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人名地名皆是虛構,請勿與現實關聯,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聯網,部分圖片非真實圖像,僅用于敘事呈現,請知悉
陳浩帶女友張琳回家見父母,本以為會是溫馨的家庭聚會,卻發現父親從見面起就異常沉默,幾乎不愿看女友一眼。
好奇心驅使下,他趁父親外出時翻找舊物,卻意外發現一張泛黃的照片,照片中的女子與女友格外相像......
01
周末的高速公路上車多。陳浩開著車,時不時看一眼副駕駛上的張琳。她正對著手機屏幕補妝,看起來有點緊張。
“別緊張,我爸媽人都很好。”陳浩握了握張琳的手,語氣輕松。
“我知道,但這是第一次見家長啊。”張琳放下手機,深吸一口氣,“你說他們會喜歡我嗎?”
陳浩笑了:“他們肯定會喜歡你的。誰不喜歡我陳浩的女朋友呢?”
“你就貧吧你。”張琳白了他一眼,但緊張的情緒緩解了不少。
陳浩今年28歲,在上海一家外企做項目經理,工作五年,有車有房,事業穩定。張琳比他小兩歲,是同一棟寫字樓里的室內設計師,兩人談了一年多,感情穩定,已經聊到了婚姻。
這次回家,陳浩有個小心思——他想讓父母見見張琳,如果反應不錯,他打算年底就訂婚。
“對了,別忘了給阿姨的那盒燕窩。”張琳提醒他。
“放心,就在后備箱,還有給我爸的茶葉。”陳浩說,“我爸平時話不多,但人很好,別擔心。”
“你爸會不會覺得我太矮啊?”張琳突然問道。她只有一米六出頭,在同齡女生中算矮的。
“瞎想什么呢,我媽也不高。”陳浩笑著說,“再說了,我爸那代人誰講究這個啊。”
兩個小時后,陳浩的車開進了家鄉小鎮的街道。作為一個發展中的縣級市,這里有傳統老街區,也有新建小區。陳浩的父母住在一個安靜的老小區里,已經住了二十多年。
“到了。”陳浩把車停在小區門口,拿出手機打電話給母親,“媽,我們到樓下了,馬上上來。”
陳浩拎著禮物,和張琳一起爬上了五樓。還沒按門鈴,門就開了,陳母王蘭站在門口,臉上笑著。
“來了來了,快進來!”王蘭熱情地把兩人迎進門,上下看著張琳,笑容滿面,“這就是張琳吧?比照片上還漂亮啊!”
“阿姨好。”張琳有點拘謹地遞上禮物,“這是給您和叔叔的一點心意。”
“哎喲,太客氣了,快進來坐。”王蘭接過禮物,把兩人往客廳引,“你看你這孩子,瘦了吧?在上海工作太累了吧?來來來,快坐下,我去倒茶。”
客廳里,陳父陳建國正坐在沙發上看報紙。聽到動靜,他抬起頭,目光落在張琳臉上時,明顯愣了一下,表情一下就僵了。
“爸,這是張琳。”陳浩介紹道。
張琳禮貌地喊道:“叔叔好。”
陳建國沉默了幾秒,才慢慢點頭:“嗯,你好。”聲音低沉,表情復雜。
陳浩注意到父親的反應有點不對勁,但也沒多想,以為是父親不擅長和陌生人說話。
王蘭忙著招呼兩人坐下,泡茶倒水,不停地問張琳的工作、生活,氣氛本該熱鬧起來,但陳建國的沉默卻像塊石頭,壓得客廳里的空氣有點凝固。
“琳琳,你是做設計的是吧?挺有前途的工作。”王蘭熱情地問。
“是的,室內設計。”張琳微笑回答,時不時偷看陳建國,試圖找話題,“叔叔,我聽浩哥說您以前是機械廠的技術骨干?”
陳建國只是簡短地回了一句:“嗯,退休了。”然后又不說話了,偶爾抬頭看張琳一眼,又很快移開視線。
“爸,你怎么了?”陳浩有點納悶,“你昨天不是還說想聽聽張琳工作上的事嗎?”
“沒事,有點累。”陳建國回答道,勉強擠出一絲笑容,但眼神還是有些躲閃。
陳浩感到莫名其妙,父親平時雖然話不多,但也不會這么冷淡。他朝母親投去詢問的目光,母親也只是搖搖頭,表示不知道。
02
午飯時,王蘭準備了一桌豐盛的菜,有紅燒肉、清蒸魚、小炒肉、燉排骨等,都是陳浩愛吃的家常菜。
“來,琳琳,多吃點魚,這是你叔叔今早特意去市場買的。”王蘭熱情地給張琳夾菜。
陳建國還是沉默,只是默默地吃飯,偶爾抬頭看一眼張琳,目光復雜。整個飯桌上,幾乎只有王蘭和陳浩在說話,張琳也盡力配合,但氣氛還是有點尷尬。
“叔叔,這紅燒肉做得真好吃。”張琳試圖找話題。
“她媽做的。”陳建國簡短回應,然后繼續低頭吃飯。
“爸,你今天怎么回事啊?”陳浩忍不住問道,“平時你挺健談的啊。”
“沒事,就是有點不舒服。”陳建國避重就輕,“年紀大了,容易累。”
陳浩越來越感到不對勁,父親的反常讓他心里打鼓。是不是父親對張琳有什么意見?還是有什么別的原因?
飯后,陳浩主動提出幫母親洗碗,張琳則被王蘭拉到客廳聊天。趁機會,陳浩小聲問母親:“媽,我爸今天怎么了?好像不太高興?”
