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在職場還是在生活中,很多四五十歲的中年人都沒有什么朋友了。
我這里所說的“沒有”,意思是心里清楚知道,但現實中也還是有一些人情往來的,比如紅白喜事,婚喪嫁娶之類。
到時候高朋滿座,大家坐在一起好像都還是好朋友。
所謂成年人,本來不就是習慣性逢場作戲嗎?心里是一種想法,嘴里是一種說法,行為是一種做法,三者都是真實的,也都不是真實的。
這就是成年人世界的復雜性。
中年人回歸家庭,是玩不動了嗎?
我認識一個江湖豪客,他年輕時候游走四方,到處都是朋友,經常是一天在外面吃四五頓飯,酒場、飯局一個接一個。
而到了45歲的時候,因為酒后腦梗,他就徹底戒了飯局,也戒了朋友。一開始原來的朋友還來看看他,后來大家都慢慢斷了聯系。
在別人眼里,他作為一個社會人的價值就不大了,沒有人愿意跟一個對自己“沒用”的人做朋友。畢竟交朋友也是需要付出時間、金錢和感情的。
他說自己是玩不動了,人到中年要回歸家庭,“成熟的男人都這樣”。實際上并不是這樣簡單,如果他對別人還有利用價值,他就算不喝酒也可以有朋友。
但這也只是一種因素而已。對很多人來說,只是作為人際關系中的娛樂價值而存在,是很可悲的事情。有時候你只有接受人生是孤獨的事實,才能去交朋友。
被自己的思想困住了:自欺欺人是中年人最大的屏障。
據我觀察,99%的中年人都是非常自我,以自我為中心,當然他們以為自己是自尊、自重和自愛,他們以為自己很聰明很有能力,喜歡對別人評頭論足,對自己微不足道的成績沾沾自喜,看周圍的人都不如自己。
這實際上就是自私、自戀和虛榮疊加下的自欺欺人。一個這樣的人,注定是不會有真正朋友的。因為他從來是把朋友當成了配角和踏腳石。
我碰到過這樣的人,如果你不認同他的理念,他就很生氣,覺得你是“異類”,不現實。但他們那種世俗或庸俗的人生態度和方式,究竟有什么可取之處呢?
他們畢生所求不過是把自己周圍的人踩在腳下,讓自己高高在上,凡是這樣的人,最終都是悲劇的結果,竹籃打水一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