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張秀蘭,你瘋了嗎?花三十萬買那塊亂葬崗?”鄰居趙嬸一把抓住張秀蘭的手臂。
“我不信那些怪談,我只信自己的眼光。”張秀蘭抽回手臂,目光堅定。
“你會后悔的!”趙嬸搖搖頭,轉身離開。
張秀蘭望向遠處那片荒涼的土地,嘴角微微上揚。她不知道,這個決定會在二十年后,讓她的人生徹底翻轉……
01
1990年的廣州,已經透露出變革的氣息。
街頭自行車少了,摩托車多了。小店鋪的卷簾門上貼滿花哨的廣告,人們的衣著也變得五彩斑斕。但對張秀蘭來說,這些變化與她無關。
她的日子依舊艱難。
清晨五點,天還未亮,張秀蘭就起了床。她先幫臥床的丈夫李國棟翻身,擦臉,喂點稀粥,然后急匆匆趕往菜市場擺攤。
李國棟三年前從工地摔傷,從此癱瘓在床。工廠給了些賠償金,但早已花光。
“媽,學校要交書費。”小芳站在門口,手里攥著一張皺巴巴的紙條。
張秀蘭嘆口氣,從口袋掏出幾張揉皺的鈔票。“這是昨天賣菜的錢,你先拿去。”
小芳點點頭,默默收下錢,轉身離開。
張秀蘭看著女兒瘦弱的背影,心里一陣酸楚。小芳才十二歲,已懂事得讓人心疼。自從丈夫癱瘓,家里重擔全落在她一人肩上,日子過得捉襟見肘。
菜市場里,張秀蘭的攤位在最偏僻的角落。她賣的是從郊區拉來的蔬菜,價格比別人低一些。
“秀蘭,你家那位還是老樣子吧?”賣豆腐的孫大姐問。
張秀蘭點點頭,不愿多說。每天都有人這樣問,她已習慣,但心里仍不好受。
“唉,你這日子……”孫大姐搖搖頭,話沒說完,意思卻很清楚。
張秀蘭低頭整理蔬菜,假裝沒聽見。
回家的路上,張秀蘭走得很慢。腳酸,腰痛,但這些都不算什么。最痛的是心里的那個角落,怎么也揉不開。
家里,李國棟躺在床上,盯著天花板。聽見張秀蘭進門,他轉頭看向門口。
“今天賣得怎樣?”李國棟問,聲音有些沙啞。
“還行,都賣了。”張秀蘭放下菜籃,走到水龍頭前洗手。她沒說實話,今天其實剩了不少菜,低價處理給了收攤的人。
李國棟看著妻子忙碌的背影,眼中閃過一絲痛苦。“對不起……”他低聲說。
張秀蘭沒回頭,只說:“吃飯吧。”她不想聽這些,每次丈夫道歉,她都忍不住想哭。
晚飯很簡單,白米飯配咸菜。小芳低頭扒飯,一聲不吭。
“小芳,學校怎么樣?”張秀蘭問。
“還行。”小芳抬頭,眼中帶著點倔強,“老師說我數學考得不錯。”
張秀蘭笑了:“那好啊,媽媽希望你好好讀書,將來考個好大學。”
“媽,我想輟學幫你。”小芳突然說。
張秀蘭臉色一沉:“不行!學必須上!”
李國棟從房里喊:“小芳,聽你媽的,好好讀書。”
小芳不再說話,低頭繼續吃飯。
這晚,張秀蘭躺在床上,輾轉難眠。窗外,月光灑進來,在地上勾勒出一個方形。她想著家里的困境,想著小芳的未來,眼淚不知不覺滑落。
02
第二天清早,張秀蘭照常去菜市場擺攤。
她剛擺好菜,就聽見旁邊的幾個賣肉大叔在聊天。
“聽說了嗎?天河有塊地要賣,才三十萬。”
“哪塊地?”
“就是那個傳言鬧鬼的地方,以前是亂葬崗,后來蓋了房子,死了人,沒人敢住。”
“那地方我知道,位置不錯,若沒那些傳聞,少說值一百多萬。”
張秀蘭豎起耳朵,仔細聽著。
“有人敢買嗎?”
