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李大爺站在自家門口,手里的鑰匙遲遲不敢插入鎖孔。
“老頭子,怎么不開門?”王大媽氣喘吁吁地跟上來,兩個行李箱在身后拖出長長的痕跡。
“我怕……怕看到屋里亂得不成樣子。”李大爺嘆了口氣,“五年了,也不知道那兩個孩子過得怎么樣。”
“管他呢,再亂我們也認了,總歸是自己家。”王大媽催促道。
鑰匙轉動的那一刻,門后的景象讓兩位老人瞬間呆在原地。
01
李大爺今年六十三歲,王大媽六十一歲。
兩人年輕時都是紡織廠的工人,勤勤懇懇干了一輩子。
李大爺腰不好,養了一口氣悶在胸口,說話總帶著些喘。
王大媽小時候得過肺病,落下了氣短的毛病,但干起活來從不服輸。
他們有兩個兒子,一個叫李強,一個叫李明。
李強三十五歲,大學畢業沒幾年就結了婚,又很快離了婚。
離婚后,李強像是被人抽走了精氣神,整個人消沉下來。
他辭掉了原本還算穩定的工作,搬回了父母家。
李明比他小五歲,三十歲的人了,沒有正經工作。
小兒子從小就愛玩游戲,中專畢業后做過幾份工作,沒一個堅持超過半年。
現在他把全部精力都放在網絡游戲上,經常通宵達旦,日夜顛倒。
一家四口擠在老舊小區的三室一廳里,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李大爺和王大媽的退休金加起來每月不到五千元。
這點錢要養活兩個成年兒子,怎么算都不夠用。
家里的積蓄在不知不覺中消耗殆盡。
星期天的早晨,陽光透過窗簾縫隙照進屋內。
王大媽早早起床做好了早飯,李大爺坐在餐桌旁看報紙。
“強子,明子,起床吃飯了!”王大媽在客廳喊道。
喊了三遍,才聽見大兒子李強的房門打開。
李強穿著一件皺巴巴的T恤走出來,眼睛里布滿血絲。
“媽,我昨晚沒睡好,頭疼。”他坐下來,盯著桌上的稀粥和咸菜。
“每天都沒睡好,你這是熬的什么夜?找工作了嗎?”李大爺放下報紙問道。
李強低著頭,不答話。
“強子,隔壁老張家的兒子比你小三歲,都當上主管了。”王大媽邊給他盛粥邊說。
“那是他運氣好,現在工作不好找。”李強皺著眉頭回答。
李大爺拍了下桌子:“什么運氣好,你大學畢業都十多年了,難道一直靠父母養活?”
李強沉默了一會兒,推開碗站起來:“我不吃了,你們別管我。”
說完,他轉身回了房間,“砰”地一聲關上門。
王大媽嘆了口氣,端著另一碗粥走向小兒子的房間。
她敲了敲門:“明子,出來吃飯。”
沒有回應,只有游戲音效從門縫里傳出來。
王大媽推開門,看見李明戴著耳機,目不轉睛地盯著電腦屏幕。
“媽,等一下,這把馬上結束了。”李明頭也不回地說。
房間里亂七八糟,床上堆滿衣服,地上散落著零食包裝袋。
王大媽放下碗:“你昨晚又通宵了?”
“嗯,差一點就上鉆石段位了。”李明的眼睛依然盯著屏幕。
“你這樣下去怎么行?三十歲的人了,不找個正經工作嗎?”
