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之后,我國的軍隊建設工作也逐漸地進入了正軌,尤其是軍工廠的建設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這也是許多將領頗為苦惱的地方。
因為蔣介石在敗逃臺灣的時候,曾經下令摧毀中國的許多的兵工廠,所以這讓我國的之后的建設工作加大了難度,而就在這緊要的關頭,賀龍元帥和彭德懷元帥卻因為一個人而吵得不可開交。
兩大元帥爭搶的軍工奇人
1950年的北京,賀龍元帥裹著厚厚的軍大衣,在總參謀部的走廊里不斷徘徊,臉上更是露出了急切的神情,要知道此時的他可是肩負著西南剿匪的重擔,可眼下他不去前線指揮,反倒跑到總參這里是怎么回事呢?
眼見賀龍元帥急不可耐的表情,總參的警衛員便上前好心提醒賀龍元帥,說彭德懷元帥正在主持軍工會議,恐怕一時半會回不來,便讓賀龍元帥先行回去,等第二天再來。
賀龍聽后頓時將眼睛一瞪,怒聲表示要是今天的不來彭德懷,他賀龍就不回去了!說來也巧,賀龍元帥的話剛說完便見到彭德懷大踏步地走來,對著賀龍笑著說道:“賀胡子,你不在西南剿匪,跑到我這做什么?”
賀龍見到彭德懷回來了,也顧不得寒暄幾句,直接單刀直入表示,要讓彭德懷將劉鼎交出來,此言一出彭德懷臉上的笑容頓時僵住,神情比外邊的風雪更加冷酷。
要知道劉鼎可是我黨出名的軍工專家,尤其他剛剛才在會議上對劉鼎委以重用,眼下賀龍突然管他要人,這不是擺明了要拆他的臺嗎?
或許是看出了彭德懷的為難,賀龍便趕忙從口袋里掏出了幾枚子彈放在彭德懷面前,并告訴他這就是現在西南剿匪的戰士手中所配發的子彈。
彭德懷拿著子彈細細端倪一番,發現子彈的彈頭嚴重變形,而且底火還有些許火藥滲漏,而彈頭上還有裂紋,很難想象拿著這種子彈,是怎樣的跟敵人交鋒的。
看著彭德懷不斷皺起的眉頭,賀龍這才緩緩地說道:“現在西南剿匪的部隊當中使用的子彈大多都是出現這樣的情況,甚至有些連隊因為啞彈過多,從而讓土匪反撲造成大量的傷亡,所以我才會迫不及待地想要劉鼎前去助陣。”
彭德懷細思良久之后,便直接拿出鋼筆簽署了一份調令,命令劉鼎即刻前往西南兵工廠進行援助,但是卻又提出一個條件,那就是西南兵工廠的武器產量必須翻三番,對此賀龍是滿口答應:“別說是翻三番,只要讓劉鼎來,我還你一個兵工總廠。”
那么這個劉鼎究竟是何許人也,而他究竟有什么神奇之處,竟然讓兩大元帥為此爭得頭破血流,甚至到了不惜翻臉的程度?
我國的兵工泰斗
劉鼎出生于1902年的四川南溪,可以說當地赫赫有名的天縱奇才,在他18歲那年便在浙江省立高等學校學習機床專業,之后受到紅色愛國主義思想的熏陶,在21歲那年加入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
劉鼎深知自己勢單力薄,不是沖鋒打仗的好材料,于是便潛心攻讀,利用自己的所長為部隊做貢獻。
1924年他遠赴德國先后在阿根廷大學和柏林大學學習,主攻機電工程學,之后又經過黨組織的委派趕赴蘇聯,并在莫斯科東方大學和列寧格勒空軍機械學校學習,最后在方志敏同志的號召下回國,建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一個兵工廠。
雖然劉鼎在帶兵打仗上稍遜一籌,但是他卻掌握著大量有關兵器、通訊甚至是航空領域的知識,這在我黨的隊伍當中是為數不多的軍工技術專家。
延安時期的劉鼎
在蘇區的時候,他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改進了黑火藥的配方,縮小了彈殼的直徑,增加了手榴彈的爆炸威力,大大減小紅軍在戰場上傷亡比例,而且他還自己繪制圖紙,利用簡陋的手搖車床和翻砂設備,制造出了35毫米口徑的小型迫擊炮,這對當時的紅軍來說可謂是雪中送炭。
1937年劉鼎在黨中央的指示下創辦了延安摩托學校,后來又擔任抗大政治主任,繼續在兵工技術方面有著重大突破。
劉鼎借鑒捷克式輕氣槍、三八式步槍、漢陽造和老套筒的優點,重新研制出了中國的八一式步馬槍,極大地推動了我國步槍的制式化生產,并且他還參與研制出了硫酸、硝酸、硝化甘油和硝銨炸藥,徹底結束了我軍只能使用黑火藥的歷史。
除了大力發展軍工之外,劉鼎在培養人才方面也頗有建樹,在太行工業學校當中,他專門設立了機械培訓班、化工班、礦冶班等,將政治學習和技術相結合,培養出了一大批的軍工骨干人才。
在抗戰勝利之后劉鼎又被派往東北籌建兵工基地,為了配合城市攻堅戰的需要,劉鼎便專門研制了46式瞬發引信,極大地提高了82毫米迫擊炮的射程和殺傷力。
不僅如此劉鼎還專門給我軍慣用的黃色炸藥研發了投擲器,他將廢棄的汽油桶和氧氣瓶去掉頭部,并加裝了方向控制和俯仰機制,用來調整發射角度,因為可以直接加裝10公斤的炸藥包,大大加強了轟炸威力,毛主席看后更是稱贊其為我軍的“轟炸機”。
在淮海戰役的時候,這種炸藥包的投擲方式效果格外顯著,不少國民黨士兵都是被這種炸藥包所爆發的氣浪,給直接炸到昏厥,之后在華北解放區開始大規模推廣這種黃色炸藥和投擲器,并在之后剿匪當中也是收益顯著。
在抗美援朝的戰爭當中,劉鼎還專門只針對美軍的作戰特點,研發了57毫米無后坐力炮,以及90毫米火箭筒、反坦克手雷等諸多利器,為抗美援朝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
之后劉鼎又先后擔任第一、第二和第三機械工業部副部長等職務,繼續奮戰在我國的兵工戰線上,直到1986年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3歲,習仲勛更是為他親手題詞:兵工泰斗,統戰功臣。對此您有什么看法,歡迎大家在評論區中留言和討論。
參考資料:
被譽為“兵工泰斗”的劉鼎2023-10-13 00:21·學習時報
這些“理工男”,投身隱蔽戰線立下不可磨滅的歷史功勛2024-07-09 07:14·北京日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