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之間一定會爆發戰爭嗎?對于很多人來說,是的。因為他們覺得,中美之間的是一個新興大國和守成大國之間的矛盾與沖突,而美國為了保住自己的國際地位,一定設法搞垮中國,這最終就會導致兩國之間的沖突。
實際上,美國對我們確實諸多挑釁,兩國之間也曾走到戰爭的邊緣,那我們到底應該如何應對?
對我們來說,最好的辦法,或許就是將美國“拖死”在臺海,不讓美國有機會開辟第二戰場。
· 不武統,將美國“拖死”在臺灣
對美國來說,中國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對手,多年以來,他們一直試圖遏制中國的崛起,為此不惜掀起貿易戰、科技戰,拉著盟友對中國進行各種圍堵。
但從現實情況來看,種種圍堵手段對我們都沒有什么效果,反而促進了我國的科技進步和軍事實力發展。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其實美國現在只剩下一種手段來遏制我國的崛起了:戰爭。
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人認為,中美之間遲早會爆發戰爭——不管是代理人戰爭,還是中美之間的直接沖突,都有可能。當然,如果戰爭不可避免,人們更希望中美之間爆發的是“代理人戰爭”,這樣沖突規模才是可控的,對全球的影響也才是最小的。
而這個“代理人戰爭”的戰場,其實最有可能就是在臺海。畢竟現在賴清德當局正瘋狂在臺海挑釁,試圖“倚美謀獨”“以武拒統”。
媒體報道顯示,賴清德不僅打算按照美國的要求繼續提高臺灣的“防務預算”,從美國購買武器裝備,還拋出“拒統17條”,并已經開始在臺灣進行“戰爭的準備”。比如,民進黨當局聲稱全臺的便利店將會在臺海戰爭爆發時,變成“戰時樞紐”,供應糧食、醫療用品甚至是網絡。
此外,早在1年前,民進黨當局就已經試圖將彈藥儲存在居民樓、公司、圖書館和廟宇之中,試圖將全臺的普通民眾綁上“臺獨”的戰車。
很多人都認為,如果賴清德繼續挑釁,解放軍肯定會進行“武統”,收復臺灣。不過,也有人覺得,其實我們現在就具有了武統臺灣的實力,之所以到現在都沒有進行“武統”,就是因為這樣也可以讓我們將美國“拖死”在臺灣。
因為臺灣是美國所謂“第一島鏈”的重要一環,在目前階段,美國不可能放棄臺灣,面對著解放軍對臺灣的“實力碾壓”,美國也只能將更多資源和精力用在臺海,以免“臺海生變”。
可美國在臺海花的資源越多、耗費的時間越長,就意味著他們在全球其他地方的投入要減少,我們也可以在全球更多地方布局,謀劃更長遠的發展。
畢竟,美國已經不是當年那個可以同時支援幾個國家的“超級大國”了。再加上美國國內矛盾叢生、美債危機一觸即發,恐怕過不了幾年,美國就會真正衰落,到時候,我們不用費一兵一卒,就能徹底突破美國的封鎖,豈不是一件大好事。
就算美國真的“狗急跳墻”,我們也有在臺海有“區域拒止”的實力,所以,我們一定要將美國“拖死”在臺海,不讓美國有機會開辟“第二戰場”,進一步圍堵我國。
· 美國希望開辟“第二戰場”?