“聽說有開發商想買,還在猶豫,怕傳言影響賣房。”
張秀蘭心里一動。天河正在開發,那邊的地肯定會升值。三十萬……對她來說是天文數字,但如果能湊齊……
回家的路上,張秀蘭滿腦子都是那塊地。她特意繞路,去看了那塊地。
地塊不小,周圍尚未開發,顯得有些荒涼。但張秀蘭看得出,位置很好,離規劃的主干道不遠。
“亂葬崗”傳言是真是假,她不在乎。她只知道,這可能是改變她和家人命運的機會。
晚上,她把想法告訴了李國棟。
“你瘋了?我們哪來這么多錢?”李國棟一聽就急了。
“家里有十萬存款,房子賣了值十五萬,再找親戚朋友借點……”張秀蘭已算好賬。
“賣房子?我們住哪?還有小芳上學……”
“可以租房住,省著點,總能過。”
李國棟盯著張秀蘭看了許久:“你是認真的?”
張秀蘭點頭:“我覺得這是個機會。天河在開發,幾年后,地價肯定漲。”
“萬一不漲呢?萬一傳言是真的,沒人買呢?”
“那就當賭一把。”張秀蘭眼中閃著光,“總比這樣一眼望到頭的日子強。”
李國棟沉默了。他了解妻子的性格,一旦決定,很難動搖。這些年,因為他的病,家里全靠她撐著,他沒理由再反對。
“你決定吧,我支持你。”最后,李國棟說。
第二天,張秀蘭開始行動。她先去銀行取出所有存款,又托人打聽那塊地的詳情。
她得知,地主是個老人,因傳言賣不出去,急需用錢,才降價到三十萬。
張秀蘭去見了老人。
“小姑娘,你真要買?那地方有傳言……”老人看著張秀蘭,有些遲疑。
“我不信那些。”張秀蘭直言,“您能再便宜點嗎?我錢不夠。”
老人想了想:“三十萬,一分不能少。”
張秀蘭心中一喜,面上不露聲色:“成交。但我需要一周湊錢。”
老人點頭:“好,一言為定。”
接下來的日子,張秀蘭像打了雞血,四處奔走。她先找了幾個親戚,但一提買“亂葬崗”,親戚們都搖頭拒絕。
“秀蘭,你這是自找麻煩!那地方鬧鬼,買了會倒霉!”大姐說。
“你不如拿錢給國棟治病,或給小芳存學費。”二姐也勸。
張秀蘭不為所動,繼續尋找愿意借錢的人。
最后,她找到以前工廠的老劉頭。老劉頭性子直,聽了張秀蘭的想法,竟答應借她五萬。
“我看你是個有主意的,敢想敢干。”老劉頭說,“但說好了,三年后還我六萬,利息不低。”
張秀蘭連連點頭:“一定按時還,謝謝劉叔!”
有了這五萬,加上賣房子的錢和存款,她終于湊齊三十萬。
賣房子是最艱難的決定。那是她和李國棟結婚時買的小屋,雖簡陋,卻住了十幾年,充滿回憶。
“真要賣?”在律師事務所簽字時,張秀蘭仍有些猶豫。
“簽吧。”李國棟在一旁說,“既然決定了,就別回頭。”
房子賣了十五萬,比預期少點,但夠用了。
就這樣,張秀蘭用畢生積蓄和借來的錢,以三十萬買下那塊“亂葬崗”。
交易完成那天,她拿著厚厚的合同和地契,站在那塊地上,心中既興奮又忐忑。
“希望這個決定是對的。”她低聲自語。
03
買地后,張秀蘭一家搬進一間小出租屋。房子狹小,李國棟的輪椅轉動都費勁。
“對不起,讓你們受苦。”張秀蘭對丈夫和女兒說。
“沒事,媽,這里挺好。”小芳安慰母親,眼中卻藏著失落。
李國棟沒說話,只是默默望向窗外。他知道,接下來的日子會更艱難。
果然,困難接踵而至。
首先是房租,雖找了最便宜的地方,每月仍是一筆開支。其次是李國棟的醫藥費,絲毫不能省。最后是小芳的學費和生活費,也是不小的負擔。
張秀蘭不得不更拼命地工作。除了早上賣菜,她又找了份下午在餐館洗碗的活。
每天回家,她累得直不起腰,但從不在家人面前抱怨,總是笑著說工作輕松。
鄰居們得知她買地的事,紛紛議論。
“聽說她買了塊亂葬崗,真是腦子壞了。”
“三十萬,夠她家過幾輩子了。現在倒好,連房子都沒了。”
這些話傳到張秀蘭耳中,她只是一笑置之。
一年過去,張秀蘭的日子緊巴巴,但她從不后悔。
天河開發比她想的更快。她買的那塊地周圍,已有新建筑冒出。地價也在悄悄上漲。
“秀蘭,聽說你那塊地現在值六十萬了?”孫大姐問。
張秀蘭點頭:“好像是。有人問我要不要賣。”
“那你賣不賣?賺二十萬不少了。”
張秀蘭搖頭:“不賣,還要等等。”
