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林芳顫抖著手打開那封落款為"深藍保險投資公司"的信函,心跳如雷。
十年前,她將自己辛苦攢下的250萬退休金全部投入了這個聽說能高額分紅的保險項目。
這十年來,從富足到貧困,從受人尊敬到被親友嫌棄,她的人生仿佛坐了一趟過山車。
當她看清那串本息數字時,整個人癱坐在地,淚水模糊了雙眼,這個數字,徹底改變了她對未來的預期。
01
2015年初春,深圳市中心一棟老舊小區內,剛滿60歲的林芳辦完退休手續后,心情復雜地坐在自家陽臺上。
小區里的梧桐樹抽出了新芽,在春風中輕輕搖曳,仿佛在歡迎她進入人生的新階段。
林芳,1955年出生,是深圳一家大型國企的老員工,從企業創立之初就跟著公司從小到大,風雨兼程三十多年。
她為人低調內斂,生活簡樸,即使在深圳這個寸土寸金的城市,也從未想過鋪張揮霍。
多年來省吃儉用,加上企業效益不錯,退休時她已積累了將近250萬的積蓄,在當時的深圳也算是一筆不小的財富。
"媽,今天退休第一天,感覺怎么樣?"兒子小陳端著一杯熱茶,放在林芳面前的茶幾上。
林芳微微一笑,眼神卻有些迷茫:"說不上來,好像一下子失去了方向,三十多年朝九晚五的日子,突然就結束了。"
"您該好好享受生活了,這么多年不是都沒時間旅游嗎?現在可以去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了。"小陳笑著說。
林芳輕輕搖頭:"旅游太浪費錢了,我這點退休金還是省著點用吧。你不是還要買房子嗎?媽得給你留點。"
小陳皺了皺眉:"媽,咱們說好的,您的錢是您的養老錢,我和小李有工作,能養活自己。"
林芳沒再說什么,只是望著窗外發呆。
退休后的日子似乎突然變得漫長而空洞,以前忙碌的工作填滿了全部時間,現在卻不知道該如何打發這突如其來的閑暇。
接下來的日子,林芳開始嘗試融入退休生活。
早上去附近的公園跳廣場舞,結識了一些同齡的朋友;下午偶爾幫兒子兒媳照看一下三歲的小孫子;晚上看看電視,刷刷手機。
表面上看起來生活充實,可她心里總覺得少了點什么。
那天下午,林芳正在家附近的茶樓和幾位退休老姐妹聊天,忽然聽到有人喊她的名字。
"林芳?真的是你?。?
林芳抬頭一看,是二十多年前同在一個部門工作的老同事張麗。
張麗比她早退休幾年,但看起來精神矍鑠,穿著時髦,一點不像六十多歲的人。
"張麗,好久不見了!這些年你過得怎么樣?"林芳熱情地招呼道。
張麗坐下來,叫了杯茶,開始滔滔不絕地講述自己退休后的"輝煌"生活,環游世界、子女孝順、健康養生,說得林芳一陣羨慕。
"對了,林芳,我聽說你前段時間剛退休?"張麗問道。
林芳點點頭:"剛退休幾個月,還在適應中。"
"那你的退休金和積蓄打算怎么安排?"張麗壓低聲音,神秘兮兮地問道。
林芳愣了一下:"就放在銀行里啊,還能怎么安排?"
張麗笑了:"就知道你還是老樣子,太保守了!現在銀行利息那么低,放在銀行里等于貶值。我給你介紹個好項目,深藍保險投資計劃,最低年化收益10%,十年期滿后還有額外分紅,比銀行劃算多了!"
林芳半信半疑:"這么高的收益,靠譜嗎?"
"當然靠譜!我自己就投了100多萬,去年分紅拿了15萬呢!"張麗拍著胸脯保證,"而且這是大公司運作的,有政府背景,穩得很!"
