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 創作聲明: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圖片和文字均不涉及真實人物和事件。
“媽,生日快樂!這是我和小美給您挑的金項鏈,8萬,希望您喜歡。”
李浩笑著遞上精美錦盒,婆婆李桂英眼中一亮:
“這么貴重!孩子們太破費了!”
她嘴上推辭,手卻迫不及待地戴上項鏈。
臨走時,她悄悄塞給我一瓶酒:“小美,這是特意給你的,回家后再看。”
三天后,李浩好奇拆開酒瓶外包裝,臉色瞬間慘白——里面赫然是......
01
趙美站在落地窗前,望著窗外飄落的雨絲,無聲地嘆了口氣。
雨水打在玻璃上,形成蜿蜒的水痕,像是她內心復雜的情感軌跡。
二十七歲的她,曾經是一名活躍在城市各個角落的媒體記者,采訪過商界精英,也報道過平民百姓的悲歡離合。
那時的她,眼神明亮,步伐輕快,充滿對生活的熱情。
她喜歡追尋真相的感覺,享受在人群中穿梭的自由。
四年前,她在一次采訪IT行業領軍人物的活動中認識了李浩。
當時的他,西裝革履,言談舉止間透露著自信和魅力。
會后,李浩主動要了她的聯系方式,兩人很快墜入愛河。
李浩不像其他男人那樣高高在上看待女記者,他尊重她的職業,也尊重她的獨立性格,這讓趙美倍感珍惜。
戀愛期間,李浩總是體貼入微。
他會記得她提過的每一個小心愿,會在她加班時送來熱騰騰的宵夜,也會在她生日時精心準備驚喜。
那時的他們,無話不談,憧憬著未來美好的生活,約定要互相支持,共同成長。
婚禮在兩年的戀愛長跑后如期舉行,盛大而溫馨。
趙美的父母雖然家境普通,但也盡力為女兒準備了體面的嫁妝。
婚后,小兩口住進了李家在市中心的別墅,與李浩的母親李桂英同住。
“嫁到好人家了,以后不用那么拼命工作了。”
這是李桂英第一次見到趙美時說的話,語氣中透著幾分自豪和幾分暗示。當時趙美只是笑笑,沒有太放在心上。
婚后的蜜月期很快過去,現實生活的種種問題逐漸浮出水面。
李桂英表面上對兒媳婦和藹可親,實則處處掌控家中大小事務,從采購家具到安排菜譜,都要依照她的意思來。
趙美起初試圖融入,但很快發現自己的意見總是被婉轉地否決。
“小美啊,你不懂,這個牌子的冰箱雖然貴點,但是耐用。”
“這道菜少放點鹽,浩兒從小就不喜歡咸的。”
“家里的賬我來管最好,你們年輕人不懂得規劃。”
李浩在這些小事上總是支持母親,讓趙美漸漸失去了話語權。
半年后,在李桂英的暗示和李浩的勸說下,趙美辭去了心愛的記者工作,成為了全職太太。
“你看咱們經濟條件這么好,你沒必要那么辛苦。”李浩這樣說道,
“而且媽一個人在家也挺孤單的,你們多相處相處,感情就好了。”
趙美不舍地離開了工作崗位,懷著對新生活的憧憬,希望能建立起和諧的家庭關系。
可現實卻是,她失去了經濟獨立,也失去了社交圈,整個人仿佛被困在了金絲籠中。
雨聲漸大,窗外的景色變得模糊不清。
趙美伸手觸摸冰涼的玻璃,仿佛想要穿越時空,回到那個屬于自己的世界。
婚后的三年半,她逐漸失去了自我,成為了李家的一部分,或者說,成為了李家的附屬品。
“又在發呆?”李浩的聲音從身后傳來,打斷了她的思緒。
02
趙美轉過身,迅速調整表情,擠出一個微笑:“沒有,只是看看雨。”她習慣性地整理了一下衣角,這是她緊張時的小動作。
李浩將公文包放在沙發上,松了松領帶:“今天公司開了一整天的會,累死我了。”他走到酒柜前,給自己倒了一杯威士忌。
“下周媽的生日宴會場地已經定好了,你那邊準備得怎么樣?”
