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chuàng)作,請勿與現(xiàn)實關聯(lián)
他的手指無意中碰到她的,月光透過柴房縫隙照在她濕潤的眼睛上。
“明天我就要嫁給別人了,”她的聲音像夢一樣輕。
柴房里的稻草氣味混合著她身上淡淡的皂角香,距離近得令人心顫。
她的呼吸聲在黑暗中格外清晰,帶著微微的顫抖。
“我們是兩條河里的魚,注定沒法在一起游,”她輕輕低語道。
外面人群的歡笑與電影的槍聲如此遙遠,這里只有他們兩個人的心跳。
“小蘭,要不……咱逃吧,”他聲音嘶啞,話語在柴房的黑暗中懸浮。
她的淚水順著臉頰滑落,“逃?逃到哪去?”
“今晚的事,就當沒發(fā)生過,”她最終說道,轉身消失在夜色里……
01
李大牛站在打谷場邊緣,目光越過密密麻麻的人頭,尋找那個熟悉的身影。
夏夜的風吹過稻田,帶來一陣青草和泥土的氣味。
公社放電影的消息是三天前傳來的。
隊長在晚飯后的生產隊會議上宣布:“后天晚上,縣里的電影隊要來咱們公社放電影。”
消息一出,村民們都興奮起來,有人問放什么片子,隊長得意地說:“聽說是《紅色娘子軍》。”
這個消息像一陣風,很快刮遍了整個村子。
孩子們最高興,好幾個月沒看過電影了,他們在田埂上跑來跑去,嘴里哼著《紅色娘子軍》的曲調。
李大牛當時正在生產隊的牛棚喂牛,聽到這個消息,心里沒什么波瀾。
自從得知小蘭要嫁給王二麻子,他的心就像結了一層厚厚的冰。
電影有什么好看的?不過是在銀幕上看別人的生活,看完了還得回到自己的苦日子里。
這一天終于到了,天剛擦黑,全村人都往打谷場趕。
婦女們拉著孩子,老人顫顫巍巍拄著拐杖,年輕人三五成群,談笑著走在夜色中。
只有李大牛,慢吞吞地洗了把臉,換了件還算干凈的衣服,獨自一人往打谷場走去。
天色已晚,但打谷場上人聲鼎沸。
大隊部東側的打谷場是村里最大的空地,平時用來晾曬糧食,今晚卻變成了露天影院。
電影隊的同志已經架好了放映機,白色的銀幕掛在打谷場的西墻上。
老人們坐在前排的板凳上,孩子們擠在地上,年輕人則三三兩兩站在后面。
李大牛刻意走得很慢,等到人群已經坐滿,他才來到場地。
他不想引人注目,只想找個安靜的角落,遠遠地看一眼小蘭。
這是1978年的夏天,一個變化正在悄然發(fā)生的年代。
改革開放的春風已經吹遍中國,但在這個偏遠的山村,變化來得緩慢。
公社依然是村民生活的中心,生產隊依然管著村民的一舉一動。
但人們的眼神里,已經有了不同。
他們開始討論城里的新鮮事,討論個體戶,討論自己種地。
村民們還不知道,很快生產隊就會分田到戶,整個農村的面貌都會改變。
人們的思想也在悄悄松動,只是誰也不敢輕易表達出來。
空氣中彌漫著一種說不清的期待,就像地里的麥子,已經開始抽穗。
李大牛今年二十二歲,在生產隊干活,每天天不亮就下地,日落才回來。
隊里分給他的活大多是重活累活,運肥、挑水、耕地,沒有一樣輕松。
他的手掌上全是老繭,皮膚被太陽曬得黝黑。
他長得不高不矮,不胖不瘦,村里人常說他“沒棱沒角”。
從表面看,他就是千千萬萬個普通農村小伙子中的一個,沒什么特別之處。
他臉上還帶著稍顯稚嫩的輪廓,但眼睛里已經有了滄桑。
從十六歲開始,他就下地干活,挑起了家里的重擔。
父親早年生病,留下一身債務,母親含辛茹苦把他養(yǎng)大。
他不愛說話,村里人都說他木訥。
有時候,隊長跟他說話,他半天才回一句,惹得隊長直搖頭:“這孩子,榆木疙瘩一個。”
但沒人知道,在這個木訥的外表下,藏著一顆熾熱的心。
李大牛的目光在人群中搜尋著,終于找到了她——張小蘭。
她坐在一群婦女中間,穿著一件洗得發(fā)白的藍布衫。
那是她最好的衣服,已經穿了三年多,袖口和領子都補了又補。
她的頭發(fā)整齊地扎成一個馬尾,臉上沒有一絲笑意。
小蘭今年二十歲,在村里算得上是個漂亮姑娘。
不是那種精致的漂亮,而是健康、樸實的美。
她的眼睛大而明亮,笑起來有兩個淺淺的酒窩。
可是今天,她沒有笑,嘴角微微下垂,眼神空洞地望著前方。
在昏暗的燈光下,她的側臉顯得格外清秀,又帶著一絲哀愁。
李大牛看著她,心里一陣刺痛。
明天,張小蘭就要嫁人了。
嫁給鄰村的王二麻子,一個二十八歲的地痞。
這個消息是兩個月前傳來的,當時李大牛正在生產隊的禾場上打谷。
隊長的媳婦和另外幾個婦女在一旁聊天,聲音不大不小,剛好能讓人聽見。
“聽說了嗎?小蘭家要把閨女嫁給王家了。”
“王家?哪個王家?”
