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聲明:本故事人物、時間、地點、情節、配圖均為虛構,與現實無關,請理性閱讀!
“阿姨,今天菜還是很新鮮啊!”
“是呀,都是我大早上去進的新鮮菜?!?/p>
林靜一邊往袋子里裝菜,一邊回答老主顧的話。
“那您孩子呢?怎么沒見來幫忙啊?!崩现黝櫽謫柫?。
林靜裝菜的手頓了一下,她回答道:“他……在外地呢,沒空回來?!?/p>
事實上,林靜的養子小華已經10年沒回家了。
“再堅持堅持!馬上就攢夠手術費了!”林靜給自己加油打氣。
她像往常一樣出攤,突然傳來一個人的聲音,叫她“媽”。
林靜猛地抬頭,可不就是那個十年未見的兒子嗎……
01
秋雨淅淅瀝瀝下了整整一天,林靜坐在老舊的沙發上,望著窗外的雨幕發呆。
今年她62歲了,比起同齡人,她顯得更加清瘦和憔悴。
窗臺上那張照片已經有些泛黃,是她和兒子小華的合影。
照片中的小華還是十八歲的模樣,青澀的臉龐上帶著羞澀的笑容。
那是他高中畢業的時候,也是他離家去外地打工前不久拍的。
"已經十年了啊..."林靜輕聲自語,手指輕輕撫過照片上兒子的臉。
小華不是她親生的。
二十五年前,她在垃圾桶旁邊發現了剛出生沒幾天的小華,當時她剛失去丈夫,獨自一人生活,看到這個被遺棄的孩子,心里一酸,就把他抱回了家。
"阿姨,這孩子誰來照顧?。繄缶幚戆?。"鄰居王嬸勸她。
"別報警了,我來養他吧。反正我一個人也挺孤單的。"林靜抱著懷里的嬰兒,眼神堅定。
從那天起,林靜就成了小華的媽媽。
她省吃儉用,把最好的都給了小華。
看著他一天天長大,從牙牙學語到蹣跚學步,再到上學讀書,林靜的心里充滿了滿足感。
十年前,22歲的小華決定去南方打工。
"媽,我想去深圳闖一闖。聽說那邊機會多,工資也高。"小華興奮地對林靜說。
"去那么遠干嘛,留在本地不好嗎?"林靜舍不得,但看到兒子堅定的眼神,她最終還是同意了。
"你放心,我一定會常聯系的,賺了錢就回來看您。"小華信誓旦旦地保證。
剛開始,小華還會經常打電話回來,說工作找得不錯,在一家外貿公司做業務員。
但慢慢地,電話越來越少,一個月一次變成了三個月一次,最后竟然一年都聯系不上了。
林靜嘗試過給小華打電話,但要么是無人接聽,要么就是提示已關機。
她寫了無數封信,卻沒有收到一次回復。
"小華是不是出事了?"這個念頭時常在林靜腦海中浮現,讓她夜不能寐。
終于,在小華離家的第五年,林靜鼓足勇氣,用自己攢了很久的積蓄買了一張去深圳的火車票。
她只知道小華在一家叫"遠方"的外貿公司工作,別的一無所知。
經過三天的奔波,她終于在深圳的一棟寫字樓里找到了這家公司。
公司前臺告訴她,小華早就不在這里工作了,現在去了一家更大的公司。
林靜苦苦哀求,前臺小姐終于給了她一個地址。
"但您別說是我告訴您的。"前臺小姐小聲叮囑。
順著地址,林靜來到了深圳最繁華的商業區,一棟氣派的寫字樓前。
她不敢直接上去,就在大樓對面的咖啡廳坐下,緊張地盯著大樓入口。
下午三點,林靜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從大樓里走出來。
雖然十年沒見,但她一眼就認出了那是小華。
他西裝革履,談笑風生,身邊還有幾個同樣打扮光鮮的年輕人。
"小華..."林靜激動地站起來,想要沖過去。
但她突然停住了腳步。
她看到小華上了一輛豪華轎車,身邊還有一個漂亮的年輕女孩親密地挽著他的胳膊。
小華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那是林靜從未見過的自信和從容。
