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老人的錢是保命錢,子女的錢是賺命錢",這句話在當下社會顯得尤為深刻。年輕人背負著高昂的房貸、車貸和教育支出,很多人不得不向父母伸手求援。而老年人辛苦攢下的養老金,常常成為子女覬覦的對象。有人說這是親情互助,也有人認為這是變相啃老。無論如何,當這種"互助"變成理所當然的索取時,就值得我們深思了。我親身經歷的一件事,或許能給大家提供一些思考。
那是去年冬天的一個早晨,我剛從銀行回來,手里拿著剛剛領到的養老金存款單。作為一名退休已久的老教師,我的養老金并不多,但積攢了大半年,倒也有八千三百元。我打算用這筆錢給自己買一臺新冰箱和洗衣機,因為家里的老電器已經用了十多年,經常出故障。
正當我坐在沙發上盤算著怎么安排這筆錢時,手機響了起來。屏幕上顯示的是"女婿"兩個字。
我的女婿王明已經半年沒有工作了。他之前在一家小公司做銷售,因為業績不好被辭退。之后他一直宣稱在找工作,但每次面試回來都說公司不行、待遇低、沒前途,總之就是不愿意安定下來。我女兒小蘭在一家醫院做護士,工資不高,但至少穩定。他們有個五歲的兒子,也就是我的外孫小寶。
"喂,媽,早上好啊!"王明的聲音聽起來格外熱情,這讓我立刻警覺起來,因為他平時很少這么熱情地跟我打電話。
"嗯,早上好。"我平靜地回應。
"媽,聽說您今天去銀行了?是不是養老金到賬了?"他直奔主題,聲音里帶著掩飾不住的期待。
我心里一沉,不知道他是怎么知道我今天去銀行的,但還是如實回答:"是啊,剛領了一些。"
"太好了!媽,是這樣的,"他的聲音突然變得更加興奮,"我昨天看中了一套學區房,位置特別好,就在重點小學旁邊。明年小寶就要上小學了,如果能買下這套房,他就能上這所重點小學,將來前途不可限量啊!"
我皺了皺眉頭:"房子多少錢?"
"一百三十萬,"王明爽快地說,"首付三十萬。我們手里有二十萬出頭,還差一點。聽小蘭說您養老金應該到賬了,有八千三,正好湊夠首付!"
我握著電話的手不禁緊了緊。八千三百元,是我大半年的養老金,他居然直接打電話來要,而且說得如此理所當然,仿佛這錢本就該給他們。更讓我心寒的是,他連數目都知道得一清二楚,顯然是早有預謀。
"這錢我要用來換冰箱和洗衣機,"我盡量平靜地說,"家里的電器都用了十多年了,經常壞。"
電話那頭沉默了一瞬,然后王明的聲音變得有些不耐煩:"媽,冰箱洗衣機什么時候買不行啊?小寶的學區房可是刻不容緩!這房子特別搶手,再不下手就沒了。您想想,這可是關系到小寶一生的大事啊!"
"王明,"我深吸一口氣,"買學區房是好事,但你們得量力而行。你現在還沒找到工作,全靠小蘭一個人的工資,就想買一百多萬的房子?首付湊齊了,以后的月供怎么辦?"
"媽,您就別操心這些了,"王明明顯不想討論這個問題,"我最近有個工作差不多談好了,待遇挺好的。再說了,這不是為了小寶嗎?他可是您的親外孫啊!"
聽到他把外孫搬出來,我心里更加不快。自從小寶出生后,每當他們向我要錢,總是以孩子為由。什么"孩子要補課"、"孩子要上興趣班"、"孩子需要營養品"...似乎只要提到孩子,我就應該二話不說掏錢。
"王明,"我的語氣變得堅定,"這筆錢我真的需要用來換電器。你們的房子是大事,但也要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來規劃,不能總是..."
"媽!"他突然提高了聲音,打斷了我,"您就這么不關心小寶的未來嗎?不就是八千多塊錢嗎?對您來說可能是大數目,但對我們買房子來說,就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啊!你怎么能這么自私?"