趙美走到李浩身邊,小心翼翼地問道:“我想跟你商量一下禮物的事。”
“已經商量好了,不是嗎?八萬的金項鏈,媽喜歡這個。”李浩的語氣不容置疑,他抿了一口酒,眉頭微皺,“怎么,你有意見?”
“可是...”趙美欲言又止,手指下意識地絞在一起。
她深吸一口氣,決定說出自己的想法,
“兩個月前我媽過六十大壽,我們只送了一條三百元的絲巾和一個普通蛋糕。
現在給你媽準備八萬的金項鏈,是不是差別太大了?”
李浩的眼神瞬間冷了下來:“這完全不一樣。你父母從農村來,樸素慣了。
我媽在城里,社交圈子大,面子很重要。
再說了,她把我們養這么大,花了多少心血?給她買條像樣的項鏈怎么了?”
趙美低下頭,聲音幾乎聽不見:“我不是這個意思...我只是覺得...”
“你覺得什么?”李浩放下酒杯,語氣帶著些許不耐煩,“你覺得不公平?你覺得我偏心?趙美,我們結婚三年了,你還不了解我媽的為人嗎?”
趙美感到一陣窒息,她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感受。
是的,她覺得不公平,她覺得李浩對自己的家人和他的家人區別對待。
但這些話,她不敢說出口。
她抬起頭,勉強地微笑著:“我沒有其他意思,只是想問問你的看法。”
李浩的表情緩和了一些:“我知道你心里在想什么。”
他走近趙美,輕輕捏了捏她的肩膀,
“但你要理解,這是兩種不同的家庭環境。
我媽這輩子沒享過福,現在好不容易生活好了,我想讓她高興一下,有錯嗎?”
趙美搖搖頭,她明白李浩的心意,只是不明白為什么同樣的道理不適用于她的父母。
她的母親這輩子也沒享過福,同樣是辛苦把孩子拉扯大,為什么到了她那里,就變成了“樸素慣了”?
“我知道你有存款,”李浩的語氣軟了下來,手從她的肩膀滑到她的手臂,輕輕撫摸著,這是他想要說服她時常用的動作,
“婚前你不是攢了十幾萬嗎?用八萬買項鏈,不過分吧?”
趙美抬起頭,想說那是她多年來省吃儉用積攢的保障金,是她在這個家中僅有的一點安全感。
三年前,她辭去記者工作后,就再也沒有經濟來源。
那些積蓄,是她在這個家中唯一能給自己的底氣。
但看著李浩期待的眼神,她還是點了點頭:“好吧。”
李浩露出滿意的笑容,親了親她的額頭:
“就知道你最懂事了。”他看了看表,“今天加班到這么晚,我們出去吃飯吧?”
03
“我已經做好了晚飯,”趙美指了指廚房,“紅燒排骨和清蒸魚,還有你喜歡的蒜蓉西蘭花。”
李浩皺了皺眉:“啊,我今天想吃日料。要不我們把飯留到明天?”