"他過得這么好..."林靜默默坐回椅子上,淚水模糊了視線。
她突然明白了,小華已經有了新的生活,根本不需要她這個農村老太太來打擾。
也許,他現在已經不好意思認這個養母了。
帶著滿心的失落和傷痛,林靜悄悄離開了深圳,回到了自己的小城。
從那以后,她再也沒有試圖聯系小華,而是默默接受了這個事實:那個她傾注了全部心血養大的孩子,已經離她而去,永遠不會回來了。
02
清晨,陽光透過窗簾的縫隙灑進來,林靜揉了揉疼痛的腰部,慢慢地從床上爬起來。
這段時間,她的腰越來越不好了,有時候疼得連彎腰都困難。
"唉,老了,毛病就多了。"林靜自言自語地走向廚房,準備給自己做點簡單的早餐。
就在這時,門鈴響了。
開門一看,是社區的李主任。
"林阿姨,今天社區組織老人免費體檢,我來接您去呢。"李主任笑著說。
"體檢?不用了吧,我挺好的。"林靜有些猶豫。
"這可是好事啊,早發現早治療嘛。再說了,這是免費的,您就當出去走走。"李主任熱情地勸說。
林靜想了想,點了點頭:"那好吧,等我收拾一下。"
社區醫院里擠滿了前來體檢的老人,林靜排了近兩個小時的隊,終于輪到她了。
"林阿姨,您這腰疼多久了?"醫生問道,手指輕輕按壓著林靜的腰部。
"有半年多了吧,開始還能忍,這兩個月越來越厲害了。"林靜齜牙咧嘴地回答。
醫生皺起了眉頭:"我給您開個單子,去做個CT看看。"
拿著檢查單,林靜又排了一個多小時的隊。
當醫生拿著CT片子回來時,臉色變得嚴肅起來。
"林阿姨,您這腰椎間盤突出比較嚴重,已經壓迫到神經了。再拖下去,可能會影響到下肢功能。"醫生指著片子上的一處解釋道。
林靜有些發懵:"那...那怎么辦?"
"建議您盡快手術治療。"醫生斬釘截鐵地說。
"手術?要多少錢啊?"林靜的聲音有些顫抖。
醫生翻了翻資料,計算了一下:"包括手術費、住院費、藥費等,大概需要六萬左右吧。有醫保的話可以報銷一部分,您自己可能需要承擔三萬多。"
三萬多?林靜感覺天旋地轉。
她這輩子過得很清苦,當年為了供小華上學,她什么苦都吃過,什么活都干過。
現在每個月那點退休金剛夠日常生活開銷,哪里拿得出這么多錢來?
"必須做手術嗎?吃點藥緩解一下不行嗎?"林靜小心翼翼地問。
醫生搖搖頭:"藥物只能暫時緩解癥狀,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您這情況,真的需要手術。"
林靜沉默了。
她感覺自己像是被判了死刑一樣——沒錢做手術,就只能忍受越來越劇烈的疼痛,直到癱瘓在床。
回家的路上,林靜的心情低落到了極點。
回到家,林靜坐在沙發上,望著四周簡陋的家具和斑駁的墻壁,突然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獨和無助。
"我這一輩子,究竟是為了什么?。?她喃喃自語,淚水不知不覺流了下來。
03
"林阿姨,您有家人嗎?可以聯系一下他們,讓他們來照顧您。"護士小張一邊整理著病歷卡,一邊關切地問道。
林靜沉默了一會兒,搖了搖頭:"沒有,我一個人住。"
"那手術費用這塊您有考慮好怎么解決嗎?"小張繼續問。
林靜苦笑了一下:"還在想辦法。"
"您要不要考慮申請一下醫療救助?或者社區有沒有什么幫扶政策?"小張建議道。
"我試試吧。"林靜勉強笑了笑,但心里卻清楚,這些途徑恐怕幫不了多大忙。
走出醫院,林靜在路邊的長椅上坐下,思考著自己的處境。
眼前似乎只有兩條路:要么忍痛不做手術,省下這筆錢;要么想辦法籌集手術費。
突然,一個念頭閃過她的腦海:"小華...也許他能幫我?"
但這個想法很快就被她自己否定了。
小華如今已是事業有成的人,肯定不會想管她這個老太太了,不然為什么這么成功還不回家看看?