林芳心里開始動搖。
退休后的日子還長,如果能讓錢生錢,不僅自己晚年生活更有保障,將來還能給兒子多留一些。
接下來的兩周,林芳開始認真研究這個投資項目。
她先是上網查了查"深藍保險投資"的相關信息,確實是一家成立多年的大型保險公司。
然后又去公司位于市中心的豪華辦公大樓實地考察了一番,看到里面裝修氣派,工作人員西裝革履,專業素質看起來很高。
最后,她還專門咨詢了一位做金融工作的遠房親戚,得到的回復是"保險投資雖然收益沒有股票高,但勝在穩定安全"。
猶豫再三,林芳決定去深藍保險公司詳細了解一下。
公司的投資顧問李經理熱情接待了她,向她詳細介紹了"深藍保險高端養老投資計劃"的各項優勢。
"林女士,您退休后的生活質量很重要,我們這個產品專為您這樣的高凈值退休人士量身定制。"李經理遞給她一份精美的宣傳冊。
"最低年化收益10%,十年期滿后還有額外分紅,您只需要一次性投入,后續完全不用操心,到期自動分紅到您的賬戶。"
"如果中途我需要用錢呢?"林芳問道。
李經理微微皺眉:"這個計劃為了保證高收益,是不支持中途取出的。但您可以質押貸款,我們公司可以提供最高投資金額30%的應急貸款服務。"
林芳又問了很多細節問題,李經理都一一作答,看起來非常專業。
他還特意拿出了幾位客戶的分紅記錄(當然隱去了姓名),確實比銀行存款高出許多。
回家后,林芳輾轉反側,難以入眠。
250萬是她一輩子的心血,不敢貿然決定。
她想了想,決定先和兒子商量一下。
"媽,你瘋了嗎?250萬全部投進去?萬一是騙局怎么辦?"小陳聽完母親的計劃后,激動地站了起來。
"我查過了,是正規大公司,不會有問題的。"林芳解釋道。
"就算是正規公司,一次性投入這么多也太冒險了!"小陳勸道,"您應該分散投資,降低風險。"
林芳固執地搖頭:"張麗都投了,她收益很好。再說這個計劃最低投資額就是200萬,分散不了。"
爭執中,小陳的妻子小李也加入了討論:"媽,要不先投一部分試試看?剩下的還是存銀行吧。"
"你們不懂!"林芳有些生氣,"現在物價一年比一年高,我這點退休金哪夠花?將來生病了怎么辦?我不想拖累你們啊!"
見母親情緒激動,小陳不忍再勸,只能嘆了口氣:"那您再多考慮幾天吧,這么大的事不能急。"
接下來幾天,林芳反復思考著這個決定。
她上網查了更多關于投資理財的知識,甚至還專門跑了一趟銀行咨詢理財顧問。
銀行顧問告訴她,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普遍在3%-5%之間,確實比不上深藍保險宣傳的10%。
"但我們的產品更安全。"銀行顧問強調道。
林芳猶豫了:"如果我把錢全部投到你們銀行的理財產品,十年后能有多少收益?"