“還能哪個,就鄰村王隊長家。”
“嫁給他們家哪個?不會是那個二麻子吧?”
“可不就是他。”
大牛手里的動作慢了下來,心里“咯噔”一下。
02
“那小子可不是什么好東西啊,聽說成天吃喝玩樂,游手好閑。”
“可不是嘛,但人家有幾畝地,家里又有權,條件比村里好多了。”
“聽說小蘭爹欠了王家不少錢,這是抵債呢。”
“唉,可憐見的,這姑娘長得多俊啊,就這么被糟踐了。”
“噓,別說了,有人來了。”
婦女們看到有人走近,趕緊換了話題。
可這些話,已經深深刺進了李大牛的心里。
王家有幾畝薄田,在這個物質匱乏的年代,已經算是不錯的條件。
王二麻子是村里出了名的好吃懶做,整天游手好閑。
但他爹是大隊長,手里有點權力,誰也不敢得罪他。
村里人都知道,小蘭爹欠了王家的債,這門親事實際上是一筆交易。
張家本來就窮,小蘭爹又好賭,欠下了不少錢,最后只能用女兒來抵債。
這在當時的農村并不少見,女兒本就是要嫁出去的,能換點錢財或者解決債務,也算是物盡其用。
李大牛站在人群后面,心里裝著無人知曉的苦。
他喜歡小蘭,從小就喜歡。
記得小時候,他們一起上學,一起在田埂上捉蚱蜢,一起放牛,一起看天上的白云。
小蘭那時候總是穿著打著補丁的衣服,但格外愛干凈。
她比村里其他女孩子聰明,認字快,寫得一手好字。
村里的老師常常表揚她,說她將來一定有出息。
那時的小蘭笑起來特別好看,像春天的野花一樣燦爛。
每次寫一手好字,或者從老師那里得到表揚,她總會得意地沖李大牛笑,露出兩個小酒窩。
大牛不像小蘭那么聰明,但他有一雙靈巧的手。
他會編草鞋,會做竹哨,會用柳條編筐。
小蘭特別喜歡他做的竹哨,說吹起來比別人做的好聽。
夏天的傍晚,他們經常在村口的大榕樹下乘涼,小蘭會給他講從書上看來的故事。
她記性好,能把老師上課講的故事一字不差地復述出來。
李大牛上不了高年級,但他會修東西,常常修好被他人丟棄的玩具送給小蘭。
有一年冬天,他用一塊木頭雕了一個小鳥,送給小蘭做生日禮物。
小蘭高興得眼睛都亮了,說這是她收到過的最好的禮物。
那時候他們還小,不懂什么男女之別,可以無忌憚地在一起玩耍。
可是后來,他家里窮,沒書讀了,只能回村里干活。
父親的病越來越重,整日臥床不起,家里的重擔全壓在他和母親身上。
小蘭比他小兩歲,又多讀了幾年書。
那時,他們已經不經常見面了。
小蘭依然去學校讀書,他已經跟著大人下地干活。
再后來,他父親病了,家里更加困難。
他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干活上,為了多掙點工分,養(yǎng)活一家老小。
有時候在田間地頭遇到小蘭,他也只是匆匆點個頭,不敢多說一句話。
他知道,村里人的眼睛都盯著呢,男女授受不親,一舉一動都在別人的眼中。
每次見到她,李大牛都不敢多看一眼,更不敢說多余的話。
生怕被人看出心思,招來閑話。
他知道自己配不上小蘭,只能把這份感情埋在心底。
在這個年代,男女之間的感情是被壓抑的。
知青下鄉(xiāng),村里人眼睛都盯著,看誰和誰走得近。