“現在做自媒體也能賺錢,我在學習直播,很快就能有收入了。”李明隨口應付著。
游戲結束,李明摘下耳機,轉過身來:“媽,我的會員快到期了,需要續費,給我兩百塊錢吧。”
“又要錢?上個月才給了你五百。”王大媽心疼地說。
“那是買鍵盤的,這次是游戲費用,不一樣。”李明理直氣壯。
王大媽搖搖頭,從口袋里掏出錢包,抽出兩百元放在桌上。
李明眼疾手快地拿走了錢,敷衍地說了聲“謝謝媽”,又重新戴上耳機。
王大媽看著兒子消瘦的背影,默默地關上了門。
02
客廳里,李大爺正在算賬本,臉色越來越難看。
“老頭子,怎么了?”王大媽問道。
“這個月又不夠了,小區物業費還沒交,明子的游戲費,強子的信用卡…”李大爺說著說著聲音哽咽了。
王大媽坐下來,握住丈夫的手:“咱們攢了一輩子的錢,眼看著就要花完了。”
“我怕的不是錢,是兩個孩子這樣下去該怎么辦?”李大爺抹了把臉。
兩人沉默地坐著,屋子里只剩下時鐘滴答的聲音。
一個星期后的晚上,李大爺和王大媽坐在小區的長椅上。
夜色漸深,小區里的燈一盞盞亮起來。
“老劉家的閨女今天又給他們寄錢回來了。”王大媽輕聲說道。
李大爺點點頭:“聽說有兩萬塊呢,老劉都樂開花了。”
“我們怎么就養了這么兩個不爭氣的兒子…”王大媽的眼淚在眼眶里打轉。
李大爺拍拍她的手:“別這么說,孩子也不容易。”
“可是這樣下去,咱們的積蓄很快就見底了。”王大媽擦了擦眼角。
“昨天老張跟我說,他兒媳婦的姐姐在南方開了個度假村,需要看護和管理員。”李大爺突然說道。
王大媽抬起頭:“什么意思?”
“工資不錯,一個月六千,包吃住,兩個人去能拿一萬二。”李大爺看著遠方。
“你的意思是…我們去?”王大媽驚訝地問。
李大爺點點頭:“趁我們還能動,去掙幾年錢,等不行了再回來養老。”
“那兩個孩子怎么辦?”
“他們都是成年人了,該學會獨立了。”李大爺的語氣堅定起來。
王大媽沉思了一會兒:“可是他們連自己都照顧不好,怎么生活?”
“留點錢給他們,房子也給他們住。等錢用完了,他們自然會想辦法。”李大爺說。
“這么遠,我怕照顧不了他們。”王大媽還在猶豫。
李大爺嘆了口氣:“老伴兒,我們這是照顧還是害他們?兩個大男人,總不能一輩子靠父母吧?”
王大媽默默流淚,沒有說話。
回到家里,兩人坐在床邊,繼續這個話題。
“我這把老骨頭了,還能干什么活?”王大媽問。
“度假村主要是照顧一些來療養的老人,不會太累,咱們干了一輩子,這個能行。”李大爺安慰道。
“要不再等等看?也許強子和明子會變好呢?”王大媽心里還是放不下。
李大爺搖搖頭:“等了這么多年,越等越糟。不能再這么下去了。”
兩人商量到深夜,最終做出了決定。
去南方打工,留下半年的生活費給兩個兒子。
希望這個決定能讓他們清醒過來。
兩周后的清晨,李大爺和王大媽起了個大早。
王大媽做好了一周的飯菜,分裝在保鮮盒里,碼放在冰箱中。
李大爺把家里的賬單和注意事項寫在紙上,貼在了冰箱門上。
他們只帶了兩個小行李箱,裝著換洗衣物和必需品。
“老頭子,還是不要告訴他們我們去打工的事吧,就說去旅游散心。”王大媽邊收拾邊說。
李大爺點點頭:“也好,免得他們擔心。”
03
七點鐘,李強起床上廁所,看見父母收拾行李,一臉詫異。
“爸媽,你們這是要去哪?”他揉著眼睛問道。
“我和你媽去南方旅游一陣子,你大姨一直邀請我們去看看。”李大爺隨口編了個理由。
李強似乎松了一口氣:“哦,去多久?”
“不一定,看情況吧,可能幾個月。”李大爺說。
“那挺好,你們也該出去走走了。”李強點點頭,轉身回房間拿手機。
王大媽看著兒子的背影,眼中滿是擔憂。
過了一會兒,李明也起床了,看見行李箱,他皺起眉頭。
“媽,你們要去哪?”他問道。
王大媽重復了丈夫的說法,李明立刻緊張起來。
“那家里怎么辦?我的飯誰做?”他問道。
王大媽指了指冰箱:“我做了一周的飯菜,以后你們得自己學著做了。”
“我不會做飯啊,要不你別去了吧?”李明撒嬌道。
王大媽心軟了一下,但李大爺走過來,語氣堅定:“明子,你三十歲了,該學會照顧自己了。”
李明撇撇嘴:“知道了知道了,你們去吧,我會照顧好自己的。”
“冰箱里有兩萬塊錢,夠你們生活半年的,要省著點用。”李大爺說。
李明眼睛一亮:“兩萬?那挺多的嘛!”
