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2月,毛主席在訪蘇的列車上仍然思考著西藏的局勢。
四個月前,也就是建國前兩個月,西藏地方政府“噶廈”中的一小撮頑固分子與“印度駐拉薩代表處”負責人理查遜暗中勾結(jié),妄圖趁新中國還沒進駐西藏而國民黨政權已經(jīng)崩潰的機會,將西藏分化出去。
而素來與十三世達賴關系不睦,居住在青海的九世班禪對待新中國的態(tài)度則完全相反,特地在新中國成立的當天向毛主席和朱老總發(fā)來擁戴電報。
由此西藏的問題愈發(fā)錯綜復雜,歷史、宗教、以及境外因素交織。但無論如何,解放西藏必須要箭在弦上。
想到此處,在轟隆隆的列車聲和微微地震動中,毛主席給中央起草電報:
“為不失時機地解放西藏,打擊帝國主義侵略擴張野心,促使西藏向內(nèi)向轉(zhuǎn)化,進軍西藏宜早不宜遲,越早越有利,否則,夜長夢多?!?/strong>
這封電文很快便轉(zhuǎn)給了西北軍區(qū),擺在彭老總的案頭。
其實早在11月底,毛主席便就西藏問題和彭老總進行過探討。在毛主席的計劃中,西藏問題必須在1950年秋季,最晚冬季解決,遲則生變。而這個任務,則需要由西北局和西南局聯(lián)合完成。
考慮到當時西南局正在清剿國民黨殘匪,恐怕沒有多少余力,故而西北局需要擔當主力,由西北出兵進藏。
接到電報后,彭老總卻陷入了遲疑。他打心底里認為從青海進軍西藏并不是一條好路線,而且還是時間這么趕的情況下。
特別是他讓軍區(qū)聯(lián)絡部長范明實地調(diào)研過后,更是打定主意,向毛主席陳述利害關系。
在給毛主席的回電中,他如實闡述了由西北入藏的困難之處。
中央并報毛主席:從于田、和田翻越昆侖山至西藏邊境黑河由鹽湖需行17天,純小路,騾馬不能通行,人煙稀少。據(jù)聞由黑河由鹽湖至拉薩騎行需要40天,一說需兩個月。從南疆入藏極為困難,飛機飛越昆侖山亦需特種裝置。另哈什噶爾經(jīng)浦犁、帕米爾高原東腹道馱馬可行,唯須經(jīng)印度境內(nèi),東行入藏。北路好走,但因政治限制,故不可能。如入藏任務歸西北,須在和田、于田、玉樹屯兵屯糧,修筑道路,完成入藏準備,需要兩年。
毛主席收到回電,一連看了幾遍,陷入了沉思。他相信彭老總的軍事眼光,更知道彭大將軍絕不是拈輕怕重之人。既然彭老總經(jīng)過實地調(diào)查得出結(jié)論,那就只能從西南方向想辦法了。
雖然西南的劉(劉伯承)鄧(鄧小平)賀(賀龍)大軍尚且立足未穩(wěn),又在清剿殘匪,但西藏問題更是重中之重,軍事賬必須要為政治賬讓路。
1950年1月2日黎明,通宵未眠的毛主席讓人把剛起草出來的電文火速發(fā)往國內(nèi)。收到毛主席來電,劉鄧二人反復傳閱幾遍,一時也陷入了糾結(jié)。該派誰領兵去西藏呢?
二野一共有3個兵團,9個軍,駐扎在雅安,離西藏最近的是62軍。無論從出兵成本還是地理位置來看,62軍都是最合適的選擇。但劉鄧二人壓根兒沒有考慮,就打消了讓62軍進藏的念頭。
62軍屬于賀老總的第十三兵團,而賀老總當時雖然人在西南,職務卻是西北軍區(qū)司令員,所以62軍屬于西北軍區(qū)建制。如今毛主席親自點將讓西南軍區(qū)籌備進藏,最艱難的活兒還是讓自己的部隊去做吧。
他們將二野的9個軍像算盤珠子一樣來回扒拉,不是這個軍的軍長身體抱恙,就是那個軍正在剿匪脫不開身,一時竟然難以決斷。
“該讓地主出場了,”鄧小平突然冷不丁地說了句怪話。
“誰?”劉伯承被問迷糊了,想了片刻才知道說的誰,“你說張國華啊,我也正打他主意,就讓他去吧?!?/p>
出身貧苦人家,15歲就參加紅軍的18軍軍長張國華怎么有“地主”這個雅號呢?
