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引言:
"陸總,這是公司的統一決定,減員增效,希望你能理解。"
人事孫麗面無表情地說,桌上放著一份《勞動合同終止協議》。
就在一個月前,我剛剛帶領團隊拿下了價值2000萬的市政項目,
現金流轉正,預計為集團創造超500萬利潤。
我強壓怒火,問:"那我的年終獎和項目分紅呢?"
孫麗眼神飄忽:"集團經營困難,你負責的項目也沒有真正盈利...再說合同上并沒有明確約定這些..."
那一刻,我明白了,我被耍了。
1.
事情要從一年半前說起。
當時我在一家小型軟件公司擔任項目經理,月薪兩萬出頭,日子過得還算舒心。
一天,獵頭電話打來:"陸濤,有個機會,趙總的集團正在招市政項目負責人,他看中了你的履歷,誠意很足。"
三天后,我坐在了趙總的辦公室里。
"小陸啊,你的能力我都打聽過了,在業內口碑很好。"
"我這邊給你開的薪資是稅前月薪3萬。"
"年終獎不低于5個月工資,項目分紅15%,集團即將上市,還有期權激勵。"
我迅速計算了一下,保底年薪45萬,加上項目分紅,輕松破百萬。
這比我現在的收入高出一倍多。
"而且我們已經啟動上市流程,前景無限啊!"
趙總拍拍我肩膀,目光灼灼地望著我。
"趙總,這個項目有什么難度嗎?"我謹慎地問。
"小陸,這個市政項目是我們打開華東市場的關鍵。"
"實話告訴你,我們已經拿到了某領導的內部指示,項目基本已定,就差一個能干的人去執行了。"
"你來就是錦上添花,把業績做出來,年底分紅少不了你的。"
七天后,我接受了offer,正式加入趙氏集團。
但是入職后,情況與趙總描述的大相徑庭。
所謂的"內部指示"根本不存在,項目還處于公開招標階段,競爭對手至少有五家。
我被派往外地負責這個市政信息化項目,標的2000萬,帶領一個臨時組建的15人團隊,幾乎是從零開始。
不過我沒有抱怨,而是埋頭苦干。
畢竟畫餅是每個老板的基操,但是沖著那份高薪,我也就忍了。
早上七點進辦公室,晚上十一點離開已是常態。
我帶著團隊拜訪了城市里每一個相關部門的負責人,研究他們的需求,定制解決方案。
三個月的不懈努力,我們終于在五家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成功中標。
接下來的半年更是艱難。
系統開發、數據遷移、用戶培訓,每一步都充滿挑戰。
我經常連續工作36小時不合眼,確保項目按時交付。
功夫不負有心人,項目最終成功實施,現金流轉正。
按合同約定,預計年底能為集團創造500萬以上利潤,成為集團最賺錢的業務單元。
我躊躇滿志,在朋友圈曬了項目簽約照,規劃著用年終獎和分紅買輛特斯拉,給住在老舊小區的父母換套大房子。
就在我計劃回總部匯報工作成果時,人事部的孫麗突然出現在我的辦公室門口,帶來了那份裁員通知。
2.
"減員增效?我剛剛為公司帶來一個盈利項目!"我質問道。
孫麗面不改色:"這是戰略調整,不針對個人。"
"按照勞動法N+1標準,你工作了18個月,基本工資3萬,所以賠償金是22萬。
這已經很合理了。"
"那我的年終獎和項目分紅呢?我做出了成績,這是我應得的!"
"陸總,您看啊,公司整體業績不好,年終獎是沒有的。"
"至于分紅,財務統計顯示您負責的項目尚未完全回款,不算盈利。"
"再說了,合同上并沒有明確約定分紅比例和發放條件......"
孫麗打著官腔說道。
看著那份《勞動合同終止協議》,我突然意識到這就是個卸磨殺驢的套路啊。
趙總從一開始就沒打算兌現承諾,他要的只是我的能力和項目資源,一旦項目到手,我就成了可以隨時丟棄的棋子。
我強忍怒火簽了字,拿起辦公桌上的照片和水杯,準備收拾東西。
"陸總,您的個人物品已經被整理好了,在一樓大廳可以領取。"
孫麗補充道,"請您在離開前交還工作證和電腦。"
當我回到集團總部想取回個人物品時發現,我的辦公室已經被改造成了"西北區辦事處",門上掛著嶄新的牌子,里面坐著幾個陌生面孔。
我的個人物品被隨意堆在一樓前臺旁的紙箱里,有些貴重物品甚至已經不見蹤影。
我掏出手機,發現自己已經被移出了集團所有的工作群:
管理群、項目溝通群、資金溝通群......甚至連公司的官方公眾號都把我拉黑了。
一夜之間,我從公司的"業績明星"變成了"透明人"。
我怒了,第一時間聯系了律師朋友李明。
"老陸,冷靜點。"李明安慰我道,
"我看了你的合同,說實話,N+1補償在法律上站得住腳。"
"你們合同上確實沒有明確約定年終獎和分紅比例,這部分很難通過法律途徑追回。"
"他們顯然是鉆了合同的空子,雖然道德上說不過去,但法律上沒有太大問題。"
我無奈嘆氣,只好另想辦法。
晚上,財務部的小吳悄悄發來微信:
"陸總,我聽說了您的事,太不公平了。"
"其實公司早有計劃,趙總的侄子趙小明剛從國外留學回來,需要一個'現成'的項目證明自己的能力。"
"而且,集團下達了縮減人力成本50%的指標,您是第一個被'開刀'的。"
第二天早上,讓我更生氣的事情發生了。
合作商老板王總打來電話,語氣焦急:
"陸總,我們上個月交付的系統模塊,合同寫著5個工作日內付款,現在都過去兩周了,還沒收到錢。"
"你們財務經理張口就說要等過完年才能付,這不是坑人嗎?我們年底要結賬的啊!"
接著又有兩個供應商打來類似的投訴電話。
我這才意識到,趙總不僅要裁掉我,還要斷絕我在行業里的人脈關系,讓我在這個圈子里寸步難行。
我深吸一口氣,冷靜下來,開始制定反擊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