銀行顧問算了一筆賬:"按照目前的平均收益率4%計算,250萬在十年后大約是370萬左右。"
而按照深藍保險的承諾,十年后至少是650萬,還不包括額外分紅。
這個差距讓林芳更加心動。
2015年4月20日,在經過近兩個月的考慮后,林芳終于下定決心,帶著銀行卡來到深藍保險公司,簽下了"深藍保險高端養老投資計劃"的合同,將自己全部的250萬退休金一次性投了進去。
"恭喜林女士,從今天起,您的財富將開始穩健增長。"李經理微笑著遞給她一份合同副本,"十年后,您一定會為今天的決定感到慶幸的。"
林芳接過合同,心情復雜。
她沒有告訴兒子今天的決定,打算等第一年分紅后再說,到時有了實際收益,兒子應該會理解她的選擇。
走出保險公司大樓,春日的陽光照在林芳臉上,溫暖而明媚。
她深吸一口氣,心想:這或許是我退休后做的最重要的一個決定,希望十年后的自己不會后悔。
她不知道的是,這個決定將徹底改變她接下來十年的生活軌跡。
02
投資后的第一年,林芳的生活并沒有太大變化。
有退休金作為日常開銷,再加上一直以來節儉的生活習慣,她并不需要動用那筆投資。
每個月,她都會收到深藍保險公司發來的電子對賬單,顯示她的投資在穩定增長,這讓她感到安心。
2016年4月,投資滿一周年,林芳收到了深藍保險公司的通知,說她可以選擇領取年度收益或者繼續復投。
按照合同,第一年的收益是25萬元,如果選擇復投,下一年的基數就會變成275萬。
"復投吧,我現在不缺這筆錢。"林芳在電話里對李經理說。
當林芳把這個消息告訴兒子時,小陳的反應出乎她的意料。
"媽,您真的把所有錢都投進去了?"小陳的聲音中充滿了難以置信,"我們不是說好再考慮考慮嗎?"
林芳有些不好意思:"我考慮過了,覺得值得一試。你看,第一年就有25萬收益,比銀行強多了。"
小陳嘆了口氣:"媽,我不是擔心收益問題,而是風險。您把所有積蓄都押在一個地方,萬一出了問題怎么辦?"
"不會有問題的,深藍是大公司,政府都給他們頒過獎呢。"林芳試圖說服兒子。
小陳搖搖頭,沒再多說什么,但從那天起,他看林芳的眼神中多了一絲擔憂。
第二年,情況依然不錯。
林芳收到的對賬單顯示投資繼續增長,年收益率甚至達到了10.5%。
她開始在小區里向其他退休老人"炫耀"自己的投資眼光,還推薦了幾位老姐妹去深藍保險了解情況。
但是到了第三年,情況開始有了變化。
2018年初,林芳突然接到深藍保險公司的通知,稱由于市場波動,當年的預期收益率將降至8%。
雖然比原先承諾的10%低了一些,但在整體投資市場低迷的情況下,這個收益率依然不錯,林芳也就沒太在意。
真正的問題出現在2018年下半年。
這一年,林芳的小孫子上幼兒園了,兒子和兒媳都忙于工作,經常需要林芳去接送孩子。
一天放學后,林芳帶著孫子穿馬路時,一輛電動車突然沖過來,她本能地推開孫子,自己卻被撞倒在地,右腿骨折。
這場意外讓林芳在醫院躺了三個多月。
雖然有基本醫療保險,但自費部分加上營養費、護工費等,前前后后花了將近10萬元。
這些錢全部從她的退休金和平時的積蓄中支出,讓她的流動資金一下子緊張起來。
"要不從投資里取出一部分吧,媽。"小陳建議道。
林芳猶豫了:"合同規定不能提前支取,只能申請質押貸款,最多能貸75萬。"
"那就申請貸款吧,總比您捉襟見肘強。"
林芳搖搖頭:"先不急,我還能撐一段時間。貸款是要付利息的,劃不來。"
出院后,林芳的身體狀況大不如前,右腿落下了后遺癥,走路需要拄拐杖,干家務也力不從心。
無奈之下,家里請了一位鐘點工每周來打掃幾次,這又是一筆額外開支。
2019年,情況更加雪上加霜。
全球經濟下行,深藍保險公司通知林芳,當年的收益率調整為6%,遠低于最初承諾的10%。