王大媽忍不住又叮囑幾句:“記得按時吃飯,不要熬夜,強子,你照顧好弟弟。”
李強從房間里出來,點點頭:“媽,你們放心去吧,我們會好好的。”
出租車來了,李大爺和王大媽拖著行李下樓。
兩個兒子站在樓道口,李強安靜地揮手,李明還在喊:“媽,帶特產回來啊!”
上了出租車,王大媽終于忍不住哭了出來。
李大爺握住她的手:“別哭了,這是為了他們好。”
“我擔心他們…”王大媽抽泣道。
“總要學會放手。”李大爺望著窗外飛逝的景色,眼中也有淚光閃動。
南方的度假村坐落在一座小山腳下,風景秀麗。
李大爺和王大媽報到的第一天,管理員帶他們參觀了環境。
“李大哥,嫂子,你們主要負責這片區域的清潔和照料來這里療養的老人。”管理員指著一排木質小屋說道。
王大媽看著眼前嶄新的環境,有些緊張:“我們年紀大了,怕干不好。”
管理員笑了笑:“正因為你們年紀大,跟這些來療養的老人更有共同語言,他們會更自在。”
他們住在工作人員宿舍,兩人一間,雖然簡陋,但很整潔。
第一周的工作十分辛苦,兩人每天都累得腰酸背痛。
李大爺負責打掃院子和修理簡單的設施,王大媽則負責清潔房間和照顧老人的日常需求。
晚上回到宿舍,兩人常常累得說不出話來。
“老頭子,你說孩子們會不會餓著?”王大媽躺在床上,還惦記著家里。
李大爺揉著酸痛的腰:“別擔心,冰箱里有吃的,餓不著。”
每周日是他們的休息日,兩人會打電話回家。
第一個月的電話,李強接的。
“爸,媽,你們玩得開心嗎?”李強的聲音聽起來比以前精神。
“挺好的,這邊風景美,空氣好。”李大爺撒著謊,不敢說自己每天工作到筋疲力盡。
“家里怎么樣?你弟弟還好嗎?”王大媽急切地問。
“都挺好的,別擔心。”李強簡短地回答。
“錢夠用嗎?”李大爺問道。
電話那頭沉默了一下:“嗯,夠用。”
掛了電話,王大媽擦著眼淚:“他好像瘦了,聲音都變了。”
李大爺安慰道:“可能是電話信號不好。”
04
第二個月,他們拿到了第一筆工資。
李大爺把大部分錢存起來,只留了一小部分作為生活費。
“老頭子,要不要給孩子們寄點錢回去?”王大媽問道。
李大爺搖搖頭:“再等等看,他們現在還有錢用。”
這個月的電話是李明接的,背景音里全是游戲聲。
“媽,你們什么時候回來啊?家里沒人做飯,我都瘦了。”李明抱怨道。
王大媽心疼地說:“媽教你做幾道簡單的菜,你記下來。”
李明敷衍地應著,然后急匆匆地說:“媽,我游戲到關鍵時刻了,先不說了啊。”
電話突然掛斷,王大媽握著手機發呆。
“怎么了?”李大爺問道。
“明子還是那樣,整天玩游戲。”王大媽嘆氣道。
第三個月,他們漸漸適應了工作節奏。
每天照顧那些來療養的老人,聽他們講故事,陪他們散步,日子過得充實而忙碌。
這個月的家庭電話沒人接,李大爺連續打了好幾次。
最后收到李強的短信:“爸,我和弟弟都挺好的,你們玩得開心,不用擔心我們。”
王大媽整晚都睡不著,擔心得不行。
“他們是不是出什么事了?”她輾轉反側。
李大爺也有些擔憂:“明天再打一次吧,不行就讓鄰居去看看。”
第二天,電話終于接通了,李明的聲音透著疲憊:“媽,昨天手機沒電了,今天才充上。”
“你們吃得怎么樣?生活費還夠嗎?”王大媽關切地問。
“還行吧,就是物價漲了,錢不太夠用。”李明說道。
李大爺立刻說:“我們下周給你們打點錢回去。”
掛了電話,李大爺和王大媽商量了一下,決定把這個月的工資大部分寄回家。
四個月過去,季節變換,度假村迎來了旺季。
工作更忙了,但收入也增加了。
李大爺和王大媽每天起早貪黑,省吃儉用,把能省的錢都存起來。
他們幾乎沒有任何娛樂活動,唯一的消遣就是晚飯后在度假村的小湖邊散步。
“老頭子,你說我們這樣值得嗎?”王大媽問道。
李大爺望著遠處的夕陽:“值不值得不知道,但總要試一試。”
每月的電話聯系變得越來越短暫。
兩個兒子總是說一切都好,但又總有各種理由要錢。
一次是李強說要交物業費,一次是李明說電腦壞了需要修理。
老兩口省吃儉用,把錢都寄回了家。
半年過去了,他們已經習慣了這里的生活。
雖然辛苦,但內心有一種踏實感。
度假村的老板看他們工作認真負責,還給他們加了工資。
王大媽有時會在夜深人靜時偷偷哭泣,思念家鄉和兒子們。
李大爺雖然表面堅強,但眼角的皺紋卻越來越深。
一年后的春天,度假村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這是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姓張,獨自一人來度假村療養。
第一次見面,張伯就對李大爺和王大媽格外親切。
“你們不像是這里的工作人員,更像是來療養的客人。”張伯笑著說。
李大爺有些尷尬:“看出來了?我們是南方人嗎?”