稍有逾越,就會被貼上“作風不正”的標簽。
輕則被批評教育,重則會影響全家的前途。
小蘭的爹雖然窮,但在村里有點小威望,是生產隊的會計。
以他家的條件,是不可能看上李大牛這樣的窮小子的。
所以李大牛只能遠遠地看著小蘭,把所有的愛意都化作一聲嘆息。
電影快要開始了,放映員已經開始調試設備。
孩子們興奮地拍著手,老人們搖著蒲扇,年輕人竊竊私語。
李大牛站得遠遠的,心不在焉地看著銀幕。
他的心思全在小蘭身上,想著她明天就要嫁人了,心如刀割。
他想起了一個月前,他在村口偶然遇到小蘭的情景。
那天太陽很大,他從地里回來,汗流浹背。
在村口的大槐樹下,他看到小蘭正在打水。
她背對著他,不知道他來了。
他猶豫了一下,不知道要不要打招呼。
就在這時,小蘭轉過身來,看到了他。
她愣了一下,隨即低下頭,小聲說了句:“大牛。”
李大牛點了點頭,不知道該說什么。
他們站在那里,尷尬地沉默著。
最后,小蘭先開口了:“聽說你爹的病好些了?”
李大牛點點頭:“嗯,好多了。”
又是一陣沉默。
03
李大牛想問她訂親的事是不是真的,但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
問了又有什么用呢?他改變不了什么。
最后,小蘭提起水桶,說:“我回去了。”
李大牛看著她的背影,想說點什么,但終究沒有開口。
現(xiàn)在想起來,他多么希望自己當時能多說幾句話,能告訴她心里的想法。
哪怕不能改變什么,至少不會留下遺憾。
電影開始了,是《紅色娘子軍》。
銀幕上的女戰(zhàn)士英姿颯爽,舉槍沖鋒。
人群中發(fā)出陣陣歡呼,孩子們激動地拍手。
對于這個娛樂匱乏的小山村來說,看一場電影是難得的享受。
李大牛卻看不進去,他的目光一直停留在小蘭身上。
她的側臉在電影的光影中時明時暗,眼神空洞,像失了魂。
她應該是在想明天的婚禮吧,想到要嫁給那個粗暴的男人。
王二麻子的名聲在附近幾個村子都不好。
他仗著父親是大隊長,沒少欺負村里人。
去年,他喝醉了酒,在村口調戲了寡婦張嬸子,引起了不小的風波。
這樣的人,怎么能給小蘭幸福?
李大牛的心越發(fā)沉重。
他想,如果自己家里條件好一點,如果自己膽子大一點,如果早些年就表明心跡,會不會不一樣?
可是這世上沒有如果。
命運早就安排好了他們各自的路,他們都是小小的棋子,無法左右自己的方向。
他攥緊了拳頭,指甲掐進掌心的肉里,卻感覺不到疼。
他恨自己的無能,恨自己的貧窮,恨這個不公平的世界。
但恨又有什么用呢?改變不了現(xiàn)實,改變不了小蘭明天就要成為別人妻子的事實。
電影放到一半,銀幕上的女主角正在接受思想教育,學習革命道理。
李大牛忽然發(fā)現(xiàn)小蘭站了起來。
她環(huán)顧四周,好像在尋找什么。
然后她回頭看了一眼,目光在人群中搜尋,最后落在他身上。
她朝他使了個眼色,然后轉身離開了人群。
李大牛愣住了,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小蘭是在叫他嗎?她為什么要這樣做?