這句"自私"深深地刺痛了我。我,一個為子女付出了一輩子的母親,居然被指責為"自私",僅僅因為我想保留自己微薄的養老金給自己買幾樣必需品。那一刻,我感到一陣前所未有的悲涼和憤怒。
我正要反駁,電話那頭又傳來了我女兒小蘭的聲音:"媽,您別聽他瞎說,我們不是..."
電話似乎被王明一把奪了過去,因為下一秒又變成了他的聲音:"媽,我就問您一句,這錢您到底給不給?不給我們也有辦法,大不了去網上借貸,雖然利息高點,但總比耽誤小寶的前途強!"
這赤裸裸的威脅和情感勒索讓我心如刀絞。我的女婿,我女兒的丈夫,居然用這種方式逼我交出養老金。而更讓我心痛的是,我不知道我的女兒在這件事上的立場到底是什么。
"我要考慮一下,"我勉強維持著冷靜,"這事不急在一時。"
"怎么不急?房子隨時可能被別人買走!"王明不依不饒,"媽,您就直說吧,到底給不給?"
面對這咄咄逼人的態度,我內心的怒火再也壓抑不住。我該如何回應這個無理的要求?是妥協了事,還是堅守底線?這不僅關系到我這點微薄的養老金,更關系到我與女兒女婿之間的邊界和尊嚴。
回想起來,王明這種理所當然索取的態度,其實從他和小蘭談戀愛時就有苗頭了。六年前,小蘭帶王明回家見我,說是認真交往的對象。第一印象中,王明長得挺精神,談吐也不錯,但總給人一種浮躁的感覺。
"阿姨,我在XX公司做銷售,去年業績是部門第一,年薪二十萬!"他夸張地介紹自己,語氣中滿是自信,甚至有些自負。
當時我只是笑笑,沒太當回事。但在后來的接觸中,我發現王明說話常常言過其實,動不動就說自己如何厲害,如何有前途,卻很少談及實質性的計劃和行動。
小蘭卻對他很是崇拜。"媽,王明真的很有能力,他公司的領導都很看重他,說他年輕有為,前途無量!"每次提起王明,她的眼睛里都閃爍著光芒。
我理解女兒的感受。王明確實有種特殊的魅力,能夠通過華麗的詞藻描繪出美好的未來藍圖,讓人忍不住跟著憧憬。但作為過來人,我看得出這種不切實際的憧憬下隱藏的危險。
"小蘭,"我曾委婉地提醒她,"找對象要看人品和踏實程度,不要只看表面的光鮮和嘴上的承諾。"
但戀愛中的女孩,哪里聽得進這種勸告?小蘭只是敷衍地點點頭,然后繼續沉浸在王明描繪的美好未來中。
六年前的深秋,小蘭和王明結婚了。婚禮上,王明喝得醉醺醺的,摟著我的肩膀說:"媽,您放心,我一定會讓小蘭過上好日子,不會讓她受一點委屈!"
我露出禮節性的笑容,心中卻充滿擔憂。能讓一個女人過上好日子的,從來不是漂亮的承諾,而是實打實的行動。
婚后,王明和小蘭租了一套小房子。當時王明的工作還算穩定,雖然沒有他宣稱的那么風光,但至少能維持基本生活。但即使在那時,他們就經常向我要錢。
"媽,公司最近效益不好,獎金一直沒發,能不能幫我們付一下這個月的房租?""媽,我們想去海南旅游,您能不能資助一點?我們結婚都沒蜜月呢。""媽,我看中了一款新手機,特別適合我工作用,您能..."
每次,我都會視情況給予一些幫助,但心里越來越不是滋味。為什么他們總覺得我應該無條件滿足他們的要求?難道在他們眼中,我就是一臺自動取款機?
