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7日,毛主席的兒媳,毛岸英烈士的妻子,劉思齊同志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
1月13日,八寶山革命公墓東禮堂,劉思齊的遺體告別儀式如期舉行。
在葬禮上,毛主席的很多親屬都親自出席,人們久違地看見了毛主席的孫子毛新宇,由于毛主席的兩個女兒李敏和李訥,此時年歲都已很高,不便親自參與葬禮,于是由他們的子女前來表達慰問。
在這期間,劉思齊同志的四個子女淚如雨下,令人感動不已,這四個孩子是楊小英、楊冬梅、楊密、楊鈞,如今都已長大成人。
劉思齊同志的逝世,讓人們不禁感慨,距離毛主席在世竟然已經過去了那么久,而關于劉思齊同志的往事,又讓人們想起了過去那段歷史......
圖丨劉思齊葬禮
在那個至暗的時刻
1950年8月,劉思齊做了一次扁桃體手術,這個手術其實并不復雜。
可劉思齊在術后的恢復狀況卻并不理想,她在手術后不停地咳出血來,身體十分虛弱,沒過多久就又只能住進了醫院里。
而此時,她的丈夫毛岸英卻遠在蘇聯,以翻譯的身份陪同在李克農身邊,無法給予她陪伴和照顧。
在9月底的時候,劉思齊又突發急性闌尾炎,情況危急,需要親屬簽字,可此時的毛岸英依然忙于工作,劉思齊身邊空無一人。
最后,醫生無奈只能在沒有親屬簽字的情況下,給她進行了手術。
圖丨劉思齊和毛岸英
這一年是劉思齊與毛岸英結婚后的第一年,可由于毛岸英忙于工作,兩人實際上聚少離多,但盡管這樣,他們對于未來的生活仍然充滿了期待。
同年10月,為了保家衛國,黨中央討論之后,一致同意決定出兵朝鮮,支援鄰國進行抗擊美國侵略的保衛戰爭,這便是“抗美援朝”戰爭。
這次戰役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首次重大戰役,事關我國的國際聲譽,而更重要的是,關乎我國能否捍衛領土完整。
此次出兵事關重大,由彭德懷親自擔任志愿軍總司令。
與此同時,黨中央在全國招募志愿軍,毛岸英得知消息后,強烈要求要參加,彭德懷不同意,毛岸英便找到了毛主席,毛主席沉默了許久,同意了讓毛岸英參加。
圖丨毛主席和毛岸英
10月14日,毛岸英來到醫院看望劉思齊,但他此次前來實際上還有另一個目的,那就是和劉思齊告別,第二天毛岸英就將踏上前往沈陽的列車,在那里直接奔赴前線。
此次分別,不知道再見會是什么時候,戰爭甚是兇險,都不知道,兩人能否還有再相見的一天,想到這里,毛岸英的內心也十分沉重。
他不愿把自己要奔赴前線的消息告訴妻子,害怕劉思齊會一直擔心,于是毛岸英就說自己要去出差,就像他往常的工作一樣。
可劉思齊從毛岸英的神色中,就感覺到了不正常,于是問毛岸英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情。
毛岸英當時內心有強烈的沖動,想要把真相告訴妻子,可他最終還是沒有說出口,此次出兵朝鮮需要嚴格保密。
圖丨劉思齊和毛岸英
毛岸英讓妻子多去中南海看望一下父親,還要多多關心弟弟毛岸青,在生活上給弟弟多一些照顧。
然后,他不舍地告訴妻子,一定要照顧好自己,可以多多學習,不要急著工作。
后來劉思齊回憶道:“我一直記得那是一個難忘的夜晚,岸英走時,我堅持要去門口送他,然后,岸英竟然深深朝著我鞠了一躬。”
看著毛岸英遠去的背影,劉思齊怎么都不會想到,此次一別竟成了永別,他們才剛剛結婚一年的時間,本應有無限美好的年華,可戰爭是冷酷無情的。
1950年11月25日,毛岸英同志在朝鮮戰爭中壯烈犧牲,此時他只有28歲。
圖丨毛岸英
當毛岸英犧牲的電報傳回國時,毛主席正忙于指揮戰爭,又身患重感冒,于是周總理就將這個消息,一直壓了一個多月的時間。
直到1951年1月2日,周總理才將毛岸英犧牲的消息告訴毛主席,當毛主席看到電報的時候,他沒有說話,只是一根接一根地抽著煙。
過了許久,他掐斷了最后一根煙,緩緩地說道:“戰爭總會有犧牲的,誰讓他是我毛主席的兒子呢,這沒什么!”
