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5月7日,《重慶這8位同學獲國家獎學金》的微信公眾號推文提到,來自重慶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四年級的學生劉某喬已發表十余篇SCI論文,并獲得多項國家發明專利授權。有網友質疑:作為本科生的劉某喬,是否真的取得如此驚人成就?
對此,重慶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相關工作人員向封面新聞回應稱,學校已關注到相關情況,相關部門正在調查處理中。
網友質疑劉某喬學術能力
該推文寫明,劉某喬是重慶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2021級學生,獲“微瑞杯”全國大學生化學實驗創新設計大賽西南賽區一等獎。她發表了SCI一區期刊論文5篇、SCI二區期刊論文9篇,并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授權3項。此外,她還擔任兩學期助教,累計工作時長60小時,學業幫扶志愿服務時長累計24小時。
公眾號推文上介紹劉某喬已發表十余篇SCI論文,并獲得多項國家發明專利授權 推文截屏圖
這份耀眼的簡歷引發網友們的熱議。有網友質疑:“本科生真能發表多篇SCI論文?還能獲得多項國家發明專利?”還有網友直言:“別再造神了。”
針對網友們的疑問,封面新聞記者以“劉某喬”為關鍵詞,在中國知網檢索發現,自2016年11月8日至2023年6月2日,共有14項發明專利的發明人包括劉某喬。
通過中國知網檢索,自2016年11月8日至2023年6月2日,共有14項發明專利的發明人中包括劉某喬、劉某華 網站截圖
記者梳理發現,這14項發明專利中,10項為“發明公開”,4項為“發明授權”。但這14項發明專利的第一發明人均非劉某喬,其中有12項第一作者為劉某華,其余兩項也出現了劉某華的名字。重慶大學官網注明,劉某華系該校研究生院副院長、教授。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發明專利的最早申請時間為2016年,按時間推算,當時的劉某喬還在讀初中。
在重慶大學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官網上,也能搜到這項發明專利,顯示發明人包括劉某華、谷某銀、劉某喬等十多人,劉某喬為第三作者,申請人為重慶大學、重慶市第七中學校。
在重慶大學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官網上,也能搜到2016年申請的發明專利中,發明人包括劉某喬
針對SCI論文,記者又以“劉某喬”為關鍵詞通過“谷歌學術”搜索,看到13篇SCI論文帶有重慶大學劉某喬的名字。不過,在這些論文中,劉某喬均非第一作者,大多為第三、第四作者,其中11篇論文的作者列表中同樣出現了劉某華教授的名字。
SCI是科學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TM)的簡稱,與EI(工程索引)、ISTP(科技會議錄索引)并列為世界三大科技文獻檢索系統,是國際公認的進行科學統計與科學評價的主要檢索工具。
劉某喬成績疑似與其父關聯
今年3月18日,重慶大學學生工作公眾號曾發布的一條推文提到,學校組織“研途有你”留學分享會,邀請劉某喬做分享。其中個人介紹為,“劉某喬托福成績97,GRE成績322。現已獲得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MSSE,Master)、猶他大學(冶金工程PhD,全獎)和哥倫比亞大學(化學工程Master)的錄取通知”。
學校公眾號推文曾提到過劉某喬
同時,多位重慶大學學生向封面新聞記者透露,該校化學化工學院原副院長、現研究生院副院長劉某華教授與劉某喬系父女關系。學生們懷疑劉某喬取得的成績與其父有關聯。
5月8日,封面新聞記者多次致電重慶大學宣傳部,想進一步核實相關問題,但電話均無人接聽。
隨后,記者聯系上重慶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工作人員表示,學校已關注到相關情況,“您說的情況這邊也關注到了,相關部門正在調查處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