趙美看了看廚房里準備了一下午的飯菜,強忍住失落感:“好,聽你的。”
這樣的場景并不少見。趙美精心準備的晚餐常常被李浩隨意擱置,她的想法總是被輕易忽略。
最痛苦的是,李浩似乎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對她造成的傷害,他認為這些都是小事,不值得計較。
次日上午,趙美獨自一人來到銀行,取出了八萬元現金。
銀行職員遞給她現金時,她感覺手心發燙。
這筆錢對她來說意味著什么?是三年前還在工作時每天早出晚歸的汗水,是她放棄自己事業的代價,更是她在李家唯一的一點安全感。
“女士,請確認一下金額。”銀行工作人員的聲音將她拉回現實。
趙美點點頭:“沒問題,謝謝。”
走出銀行,陽光明媚,街道上人來人往。
趙美看著周圍匆忙的上班族,不禁想起自己當記者時的日子。
那時的她,也是這樣帶著目標和使命感行走在城市中,而不是像現在,成為了一個家庭主婦,失去了自我價值。
她經過一家咖啡店,透過玻璃窗看到里面的人們或工作,或交談,生活充滿活力。
曾經,她也是其中一員。
她記得自己采訪過的每一個人,記得截稿前的緊張刺激,記得看到自己的文章刊登時的成就感。
如今,這些都成了過去,取而代之的是日復一日的家務和無盡的迎合。
手機鈴聲響起,是李浩的來電。
“取好錢了嗎?我下午兩點下班,到時候直接去珠寶店,你在家門口等我。”
“好的。”趙美簡短地回答。
掛斷電話,她嘆了口氣,沿著河邊慢慢走回家。
一路上,她回想起與李浩相戀的日子。
那時的他,溫柔體貼,尊重她的工作和夢想。
兩年的戀愛期,他們憧憬著未來的生活,說好要互相支持,共同成長。
他們曾一起去過很多地方,爬山,看海,在星空下許下美好的愿望。
李浩曾說過,他喜歡她的獨立和堅強,喜歡她的熱情和才華。
那時的他,眼中閃爍著愛意和尊重。
“我不會像那些大男子主義的男人一樣要求妻子放棄事業,”李浩當時信誓旦旦地說,“我希望你永遠保持自己的光芒。”
可婚后的現實卻是另一番景象。李浩逐漸顯露出對母親的盲目順從,對她的意見越來越不在意。
半年后,在婆婆的暗示和李浩的勸說下,她辭去了心愛的工作,成為了全職太太。
“媳婦在家相夫教子才是正道嘛,”李桂英常這樣對周圍的親友說,“我們家條件這么好,沒必要讓媳婦出去受苦。”
從那以后,她在家中的地位越來越尷尬。表面上,她是這個家的女主人;
04
實際上,從家務安排到理財大權,處處都是婆婆李桂英的意志。
李浩在外是呼風喚雨的IT企業高管,回到家卻對母親言聽計從,幾乎沒有自己的主見。
趙美回到家,看了看錢包里的八萬元現金,心里空落落的。
這筆錢本來是她準備投資自己未來的,也許是開一家小咖啡館,也許是報一些專業培訓課程,重新找回工作的可能性。現在,它即將變成婆婆脖子上的裝飾品。
她在沙發上坐下,回想起兩個月前母親六十大壽的場景。
她本想給母親買一條金項鏈,雖然不必八萬那么貴,但一萬左右的預算也是她精心考慮過的。當她向李浩提出這個想法時,卻遭到了堅決的反對。
“一萬塊買條金項鏈?你瘋了嗎?”李浩當時瞪大了眼睛,“我們剛買了車,還有房貸,哪來那么多錢亂花?”
“可這是我媽六十大壽,”趙美據理力爭,“她一輩子沒有過過什么好日子,我想讓她高興一下。”
“你父母不是那種愛虛榮的人,”李浩語氣強硬,“他們樸素慣了,送個三百塊的絲巾,訂個蛋糕,他們就很開心了。”
最終,趙美妥協了。她清晰地記得母親收到禮物時強顏歡笑的樣子,以及她小心翼翼地撫摸那條絲巾的動作,仿佛那是什么珍貴的寶物。