他的心跳加速,不明白小蘭為什么要看他。
難道是自己看錯了?可她的眼神那么明確,就像是在說:“跟我來。”
猶豫片刻,他決定跟上去看看。
也許小蘭有什么急事要他幫忙,也許只是他看錯了。
反正明天小蘭就要嫁人了,這可能是他們最后單獨說話的機會。
他小心翼翼地繞過看電影的人群,生怕驚動了誰,引來不必要的注意。
他知道,如果被人看見他跟著小蘭走,會招來閑話。
尤其是在小蘭即將出嫁的前一晚,這更是不應該的。
但他控制不了自己,他必須知道小蘭為什么要叫他。
夜色中,他看見小蘭的身影朝打谷場后面的柴房走去。
柴房是個僻靜的地方,平時很少有人去,一般只有存放東西的時候才會有人光顧。
是那個柴房嗎?李大牛不確定,但他還是朝那個方向走去。
柴房離打谷場有一段距離,中間隔著一片空地和幾棵大樹。
走到這里,電影的聲音已經變小了,人群的笑聲也隱約可聞。
月光灑在地上,李大牛看清了小蘭的身影,她確實是朝柴房走去。
李大牛的手心開始出汗。
在這樣的年代,能單獨和她相處片刻,已經是不敢想的事。
而且明天就是她的婚禮,如果被人看見他們單獨在一起,后果不堪設想。
他深吸一口氣,跟了上去。
來到柴房前,他左右看了看,確定沒人注意,才輕手輕腳地走過去。
柴房在打谷場后面,是個低矮的土坯房。
平時用來堆放柴火和農具,很少有人來。
周圍黑漆漆的,只有遠處電影的光影和人群的笑聲隱約傳來。
小蘭站在柴房門口,看見李大牛過來,示意他進去。
她的眼神中有些緊張,又有些期待。
這樣的眼神,讓李大牛心里一顫。
他從來沒見過小蘭用這樣的眼神看他,至少在他記憶中沒有。
柴房里堆滿了稻草,空氣中彌漫著泥土和草料的氣味。
透過墻上的縫隙,可以看到外面淡淡的月光。
里面很暗,只有一點點光線從門口和墻縫透進來。
在這微弱的光線下,李大牛能看到小蘭的輪廓,但看不清她的表情。
李大牛跟著進去,心跳得快要蹦出胸口。
他站在門邊,和小蘭保持著距離,不敢靠近。
這是他第一次和小蘭單獨在這么封閉的空間里,他甚至不知道該把手放在哪里。
他局促不安地站著,手足無措。
04
他想問小蘭為什么叫他來,但又怕說錯話,惹小蘭不高興。
沉默了一會兒,小蘭先開口了。
“大牛,”小蘭的聲音很低,“明天我就要嫁給別人了。”
李大牛愣住了,這句話像刀子一樣插進他的心。
他知道這個事實,整個村子的人都知道,可從小蘭口中說出來,卻讓他痛得無法呼吸。
他想說點什么,卻發(fā)現(xiàn)喉嚨發(fā)緊,一個字也說不出來。
他想問為什么,但他知道答案。
小蘭爹欠了王二麻子家的錢,拿女兒抵債在農村是常事。
小蘭是個孝順的姑娘,不會違抗父母的意愿。
即使她內心有千萬個不愿意,面對這門親事,她也只能默默接受。
他低下頭,攥緊拳頭,恨自己的無能。
如果他家里有錢,如果他能給小蘭一個更好的生活,也許現(xiàn)在站在這里的新郎就是他了。
但這一切都是幻想,現(xiàn)實是他什么都給不了小蘭,除了一顆愛她的心。
可是在這個物質匱乏的年代,愛情算什么?能當飯吃嗎?
“你沒什么要說的嗎?”小蘭問道,聲音里帶著一絲顫抖。
李大牛抬起頭,月光從柴房的縫隙中照進來,落在小蘭臉上。
她今天沒有扎馬尾,長發(fā)披散著,在月光下顯得格外柔美。
他看見她眼圈紅紅的,像是哭過。
這一刻,柴房內狹小的空間讓兩人靠得極近。
大牛能聞到小蘭身上淡淡的皂角味,能感受到她呼吸的起伏。
這種親密在平日里是絕不可能的。
正常情況下,他們在村里遇見,最多也就是點個頭,說聲“小蘭”、“大牛”,然后匆匆走開。
生怕多說一句,多看一眼,就會引來閑言碎語。
大牛腦海中的思緒如潮水般涌來。
他想起小蘭那雙清亮的眼睛,曾在田間地頭偷偷瞟向他時,像是藏著說不出的情意。
想起她手指不小心碰到他手掌時的觸感,像夏夜的微風,撓得心癢癢。
想起那些深夜無法入眠的時刻,幻想著如果自己能多幾分膽量,能否留住她的一顰一笑。
今晚的柴房,昏暗中她的身影近在咫尺,呼吸可聞。
大牛心跳如鼓,腦中混亂地閃過各種念頭。
她今晚找他,是否也有不舍,是否也像他一樣,藏著不敢說出口的渴望?
