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要長壽,既要看基因也要看后天的環境,以及自己的修為。
比如以李嘉誠為例,他父親早逝,母親長壽,可以說基因層面是很普通的。而從環境看,他年少輟學,勤奮工作,努力賺錢,吃了不少苦頭。
而到了他開始創業,更是勞神費力,整天忙個不停,要操心很多事情。甚至難免有爭斗,畢竟商場免不了爾虞我詐。
這些都是戕害性命的東西。但我們知道李嘉誠身心狀態一直很好,他有好的醫療條件,再加上生活規律,每天早晨都有運動。這些都是有利因素。
不過歸根結底還是看他的心性修為,思想是不是合乎規律。這不僅僅是關乎壽命,還關系到他的財富和成功。
終有一天你會明白李嘉誠是對的:中年之后,努力的作用就下降了!
在這個世界上,對于賺錢這件事,比李嘉誠更有發言權的人沒有幾個吧?我們看下面這段話所說:
在20歲前,事業上的成功百分之百靠雙手勤勞換來;20歲至30歲之前,10%靠運氣好,90%仍是由勤勞得來;之后,機會的比例也漸漸提高;60歲之后,運氣已差不多要占三至四成了。
從李嘉誠的創業經歷來看,基本是吻合了這個意見。所以說,“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是對的,努力一定是要趁早。
雖然努力和回報沒有對等關系,但在年輕的時候,或者說是在30歲之前,這個世界還是偏愛年輕人的,你的投入產出比會更趨于客觀。
而到了30歲之后,努力仍然有必要,但從起作用的比例來說是已經逐漸下降了。
從職場“35歲現象”說起。
眾所周知,一個人在職場上如果是35歲沒有出類拔萃,那他的性價比可能就下降了,不是公司離不開他,而是他離不開公司。
公司是功利性的商業組織,一切都是看性價比的,它必須保證每個人都是貢獻大于成本才行。當然如果你跟高層關系好,上面有人信任你,或者你就是高層,這也可以。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公司要發展就必須新陳代謝,有年輕人作為新鮮血液補充,就有人要讓出位置。公司是這樣,社會呢?
這個世界也是要吐故納新的。所以說中年非常關鍵,既要努力奮斗,也要抓住機遇,機遇比金子重要,只有把握機會,你的努力才會產生應該有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