孫大姐不解:“你真怪,明明能賺錢,非要受苦。”
張秀蘭笑而不語。她知道自己在等什么。
兩年后,李國棟病情突然惡化。醫生說需手術,費用至少三萬。
張秀蘭慌了。這幾年積蓄已花光,她拿不出這么多錢。
“要不……賣地吧。”李國棟躺在病床,虛弱地說。
張秀蘭握著丈夫的手,沉默許久。她知道,賣地現在至少值八十萬,夠手術費,還能改善生活。
但她不想賣。
“我再想辦法。”最后,她說。
她找到老劉頭,又借了三萬,承諾一年后還四萬。
手術成功,但李國棟身體仍每況愈下。他開始長時間發呆,有時甚至認不出張秀蘭和小芳。
小芳已十五歲,比同齡人成熟許多。見母親為家里操勞,她主動提出周末幫賣菜。
“媽,你休息一天,我來。”小芳說。
張秀蘭看著女兒,心疼又欣慰:“不用,你好好讀書就是幫媽媽。”
小芳不聽,硬是跟去菜市場。她學著母親的樣子,吆喝、稱重、找錢,很快上手。
“小芳真乖,像你媽。”顧客們夸。
張秀蘭在一旁看著,眼眶濕潤。她暗自發誓,要給女兒一個好未來。
這一年,天河開發進入快車道。張秀蘭的地被周圍建筑包圍,顯得格外顯眼。
一個開發商找到她,想以一百二十萬收購那塊地。
“張女士,考慮一下,這價格很公道。”開發商說。
張秀蘭再次拒絕:“抱歉,我暫時不賣。”
開發商走后,小芳問:“媽,為什么不賣?一百多萬呢。”
張秀蘭摸摸女兒的頭:“因為媽媽相信,它會值更多。”
小芳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四年后,李國棟病情繼續惡化。醫生說他可能撐不了多久。
張秀蘭每天守在丈夫身邊,輕聲給他講外面的變化。
“國棟,天河現在漂亮極了,高樓林立,馬路寬敞。我們那塊地周圍建了商場,聽說還要修地鐵。”
李國棟看著她,眼中偶爾閃過一絲光亮,好像在說:你的選擇是對的。
1999年初,李國棟走了,走得很平靜。
張秀蘭沒流太多淚,只是默默料理后事。她知道,丈夫這些年受盡折磨,離開或許是解脫。
葬禮簡單,來的親友不多。張秀蘭穿著素白的衣服,站在丈夫遺像前,心里說:國棟,你安心走吧,我和小芳會好好的。
小芳站在母親身旁,悄悄擦淚。她已上高中,是班里的尖子生。
丈夫走后,張秀蘭的生活更艱難。除了照顧女兒,還有丈夫留下的債務要還。
但她從不抱怨。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干完一天的活,回家做飯,輔導女兒功課,然后縫補衣物,直到深夜。
地價還在漲。到2000年,張秀蘭那塊地已值三百多萬。
但她仍不賣。
“媽,為什么非要等?”小芳不解。
張秀蘭笑笑:“因為媽媽相信,最好的還在后面。”
2003年,SARS疫情席卷全國,房地產市場受沖擊,地價一度下跌。
“秀蘭,現在賣不了好價,你那塊地可能要貶值了。”孫大姐憂心地說。
張秀蘭不以為意:“沒事,只是暫時的。”
果然,疫情后市場迅速回暖。廣州城市發展的加速,更讓房地產市場火熱。
張秀蘭的地靠近天河核心區域,價值暴漲。
2010年,小芳大學畢業,找到一份好工作。
“媽,你不用這么辛苦了,我能養你。”小芳對母親說。
張秀蘭搖頭:“媽媽習慣了,現在輕松多了。”
其實,她已辭去餐館洗碗的活,只保留賣菜的工作,因為那里有熟悉的人和事。
直到二十年后,政府部門的人找到張秀蘭。
“張女士,您的地在我們規劃范圍內,我們想收購。”
張秀蘭問:“收購價多少?”
“需評估后確定。若您同意,我們會盡快安排。”
張秀蘭思索片刻,點頭:“好,我同意。”
小芳有些驚訝:“媽,你終于要賣了?”
張秀蘭笑:“是,時機到了。”
評估需一周。這周,張秀蘭幾乎沒睡,腦中全是那塊地的事。她想起十八年前買地的艱難,想起這些年的辛酸,想起丈夫臨終的眼神……
一切,仿佛都為了這一刻。
04
一周后,評估報告送到張秀蘭手中。她顫抖著打開信封,看到數字時,整個人愣住,如遭雷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