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0日,烏克蘭外交部長瑟比加表示,烏總統澤連斯基當天在基輔同到訪的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理默茨、波蘭總理圖斯克、英國首相斯塔默舉行了"志愿聯盟"峰會,隨后五國領導人就俄烏停火問題與美國總統特朗普進行通話。四國領導人集體到訪烏克蘭引發外界關注,他們為什么在此時集體到訪?這個舉動又透露出歐洲在俄烏沖突上又有怎樣的考慮?
歐洲主導的援烏體系或替代美成為核心力量
總臺新聞觀察員 魏東旭:當前,支持烏克蘭的西方陣營格局已發生結構性變化,正從美國主導轉向以法、德、英、波為核心的歐洲聯合體系主導。四國領導人集體訪問基輔的象征意義重大,既展示歐洲將持續提供軍援的承諾,也暗示可能升級為安全保障合作。在停火方案上,歐洲勢力正取代美國發揮主導作用——烏克蘭在歐洲支持下提出的"30天無條件全面停火"方案,已取代美國此前失敗的調解計劃。歐洲國家通過對俄施壓,試圖在調停進程中爭取更大話語權,這導致美歐在對俄立場上的分歧日益凸顯。對俄羅斯而言,無論選擇談判還是對抗,都將面臨因西方陣營內部分化而帶來的更復雜戰略局面。
此外,圍繞停火和談判,俄烏兩國在這個時間點均釋放出了積極的信號,雙方各自的考量是什么?和談要真正實現還面臨什么困難?
俄烏均有談判和停火的意愿 但困難重重
總臺新聞觀察員 魏東旭:俄烏沖突進入第四年,雙方在軍事和國力層面均承受巨大消耗,客觀上已形成停火談判的共同意愿。當前雙方展現出的積極姿態表明,俄烏雙方若能加強直接接觸,即便在敏感議題上存在分歧,仍可能為沖突降級創造空間。然而和平進程仍面臨多重挑戰。其一,西方國家持續軍援烏克蘭,組建"志愿聯盟"并討論派兵可能,這引發俄羅斯強烈反對,勢必成為談判焦點;其二,在領土主權等核心議題上烏克蘭立場依然強硬,雙方難以達成妥協;其三,即便是臨時局部停火安排,雙方基于戰場態勢的博弈也將引發激烈角力。盡管談判窗口已經開啟,但通向和平的道路依然荊棘密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