張伯搖搖頭:“不是口音的問題,是你們的眼神,像是有故事的人。”
05
就這樣,三位老人成為了朋友。
張伯每天早晨都會邀請李大爺和王大媽一起吃早餐。
“我兒女都在國外,很少回來看我。”張伯有一次感慨地說。
王大媽驚訝地問:“那您生活上…”
“他們每個月都會寄很多錢回來,我什么都不缺,就是缺個說話的人。”張伯笑著回答。
李大爺點點頭,不知道該說什么。
張伯繼續說:“他們勸我去國外和他們一起住,但我舍不得這片土地。”
“子女孝順就好。”王大媽輕聲說道,眼中有羨慕的神色。
一天傍晚,三人在湖邊散步,張伯突然扶著胸口坐在了長椅上。
“張伯,您怎么了?”李大爺緊張地問道。
張伯的臉色變得蒼白:“沒事,可能是有點累了。”
但情況似乎并不簡單,張伯的呼吸變得急促,額頭上冒出冷汗。
李大爺立刻喊來度假村的醫生,張伯被送往了最近的醫院。
醫生檢查后說是心臟病發作,需要立即手術。
李大爺和王大媽輪流在醫院照顧張伯,同時聯系了他的家人。
讓他們沒想到的是,張伯的兒女在接到消息的第二天就從國外趕了回來。
兒子和女兒都是四十多歲的人了,舉止得體,對父親關懷備至。
“謝謝你們照顧我父親,真是太感謝了。”張伯的兒子握著李大爺的手說道。
女兒則抱著王大媽哭泣:“幸好有你們在,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手術很成功,張伯康復得不錯。
康復期間,他的兒女輪流照顧,寸步不離。
張伯對李大爺說:“看到了吧,他們雖然不在身邊,但心里一直有我。”
李大爺點點頭,心中五味雜陳。
一天晚上,李大爺和王大媽回到宿舍,兩人都沉默不語。
“你在想什么?”王大媽問道。
李大爺嘆了口氣:“我在想咱們的兒子。”
王大媽低下頭:“如果我們生病了,他們會回來照顧我們嗎?”
