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是《底層教育認知》第57章,你的教育認知直接決定了你的教育水平。
在教育界有一個非常著名的理念,就是“和善而堅定”,這是《正面管教》的核心理念,近些年隨著《正面管教》這本書的流行,這個理念也越來越普及了。
什么是和善而堅定呢?
就是強調在尊重他人感受和需求的同時,堅持原則和界限。它結合了“共情”與“規則”,既避免過度嚴厲(壓制或懲罰),也避免過度縱容(溺愛或妥協),從而幫助建立健康的關系和培養責任感。
它的核心原則:和善:表達理解和尊重,接納情緒,避免指責或羞辱;堅定:明確規則和界限,用行動而非威脅來堅持原則。
就比如說孩子在超市里想要買玩具,你認為家里已經有了很多玩具,不應該再買了,這時候你就可以用和善而堅定,可以告訴孩子“我理解你想要再買一個玩具的心情,你肯定很喜歡它,但是家里已經有很多了,你不能再買了”,然后堅定的拒絕孩子。
無論孩子怎么哭怎么鬧,你都不改變自己的意見,當然同時你也表現出對孩子情緒的接納,允許孩子又哭又鬧。這就做到了既尊重孩子的需求,同時又堅守自己的底線,做到了和善而堅定。
隨著《正面管教》這本書的流行,和一些老師的宣傳,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了和善而堅定的理念,也在教育孩子過程中使用它。
應該說和善而堅定這個理念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在具體使用的過程中,大多數父母卻使用錯了,把它變成了一種控制孩子的工具,無論遇到孩子任何問題都用它來解決,這其實反而違背了和尚而堅定的理念。
就比如說一個抑郁的孩子,他特別痛苦,就不想上學,想要請假休息,但是父母不允許,就遵循著所謂的和善而堅定的理念,強制要求孩子必須去上學,就跟孩子說“我知道你很痛苦,但是學習就是要痛苦的,你需要堅持”。
而在父母的這種強逼之下,孩子可能就受不了,就可能會出現自殘自殺的現象。
那在這里,從父母的角度來說,我們可能會覺得父母的操作沒有問題,因為父母遵循的是“和善而堅定”的理念,但問題是教育結果就是出現了問題,那難道說是“和善而堅定”這個理念有問題,在有的時候不適用嗎?
不是的,理念沒問題,只不過是父母根本就不懂什么是真正的和善而堅定,就是只是把它當作了一種控制孩子的工具,根本就沒有真正的尊重孩子。
我想這也是“和善而堅定”這個理念特別受歡迎的一個原因,因為它使得父母的控制好像有法可依,顯得父母好像是科學育兒,那可以打著科學的旗號控制孩子,你說父母能不喜歡嗎?
在上面我就已經給大家總結了和善而堅定它有兩條原則,一條是接納孩子的情緒,尊重孩子的感受,另一條是堅守自己的界限。
大多數父母都只做好了后一條,就是堅守住了自己的界限,卻沒有做好尊重并接納孩子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