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A36“風信子”是蘇軍最后一代牽引式152毫米加農炮,與其履帶式自行型號2S5“風信子”B一起,構成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蘇軍的軍級加農炮主力。
2A36“風信子”牽引式加農炮
2S5“風信子”B自行加農炮
自1987年開始,蘇聯也向西方靠攏搞真正意義上的“加榴合一”,研制并生產了牽引式的2A65和自行式的2S19兩型152毫米加榴炮。但是152毫米加農炮憑借其長身管帶來的遠射程和平直的彈道性能,依然存在某種優勢。
2A65型牽引式加榴炮
2S19自行加榴炮
在俄烏戰爭中,雙方都大量使用了2A36牽引式加農炮和2S5自行式加農炮,俄軍在攻占別爾江斯克時,還繳獲了一批2A36加農炮,成為俄軍在戰爭中首次成規模繳獲烏軍重型火炮。烏軍在戰爭開始后不久就大量啟封2A36和2S5,好幾次有效殺傷了俄軍的行軍縱隊,俄軍在2022年秋季戰勢不順利(被烏軍在哈爾科夫方向大反攻)后,也開始大量啟用封存的2A36炮和2S5炮,與西方國家援助烏克蘭的長身管155毫米榴彈炮對射,憑借增程彈藥還獲得了一些優勢。
烏東戰場上的2A36型加農炮
烏東戰場上的2S5型自行加農炮
由于俄烏兩軍皆在實戰中發現2A36和2S5具有不少優點,尤其是在互相壓制的炮兵對射(“未來戰爭是炮戰”這句曾經被人嘲諷的名言,如今越發體現出其“含‘金’量”)中,不僅面對更新一代的2A65和2S19時有比較明顯的射程優勢,在面對北約提供的一票52倍口徑155毫米長身管榴彈炮時也能占點便宜(拜北約國家手里缺增程彈所賜)。主要的缺點是2A36和2S5這倆“老炮兒”的火控系統和炮控系統的自動化程度低,但這個問題并非不能改進,于是俄烏雙方都注意到了這些“老炮兒”尤其是2A36牽引式152毫米加農炮的進一步發展價值,在其基礎上推出了全新型號的火炮。
最早發現2A36的“重置價值”的,反而是烏克蘭,在2014年爆發的東烏克蘭內戰中,烏克蘭喪失了相當部分的冶金和炮管加工企業(因為在宣布獨立的“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控制區內),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后,由于作為主要冶金基地的馬里烏波爾在開戰后不久即為俄軍攻占,這種情勢變得更加嚴峻,烏克蘭幾乎喪失了“從零開始”制造火炮身管的能力。
既然如此,作為擁有大量蘇聯時期庫存的“存量型武裝”,烏克蘭自然很容易想到那些蘇聯時期的“老炮兒”(雖然從意識形態上說,如今的烏克蘭已然極端反蘇,但這并不妨礙烏軍用蘇聯的東西),于是那些當年的2A36炮被拖出來,改造成為全新的火炮也就是2S22“博格丹”牽引式長身管榴彈炮(本質上就是加榴炮)和“博格丹”B卡車炮。出于“靠攏西方”的表態和為了火炮口徑對標北約的需求,2S22的炮管被改造為155毫米口徑。
車間內的2S22“博格丹”卡車炮
試射中的“博格丹”B牽引式長身管榴彈炮
將2A36改造成為“博格丹”的工序并不復雜,簡單說,“博格丹”和就是將2A36的炮管改膛為155毫米,并對搖架進行了一定的改造,從而將射擊俯仰角擴大至5°~65°的產物。因此,這種炮的產量取決于烏克蘭手中還有多少2A36炮管的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