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大晟天啟四年三月初七,汴梁崇政殿。
蕭錦鴻的指尖在象牙笏板上劃出第三道淺痕時,終于聽見殿前都知尖利的唱名聲:"宣文武百官入覲!"
晨光透過雕花窗欞,在殿內金磚上投下斑駁的光影。他整了整紫色公服,隨百官魚貫而入。文官隊列中,宰相趙凱的白須在春風中微微顫動;武官列首,陸沉舟的鐵甲反射著冷光。
"陛下駕到!"
殿中立刻鴉雀無聲。太宗蕭啟明身著絳紗戎服踏入大殿,腰間玉帶上的團龍紋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蕭錦鴻注意到叔父今天特意佩戴了太祖當年征討南越時用的青銅劍。
"慶云六州淪陷胡塵四十余載。"蕭啟明的聲音在殿內回蕩,"朕昨夜得太祖托夢,當趁北戎主少國疑之際,收復河山!"
殿內頓時一片嘩然。蕭錦鴻感到身后文官們的呼吸都急促起來。他深吸一口氣,出列跪拜:"臣愿為先鋒,為陛下開道!"
"韓王殿下!"趙凱急步上前,象牙笏板差點脫手,"北伐事關國運,需從長計議啊!"
老宰相的懇求被武官隊列中的鎧甲碰撞聲淹沒。岳橫江突然出列,聲如洪鐘:"末將愿率定州軍直取云州!"
蕭錦鴻抬頭時,正對上叔父意味深長的目光。那眼神讓他想起三年前的那個雨夜——當皇叔蕭啟星在萬歲殿暴斃,叔父手持"金匣之盟"登上龍椅時,看他的眼神也是如此復雜。
"錦鴻精通兵法。"蕭啟明突然點名,"說說此番北伐當取何策?"
殿內驟然安靜。蕭錦鴻感到無數目光刺在背上,最灼熱的是來自岳橫江的視線。這位平定南漢的名將右手按著金魚袋,指節發白。
"臣以為當兵分三路。"蕭錦鴻展開袖中地圖,"東路由陸沉舟出雄州,中路由岳橫江出定州,西路由田重進出飛狐。三路合圍云州,則慶云可復。"
他話音剛落,殿角傳來一聲輕咳。軍機處副使裴世云捋著山羊須笑道:"韓王殿下妙計。只是若北戎軍主力來援,三路大軍如何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