“這絲巾真好看,質量也好,”母親說,“我會好好保存的。”
那天晚上,母親一直在夸李浩孝順,說女兒嫁得好,讓趙美心里更加難受。她明白,在母親眼里,女兒的幸福永遠比自己重要。
下午兩點,李浩準時到家,接上趙美前往珠寶店。
“看,就是這條。”李浩指著柜臺里的一條金項鏈,對趙美說,“上周我和媽逛街時,她在這站了好久,我知道她喜歡。”
趙美看著那條閃閃發光的金項鏈,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失落。
這條項鏈精致華貴,是很多女人都會喜歡的款式。
她不禁想起兩個月前,自己也在珠寶店看中一條項鏈,想送給母親。
那條項鏈沒有這么貴重,但同樣精美。可惜,那個愿望未能實現。
“你看,多漂亮!”李浩臉上洋溢著笑容,“媽肯定喜歡。”
趙美勉強笑了笑:“嗯,很漂亮。”
“需要刻字嗎?”售貨員問道。
李浩想了想:“刻上'浩兒媳婦祝福'吧。”
趙美聽到這個稱呼,心中一緊。
即使在這樣的禮物上,她也只是“浩兒媳婦”,而不是有名字的“趙美”。
這種被標簽化的感覺,讓她更加確認自己在這個家中的從屬地位。
付款時,趙美掏出準備好的現金,李浩在一旁和售貨員聊天,絲毫沒有要分擔這筆費用的意思。
交完錢,趙美悄悄在柜臺上按了一下,緩解手指的顫抖。
“怎么了?不舒服嗎?”李浩注意到她的異樣。
趙美搖搖頭:“沒事,就是有點累。”
05
“那我們回去吧,”李浩接過包裝好的首飾盒,“還有三天就是媽的壽宴了,你準備一下,到時候穿那件紅色的旗袍,媽說那件最顯氣質。”
趙美點點頭,沒有反駁。三年來,她習慣了這樣的生活模式—接受指令,照做,不提異議。
回家的路上,李浩興奮地談論著壽宴的細節,而趙美只是偶爾點頭回應。
她的思緒早已飄遠,回到了兩個月前母親生日的那天。
那天,她的父母特意從鄉下趕來城里,想和女兒、女婿一起過一個特別的日子。
趙美的母親戴著那條三百元的絲巾,笑容溫暖而滿足。
她不停地說著:“這絲巾真好,顏色這么漂亮,我從來沒有這么好的東西。”
趙美知道,母親是在安慰她,讓她不要難過。
母親的一生都在付出,從未為自己奢求過什么。
即使是在六十大壽這樣的特殊日子,她也不愿讓女兒為難。
晚餐是在一家普通的餐館吃的,沒有豪華的場地,沒有眾多的賓客,只有他們四個人。
李浩全程心不在焉,頻頻看表,借口公司有急事提前離開。
“浩兒工作忙,能抽時間來已經很好了。”母親又一次替李浩開脫,拍了拍趙美的手,“你嫁得好,媽就放心了。”
那一刻,趙美幾乎落淚。她明白,在母親眼中,女兒的幸福永遠比自己重要。
“到家了,你在想什么呢?”李浩的聲音打斷了她的回憶。
趙美回過神來:“沒什么,就是想起些往事。”
李浩似乎沒有注意到她的情緒變化,繼續說道:“對了,壽宴那天,咱們提前一小時到,幫媽招待賓客。她邀請了不少上流社會的朋友,你要表現得體一點。”
趙美點點頭,沉默地下了車。
三天后,李桂英的六十大壽在城中最豪華的酒店舉行。
宴會大廳金碧輝煌,賓客如云,多是當地的商界名流和政界人士。
李桂英一身紫色旗袍,端坐在主桌,接受著眾人的祝福。
趙美按照要求穿了那件紅色旗袍,站在李桂英身旁,微笑著招待來賓。
她的臉上掛著得體的笑容,眼神卻透露出一絲疲憊。
“這是我兒媳婦,”李桂英向一位珠光寶氣的女士介紹道,“以前是記者,現在在家相夫教子。”
“真是賢惠,”那位女士上下打量著趙美,目光在她平坦的腹部停留了一秒,“三年多了吧?有孩子了嗎?”