李大爺沒有回答,只是握緊了妻子的手。
兩年過去了,李大爺和王大媽仍然堅持每周給家里打電話。
電話那頭的兒子們總是簡短地說一切都好,不愿多談。
李大爺試圖通過視頻通話看看家里的情況,但兒子們總有各種借口拒絕。
“爸,我現在在外面,信號不好,改天吧。”李強經常這樣說。
“媽,我電腦攝像頭壞了,下次再視頻。”李明的借口也很多。
偶爾的幾次視頻通話,畫面總是很暗,背景也很模糊。
李大爺和王大媽能看到的只有兒子們消瘦的臉和凌亂的頭發。
“你們是不是瘦了?”王大媽心疼地問道。
“沒有,挺好的,就是最近忙。”李強總是這樣應付。
每次打完電話,王大媽都會掉眼淚。
“他們肯定過得不好,就是不想讓我們擔心。”她說。
李大爺也很擔憂:“再攢一年錢,我們就回去看看。”
06
三年過去,他們已經在度假村工作了三年。
辛勤工作的成果是,老板提拔李大爺為區域主管,負責整個區域的管理工作。
工資也漲到了八千一個月,兩人加起來有一萬六的收入。
他們的積蓄越來越多,但思鄉之情也越來越濃。
每次打電話回家,兒子們的回應越來越敷衍。
有時甚至幾次才能接通電話。
“爸,我剛睡醒,有什么事嗎?”李強的聲音透著疲憊。
“沒什么,就是想你們了。”李大爺強忍著心中的失落。
“哦,我們挺好的,你們別擔心。”李強說完就掛斷了電話。
王大媽嘆了口氣:“他們可能煩我們了。”
李大爺搖搖頭:“不會的,可能真的很忙吧。”
四年過去,他們已經適應了南方的氣候和生活方式。
度假村的客人們都喜歡這對熱心的老夫婦。
但他們的心始終牽掛著遠方的家和兒子們。
“老頭子,我們是不是應該回去看看了?”王大媽問道。
李大爺點點頭:“再攢一點錢,明年春天我們就回去。”
他們嘗試著打電話告訴兒子們這個決定,但電話總是無人接聽。
發短信也很少有回復,偶爾回一句“知道了”或“好的”。
老兩口開始擔心起來。
“會不會出什么事了?”王大媽夜不能寐。
李大爺決定打電話給鄰居打聽情況。
“李哥,你們家兩個孩子啊,我很久沒見到了。”鄰居說道,“好像都不怎么在家住。”
這個消息讓老兩口更加擔憂。
“他們會不會離家出走了?”王大媽驚恐地問。
李大爺安慰她:“別瞎想,可能是找工作去了。”
但他自己心里也沒底。
五年過去,他們在度假村已經工作了整整五年。
度假村老板挽留他們,提出更高的工資和更好的待遇。
但李大爺和王大媽已經下定決心要回家看看。
“謝謝老板的好意,但我們真的很想家了。”李大爺說道。
他們把這五年攢下的大部分錢存進了銀行,只帶了一小部分現金和簡單的行李。
臨行前,度假村的同事們為他們舉辦了一個小型歡送會。
“李叔,王嬸,你們是我見過最勤勞的人。”一位年輕的同事感動地說。
“希望你們在家鄉一切順利。”另一位同事遞上禮物。
老兩口感動得落淚,這五年雖然辛苦,但也收獲了友情和尊重。
坐上回家的火車,王大媽緊張地攥著李大爺的手。
“老頭子,我有點害怕。”她輕聲說。
李大爺拍拍她的手:“別怕,不管怎樣,我們都一起面對。”
火車緩緩駛入家鄉的站臺,熟悉的空氣撲面而來。
“終于回來了。”李大爺深吸一口氣,眼中閃爍著淚光。
王大媽緊緊抓著行李的拉桿,心跳加速。
“老頭子,要不要先打個電話給他們?”她問道。
李大爺搖搖頭:“給他們個驚喜吧。”
他們沒有打車,而是坐公交車回家。
路過曾經熟悉的街道,發現很多地方都變了樣。
“這里原來是個小雜貨店,現在變成咖啡廳了。”李大爺指著窗外說。
王大媽點點頭:“變化真大啊。”
下了公交車,還要走一段路才能到家。
拖著行李走在小區附近,老兩口明顯感覺到這里比以前干凈整潔了許多。
“小區好像翻新過了。”李大爺觀察著周圍。
王大媽也發現了變化:“花壇都重新種了花,以前這里可是雜草叢生。”
走到小區門口,保安亭里坐著一位陌生的年輕人。
“您好,請問找誰?”保安禮貌地問道。
“我們是這里的住戶,出去旅游了一段時間。”李大爺解釋道。
保安核對了一下他們的身份證,點點頭讓他們進去了。
07
小區內部煥然一新,道路平整,綠化豐富,看起來像是高檔小區。
“這真的是我們的小區嗎?”王大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李大爺也有些困惑:“物業換了吧?服務好多了。”
他們拖著行李,慢慢地走向自己的單元樓。
電梯也換成了新的,干凈明亮,還放著輕柔的音樂。
“這電梯以前總是壞,現在這么好了。”王大媽驚喜地說。
到了自己家門口,李大爺掏出鑰匙,手微微顫抖。
“老頭子,你緊張什么?”王大媽問道。
李大爺嘆了口氣:“怕看到家里亂得不成樣子。”
“管他呢,再亂我們也認了,總歸是自己家。”王大媽催促道。
李大爺深吸一口氣,將鑰匙插入鎖孔。
門開了,眼前的景象讓兩位老人瞬間呆立在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