與此同時,深圳的物價不斷上漲,林芳的退休金在扣除日常開銷后所剩無幾。
"媽,您現在的情況這么困難,為什么不申請那個貸款呢?"兒媳小李看著林芳省吃儉用的樣子,心疼地問道。
林芳嘆了口氣:"我不想背上債務。再說了,現在才投資四年,才剛到合同期的不到一半,再等等看吧。"
實際上,林芳心里已經開始有些后悔。
她曾經嘗試聯系張麗,想了解老同學的投資情況,卻發現張麗的電話已經打不通了,社交軟件上也很久沒更新動態。
這讓她隱隱感到不安,但又不好意思向兒子承認自己可能判斷失誤。
03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全球經濟遭受重創。
林芳收到深藍保險公司的通知,稱受疫情影響,當年收益率調整為4%,甚至低于銀行定期存款的利率。
更糟糕的是,林芳在疫情期間感染了新冠,雖然癥狀較輕,但后續的康復治療又花去了不少錢。
這一年,林芳的積蓄基本耗盡,日子過得十分拮據。
有幾次交不起物業費,還被小區管理處貼了催繳通知。
鄰居們看她的眼神中多了幾分同情和疑惑,不明白這位曾經體面的退休干部怎么會落到如此窘迫的地步。
"媽,您就別硬撐了,搬來和我們一起住吧,也好有個照應。"小陳提議道。
林芳搖搖頭:"我一個老太太,搬去打擾你們小兩口不好。再說了,你們那房子也不大,多我一個人擠得慌。"
實際上,林芳是不想讓兒子看到自己狼狽的樣子。
曾幾何時,她是家里的頂梁柱,是兒子心目中獨立堅強的母親形象。
現在落魄至此,她寧愿一個人默默承受。
2021年,情況稍有好轉。
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經濟開始復蘇,深藍保險公司通知林芳,當年收益率調整回7%。
但此時的林芳已經無心關注這些數字,她更關心的是如何應對日益艱難的生活。
這一年,林芳不得不開始變賣家中的貴重物品來維持生活。
首先是幾件珍藏多年的金飾和玉器,然后是一套價值不菲的紫砂茶具,甚至連結婚時丈夫送的金戒指也忍痛賣掉了。
每賣出一件,她的心就痛一次,但生活所迫,她別無選擇。
"林姐,最近怎么不見你去跳廣場舞了?"小區的王阿姨在電梯里碰到林芳,關切地問道。
林芳勉強笑笑:"腿腳不好,跳不動了。"
"那一起去打麻將啊,放松放松。"
"不了,最近手頭有點緊,輸不起。"林芳婉拒道。
王阿姨露出了然的表情,不再多言。
走出電梯后,林芳聽到身后傳來竊竊私語:"聽說她把錢都投資虧了,日子過得很緊張呢。"
"是嗎?我記得她退休時可是有幾百萬呢,怎么會這樣?"
"誰知道呢,可能被騙了吧。"
這些議論聲像針一樣刺痛了林芳的心。
曾經,她在小區里是受人尊敬的退休干部,現在卻成了別人茶余飯后的談資。
2022年,林芳67歲,身體狀況每況愈下。
除了腿腳不便,她還被診斷出了高血壓和糖尿病,需要長期服藥。
醫療費和藥費成為了她最大的經濟負擔。
"媽,您這樣不行,必須申請那個貸款。"小陳堅持道,"您的健康比什么都重要。"
在兒子的堅持下,林芳終于同意申請深藍保險的質押貸款。
然而,當她聯系李經理時,得到的回復卻讓她如墜冰窟。
"林女士,非常抱歉,根據最新的風控政策,我們暫時調整了質押貸款的條件。
目前您只能申請最高10%的貸款額度,也就是25萬元。"李經理的語氣中帶著歉意,但態度卻很堅決。
"不是說最高可以貸30%嗎?怎么變成10%了?"林芳急切地問道。
"這是總公司的新規定,我們也沒辦法。"李經理解釋道,"如果您急需用錢,可以考慮辦理提前終止,但會損失約30%的本金。"
這個選擇無異于雪上加霜。