"要不...賣房子?"林靜又想到了另一個可能性。
她的房子雖然老舊,但位置還不錯。
但隨即她又陷入了新的憂慮:賣了房子,她以后住哪里?就算手術成功了,沒有住的地方,日子又該怎么過?
"不行,不能賣房子。"林靜自言自語道,"那是我唯一的家了。"
想來想去,林靜覺得必須自己想辦法籌錢。
她的退休金每月才兩千多,扣除日常開銷,每月能存下的錢不過幾百元。
照這樣算,要攢夠手術費,得等好幾年。
"可腰疼等不了那么久啊..."林靜嘆了口氣,感到一陣絕望。
回到家,林靜翻出了存折,查看自己的存款。
這些年來,她一直過著省吃儉用的生活,好歹攢下了一萬多塊錢。
加上醫保能報銷的部分,還差兩萬左右。
"兩萬...兩萬...怎么才能弄到兩萬呢?"林靜在房間里來回踱步,絞盡腦汁地思考著。
借錢?可是找誰借呢?林靜這輩子一直獨來獨往,除了幾個社區里的老姐妹,幾乎沒有什么親密的朋友。
而那些老姐妹們,經濟狀況也都差不多,誰也拿不出這么多錢來。
那一刻,林靜突然意識到,自己在這個城市中,竟然連一個能借她錢的人都沒有。
這種孤獨和無助的感覺,讓她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懼。
夜深了,林靜躺在床上,腰部的疼痛讓她難以入睡。
月光透過窗簾的縫隙灑進來,在地板上投下斑駁的影子。
林靜看著那些影子,突然有了一個想法。
"也許...我可以去擺攤賣菜?"
04
清晨四點,天還沒亮,林靜就已經起床了。
她簡單地吃了點早餐,背上一個破舊的背包,拖著疼痛的腰,慢慢地走向城郊的蔬菜批發市場。
市場里熙熙攘攘,各種叫賣聲、討價還價聲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片喧囂。
林靜小心翼翼地穿梭在人群中,尋找價格合適的蔬菜。
"大姐,這白菜怎么賣?"林靜問一個賣菜的小販。
"一毛八一斤,批發價。"小販回答道。
林靜算了算,如果自己以三毛錢一斤賣出去,一斤能賺一毛多,一天賣個一兩百斤,也能有二三十塊的收入。
"好,給我來五十斤。"林靜掏出攢了很久的零錢。
就這樣,林靜買了各種蔬菜:白菜、蘿卜、青菜、土豆...她的計劃是在自己家附近的小廣場上擺攤,那里人流量大,而且離家近,方便搬運。
上午八點,林靜在小廣場的一角支起了簡易的攤位——就是一塊木板搭在兩個凳子上,上面擺滿了她剛買的蔬菜。
"阿姨,這白菜怎么賣?"第一個顧客是一個年輕的家庭主婦。
"三毛一斤,新鮮的。"林靜熱情地回答。
"好,給我來五斤吧。"
眼看第一筆生意就這么成交了,林靜心里樂開了花。
接下來的時間里,陸陸續續有人來買菜,雖然不算特別忙,但總算有了收入。
正當林靜認真做生意的時候,一個穿制服的人走了過來。
"大媽,這里不允許擺攤,影響市容市貌,趕緊收拾走人!"城管的語氣很不客氣。
"同志,我就擺一會兒,中午就收攤。"林靜哀求道。
"不行,規定就是規定,快點收拾!"城管態度堅決。
無奈之下,林靜只好收拾東西離開。
她拖著疲憊的身體和剩下的菜回到家,心情低落到了極點。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我到底該怎么辦?"林靜坐在家里,一籌莫展。
晚上,林靜輾轉難眠,不僅是因為腰疼,更是因為對未來的迷茫和無助。
就在她快要絕望的時候,隔壁的王大媽來敲門了。
"林姐,聽說你今天去擺攤被趕了?"王大媽關切地問道。
林靜點點頭,苦笑道:"是啊,看來這條路行不通。"
"其實啊,我知道一個地方,是咱們小區后面的老舊市場,那里城管管得不嚴,很多人都在那擺攤。"王大媽熱心地說道。
林靜眼睛一亮:"真的嗎?那地方遠嗎?"
"不遠,走路十來分鐘就到了。明天我帶你去看看?"
