去和明明說。”老趙最終下定了決心,“這是我的工作,我得負責任地交接好。”
王阿姨和小芳對視一眼,沒有反對。
她們知道,對于老趙這樣的老人來說,尊嚴和責任感有時比健康還重要。
04
從醫院回來后,老趙開始了自己的“交接準備”。
他把六年來的記錄本整理得整整齊齊,按年份、月份分類,用紅筆標注了重要的事項。
他寫了一份詳細的工作說明,從早上開門的時間,到晚上關門的程序,從訪客登記的方式,到突發情況的處理辦法,事無巨細,全部記錄在案。
他甚至畫了一張廠區的簡易地圖,標注了所有重要的位置和通道。
“老頭子,你這是干什么呢?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工作,至于這么認真嗎?”王阿姨看著丈夫忙碌的背影,又好氣又好笑。
“做事就要做好。”老趙頭也不抬地回答,繼續他的整理工作。
離職的日子定在了周五,這樣可以讓廠里有周末的時間找到新的門衛。
周四晚上,老趙把所有的東西都準備好了,裝在一個舊公文包里。
他坐在床邊,摸著那個已經磨得發舊的包,心里涌起一陣莫名的感傷。
“想什么呢?”王阿姨在一旁收拾著他的衣服,關切地問道。
“沒什么,就是想著明天就不用早起了。”老趙笑了笑,但眼神里有掩不住的落寞。
“這不是好事嗎?可以好好休息了。”王阿姨故意輕松地說,“我給你熬了枸杞湯,趁熱喝了吧。”
老趙點點頭,接過湯碗,一口一口地喝著,味蕾卻嘗不出任何滋味。
那晚,他睡得很淺,夢里全是廠門口的景象,工人們進進出出,他在小屋里記錄著,就像過去的六年一樣。
周五早上,老趙依然五點鐘準時起床。
雖然醫生建議他多休息,但他堅持要“體面地”完成最后一天的工作。
他穿上了最整潔的襯衫,戴上了很少用的眼鏡,梳理好花白的頭發,看起來格外精神。
“老頭子,你今天可真精神。”王阿姨看著丈夫的背影,輕聲說道,眼里滿是心疼。
老趙沒有回頭,只是笑了笑,提起那個裝滿了交接資料的公文包,走出了家門。
到達廠門時,天還沒有完全亮。
老趙最后一次打開那個熟悉的小屋,最后一次坐在那把已經磨得發亮的椅子上,最后一次翻開那本記錄本。
他用工整的字跡,寫下了今天的日期和天氣,然后在下面特別注明:最后一天工作,感謝六年來的相處。
七點半,工人們陸續到廠,看到老趙時,都露出了驚訝的表情。
老趙一一回應著大家的關心,臉上帶著溫和的笑容,但眼神里有掩不住的不舍。
中午時分,小李特意從家里帶來了一份熱騰騰的餃子,放在老趙的桌上。
“趙大爺,您嘗嘗,我媳婦兒包的。”小李笑著說。
老趙望著那碗冒著熱氣的餃子,眼眶有些濕潤,“謝謝你,小李。”
下午,廠里的工人們陸續來向老趙道別,有的甚至帶來了小禮物——一包茶葉,一瓶蜂蜜,一盒點心……
老趙一一道謝,將這些禮物整齊地放在桌上,心里滿是感動。
傍晚六點,最后一班工人也下班了。
老趙開始收拾自己的東西,準備離開。
正在這時,一輛黑色的轎車駛入廠區,停在門衛室前。
車門打開,李明走了下來。
“舅舅。”李明叫了一聲,臉上帶著歉意,“聽說您病了?”
老趙點點頭,“沒什么大事,就是醫生說不能再受寒了,所以......”
“我理解。”李明打斷了舅舅的解釋,“您的健康最重要。”
老趙從公文包里取出那疊整理好的資料,雙手遞給李明,“這是六年來的記錄和工作說明,我都整理好了,新來的人看著這個,很快就能上手。”
李明接過資料,翻了翻,眼神復雜,“舅舅,這些年辛苦您了。”
“應該的,應該的。”老趙笑著擺擺手,開始收拾自己的保溫杯和其他私人物品。
李明站在一旁,欲言又止,看著舅舅忙碌的身影,眼里閃過一絲內疚。
收拾完畢,老趙最后環顧了一下這個陪伴他六年的小空間,深吸一口氣,背起包準備離開。
“舅舅。”李明突然叫住了他。
老趙轉過身,疑惑地看著外甥。
而外甥接下來的舉動,頓時令他淚流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