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滾出我的家!再不走我就報警了!"
張梅面目猙獰地指著門外,聲音刺破了整個客廳的寂靜。
90歲李奶奶顫抖著雙手收拾著簡陋行李,淚水無聲地滑落蒼老的臉頰。
"奶奶不要走,我不讓你走!"
7歲的小明死死抱住奶奶的腿,哭喊著。
張梅三步并作兩步沖過來,粗暴地將兒子拉開,隨后砰地關上大門,隔斷了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喊聲。
01
寒風刺骨的十二月,李奶奶坐在養老院的硬板床上,望著窗外光禿禿的樹枝,回憶起自己漫長而坎坷的一生。
李奶奶出生在江南一個貧窮的農村家庭,十六歲嫁給了同村的李老漢。婚后不久,丈夫參軍入伍,留下她一人在家耕種和照顧公婆。那些年,她飽嘗了生活的艱辛,卻從未有過怨言。
丈夫退伍回鄉后,他們總算過上了安穩的生活,育有一子李剛。然而天有不測風云,李老漢在李剛十歲那年因病去世,留下李奶奶一人含辛茹苦撫養孩子。
"剛子,媽就你這一個兒子,你一定要好好讀書,將來出人頭地。"她常常這樣對兒子說。為了供李剛讀書,她不知道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夏天在烈日下干農活,冬天起早貪黑做手工,就是為了多賺些錢供兒子讀書。
功夫不負有心人,李剛憑借優異的成績考入了省城重點大學。大學畢業后,他順利在城里找到了工作,娶了城里姑娘張梅。
張梅是80后獨生女,從小嬌生慣養,在優渥的環境中長大。性格強勢但能干,大學畢業后在一家外企工作,收入頗豐。
婚后初期,一切看起來都很美好。李奶奶依然住在農村老家,每逢節假日,李剛和張梅會回去看她。張梅表面上對婆婆還算尊重,偶爾會帶些城里的特產給她。
轉折點發生在五年前。李剛和張梅有了兒子小明后,兩人工作忙碌,無暇照顧孩子。李奶奶主動提出從農村搬來幫忙帶孫子。
"媽,您年紀大了,別操心了,我們請保姆就行。"李剛勸道。
"我雖然年紀大了,但身體還硬朗著呢。再說了,自家孫子,我帶著放心。請保姆多花錢不說,孩子能跟外人親嗎?"李奶奶堅持道。
在李奶奶的堅持下,她搬進了兒子家。起初,一切似乎很順利。李奶奶照顧小明無微不至,每天早起給全家做早餐,白天照顧孫子,教他學毛筆字,講傳統故事,深受小明喜愛。
"奶奶,再講一遍西游記的故事好不好?"小明常常纏著李奶奶。
"好,我的乖孫子,奶奶給你講,不過你要答應奶奶,今天的作業要認真完成哦。"李奶奶總是這樣溫柔地說。
然而好景不長,婆媳之間的矛盾逐漸顯現。首先是生活習慣的差異。李奶奶節儉成性,舍不得扔東西,總是把用過的塑料袋洗干凈晾干再用;而張梅講究衛生和整潔,看不慣家里到處堆放"垃圾"。
"媽,這些舊報紙和塑料袋真的沒必要留著,我們不缺這點錢。"張梅皺著眉頭說。
"這你不懂,這些東西都還能用,扔了多可惜。"李奶奶固執地回答。
其次是教育理念的沖突。李奶奶疼愛孫子,常常偷偷給小明買零食和玩具;而張梅則希望嚴格管教孩子,培養自律和獨立性。
"媽,您這樣慣著小明不行,會把孩子寵壞的。"張梅不滿地說。
"孩子還小,適當給點甜頭沒關系。我看你管得太嚴了,孩子需要快樂地成長。"李奶奶辯解道。
沖突初期,李剛還能從中調和:"媽,您畢竟年紀大了,有些事情可以慢慢改變;梅梅,您也理解一下老人的習慣,大家互相包容一點。"
隨著時間推移,張梅工作壓力越來越大,對婆婆的容忍度也隨之降低。一次關鍵的沖突發生在張梅升職前夕。
那天,張梅正在等一個重要的工作電話。李奶奶不小心接聽了電話,卻因為不懂操作不小心掛斷了。
"您怎么能隨便接我的電話?那是我們公司總監打來的!"張梅氣得臉色鐵青。
"我不是看你不在家,怕錯過重要電話嗎?我不會用這些新潮玩意兒,不小心按錯了。"李奶奶委屈地解釋。
"您就不能不管閑事嗎?這下好了,可能影響我的升職了!"張梅咆哮道。
從那以后,張梅開始刻意刁難李奶奶。
挑剔她做的飯菜:"這么咸,能吃嗎?";
嫌棄她的生活習慣:"您能不能別大聲說話?吵死了!";
甚至對她照顧孫子的方式百般挑剔:"您怎么又讓小明看電視了?不知道影響視力嗎?"
