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 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地名人名虛構,請勿與現實關聯
-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聯網,部分圖片非真實圖像,僅用于敘事呈現,請知悉
"林姐,我真的只差這二十萬了,半年,最多半年我保證還你,還有利息!"表哥王明握著我的手,眼神里滿是懇求。
我嘆了口氣,看著銀行卡里的數字,那是我五年的心血。
"這可是我的全部積蓄,你真的會按時還嗎?"我忍不住又問了一遍。
表哥拍著胸脯保證:"我發誓,絕對不會讓你失望!"誰知道,這句話之后,他就像人間蒸發一樣,消失得無影無蹤。
每當我想起那天的場景,心里就像被刀割一樣疼。
我叫林小雨,今年三十二歲,在市中心一家會計事務所上班。
日子過得不算富裕,但也還算安穩。
那二十萬是我這些年省吃儉用存下來的,原本打算今年給城郊的父母翻修老房子,他們那房子已經漏雨好幾年了。
王明是我姑姑的兒子,比我大三歲。
從小我們家關系就不錯,雖然長大后聯系少了,但逢年過節也會碰面。
他一直給人印象挺精明的,在外面做裝修生意,聽說收入還可以。
那是去年冬天的一個周末,王明突然打電話說要見我,語氣急切。
我們約在我家附近的咖啡館見面。
"小雨,我遇到一個絕佳的商業機會。"
王明攪動著面前的咖啡,神情激動,"有一批高端裝修材料,進價特別低,但需要一筆啟動資金。"
我對生意上的事情向來不懂,只是隨口問了幾句。
"如果這批生意做成,至少能賺一倍。"
王明眼睛發亮,"我手頭資金有限,差二十萬,我找了幾個朋友都不湊手,就想到你了。"
我心里有些猶豫,二十萬對我來說可不是小數目。
"小雨,你知道我這人做事靠譜。"
他看出我的遲疑,"半年,最多半年我把錢還你,還會給你分紅。"
或許是被他的熱情感染,又或許是多年的親情信任,最終我答應了。
第二天,我就把錢轉給了他。
"收到了,小雨,你放心,我一定不會讓你失望的。"
收到錢后,王明發來信息,我心里總算踏實了一些。
然而,好景不長。
轉眼一個月過去了,我偶爾會問他生意情況,他都說進展順利,讓我別擔心。
但到了約定還款前一周,我再聯系他時,電話卻無人接聽了。
起初,我以為他可能太忙或者手機沒電。
但接連幾天都聯系不上,我開始慌了。
我給他發微信,顯示已讀不回;
發短信,石沉大海;
甚至跑到他之前提過的公司地址,卻發現那里早已人去樓空。
"小雨,你被騙了吧。"
我媽在電話里心疼地說,"你表哥這些年總是神神秘秘的,聽說欠了不少錢。
你爸一直說不要輕易借錢給親戚,這下可好……"
我心如刀絞。
那可是二十萬啊,我省吃儉用五年的積蓄。
更讓我難過的是,我一直相信表哥,相信我們之間的親情。
周末回家,親戚們知道這事后議論紛紛。
"早就看出王明不靠譜,這些年裝模作樣的,誰知道是不是真做生意。"
二叔喝著茶,一臉的不屑。
"他媽也聯系不上他,聽說之前借了好多人的錢。"三嬸添油加醋地說。
姑姑坐在角落里不吭聲,眼睛紅紅的。我知道她心里也不好受。
"小雨,依我看,你得報警。"
大伯放下茶杯,認真地說,"二十萬不是小數目,再不行動,錢可就真沒了。"
"是啊,這么多錢,別因為是親戚就心軟。"二嬸也附和道。
我陷入了兩難。
報警意味著徹底撕破臉,可能永遠失去這個表哥;
不報警,這筆錢恐怕就要打水漂了。
回到家,我輾轉反側,無法入睡。
第二天一早,我找到王明的前女友田小燕。
分手后,他們依然保持著聯系。
"我真的不知道他去哪了。"
田小燕顯得很焦慮,"上個月他找我借錢,說做生意遇到困難,我沒借給他。
之后他就再也沒聯系過我了。"
看著田小燕驚訝的表情,我意識到,可能不只我一個人被騙了。
"他最近是不是總提一個叫周強的朋友?"田小燕突然問。
我回憶了一下,確實有這么個人,王明曾說這批材料就是通過周強拿到的特別渠道。
"那個周強很可疑,我見過一次,感覺不像正經商人。"
田小燕皺著眉頭說,"我勸過王明別和他來往,他不聽。"
這個線索讓我看到了一絲希望。
我花了一周時間,終于在社交媒體上找到了周強的賬號。
他最近的動態顯示人在南方一個沿海城市。
或許王明也在那里?我心里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親自去找他。
"你瘋了嗎?為了二十萬跑那么遠?"