原來渡江戰(zhàn)役后,由于我軍地方干部嚴重不足,劉鄧準備從二野各個軍的隨營學校里,抽調(diào)一部分能夠識文斷字的軍官去接管新解放的城市。
挑選到18軍,當張國華匯報18軍隨營學校有4000多人時,鄧小平愣住了,這比其他軍報上來人數(shù)的總和還要多;隨即又一陣欣喜,這證明張國華行軍打仗之余還注重提升指戰(zhàn)員文化水平,不禁笑著開起玩笑:“張軍長如此富有,就像是地主”。
從此,張國華“地主”的綽號不脛而走。
另一頭,張國華正帶著部隊組建川南新區(qū),部隊里的許多軍官都已經(jīng)下放到地方擔任縣長市長,而他自己也即將上任川南新區(qū)行政公署主任。突然在1月5日這天接到劉鄧的命令:十八軍暫停復員,原地待命,張軍長請速來重慶。
到了重慶,劉鄧二人向他通報了進軍西藏的命令,并且特地給他了一個權限:張國華可以在二野所屬的部隊中任意挑選三個師,組成一個軍進藏。
張國華內(nèi)心陷入了斗爭。他知道,挑選三個最精銳的師進藏,戰(zhàn)斗力肯定不成問題。但是他知道,進藏的各種斗爭中,軍事只能排第二,政治排第一。
在政治層面想要對一個新組建的軍做到如臂指使,短時間內(nèi)是非常困難的。還不如帶上自己的老伙計們,最起碼用著順手。想到這兒,他開口對劉鄧說道“我要求帶十八軍進藏?!?/p>
劉鄧二人還以為他會借機開口要精銳部隊,也做好了這個心理準備,沒想到張國華什么要求都沒提。震驚于他高風亮節(jié)的同時,劉伯承鄭重說道:“有什么困難跟我說,我舉全西南之力都會支援你?!?/p>
賀老總也說:需要什么,就支援什么,沒有的想辦法也要支援。他特地從十三兵團抽調(diào)了9000精銳,100門步兵炮、1000匹騾馬交給18軍。
而遠在北京的中央也時刻牽掛著18軍這支進藏部隊,周總理提議,毛主席特批,動用寶貴的外匯從國外購買30架高空運輸機和300輛運輸車,以充實18軍的后勤。
帶著中央和西南局領導的殷切囑托,1950年5月,18軍軍長張國華,政委譚冠三率領三萬多人浩浩蕩蕩踏上了進軍西藏的征程。
部隊一路向西,越往前海拔越高,運輸和補給越困難。在氧氣含量稀薄的高原全副武裝行軍,許多人由于大腦缺氧走路搖搖晃晃,有的戰(zhàn)士走著走著就一頭栽倒在地。就連沒經(jīng)過高原訓練的牲畜口鼻也噴著白沫,任人鞭撻也不愿往前走一步。
這還僅僅只是在靠近西藏的川西行軍。
部隊一路前行,好不容易到達甘孜,總算能有個休整的地方了。然而到了甘孜,張國華得到一個不好的消息。
張國華大軍走到甘孜德格縣時,周圍的喇嘛廟突然如臨大敵,從里面沖出一群騎馬持槍的匪徒占據(jù)附近的高岡,向我軍射擊,意圖阻攔我軍前進。本來就一肚子火的張國華頓時更怒了,下令道:“把他們消滅了,記得抓幾個俘虜來問問?!?/p>
一陣噼里啪啦的槍響,戰(zhàn)士們很快將為首之人捉到張國華面前。經(jīng)過審問得知,這個人竟然是國民黨CC系大佬陳立夫的親信。
據(jù)他交待,早在1949年年底就有一幫美國人和英國人穿過金沙江與西藏地方政府“噶廈”接觸。
在他們的幫助下,噶廈將藏軍擴充至17個團,并且從國外購買了大量的軍火,還不惜重金從印度請英國教官來幫忙訓練?,F(xiàn)在藏軍主力聚集在昌都,妄圖依仗金沙江天險來阻擋解放軍進藏。
張國華知道,這次必須要真刀真槍地打一場了,不打不足以震懾野心分子。他立即向中央發(fā)電報,提議發(fā)動昌都戰(zhàn)役。三天后毛主席回電:原則上同意打昌都戰(zhàn)役。
毛主席非常相信張國華的能力,他既然敢提議打昌都,就證明有十足的把握。故而閉口不談即將發(fā)起的昌都戰(zhàn)役,只是提醒年近歲尾,風雪之下更難補給,打下昌都后留3000駐守即可,其余主力撤至甘孜,今年暫不進拉薩。
如同預想的那樣,昌都戰(zhàn)役僅用時18天,我軍就將藏軍主力基本消滅。見手里已經(jīng)沒有倚仗,西藏地方政府“噶廈”被迫派人前往北京進行談判。
經(jīng)過一個多月,先后六次的談判,中央與噶廈簽訂了《十七條協(xié)定》,宣布西藏和平解放。
1951年10月,當張國華帶著軍部和一個團來到拉薩時,這里仍然是一副黑云壓城,如臨大敵的樣子。
反動分子們雖然不敢當面較量了,但在背后仍然教唆不明真相的僧侶和百姓仇視解放軍,向解放軍丟石子,吐口水。
對于這種場面,張國華早有預料,他提前已經(jīng)吩咐過部隊,要做到罵不還口,唾面自干,展現(xiàn)出我軍優(yōu)良傳統(tǒng)。
噶廈故意將十八軍的營地劃在拉薩河岸邊的沙灘上,并且還在周圍設置藏軍營地,呈三面包圍態(tài)勢,排擠和敵視的態(tài)度昭然若揭。
對此,張國華只是置之一笑,他一面帶領官兵們從無到有修筑營地,一面向憤憤不平的官兵們宣講:藏軍主力都沒了,現(xiàn)在外面的那些人哪有什么戰(zhàn)斗力,無非是我們的看家護院。
既然西藏已經(jīng)和平解放,那么18軍的糧草補給理應由西藏地方承擔。
然而到達拉薩這么多天,所帶的糧食都快吃完了,也沒等到噶廈當局提供的補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