李剛夾在中間左右為難。一方面,他理解母親的不易;另一方面,他又不敢得罪妻子。大多數時候,他選擇沉默或敷衍了事:"媽,您就忍忍吧,梅梅工作壓力大。"
小明雖然年幼,卻敏銳地感受到家中的緊張氛圍。他經常困惑地問:"奶奶,為什么媽媽總是對你那么兇?"
李奶奶只是輕輕撫摸著孫子的頭:"媽媽工作累了,脾氣會不好,你要理解媽媽。”
02
李奶奶85歲生日那天,張梅加班到深夜未歸。李剛買了個小蛋糕,和母親、兒子簡單慶祝了一下。
"媽,祝您生日快樂,身體健康。"李剛敷衍地說。
"奶奶生日快樂!我愛您!"小明獻上自己親手制作的賀卡。
李奶奶摸著孫子的頭,眼中含著淚水:"謝謝我的好孫子,奶奶也愛你。"
張梅回家后,看到餐桌上的蛋糕盒子,皺了皺眉頭:"又是什么日子要浪費錢?"
"今天是我媽生日。"李剛小聲說。
"哦,"
張梅冷淡地回應,"我忙忘了。"
次日清晨,李奶奶不慎在廚房滑倒,被送往醫院。醫生診斷為輕微骨折,需要住院觀察幾天。
"這下可好,又要花一筆錢,我下周還有重要會議要參加,誰來照顧他?"張梅在醫院走廊抱怨道。
"梅梅,那是我媽啊,您怎么能這樣說?"李剛難得地提高了嗓門。
"我知道她是你媽,但我們也有自己的生活啊!你以為醫藥費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張梅毫不退讓。
李奶奶出院后,主動提出回農村老家:"剛子,我看我還是回老家住吧,在這里添麻煩了。"
"媽,您別這樣說。您養大我不容易,現在您生病了,我怎么能讓您一個人回去?"李剛勸阻道。
"就是啊,您這身體狀況,回農村萬一有個閃失怎么辦?再說了,您回去了,小明怎么辦?"張梅表面附和,心里卻想著如果老人回去,家里會輕松不少。
李奶奶被勸住了,繼續留在兒子家。但她變得更加小心翼翼,生怕再給兒子兒媳添麻煩。她每天早起晚睡,默默承受著身體的疼痛,堅持做家務、照顧孫子。
深夜,當所有人都睡了,她才偷偷洗衣服,生怕洗衣機的聲音吵醒他們;清晨,她總是第一個起床,準備全家的早餐,然后送小明上學。
有一天,張梅偶然發現李奶奶的存折,上面有兩萬多元的養老金積蓄。她眼前一亮,心生貪念。
"媽,您這么多錢放著也是放著,不如給我們幫忙付一下小明的補習班費用吧?"張梅"委婉"地提出。
李奶奶猶豫了一下:"這些錢我是準備留著以后萬一生病用的..."
"您現在不是住在我們家嗎?有什么事我們會照顧您的。再說了,您把錢給小明不也是給自己孫子嗎?"張梅繼續施壓。
無奈之下,李奶奶拿出一萬元給了張梅。然而,張梅并沒有把這些錢用在小明的補習上,而是給自己買了一個奢侈品包包。
李奶奶無意中發現后,心里十分難過,但她沒有聲張,只是默默把這件事記在心里。
另一個導火索是李剛父親的遺產問題。李老漢去世前在農村有一塊宅基地,隨著城市擴張,那塊地成了開發商眼中的香餑餑。開發商出價50萬要收購那塊地。
"媽,這錢您打算怎么用?"李剛小心翼翼地問。
"這是你爸留下的,本來是要給你蓋房子娶媳婦的。現在你都成家立業了,我想捐一部分給村里修路,剩下的留著養老。"李奶奶說。
張梅聽聞此事后非常不滿:"那塊地本來就是應該留給兒子的,憑什么她要捐出去?再說了,她住在我們家,以后生病什么的還不是我們出錢?那50萬應該歸我們所有!"
李剛被說動了,開始勸說母親:"媽,您年紀大了,管那么多錢也用不了,不如交給我們保管吧?"