趙美的笑容僵了一下:“還沒有。”
“年輕人要抓緊啊,”女士意味深長地看了她一眼,“不要等太久,到時候就難了。”
李桂英插話道:“是啊,我都等不及抱孫子了。”
趙美感到一陣刺痛。這不是她第一次面對這樣的問題。
她和李浩確實想要孩子,但一直沒有懷上。
每次被問起,她都感到一種隱秘的羞恥和無力。
就在這時,李浩端著一杯紅酒走了過來:“媽,宴會馬上開始了,我們先入座吧。”
06
入座后,主持人開始致辭,賓客們鼓掌祝賀。
李浩作為兒子,上臺發表了感人的講話,講述了母親的艱辛和付出。
趙美在臺下聽著,不禁想起自己的父母。
他們同樣付出了一生的心血,卻從未得到過如此隆重的慶祝。
“現在,有請李總和夫人為壽星獻上禮物。”主持人宣布道。
李浩示意趙美一起上臺。在眾人的注視下,李浩將精美的首飾盒遞給母親:“媽,這是我和趙美給您準備的禮物。祝您生日快樂,健康長壽。”
李桂英打開盒子,眼睛一亮:“這么貴重!”她撫摸著金項鏈,滿臉驚喜。
“您戴上看看。”李浩殷勤地說。
李桂英照做了,那條金項鏈在燈光下熠熠生輝,襯得她氣質不凡。
賓客們紛紛贊嘆,有人還特意走過來稱贊趙美:“小李太太真是孝順,這么貴重的禮物。”
趙美微笑應對,只有她自己知道,這笑容下隱藏著多少無奈。
在一片贊美聲中,她無意間與李桂英的目光相遇,發現婆婆的眼中閃過一絲復雜的神色。
那一瞬間,趙美不確定自己是否看錯了,因為下一秒,李桂英已經轉頭與其他客人熱絡地交談起來。
宴會進行得熱鬧而隆重。美食佳肴不斷上桌,觥籌交錯間,笑聲不斷。
李浩作為兒子,全程忙碌,招呼著各路來賓。
趙美則安靜地坐在一旁,偶爾應付幾句寒暄。
“聽說你以前是記者?”坐在趙美旁邊的一位女士問道。
趙美點點頭:“是的,在《城市日報》工作過。”
“為什么不做了?我記得《城市日報》是挺不錯的媒體。”
趙美猶豫了一下:“結婚后家里有些忙,就辭職了。”
女士意味深長地笑了笑:“明白了,李家的媳婦,確實不缺錢用。不過,放棄自己的事業,值得嗎?”
趙美沒有回答,只是禮貌地笑了笑。這個問題,她問過自己無數次,卻始終找不到答案。
宴會接近尾聲時,李桂英悄悄把趙美叫到一邊。
“小美,這是我特意給你準備的,”李桂英從包里拿出一瓶包裝樸素的白酒,遞給趙美,“回家后你們慢慢品。”
趙美有些詫異,但還是接過了酒:“謝謝媽。”
“不用謝,”李桂英拍了拍她的手,語氣意味深長,“好好過日子。”說完,她深深地看了趙美一眼,轉身回到宴會中。
趙美站在原地,有些困惑。這是婆婆第一次單獨給她準備禮物,而且是在如此隆重的場合下,悄悄地送給她。這瓶看似普通的白酒,究竟有什么特別的意義?
回家后,趙美將那瓶酒隨手放在了酒柜的角落,幾乎忘記了它的存在。
婆婆的生日過后,她與李浩之間的關系似乎比以前更加疏遠。
金項鏈事件讓趙美心中的不平衡感更加強烈,但她不知道該如何表達。
李浩忙于工作,常常深夜才回家,對妻子情緒的變化似乎毫無察覺。
07
趙美開始回避與李浩的交流,早上他出門前,她假裝還在睡覺;
晚上他回來時,她要么已經睡了,要么專注于家務,很少主動與他說話。
李浩似乎也察覺到了她的異樣,但他選擇了沉默,仿佛兩人之間有一道無法逾越的屏障。
就這樣冷戰了三天。周末下午,李浩接到大學好友王強的電話,說要來家里小聚。
“家里還有酒嗎?”掛斷電話后,李浩問趙美。
趙美搖搖頭:“上次聚會都喝完了。”她的語氣冷淡,連眼神都沒有給李浩。
李浩皺起眉頭,似乎想說什么,卻又忍住了。忽然,他想起:“對了,前幾天媽不是送了一瓶酒嗎?在哪里?”
“好像在酒柜里。”趙美漫不經心地回答,繼續低頭整理茶幾上的雜志。
李浩走到酒柜前,翻找了一會兒,找出那瓶包裝樸素的白酒。
他開始拆外層的包裝,想看看酒的年份和品牌。
突然,他的動作停住了,臉色變得異常凝重。
“怎么了?”趙美注意到丈夫的異樣,終于抬起頭,走過去問道。
李浩沒有回答,只是繼續拆著包裝,眉頭緊鎖。
當他完全拆開外層包裝后,發現酒盒里竟然還藏著東西。
李浩的手微微顫抖,臉色變得慘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