彼時的劉思齊才剛剛滿20歲,毛主席思考再三,不忍心將這個悲慘的消息告訴她。
每次劉思齊在看望毛主席的時候,總會打聽毛岸英最近是否有來信,毛主席都是找一些旁的話來搪塞她,遲遲沒有和她講出真相。
圖丨毛主席
直到1952年,一位不了解狀況的攝影工作人員,將一張毛岸英身穿志愿軍軍裝的照片送給了劉思齊。
劉思齊顫抖著雙手端詳著照片,才終于知道,毛岸英原來是去了朝鮮戰場。
她抱著最壞的打算,來向毛主席了解情況,可內心卻又存有一絲希望,只要他能活著,只要他能回到她身邊就好。
可當毛主席親自將毛岸英犧牲的噩耗告訴劉思齊時,劉思齊嚎啕大哭,整個人就像失了魂一樣難過,甚至是一種前所未有的絕望席卷了她。
毛主席也非常悲痛,壓抑著自己的情緒,盡力照顧好面前這個孩子。
從那以后,毛主席對劉思齊的關心更多了,甚至直接把她視作自己的女兒,還經常寫信問候她,在信中稱呼她為“女兒”、“娃”。
圖丨毛岸英
在那以后,毛主席經常勸劉思齊改嫁,他不忍心看這個尚且年輕的孩子,一個人承擔生活的痛苦,真心把她當作自己的女兒,為她考慮前途。
直到1962年2月,距離毛岸英犧牲已經過了12年,已經32歲的劉思齊,在毛主席一次次勸說下,才終于再次結婚,而與她結婚的對象是空軍學院的一名教員,叫做楊茂之。
毛主席知道這個消息以后,十分高興,甚至親手將自己才創作的《卜算子·詠梅》抄了一份,贈送給這對夫婦,以做他們的新婚賀禮。
劉思齊在婚后生了一個兒子,夫妻倆商量以后一致決定,給這個孩子取名為楊小英,以紀念逝去的毛岸英。
斯人已去,可是過去的記憶卻不能被忘記,劉思齊與毛岸英當年又有怎樣的故事呢?
圖丨毛主席
一段偶然的結緣
1938年的一個晚上,話劇《棄兒》在延安的中央黨校禮堂演繹著,當時黨的最高領導人,毛主席、朱德等同志都在觀眾席觀看。
當劇情達到高潮,舞臺上一對平凡的夫妻,被國民黨反動派所逮捕,舞臺上剩下一個孤苦伶仃的女孩,在寒風中瑟瑟發抖。
女孩一邊漫無目的地行走,一邊凄涼地叫著自己的母親。
看到這一幕,無數觀眾都流下了淚水,這個女孩演得太逼真了,把所有人都帶入到了情境之中。
演出結束之后,毛主席找到這個小演員,親切地問她叫什么名字。
女孩爽朗地露出了笑容,大方地說道:“我叫劉思齊!”然后,看向站在一旁的陳振亞和張文秋。
圖丨張文秋和陳振亞
陳振亞過來拉著孩子的手,向毛主席解釋說:“這是劉謙初烈士和張文秋的孩子,我是孩子的繼父。”
聽到這話,毛主席臉上的笑容頓時僵住了。
“劉謙初”這個名字,他太熟悉了,當年,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劉謙初誓死不說出一個字,他英勇就義的時候,孩子甚至只有不到一歲,而劉謙初至死,卻也沒能見過這個孩子一面。
毛主席面向陳振亞,告訴他一定要照顧好烈士的后代。
他又蹲在劉思齊的面前,輕聲和這個孩子說:“小思齊,我做你的干爸爸好不好,你以后就做我的干女兒。”
小思齊呵呵地笑了,甜甜地叫了一聲“爸爸”。
圖丨毛主席和劉思齊
后來毛主席也時常記掛著這個孩子,在生活上對她處處關心。
過了七八年以后,在1946年的夏天,毛主席再次見到劉思齊,此時她已經長成了16歲的大姑娘,毛主席笑著說:“思齊長大啦,我都認不出你了!”