王蘭也一臉困惑:“我也不知道啊,你爸昨天還挺期待見張琳的,還特意去買了新鮮的魚。今天這是怎么了,我也摸不著頭腦。”
“他平時不是這樣的吧?”陳浩擔心地問。
“當然不是。”王蘭擦了擦手,“你爸雖然不愛說話,但也不會對客人這么冷淡,尤其是你帶回來的女朋友。奇怪了...”
“會不會是他不喜歡張琳?”
“哪能啊,琳琳這么好的姑娘,懂事又漂亮,誰會不喜歡?”王蘭搖頭,“肯定是有別的原因。”
晚上,陳浩陪張琳在小區散步,向她道歉:“對不起啊,我爸今天有點怪,你別往心里去。”
張琳勉強笑了笑:“沒事,可能叔叔只是不習慣有陌生人來家里。”但陳浩能感覺到她的失落。
“我爸平時真不這樣,特別是對客人,都挺熱情的。”陳浩皺眉說,“我明天再看看,實在不行就直接問他。”
“你說...”張琳猶豫了一下,“會不會是叔叔覺得我條件不好?我家里條件確實一般...”
“想什么呢,我爸媽都是普通工人,哪會在乎這個。”陳浩攬住她的肩膀,“別多想,可能真是他身體不舒服。”
回到家,陳建國已經回房休息了。陳浩和張琳也各自回房,但陳浩翻來覆去睡不著,總覺得父親的反應太奇怪了。
第二天早餐,王蘭做了豆漿和饅頭。四個人坐在餐桌前,氣氛比昨天稍微好一點,但陳建國還是話很少。
“琳琳,你是哪里人啊?”王蘭問。
“我是蘇州人,不過我媽是這邊人,當年在這邊的紡織廠工作過。”張琳回答。
陳建國手里的筷子突然停了一下,表情微變。
“是嗎?那挺有緣的。你媽媽叫什么名字?”王蘭繼續問。
“我媽叫張麗,今年五十出頭了。”張琳答道。
陳建國的表情明顯變了,他放下筷子,沉默了幾秒,然后站起身:“我出去一下。”說完就匆匆離開了餐桌。
王蘭一臉困惑:“這是怎么了?”
陳浩也察覺到不對勁:“媽,我爸這兩天怎么怪怪的?”
王蘭想了想,小聲對陳浩說:“你爸最近經常翻看以前的老東西,說是整理退休后的東西。會不會...”
“會不會什么?”陳浩追問。
“會不會是張琳讓你爸想起了什么人?”王蘭猜測道,“她剛才說她媽媽以前在這邊的紡織廠工作過,你爸當年也在這邊的機械廠,差不多是鄰廠。”
陳浩若有所思,決定自己去查個究竟。
“媽,爸一般把他的老東西放在哪里?”
“衣柜里吧,有個木盒子,他挺寶貝的。”王蘭回答。
03
午后,陳建國說要去小區旁邊的河邊釣魚,陳浩本想跟去,但又想趁這個機會查看父親的房間,看能不能找到什么線索。
“爸,釣到魚給我打電話,我去幫你拿。”陳浩說。
“不用,我帶了桶。”陳建國背著釣具出門了。
等父親離開后,陳浩悄悄進入了父母的臥室。母親去買菜了,張琳在客廳看電視,他有足夠的時間探索。
“爸最近在翻什么老東西呢?”陳浩自言自語,開始在父親的衣柜和書桌抽屜里翻找。
陳浩在衣柜深處發現了一個深棕色的木盒,看上去有些年頭了。木盒上了鎖,但鑰匙卻藏在盒底的一個小夾層里。
“有意思,藏得這么隱蔽。”陳浩心想,拿起鑰匙打開了木盒。
盒子里裝著一沓發黃的信件和照片,還有一些小東西——一個發夾、一塊手帕、一個小小的貝殼。這些顯然是父親珍藏多年的紀念品。
“這是什么?”陳浩拿起最上面的一張照片。照片上是年輕時的父親,大約二十出頭,站在一個公園的長椅旁,身邊坐著一位年輕女子。兩人都笑得很開心,女子靠在父親肩上,看起來很親密。
當陳浩仔細看清女子的臉時,他驚得倒吸一口冷氣——那女子的五官、笑容,甚至連嘴角上揚的弧度,都和張琳非常像!
“這不可能吧...”陳浩小聲說,翻過照片,背面用鋼筆寫著一行字:“麗,永遠的遺憾 1992”。
麗?張麗?張琳的母親?
“這也太巧了吧?”陳浩震驚地喃喃自語。
他感到一陣頭暈,連忙翻看其他照片。果然,還有更多父親與這位“麗”的合影——在工廠門口、在街心公園、在某個車站臺階上...每一張都充滿了青春和幸福
他又打開幾封信件,信中充滿了對“麗”的愛意和思念,字里行間流露出深情和遺憾。最后一封信寫于1993年初,內容是對無法在一起的痛惜和對她新生活的祝福。
“天吶...”陳浩坐在床邊,腦子里亂糟糟的。他意識到一個驚人的事實:父親和張琳的母親曾經相愛過。
這就是父親見到張琳時反應這么奇怪的原因——她太像年輕時的母親了。
正當陳浩沉浸在震驚中時,身后傳來一聲沉重的嘆息:“你都看到了?”
陳浩猛地回頭,發現父親不知什么時候已經站在門口,眼神復雜地看著他手中的照片和信件。
04
“爸...”陳浩站起身,手中還拿著那張照片,一時不知道該說什么。
“沒想到這么巧。”陳建國走進房間,在床邊坐下,拿起一張照片,輕輕撫摸著上面的人影。
“這真的是張琳的媽媽?”陳浩直接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