"太好了,太謝謝你了!"林靜激動地握住王大媽的手。
第二天一早,在王大媽的帶領下,林靜來到了那個老舊市場。
果然,市場里已經有不少人在擺攤做生意,氣氛熱鬧非凡。
"看,那個角落沒人,你可以擺在那里。"王大媽指了指市場的一角。
林靜點點頭,心里充滿了感激:"謝謝你,大媽。"
"哎,咱們鄰居這么多年,互相幫助是應該的。"王大媽拍了拍林靜的肩膀,"對了,你腰疼的事情怎么樣了?"
林靜嘆了口氣:"還在想辦法籌錢呢。我估計要做手術的話,得攢兩三個月的錢。"
"唉,你一個人也不容易。"王大媽同情地說,"要不要我幫你問問社區,看有沒有什么幫扶政策?"
"不用了,我自己能行。"林靜勉強笑了笑,不想麻煩別人。
就這樣,林靜開始了在老舊市場擺攤的日子。
每天凌晨四點起床,去批發市場買菜,然后在市場擺到中午。下午休息一會兒,晚上再去一次,擺到八九點鐘。
這樣的生活雖然辛苦,但林靜心里有了盼頭:只要再堅持兩三個月,就能攢夠手術費了。
"我在這個城市連一個能借我錢的人都沒有,但我還有自己的雙手,我能靠自己。"林靜每天都這樣鼓勵自己,支撐著疲憊的身體繼續前行。
05
時光匆匆,轉眼間兩個多月過去了。
林靜的小攤生意漸漸有了起色,不少附近的居民都成了她的熟客。
她的菜新鮮、價格公道,再加上她熱情的服務態度,贏得了很多人的喜愛。
"林阿姨,今天的菜還是一如既往地新鮮?。?一位中年婦女笑著說。
"是啊,我每天早上四點多就去批發市場挑最新鮮的。"林靜一邊往袋子里裝菜,一邊笑著回答。
"您一個人這么辛苦,兒女呢?不幫幫您?"顧客好奇地問。
林靜的手頓了一下,然后勉強笑道:"他去外地工作了,很忙的。"
"哦,現在的年輕人都這樣,工作忙,顧不上家里的老人。"顧客嘆了口氣,遞過錢,拿著菜走了。
林靜看著顧客離去的背影,心里泛起一陣酸楚。
她很少提起小華,因為每次想起他,心里就會隱隱作痛。
但不管怎樣,林靜的小攤生意確實讓她看到了希望。
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她已經攢下了近兩萬塊錢。
加上之前的積蓄和醫保報銷的部分,手術費已經基本湊齊了。
"再有幾千塊,就夠了。"林靜每天晚上數著存折上的數字,心里越來越踏實。
這天早上,林靜像往常一樣早早起床,準備去批發市場。
剛出門,就感到腰部一陣劇痛,疼得她差點摔倒。
"不行,不能倒下,再堅持一下就夠錢了。"林靜咬著牙,扶著墻壁站穩,然后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去。
批發市場里,林靜買了比平時更多的菜。
她想著今天多賣一點,說不定這周就能攢夠剩下的錢了。
"阿姨,您看起來臉色不太好,沒事吧?"賣菜的小販關切地問道。
"沒事,就是有點累。"林靜擺擺手,硬撐著把菜裝進推車里。
回到老舊市場,林靜開始擺攤。
她的手腳比平時慢了很多,腰疼得厲害,但她還是堅持把每一種菜都整齊地擺好。
"今天一定要多賣點。"林靜在心里默默地鼓勵自己。
上午的生意不錯,到中午時分,林靜已經賣出了大半的菜。
她正準備收攤回家休息一會兒,突然聽到有人叫她。
"媽……"
一個熟悉又陌生的聲音從身后傳來。
林靜轉過頭,看到一個穿著樸素的男子站在她的攤位前。
男子的臉上帶著疲憊和滄桑,但那雙眼睛,卻讓林靜一眼就認出了他是誰。
"小...小華?"林靜的聲音顫抖著,眼睛瞪得大大的,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林靜怔住了,她沒想到時隔十年,會在這樣的場合再次見到自己的兒子。
更沒想到的是,小華竟然叫她"媽",而不是她擔心的"阿姨"或者裝作不認識。
可兒子接下來說出的話,讓她瞬間怔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