美國所謂的“第二戰場”會在哪里?很明顯,就是在朝鮮半島。利用朝鮮攻擊和遏制我國一直在美國的計劃之內,包括在1950年的朝鮮戰爭中,美國的飛機就曾越境攻擊我國平民,這也是促使中央作出“抗美援朝”決定的一個關鍵因素。
實際上,不管是豐臣秀吉還是日本軍國主義崛起之后,都制定過先占朝鮮,再進攻我國的計劃,也就是說,歷史的教訓早已告訴我們,朝鮮實際上是保護我國安全的“一道防線”,一旦朝鮮淪陷,東北就會遭受威脅,敵人也可以輕易進攻我國。
所以美國除了不斷加強武裝臺灣,在臺海鬧事,還勾連多國對朝鮮施壓,試圖開辟“第二戰場”,進一步加強對我國的圍堵。
媒體報道顯示,美國除了頻繁和韓國一起軍演之外,還在去年10月聯合韓國、日本等11個國家成立了一個對朝鮮制裁的“監督機構”,稱之為“多國制裁監測組”。
美國方面表示,因為聯合國安理會朝鮮制裁委員會專家小組在4月30日時已經解散,所以這一小組將扮演朝鮮制裁委員會專家小組的角色,對違反、規避對朝鮮制裁的活動進行實時監控和共享。
近日,美韓還在朝鮮半島南部進行了聯合實彈訓練,美國甚至派遣了核潛艇進入韓國釜山作戰基地,并加強了對朝鮮的空中偵察力度。
顯然,美國是想通過經濟和軍事的雙重打擊,迫使朝鮮在核問題等關鍵問題上讓步,開辟出“第二戰場”來圍堵中國。
當然,假使臺海開戰,美國同樣希望能夠在朝鮮開辟出“第二戰場”,畢竟朝鮮半島現在只是“停戰”,如果美國非要挑起沖突,完全有可能讓朝韓重新開戰。
一旦朝鮮半島戰事重開,我們也將不得不分出精力去支援朝鮮,到時候,我們就必須要面臨“雙線作戰”的困境,我們的戰斗力也將一分為二,這意味著不管哪邊都可能會讓我們“很難受”。而對美國來說,不管在哪條戰線上成功,都意味著他們能夠獲得“入侵”我國的機會。
更加重要的是,由于朝鮮半島的戰事局面更加復雜,可能會牽扯到日本、韓國等多方力量,美國就更容易拉攏盟友來聯合圍攻我國,這樣的局面,才是美國更想看到的。
就算我們同時在朝鮮、臺灣兩個戰場戰勝了美國,我們必定也將付出巨大的代價,這也將會遲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美國也有機會在我國“元氣大傷”的時候繼續圍堵我國,對我們形成威脅。
也就是說,只要我國不能“輕松”戰勝美國及其盟友,最終仍會讓美國受益,所以,對我們來說,或許最好的辦法,就是將美國“拖死”在臺海,不給他們開辟第二戰場的機會。
· 摧毀美國計劃,關鍵還在朝鮮
從某種角度來說,如今我們遲遲沒有收復臺灣,確實也將美國“拖”在了臺海,但如果我們不想讓美國開辟“第二戰場”,還需要朝鮮的配合。
朝鮮對待美國的態度非常重要,因為如果朝鮮像伊朗一樣有“投降主義”的傾向,對美國態度軟弱,那么朝鮮就更有可能成為美國的“第二戰場”。
我們知道,伊朗雖然是“反美斗士”,但實際上,伊朗國內也有“親美派”,甚至現在的伊朗也看起來“態度軟弱”。比如,伊朗聲稱自己在中東地區“沒有代理人”,試圖和胡塞武裝“劃清界限”,但我們知道,此前胡塞武裝為了支持巴勒斯坦,封鎖紅海航道,攻擊以色列,又攻擊美國航母,可以說是態度堅定。
如今,伊核問題也已經開始談判,雖然還沒有什么實質性進展,但畢竟伊朗國內經濟很大問題,伊朗有很大可能性對美國妥協,以換取美國放松制裁。
如果朝鮮也像伊朗一樣“態度軟弱”,那么朝鮮就很容易成為美國的“第二戰場”了。
另外一方面,如果朝鮮只想利用自己的核武器去威脅美國,那么其實對美國的威懾力也沒那么大。而且,朝鮮真的敢動用核武器嗎?如果美國進行核報復,朝鮮受到的損失肯定會比美國更大。
如果不動用核武器,那么朝鮮則完全不是美國的對手,所以,朝鮮如果不想向美國妥協,必須另尋他法。
實際上,朝鮮確實也有辦法,那就是繼續加強和中俄之間的關系。近年來,朝鮮不僅多次在國際上公開表態支持中國,還實際上在俄烏沖突中支援了俄羅斯。
而且,朝鮮還曾明確表示,打算從中國、俄羅斯購買武器來武裝自己,增加自己的國防力量。
這一方面當然可以加強朝鮮的國防力量,另外一方面,也是在告訴美國,朝鮮現在和中俄站在一起,如果美國敢來,就一定會和美國死磕到底。
美國雖然不畏懼戰爭,但他也怕“不要命”的,當年中國人民志愿軍給美軍留下了深刻的陰影,美軍也怕中國再來一次“抗美援朝”,到時候,戰爭的局面就真的不是美國所能控制的了。
所以,其實只要朝鮮的態度不改變,美國想要開辟“第二戰場”的計劃基本就不可能實現了。
我們也希望美國方面在認清局面的同時,也能真正理解,我們所說的“太平洋很大,可以容得下中美兩國”的意思。中美并不一定要“你死我活”,完全可以實現共同發展。
參考資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