毛主席非常喜歡這個干女兒,覺得她既可愛又懂事,幾天以后,毛主席把劉思齊接到自己家里玩。
當時正好毛主席的兒子毛岸英從蘇聯回來,人人都聽說毛主席的這個兒子十分帥氣,劉思齊也十分好奇,想著毛岸英從國外回來,一定是穿著西裝,這讓她覺得十分新鮮。
可見到毛岸英,劉思齊卻有些失望,毛岸英只是穿著一件十分寬大的舊軍裝,看起來十分質樸,一點兒也不像留過洋的人。
可毛岸英卻對這個女孩一見鐘情,在吃過晚飯以后,毛岸英一直拉著劉思齊講話。
圖丨毛主席、李訥、劉思齊和毛岸英
他和劉思齊講他學到的辯證唯物主義、實踐與認識的關系等等,劉思齊完全聽不懂,只是硬撐著,聽毛岸英一直滔滔不絕地講著。
后來有人來催了,感覺時間太晚了,毛岸英才終于不得不與劉思齊告別。
這一夜,毛岸英睡得并不踏實,他一直在想著今天見到的這個女孩,第二天,他就立馬采取了行動,當面向劉思齊表明了自己的心意。
這讓劉思齊十分吃驚,她沒想到毛岸英能看上自己。
按照她當時的話,毛岸英從小接受國外的先進東西,自己卻從小待過監獄,兩個人的文化程度相差那么大,劉思齊擔心兩個人會沒有話說。
圖丨劉思齊和毛岸英
可是毛岸英的回答卻很誠懇,他真誠地說道。
“你的父親為革命犧牲,我的母親也是這樣。你說坐監獄的事情,我8歲就跟著我媽坐了監獄,我們倆就像是結在一根藤上的兩個苦瓜,怎么會沒有共同語言呢?”
這段話讓劉思齊記了很久,她被深深打動了,直到年華垂暮的時候,他依然記得毛岸英說那番話時,眼神里的堅定與希望。
后來兩個人的接觸逐漸頻繁起來,相處得也十分融洽,于是兩個人慢慢產生了感情。
等到1948年,還在上學的思齊放了暑假,兩人時隔一年再次見面,終于抑制不住對雙方的情感,確立了感情關系,1949年10月15日,兩人正式舉行婚禮。
圖丨毛主席、劉思齊和毛岸英
在婚宴上,毛主席非常高興,他走到張文秋面前敬酒,并說道:“感謝你教育出思齊這樣一個好的孩子,為思齊與岸英的幸福,以及你的健康來干杯!”
按照常理,毛主席應該送這兩位新人一件結婚禮物,可毛主席自己的生活其實很簡樸,他平時也習慣了節約,拿不出貴重的禮物。
于是,毛主席把自己曾經去重慶談判時,穿的一件黑色大衣送給了兩人,毛主席幽默地說道。
“我就這么一件大衣可以送給你們,不過你們可別小看這衣服。白天岸英可以穿在身上,到了晚上你們倆可以蓋在被子上,這份禮物你們兩口子都有份!”
現場的人都被毛主席這話逗笑了,毛岸英與劉思齊也相視一笑,對未來充滿了期待。
兩人婚后的生活也十分幸福,他們還經常去看望毛主席,一家人在一起十分溫馨。如果不是那場戰爭奪去了毛岸英的生命,兩人一定能夠生活得特別美滿......
