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5大識人絕學:看穿人心,參透人品,很準!
不懂識人,你就無法馭人。
無法駕馭他人,你就難以成事。
單打獨斗,根本成不了氣候。
所以,想要賺大錢、成大事,必須要學會識人。
今天,就給大家分享曾國藩的5大識人絕學,一定要牢牢記住。
一:腳步識人法
1、觀步速:快慢之中察性情
疾步如飛者:多為急性子,行事果斷但易疏漏。
如湘軍將領鮑超,因行軍過快屢遭埋伏,曾國藩特贈“持重”二字以示勸誡。
緩步悠然者:往往心思細膩,但或許猶豫不決。
幕僚趙烈文初入曾府時因走路過慢被疑懶散,后因其策略精準被譽為“臥龍”。
步速適中者:最受曾國藩賞識,認為此類人“動靜適宜,堪當重任”,左宗棠、彭玉麟皆屬此列。
2、察步態:輕重緩急辨品格
落地有聲者:多坦誠直率,如湘軍水師統領楊載福,走路“踏地如擂鼓”,治軍亦光明正大。
足尖先著地者:常工于心計,曾國藩曾識破某縣令“行如貓步”,后查實其貪污證據。
步履拖沓者:主意志薄弱,曾氏家書記載,這類人“辦事多虎頭蛇尾,不可委以重任”。
3、考察步幅:大小之間見視野
大步向前者:通常自信滿滿,但須警惕過度自信。
李鴻章初次會見曾國藩時“昂首闊步”,卻被評價為“氣盛則易折”。
小步前行者:多謹慎穩重,適宜從事后勤管理。
糧臺總管李瀚章因“行步不逾尺”而被委以重任,十年間無任何差錯。
步幅多變者:顯示思維敏捷,洋務運動的先鋒容閎初次見面時“行無常勢”,最終成為改革的領軍人物。
二:眼神識人法
古人云:“目者,心之浮也?!?/p>
意在通過觀察一個人的眼神,便可窺探其內心的真實想法。
《冰鑒》一書開篇便聚焦于“神骨”,而“神”的流露,很多時候正是通過眼睛來體現。
曾國藩在識人時,便極為重視對眼神的觀察。
他認為,眼神清澈明亮、安定從容,光芒內斂的人,通常心思純正,具備較強的定力;
反之,若一個人的眼神閃爍不定、游移不定,或者顯得昏暗無光,那或許意味著其內心紛亂,或是心機深沉,或是缺乏真誠。
眼睛被譽為心靈的窗戶,這一說法絲毫不為過。
一個人的精神狀態、內心的善惡、思考的深淺,往往能夠通過這扇心靈之窗得以窺探。
在與他人交往時,不妨多留意對方的眼神,那里或許隱藏著許多未曾言說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