我媽在電話里激動地說,"萬一遇到危險怎么辦?還是報警吧!"
我猶豫了。
報警是最穩妥的辦法,但直覺告訴我,事情可能沒那么簡單。
最終,我決定先嘗試最后一次聯系。
我給王明發了一條信息:"表哥,我知道你可能遇到了困難,但請你聯系我,我們可以一起想辦法。
如果再聯系不上你,我只能報警了。"
出乎意料的是,當晚我收到了回復:"對不起,小雨。
我現在情況復雜,不方便解釋。
請再給我一點時間,我一定會還錢的。"
這條信息讓我稍微安心,至少知道他還活著,沒有失蹤。
但我依然決定去那個城市看看,至少要弄清楚他到底遇到了什么麻煩。
請假、訂機票、預訂酒店,一切準備就緒。
就在我即將出發前一天,一個陌生號碼打來電話。
"是林小雨嗎?"對方是個男聲,低沉嚴肅。
"我是,您是哪位?"我警惕地問。
"我是市公安局的李警官,有些事情需要向你了解。"
他頓了頓,"是關于王明的。"
我心猛地一沉。
難道出事了?
見面后,李警官告訴我,王明卷入了一起經濟詐騙案。
那個所謂的合作伙伴周強是個慣犯,專門以低價批發建材為誘餌,騙取他人錢財。
"王明可能既是受害者,也是共犯。"
李警官說,"我們正在調查中,希望你能提供一些線索。"
我把知道的情況都告訴了警方,包括王明最近的聯系方式和可能的去向。
李警官建議我暫時不要輕舉妄動,如果王明聯系我,立即通知警方。
這場意外的會面打亂了我的計劃。
我取消了行程,開始配合警方調查。
一方面,我擔心表哥的安全;
另一方面,也希望能盡快追回我的血汗錢。
日子一天天過去,案件似乎毫無進展。
我的心情跌至谷底,開始認真考慮父母的建議——放棄這筆錢,當作給自己的一次教訓。
"錢沒了可以再賺,別想太多。"
爸爸在電話里安慰我,"我和你媽商量了,房子的事先緩一緩,不急著翻修。"
聽到這話,我鼻子一酸。
父母的房子年久失修,每到雨季就漏水,他們卻一直舍不得花錢。
這本該是我盡的一點孝心,現在卻因為我的輕信泡了湯。
轉眼間,春節將至。
親戚們又聚在一起,王明的事成了茶余飯后的談資。
"真沒想到王明會做出這種事,太讓人失望了。"大伯搖著頭說。
"小雨報警了嗎?現在追回錢的可能性不大了吧。"二嬸問道。
我只是笑笑,沒有多說。
這兩個多月來,我已經厭倦了解釋和傾訴。
警方的調查陷入僵局,而我,也學會了接受這個現實。
春節過后,我開始計劃貸款給父母修房子。
雖然這意味著未來幾年我要更加緊衣縮食,但看到父母開心的樣子,一切都值得。
就在我以為這件事將成為過去,生活即將回歸正軌的時候,意外發生了。
一個周五的晚上,我剛加完班回到家,正準備訂外賣,手機突然收到一條陌生號碼發來的信息:
"小雨,我是王明,我知道你恨我,但請給我一次解釋的機會。"
我盯著手機屏幕,心情復雜。
是憤怒?
失望?
還是一絲希望?
我不知道。
猶豫再三,我還是回復了:"你在哪?"
"我不方便露面,但我找了幫手。
她明天會去找你,帶著我的解釋和…欠你的錢。
請相信我,小雨,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樣。"
我不知道該不該相信他。
報警?
等待?
思來想去,我決定先看看明天會發生什么。
第二天一早,我就緊張地等待著。
上午過去了,下午過去了,沒有任何人來訪。
又是一場空歡喜嗎?
我苦笑著搖搖頭,開始準備晚飯。
就在這時,門鈴響了。
我透過貓眼望去,門外站著一個陌生女子,二十出頭的樣子,身邊放著一個大行李箱。
她一只手拿著手機,像是在確認地址,另一只手緊張地擺弄著衣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