圖丨毛主席、劉思齊和毛岸英
晚年仍繼續懷念
1959年,距離毛岸英犧牲已經過去了很多年,可劉思齊在做事之余,還經常會一個人發呆。
同年2月,在毛主席的贊助下,劉思齊第一次去到朝鮮,當她站在朝鮮烈士陵園的時候,她再也不能欺騙自己了,劉思齊撫摸著用花崗巖砌成的冰冷的墓,終于接受了事實。
回國之后,劉思齊大病了一場,這次朝鮮之行讓她悲痛欲絕,她幾天不吃不喝,險些還差點失去了性命。
當劉思齊從醫院回家,毛主席非常痛心地說:“孩子,我不應該讓你去朝鮮。”
劉思齊也忍不住流下了眼淚,說自己不后悔,并且她也應該去。
她在之后還是會想念,可她卻不敢當著毛主席的面流淚,擔心引起毛主席同樣的悲痛,都只是一個人默默流淚。
圖丨劉思齊看望毛岸英
劉思齊知道,毛主席承受喪子之痛,他的內心一定也非常痛苦,因為有更大更重要的事情,等著毛主席去處理,他一向都表現得十分堅強。
劉思齊用了很長時間,才完全接受毛岸英犧牲的事實,后來雖然重新組建家庭,可她卻從未遺忘過毛岸英。
甚至,他們夫妻二人都會把毛岸英的故事,講給他們的孩子聽,真正把毛岸英視作了自己的家人。
2010年5月,劉思齊再次前往朝鮮,站在毛岸英當年犧牲的地方,她無限感慨。
她在那個地方久久徘徊,想象著毛岸英以及其他的戰士,當年是如何在這里英勇作戰,而最后又是怎樣光榮地倒下。
圖丨劉思齊看望毛岸英
后來,劉思齊出席了朝鮮方面舉行的紀念儀式,儀式結束以后,她一個人站在原地,低聲叫著毛岸英的名字,說道。
“我帶孩子們來看望你,等將來我年齡大了,不能來了,他們也可以代替我來看你,他們都很崇敬你,把你當作親人一般,岸英,我們都很思念你。”
在10年以后,也就是2020年10月,朝鮮方面的美術館,舉辦了一次“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中朝美術交流展”。
當時的劉思齊,已經有90歲的高齡,行動也并不方便,可她依然堅持要親自來朝鮮,親自參加這個對她具有特殊意義的交流展。
圖丨晚年劉思齊
作為發言人員,她眼含熱淚地看著,無數和她一樣,在抗美援朝中失去親人的人們,然后動容地說道。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無數英雄兒女犧牲了,毛岸英正是其中的一員,這些戰士們經歷了戰爭與烈火的考驗,他們是我們心中永遠的痛和驕傲!”
這一發言引起了在場人員的強烈共鳴,大家紛紛鼓掌,掌聲久久沒有停歇。
參與此次交流展的,也有很多是志愿軍的家人,他們都懷著同樣的悲痛與驕傲,帶著后人的力量與思想,一同聚在了這個地方。
對于劉思齊來說,經過了這么多年,思念之情從來沒有變淡,那份失去親人的創傷可能隨著時間變淡,卻永遠不會消失。
圖丨晚年劉思齊
2022年1月7日,劉思齊仙逝,享年92歲。得知劉思齊逝世的消息后,毛主席的兩個女兒李敏、李訥都十分悲痛。
但彼時她們年紀也大了,身體并不能支撐她們前去參加追悼會,于是她們便讓子女代替自己前去表達慰問。
1月13日,劉思齊的遺體告別儀式如期舉行,毛岸青的兒子毛新宇,李訥的兒子王效之,李敏的兒子孔繼寧和女兒孔冬梅,都來到了現場。
上午十時,毛新宇、王效之、孔繼寧和孔冬梅對著遺體三鞠躬,隨后他們又與劉思齊的四個孩子一一握手表示慰問。
這樣的畫面令人感動不已,也讓人們清楚地感知到,毛家與劉家之間的情義,并不會隨著上一輩的離去而流逝,反而會越來越深厚。
圖丨子女同框
我們也相信,隨著時間的流逝,毛家后代以及劉家后代,將會繼續延續上一代的情義,并將這種情義永遠地保持下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