李奶奶看穿了兒媳的心思,但她不想和兒子爭執:"這錢是你爸的心血,我不能亂花。等我百年后,自然都是你的。"
03
矛盾不斷積累,終于在一個平常的周日爆發了。
那天,李奶奶在整理房間時,不小心打碎了張梅珍藏的一個水晶擺件,那是張梅大學時代獲得的獎杯。
"您看您做的好事!這是我最珍貴的紀念品,您知道它對我意味著什么嗎?"張梅歇斯底里地吼道。
"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我幫你去買一個新的..."李奶奶驚慌失措地道歉。
"買?您拿什么買?您這輩子攢的錢能買得起嗎?這是限量版的!"張梅咄咄逼人。
"梅梅,別這樣,只是個擺件而已..."李剛試圖勸解。
"只是個擺件?李剛,你是不是忘了當初是誰供你讀完大學的?是我爸媽!要不是他們,你能有今天嗎?現在你媽打碎了我的心愛之物,你就這態度?"張梅轉而攻擊丈夫。
爭吵越來越激烈,李奶奶受不了了,首次爆發出積壓已久的委屈:"我這一輩子,含辛茹苦把剛子拉扯大,沒讓他受一點委屈。自從他娶了你,我處處忍讓,任勞任怨幫你們帶孩子做家務,你不感激也就算了,還這樣對我!"
"哈,您還有理了是吧?誰請您來我家的?是您自己硬要來的!您知不知道,自從您來了以后,我們家雞犬不寧,您那些老土的習慣,把我們家搞得亂七八糟!"張梅怒不可遏。
"夠了!"李剛大吼一聲,罕見地發了火,"你們都別吵了!"
房間里一時安靜下來,只有小明在角落里低聲啜泣。
晚上,張梅對李剛下了最后通牒:"要么她走,要么我帶著小明走,你選吧!"
李剛整夜未眠,天亮時,他做出了決定:"媽,要不您先去養老院住一段時間吧,等梅梅氣消了,我再接您回來..."
李奶奶聽到這話,眼中的光徹底熄滅了。她知道,自己在兒子心中的位置。
"好,我這就收拾東西。"她聲音平靜,卻透著無盡的悲涼。
李奶奶沒有太多行李,一個破舊的行李箱就裝下了她全部的家當。臨走前,她從床底下拿出一個小盒子,里面是她珍藏多年的照片和紀念品。有李剛小時候的照片,有全家福,還有小明從出生到現在的照片。她小心翼翼地挑了一張小明的照片放入口袋,其余的都留在了抽屜里。
"這些就留給小明吧,希望他長大后能記得還有個愛他的奶奶。"她喃喃自語。
恰在此時,放學回來的小明撞見了這一幕。"奶奶,您要去哪里?"他驚恐地問。
"奶奶要去一個新家住幾天,很快就回來了。"李奶奶強忍淚水,露出微笑。
"不,我不讓奶奶走!"小明沖上來抱住奶奶的腿,大聲哭喊。
張梅聞聲走來,冷冷地看著這一幕:"小明,別鬧了,奶奶要去養老院住,那里有專業人士照顧她,比在我們家好。"
"我不要,我要奶奶留下來!"小明哭得更兇了。
"夠了!不許胡鬧!"張梅厲聲呵斥,粗暴地將小明拉開。
"奶奶..."小明拼命掙扎,伸出小手想抓住奶奶的衣角。
李奶奶轉身快步走出門,不敢回頭看孫子,怕自己忍不住留下來。門砰地關上,隔斷了小明的哭喊聲,也隔斷了李奶奶與這個家的聯系。
李剛開車送母親去了城郊的一家公立養老院。那里環境簡陋,一個房間住著六個老人,公用衛生間和浴室。
"媽,您先在這里住段時間,我有時間就來看您。"李剛不敢看母親的眼睛。
"好,你忙你的吧,別擔心我。"李奶奶強作鎮定。
李剛匆匆離去,只留下李奶奶一人站在陌生的房間里,看著簡陋的鐵床和破舊的床單,她終于流下了眼淚。
第一天晚上,李奶奶躺在硬板床上,輾轉反側。周圍陌生老人的鼾聲此起彼伏,墻上的舊鐘滴答作響,仿佛在數著她孤獨的時光。她掏出懷里小明的照片,借著微弱的月光看著,眼淚悄然滑落。
養老院的生活枯燥而艱難。飯菜寡淡,環境吵鬧,護工態度冷漠。李奶奶這樣生活了整整一個月,她漸漸變得沉默寡言,眼中的光彩逐漸消失。唯一能讓她打起精神的,是每天凝視小明的照片的時刻。
04
李奶奶離開后,李家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首先是家務活無人打理。張梅工作繁忙,根本沒時間做家務;李剛不擅長家務,做得一團糟;請保姆又嫌麻煩和花錢。家里很快變得凌亂不堪。
"這衣服怎么還沒洗?"張梅抱怨道。
"我不是洗了嗎?但不知道為什么還是有味道。"李剛尷尬地回答。
"算了,我自己來吧!"張梅不滿地接過衣服。
其次是小明的接送問題。以前都是李奶奶負責接送小明上下學,現在只能由李剛和張梅輪流負責,經常因為工作耽誤接送時間,導致小明在學校孤零零地等待。
最嚴重的是小明的情緒變化。自從奶奶被送走后,他變得沉默寡言,經常一個人發呆,學習成績直線下滑。
有一天,張梅被小明的班主任叫到了學校。
"張女士,最近小明的狀態很不好。他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作業經常不完成,還經常一個人躲在角落里哭。請問家里是不是發生了什么事?"班主任關切地問。
張梅支支吾吾地解釋:"他奶奶最近去養老院住了,可能他有點不適應。"
"原來如此。小朋友和老人的感情往往很深厚,突然分離對他的打擊可能很大。您最好帶他去看心理醫生,或者讓他和奶奶多見面。"班主任建議道。
張梅勉強答應,心里卻不以為然:"不就是老人不在家了嗎,至于這么夸張嗎?"