小寶出生后,情況變得更糟。王明以照顧孩子為由,開始頻繁請假,導致工作業績下滑。最后,在小寶兩歲那年,他被公司辭退了。
"沒事,媽,這家公司本來就不行,我早就想走了。"他滿不在乎地說,"我正好可以找個更好的工作,或者自己創業。"
但"更好的工作"始終沒有著落,"創業"的計劃也只停留在嘴上。王明開始整天在家里打游戲、看視頻,偶爾出去面試,回來總是一堆抱怨。
"現在的公司真是不識貨,看不出我的能力。""工資太低了,還不如我在家帶孩子呢。""那經理一看就是個草包,我才不愿意給他打工。"
小蘭不得不一個人扛起家庭的重擔。護士的工作本就辛苦,她還要照顧孩子、操持家務,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少,眼中的疲憊越來越明顯。
我多次勸王明放下身段,找一份穩定的工作,但他總是一副不以為然的樣子:"媽,您這思想太老套了。現在是互聯網時代,機會多得是。我最近正研究一個項目,做成了至少能賺幾百萬!"
但這"幾百萬"的項目,最終和其他所有計劃一樣,不了了之。
去年,王明已經半年沒有正式工作,家里的積蓄幾乎耗盡。小蘭不得不增加夜班來多賺些錢,常常累得渾身酸痛。而王明卻開始琢磨買學區房,聲稱這是為了小寶的未來著想。
"爸媽,我們必須為小寶創造最好的教育條件!"他在全家人面前慷慨激昂地說,"只有上了好學校,他將來才有出息!"
小蘭的眼睛亮了起來。作為母親,她自然希望孩子有最好的教育。但我看得出,小蘭的亮眼中帶著猶豫和擔憂,因為她比誰都清楚家里的經濟狀況。
"王明啊,"我試圖讓他認清現實,"買學區房是好事,但你們得量力而行。現在你沒工作,全靠小蘭一個人的工資,哪來的錢買房子?"
"媽,您別擔心,我有計劃。"他信心滿滿地說,"首付我們已經攢了二十萬出頭,再湊點就夠了。至于月供,等我找到新工作就沒問題了!"
我沒有繼續反駁,因為我知道,和王明講道理是沒用的。他總是活在自己編織的美夢中,對現實視而不見。
前幾天,小蘭趁著休班來看我,我們單獨聊了聊。我能感覺到她的焦慮和無奈。
"媽,王明真的很想買那套學區房,天天在家里研究房價、學區、周邊環境...但我們的錢根本不夠啊。"她嘆了口氣,"我都不知道該怎么辦了。"
"小蘭,"我拉著女兒的手,"你覺得現在買房合適嗎?王明還沒有找到工作,全靠你一個人的工資,負擔得了那么高的月供嗎?"
小蘭低下頭,眼中含著淚水:"我也覺得勉強,但王明說這是為了小寶..."
"為了小寶就要超出自己的能力去冒險嗎?"我輕聲問,"如果到時候還不起房貸,對小寶會更不好。"
小蘭點點頭,似乎被我說動了。但臨走時,她欲言又止地看了我一眼,似乎想說什么又沒說出口。現在想來,她可能已經知道王明打算向我要錢,但不知道該如何開口。
回到那個電話,當王明咄咄逼人地問我"到底給不給"時,我的腦海中閃過了這些年來的點點滴滴。我看到了王明的不負責任,看到了小蘭的為難,也看到了小寶天真無邪的笑臉。
我握緊了手機,心中已有了決定。
"王明,"我的聲音異常平靜,"我要和你當面談談這件事。現在,把電話給小蘭。"
電話那頭沉默了幾秒,然后是一陣窸窸窣窣的聲音,最后傳來了小蘭怯生生的聲音:"媽..."
"小蘭,我下午去你們家,咱們好好談談這個事情。"我斬釘截鐵地說。
掛斷電話后,我深深地嘆了口氣。這筆錢,我該給嗎?如果給了,是在鼓勵王明繼續這種不負責任的行為;如果不給,我又擔心影響到小蘭和小寶的生活。作為一個母親和外婆,我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不管怎樣,我知道自己必須做出一個決定,一個或許會改變我們全家人關系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