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以“守護文化遺產 共建美好家園”為主題的2025八達嶺長城文化論壇在八達嶺長城腳下的延慶區舉行。此次論壇共設置主論壇、青年論壇兩個版塊,匯聚了長城保護、價值挖掘、資源利用等領域的專家學者、京津冀及長城沿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文化文物機構代表和國際社會專注長城文化研究傳播的外交人員、國際友人,共同探討長城文化的保護傳承與創新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北京市八達嶺長城腳下的鄉親們的重要回信中指出,保護好、傳承好這一歷史文化遺產,是我們共同的責任。2025八達嶺長城文化論壇旨在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通過專家學者的主旨演講,對可持續做好長城保護、創新性開展文化傳承和多維度實現發展利用等重要命題進行深入探討,構建起弘揚長城文化,講好長城故事,帶動更多人了解長城、保護長城的對話空間。
2025八達嶺長城文化論壇主論壇共分為“保護·矢志堅守”“傳承·文脈賡續”“發展·創新蝶變”三大篇章,邀請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理事長宋新潮,首都博物館黨委書記、館長郭京寧,天津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博導張玉坤,北京建筑大學校長張大玉等專家學者,分別圍繞《可持續發展目標引領下的長城保護·利用·傳承》《從“地理空間”到“文化空間”——首都博物館在籌建中國長城博物館中的探索與思考》《巨系統—秩序帶——長城整體性闡釋與數字再現》《守護與激活:長城保護與鄉村振興的協同路徑思考》等主題進行主旨演講,共同探討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守護好長城,弘揚長城文化,講好長城故事的實現路徑。
紐卡斯爾大學教授、羅馬帝國邊疆考古資深專家、哈德良長城合作委員會委員羅伯特·邁克爾·科林斯圍繞《哈德良長城的公眾開放與闡釋》發表演講,分享了哈德良長城作為世界遺產在闡釋理念、開放模式以及如何通過開放促進公眾對遺產價值認知等方面的國際經驗,為長城等文化遺產的開放與闡釋提供了有益借鑒。“目睹不同段落的長城,我都會有不一樣的感受。在我看來,長城考古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它是公眾接觸長城的重要途徑。我認為,我們應在檔案記錄、公眾開放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等方面做更多工作,讓我們的下一代更好地看見長城。”羅伯特·邁克爾·科林斯說。
首都博物館辦公室主任張宇在接受采訪時介紹了中國長城博物館的相關情況。“中國長城博物館改造提升工程是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長城文化帶建設和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重點項目。我們結合場館空間特點,從設計層面將博物館與自然進行了巧妙融合,目前,展陳內容正在系統梳理中。未來,我們將充分發揮博物館在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方面的重要作用,用博物館的語言講述長城故事,讓觀眾更深刻地感受長城文化的獨特魅力。”張宇說。
2025八達嶺長城文化論壇的成功舉辦,不僅為長城文化的保護傳承與創新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臺,也進一步加深了全社會對長城文化的認知。“延慶作為首都長城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始終爭當長城文化帶建設‘領頭雁’。未來,我們將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為指引,將延慶長城打造成為遺產保護利用新高地、國際交流交往‘會客廳’、文明交融互鑒‘連心橋’、國際旅游休閑目的地、展示國家形象主地標,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延慶力量。”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馬紅寰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