“你為什么找我?”大牛終于開口,聲音嘶啞。
這么多年了,李大牛第一次鼓起勇氣,直接問小蘭一個問題。
平時他總是低著頭,說話吞吞吐吐,生怕惹人注意。
小蘭低下頭,沒有立即回答。
柴房里安靜得可怕,只有外面電影的聲音和遠處蛙鳴隱約可聞。
李大牛看著她的側臉,想起他們小時候的情景。
那時小蘭總是愛笑,會為一只蝴蝶、一朵野花而欣喜。
她會用清亮的嗓音唱《東方紅》,會認真地朗讀課文。
可是現(xiàn)在,她的眼神黯淡,笑容不再,仿佛所有的光彩都被歲月和現(xiàn)實磨滅了。
“我也不知道,”她輕聲說。
她的話讓大牛心里掀起巨浪。
這簡單的一句話,包含了多少復雜的情感。
他們已經很久沒單獨說過話了。
自從兩家人長大后,村里人的眼睛就盯得緊,稍有不慎就會招來閑話。
更何況小蘭已經和王家訂了親,如果被人看到她和另一個男人單獨相處,后果不堪設想。
“你……對嫁給王二麻子,有什么想法?”大牛小心翼翼地問。
他從沒敢問過這樣的問題,但今晚,在這個與世隔絕的小柴房里,他突然有了勇氣。
小蘭苦笑了一下,“能有什么想法?爹娘的話,不能不聽。”
她的聲音平靜,但大牛聽出了里面的不甘和無奈。
在那個年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不可違抗的。
特別是在農村,女孩子幾乎沒有選擇的權利。
她們的婚姻由父母決定,嫁給誰,全看父母的安排。
“他對你好嗎?”大牛又問。
這句話問出口,他就后悔了。
王二麻子是什么人,全村人都知道。
他粗魯蠻橫,成天游手好閑,靠著家里幾畝地過活。
村里人對他又怕又厭。
聽說他還打過自己的母親,是個不折不扣的惡霸。
小蘭嫁給這樣的人,會有什么好日子過?
小蘭沒回答,但眼淚在眼眶里打轉。
她不用說,大牛也明白。
王二麻子當然不會對她好。
那種人,只會把妻子當成牲口,干活生孩子,沒有半點尊重。
“小蘭,”大牛鼓起勇氣,向前邁了一步,“你……你喜歡他嗎?”
05
這句話一出口,大牛自己都嚇了一跳。
在那個年代,談“喜歡”是多么奢侈的事。
婚姻是家庭之間的交易,是生存的需要,哪有什么感情可言。
小蘭猛地抬頭,眼中似有怒火閃過,但很快又暗了下去。
“喜歡?”她的聲音有些苦澀,“在咱們這兒,誰管喜不喜歡?”
大牛沉默了。
他知道小蘭說的是實話。
在他們這樣的山村,婚姻從來不是為了愛情。
它是一種生存方式,是家庭之間的交易,是父母之命不可違背的規(guī)矩。
他們這一代人,出生在貧窮的年代,長大在動蕩的年月。
從小就被教育要服從集體,要聽從安排,個人的感受和想法是不重要的。
“那你為什么今晚來找我?”大牛不甘心地問,聲音里帶著一絲期待。
他知道這個問題很冒昧,但他實在忍不住。
這么多年了,他對小蘭的感情一直埋在心底,從未表露。
而現(xiàn)在,在她即將嫁給別人的前夜,她卻主動來找他,這其中一定有什么原因。
小蘭咬著唇,似在掙扎。
她的眼神游移不定,像是在猶豫要不要說出心里話。
柴房內安靜得能聽見彼此呼吸。
外面電影里傳來激烈的戰(zhàn)斗聲,人群發(fā)出陣陣驚呼。
大牛心亂如麻,嗓子干澀,終于鼓起勇氣又問了一遍:“小蘭,今晚來找我是想干什么?”
他的心跳得厲害,手心全是汗。
這個問題,他期待又害怕聽到答案。
小蘭抬起頭,臉頰泛紅,扭捏著低聲說:“我想在嫁人之前,最后和你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