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社會這么多年,這是很有感觸的一點。
我認識一個人,他在年輕時候碰到了很好的機會,但他的性格有個壞處,那就是小心機比較多,喜歡自作聰明,這樣給人感覺就是不真誠,不可靠。
貴人給過他機會,他還是三心二意,自以為是,以為別人離不開自己,后來蹉跎了十多年,還是原地踏步,浪費了人生逆襲的機遇。
我在商場上和職場上也見過一些這樣的例子,“聰明人”普遍是看重眼前的得失,喜歡自作聰明,結果就是不斷減分,因小失大,他們有的人后來就明白了,有的人則多少年都執迷不悟。
這是非常可悲的事情。
一等人忠臣孝子:普通人要出頭,忠誠比能力重要!(聰明多自誤)
有個朋友跟我講他在某大企業的經歷,他運氣好,一進公司就跟對了人,他的老大能力強,人也大氣,做事很公道,弟兄們都服氣。
隨著老大不斷晉級,他們這幫人也是水漲船高,三五年就混到了中層,有人甚至還到了高層。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有次高層博弈,他的老大就失勢了,老大的對頭找他們這幫人挨個做工作,意思是主動表態,跟老大決裂。
他也猶豫過,但覺得這樣做對不住良心,就寧愿丟掉工作也不背叛老大。而其他人就有受不了壓力或誘惑的,跳出來為老大的“罪名”作證。后來老板突然出面力保,說“你們反對XXX就是反對我”,于是那些橫跳的人就成了棄子,徹底出局了。
而他因為關鍵時候守住了立場和底線,老大認為他這個人能交,所以他后面的路就很順,當同齡人還在中基層拼殺的時候,他四十來歲就算是功成名就了,少走了很多彎路。
最后他給我分享的心得就是這句話:一等人忠臣孝子,忠誠比能力重要。
所謂忠臣孝子,就是指做人的底層邏輯。
因為人性復雜多變,每個人都有自私和貪婪的一面,所以一個人但凡是能克服自己的弱點,對上級忠誠,對朋友忠誠,對事情負責,以及對父母孝敬,那這個人就算有道德,有底線,靠得住,讓人信任和佩服。
說起來好像很容易,但從古至今能夠做到的并不多。
我們先拿“孝”來說,現實中很多人都自詡孝順,可基本都是表現給人看的,平常對父母各種不耐煩,甚至嫌棄他們是累贅。
“床前一碗水,勝過墳前一堆灰”,這句話就概括了這樣的情況。問心不問跡,問跡天下無孝子。這就很能說明問題,為什么說人老為苦?就是因為“老”意味著無用,人心是功利的,這個世界對沒有利用價值的人不會很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