如果提前終止,林芳不僅拿不到任何收益,還要損失75萬本金,這對她來說是無法接受的。
無奈之下,林芳只能申請了25萬的貸款,勉強維持生活和醫療開支。
但這筆錢也很快就見底了。
2023年,林芳的生活陷入了最困難的時期。
貸款用完了,變賣的東西也基本沒有什么值錢的了。
退休金扣除基本生活費和醫藥費后所剩無幾。
有幾次,她甚至要靠向鄰居借錢度日。
最讓林芳心酸的是,曾經那些跟她稱兄道弟的同事、朋友,在得知她的處境后,大多選擇了疏遠。
電話來得越來越少,聚會的邀請也沒有了。
偶爾在小區里碰到,也只是寒暄幾句就匆匆離去,好像她身上有什么傳染病一樣。
04
一天晚上,林芳獨自一人坐在家中的沙發上,電視里播放著春節聯歡晚會,歡聲笑語與她形成了鮮明對比。
電話里傳來兒子的聲音:"媽,今年您就別自己過了,來我們家吧。"
林芳勉強笑道:"不用了,我一個人挺好的。你們小兩口過你們的,不用管我。"
"媽,聽我一句勸。"小陳的聲音有些哽咽,"您這樣下去不行啊。不如把房子賣了,搬來和我們住。那筆投資別想了,能拿回來多少是多少。"
林芳沉默了許久,最終還是說道:"再等等吧,還有兩年就到期了。房子是你爸留下的,我不想賣。"
掛了電話,林芳望著窗外燈火通明的城市,淚水不受控制地流下來。
十年前,她滿懷希望地把畢生積蓄投入了那個所謂的"穩賺不賠"的項目,期待著老年生活更加富足安康。
然而現實給了她沉重的一擊,不僅錢沒見著,反而讓她從一個受人尊敬的退休干部變成了一個負債累累、被人同情的老太太。
2024年,投資進入第九年,林芳的身體狀況進一步惡化。
長期的營養不良和心理壓力導致她免疫力下降,連續幾次感冒發展成肺炎,住進了醫院。
醫療費用像無底洞一樣吞噬著她剩余的財力。
"林女士,您需要做一個全面檢查,費用大約一萬元。"醫生嚴肅地說,"從目前的癥狀來看,可能不只是簡單的肺炎。"
林芳苦笑了一下:"醫生,能不能先不做檢查?我...我暫時支付不起這筆費用。"
醫生皺了皺眉,但也理解她的難處:"那我們先對癥治療,但您真的需要考慮做檢查,越早越好。"
病房里,小陳和小李輪流照顧林芳。
看著兒子兒媳疲憊的臉龐,林芳心如刀絞。
她知道他們為了照顧自己,工作都受到了影響。
更不用說還要抽時間照顧小孫子,一家人被她拖累得筋疲力盡。
"媽,我跟單位請了長假,這段時間專心照顧您。"小陳坐在病床邊,握著林芳的手說道。
林芳搖搖頭:"不行,你的工作要緊。我好些了就能自己照顧自己。"
"媽,您別總是這么要強。"小陳眼眶濕潤,"這些年,您一個人撐著,從來不讓我們幫忙。可您知道嗎,看著您這樣,我比什么都難受。"
林芳轉過頭,不讓兒子看到自己的淚水:"都是我的錯,當初不該把錢都投進去?,F在好了,不僅錢沒了,還拖累你們。"
"錢沒了可以再賺,但您的健康沒了就真的沒了。"小陳握緊母親的手,"出院后,您必須搬來和我們一起住,這事沒得商量。"
林芳沒有再反對。
她知道,自己已經沒有能力獨自生活了。
出院后,林芳搬進了兒子家。
雖然兒子兒媳對她照顧得無微不至,但她總覺得自己是個累贅。
特別是看到小兩口因為要照顧她和孩子,常常累得夠嗆,她的心里更是愧疚。
有一次,她無意中聽到小李在電話里對自己的母親抱怨:"媽,我也不想抱怨,但真的很累。婆婆身體不好,需要人照顧,孩子還小,老公工作忙,家里的事情都壓在我一個人身上。"
聽到這些話,林芳的心像被刀割一樣疼。
她本想讓兒子過上好日子,卻因為自己的決定,反而成了他們的負擔。
夜深人靜時,林芳常常獨自流淚。
她會想起已故的丈夫,想起兩人年輕時共同打拼的歲月,想起那些被她投進深藍保險的250萬元。如果當初聽了兒子的勸告,生活會不會是另一番景象?