回家后,張梅本想和小明談談,卻發現兒子把自己反鎖在房間里,無論怎么敲門都不開。
"小明,開門!媽媽有話和你說!"張梅拍著門喊道。
"我不開!我要奶奶!不要你!"小明在房間里大喊。
張梅又氣又急,但又無可奈何。
李剛下班回來后,張梅向他抱怨:"你兒子現在越來越不聽話了,在學校表現也差,全都是因為你媽!"
"怎么又是我媽的錯?明明是你堅持要送她走的!"李剛終于忍不住反駁。
"我...我那是為了這個家好!"張梅語塞,但不愿認錯。
夫妻倆的關系也日益緊張。李剛開始經常加班,回家越來越晚;張梅工作失誤增多,甚至差點丟掉重要客戶;晚餐時,餐桌上奶奶常坐的位置空著,氣氛凝重得令人窒息。
張梅發現自己"勝利"后并不開心,卻倔強地不愿承認錯誤。她偷偷觀察小明的房間,發現兒子床頭柜上擺著奶奶的照片,抽屜里還藏著一個存錢罐,里面有幾百元零錢和一張紙條:"等我存夠錢,就去把奶奶接回來。"
看到這一幕,張梅心里咯噔一下,但很快又說服自己:"小孩子過段時間就會忘了,沒什么大不了的。"
一天深夜,張梅起床喝水,經過小明房間時,聽到兒子在夢中喃喃自語:"奶奶...別走...我想你..."
那一刻,張梅的心像被什么東西狠狠刺了一下。
05
一個月后的某個工作日中午,張梅正在辦公室整理文件,突然接到一個陌生電話。
"請問是張梅女士嗎?我是明德小學的李老師。您兒子小明在學校突然發高燒,現在在校醫室,請您盡快過來一趟。"
張梅心里一驚,匆忙趕到學校。校醫室里,小明躺在床上,臉色通紅,額頭燙得嚇人。
"孩子燒到39度了,我們已經物理降溫,但效果不明顯。建議您盡快帶他去醫院。"校醫說。
張梅趕緊叫了出租車,帶小明去了最近的兒童醫院。檢查后,醫生說是急性扁桃體炎引起的高燒。
"需要住院觀察嗎?"張梅擔憂地問。
"目前不需要,我們先打一針退燒針,您帶他回家好好休息,多喝水,按時服藥。"醫生說,"不過我注意到孩子情緒狀態不太好,是不是受了什么刺激?"
"他...他奶奶前段時間去養老院住了,他可能有點想奶奶。"張梅低聲回答。
"原來如此。"醫生若有所思,"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同樣重要。如果條件允許,最好讓孩子和奶奶多見面。"
張梅沉默不語,帶著打完針的小明回了家。小明躺在床上,斷斷續續地說著胡話:"奶奶...對不起...我沒保護好你..."
張梅心疼地看著兒子,為他換了退熱貼,然后翻看他的書包,想看看有沒有其他需要注意的事項。
在書包夾層里,她發現了一疊給奶奶的未寄出信件和一張皺巴巴的老照片。
那是李奶奶年輕時候的照片,背面寫著小明稚嫩的字跡:"世界上最好的奶奶,我一定會把你接回家。"
張梅雙手捂臉,身體微微顫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