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持名念佛法門是修行捷徑中的捷徑?念“阿彌陀佛”背后隱藏著什么奧秘?
“念佛三昧”是通過修行種下善因、收獲善果,從而脫離苦海、獲得安樂的殊勝方法。“念佛”是規范身、口、意三業的修行,讓心念清凈;“三昧”則是達到心念專注、事理融通的正定境界。只要堅持念佛,必定能證得三昧;而想獲得三昧,也唯有依靠念佛。
念佛的方法主要有四種:
持名念佛:聽聞佛名后,一心一意地稱誦佛號。
觀像念佛:設立佛像,凝神專注地觀瞻佛像。
觀想念佛:以內心的“心眼”,在腦海中觀想佛陀的形象。
實相念佛:直接體悟自性,認識到自身本具的法身真佛。這四種念佛方法名稱不同,修行的層次和義理也有深淺之分。
這里著重講解的是持名念佛,又可細分為事念與理念:
事念:以清晰的意識專注于佛號,有能念之心,所念佛號,一心系念于佛號,讓心念與佛緊密相連。具體修行時,要做到心中唯有佛號,口誦心念同步,口念心念,心念口念,字字從心而發,入耳而存,保持佛號連綿不斷,不昏沉、不散亂,念念相繼,無有間斷。若念久口干,可心繼續念而口暫歇,但不可口念而心不念。這種專注的狀態,就像貓捕鼠時全神貫注,毛發豎起;又如母雞孵卵時心無旁騖,忘卻飲食。如此修行,不僅能確保往生凈土,還有望領悟佛法真諦。正如空谷禪師所說,不必執著參究“念佛是誰”,只需持續專注念誦,自會有所覺悟。
理念:無需借助其他參究話頭,在持名念佛的過程中反觀自心。領悟到能念的心之外無佛,心即是佛號;所念的佛號之外無心,佛即是心,最終達到能念與所念、心與佛的圓融統一,能所雙亡,心佛一致,此即中道。
如此一來,雖整日念佛,卻不認為自己在念佛號;雖不認為自己在念佛號,卻又念念不離佛號。
這就是:終日念佛,終日無佛可念,此“念而無念”;終日無念,終日念念念佛,此“無念而念”。
說有,但是能念之心,了不可得,所念之佛,離相絕名,故“有而不有”;
說空,但是能念之心,靈靈不昧,所念之佛,歷歷分明,故“無而不無”。
這樣的念佛方式,不執著于空與有,空有不立,實現心與佛的合一,使持名念佛與實相境界相通。
雖然四種念佛方法層層遞進,但理念若修煉圓滿,也能貫通其他法門。
“三昧”是梵語音譯,意為正定,也就是達到一心不亂的境界,這是念佛修行成功的標志。
三昧又可分為:“事一心念佛三昧”和“理一心念佛三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