2025年初春,林芳投資的第十年即將到期。
隨著約定的分紅日期臨近,她的心情愈發復雜。
一方面,她期待著能拿回本金和收益,改善目前的窘境;另一方面,她又擔心深藍保險會以各種理由拖延或減少分紅,甚至可能拿不回本金。
"媽,別太擔心了,無論結果如何,我們都會一起面對。"小陳安慰道。
林芳勉強笑了笑,沒有說話。
她心里明白,如果這筆錢真的打了水漂,她這輩子都無法原諒自己。
三月的一天,林芳收到了一封來自深藍保險公司的信函。
她顫抖著手打開信封,里面是一張正式通知書,告知她投資計劃即將到期,需要她本人攜帶相關證件前往公司辦理分紅手續。
"要不我陪您去吧?"小陳提議道。
林芳搖搖頭:"不用了,我自己去就行。"
她不想讓兒子看到自己可能面臨的失望和難堪。
這十年來,她已經給兒子帶來了太多負擔,不想再讓他為自己的事情操心。
2025年3月20日,林芳穿上了唯一一套還算體面的衣服,化了淡妝,拄著拐杖,獨自前往深藍保險公司。
十年前,她滿懷期待地走進這棟大樓,將畢生積蓄投入了這個承諾高回報的項目。
十年后的今天,她滿心忐忑地再次踏入同一個地方,不知道等待她的將是驚喜還是失望。
電梯里,林芳看著鏡子中的自己,頭發花白了不少,臉上的皺紋深了,身體也不再挺拔。
這十年,她經歷了從富足到貧困,從健康到病弱,從被尊重到被同情的巨大轉變。
"林女士,好久不見!"前臺的接待員熱情地招呼道,似乎認出了她,"請稍等,我這就通知李經理。"
等待的時間里,林芳環顧四周。
公司的裝修比十年前更加豪華了,大廳里人來人往,看起來業務很繁忙。
這讓她心里稍微安定了一些,至少公司還在正常運營,沒有跑路。
"林女士,歡迎您!"熟悉的聲音傳來,李經理面帶微笑地向她走來。
05
十年過去,李經理看起來變化不大,只是兩鬢多了幾絲白發,西裝革履的樣子依然精神抖擻。
"李經理,好久不見。"林芳勉強擠出一絲笑容。
"請跟我來辦公室,我們好好聊聊。"李經理做了個請的手勢,帶著林芳來到一間私密的會客室。
會客室里,李經理給林芳倒了杯水,然后坐在她對面,翻開一份文件。
"林女士,首先祝賀您,您的投資計劃今天正式到期了。"李經理微笑著說,"根據系統顯示,您當初投入的本金是250萬元,合同期限是十年。"
林芳點點頭,心跳加速。
"按照合同約定,您可以選擇全部提取本金和收益,或者繼續投資。"李經理繼續說道,"在您做決定之前,我需要向您展示一下這十年來的投資情況。"
李經理打開電腦,調出一份詳細的投資報表,上面記錄了十年來每年的收益率和累計收益。
"如您所見,前幾年的收益率達到了我們承諾的10%以上,中間幾年受市場影響有所波動...."李經理解釋道。
林芳仔細看著那些數字,估算自己最終能拿到多少錢。
但復雜的計算讓她有些迷糊。
"李經理,就直接告訴我,我現在能拿到多少錢吧。"林芳直截了當地問道。
"林女士,您投資的250萬元,經過十年的增值,現在的總價值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