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總統佩特羅出席中拉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并做客《高端訪談》。
二十多年來多次訪華,他認為:“中國的實踐展現出人類社會發展的新范式”;哥倫比亞加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大家庭,他表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核心原則是互利共贏”。
《高端訪談》專訪哥倫比亞總統佩特羅,敬請收看。
中拉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之際,哥倫比亞總統佩特羅訪問中國。作為今年拉共體輪值主席國總統,他如何看待中拉論壇十年來對中拉關系、南南合作的貢獻?今年是中哥建交45周年,他如何評價當下的兩國關系?哥倫比亞正式加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大家庭,未來兩國將會如何在這一合作框架下展開進一步合作?我們一起在對話中尋找答案。
何巖柯:總統先生,您好!非常感謝您接受《高端訪談》的專訪!您和中國的緣分不淺,因為20多年前您就來過中國,您就任總統之后第一次亞洲之行也訪問了中國。中國給您留下了什么樣的深刻印象?
佩特羅:任何來過中國訪問的人,都會看到中國生產力的巨大發展,它帶來了實實在在的跨越式進步。在哥倫比亞,當我還是一名革命青年的時候,我們通過大量的報道和資料了解中國。這些用西班牙語撰寫的材料印刷在紙上,在青年大學生群體中廣泛傳播。通過這些材料,我們得以觀察中國當時的發展進程。因此,中國對我來說并不陌生。近二三十年發生的變化更具有實質性意義,因為中國用實踐檢驗了我曾聽聞的一系列理論。毋庸置疑,社會變革能夠通過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的適配實現巨大飛躍。中國的實踐展現出人類社會發展的新范式。在過去,像中國這樣的發展進程局限于國家內部。而現在,我認為我們正在經歷一場從國家到全球層面的格局重塑。
何巖柯:您剛才談到了,您觀察中國發展的很多新趨勢、新變化。那您是怎么去看待中國式現代化的?
佩特羅:中國在經濟發展和脫貧攻堅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數以億計的人口擺脫貧困,全球減貧事業取得巨大進展,這離不開中國的卓越貢獻。而在當今世界科技前沿的圖景中,中國已占據一席之地。中國能夠將人工智能、數字經濟與清潔能源等相結合,這將成為未來世界經濟的核心,我們或將邁入一個全新的社會形態。
何巖柯:在這一次訪華的行程中,我們注意到您還抽時間去參觀了長城,包括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這次來到中國,把女兒一起帶上,是不是想讓她也多了解些中國?
佩特羅:她此前從未來過(中國)。她一直沒有機會了解中國,而我希望她能擁有這樣的機會,讓她年輕的心智在對當今中國社會的認知中得到淬煉。
哥倫比亞總統此次訪華是來參加中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的。2014年7月,習近平主席同拉美和加勒比國家領導人共同宣布設立中拉論壇。2015年1月,中拉論壇首屆部長級會議在北京成功舉行,標志著中拉論壇正式啟動。
論壇運行十年來,中拉關系實現跨越式發展。巴拿馬、多米尼加、薩爾瓦多、尼加拉瓜、洪都拉斯相繼同中國建交或復交,中國同地區26個建交國中的16國建立不同類型的伙伴關系。拉美和加勒比地區20多國加入共建“一帶一路”大家庭,在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框架內實施200多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創造了上百萬個就業崗位,中拉衛星合作、錢凱港等一批合作項目落地開花。中拉合作樹立起了南南合作的典范,推動中拉命運共同體建設不斷取得新發展。
何巖柯:我們來談談中拉論壇。在今年中拉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我們看到習近平主席在開幕式上做主旨演講的時候,您聽得非常認真,邊聽邊點頭。當時您在聽習主席致辭的時候,您心里在想什么?
佩特羅:這場在中國舉辦的論壇正處于關鍵的歷史節點,其重要性便源于此。因為此次論壇恰逢多邊主義亟待重塑之時。有些國家或許以為可以通過叫囂、炫耀武力來統治世界,但中拉站在一起,我們必須讓他們明白:人類的歷史書上寫滿了教訓,當年那些耀武揚威者并未得逞。雖然他們曾一時得逞,但這一次歷史絕不會重演。
何巖柯:今年是中拉論壇正式運行10周年。在10年以前,就是在首屆中拉論壇部長級會議的開幕式上,習主席曾經是這么說,他說:“中拉論壇是新生事物,猶如一株破土而出的嫩苗,要長成參天大樹,需要雙方精心培育。”5月13日是第四屆部長級會議,在開幕式上,習主席說:“在雙方精心培育下,中拉論壇已經從一棵稚嫩幼苗長成挺拔大樹。”您是怎么看待中拉共同養育的這樣一棵大樹?怎么去看待這樣一個能夠平等對話、互利共贏的重要平臺?
佩特羅:這是一棵茁壯的樹,發達的根系深植地下。毫無疑問,在這10年間,中拉實物商品貿易水平取得了進展。中國參與建設波哥大地鐵項目,中國在秘魯建設了一個港口,還有其他很多大規模的可行性工程正在用中國的投資和工程技術在建設推進。當我們將中拉的文明脈絡相連,便如同孕育出一棵健壯的生命之樹,它向天空伸展,必將為人類文明注入新的活力。
何巖柯:哥倫比亞是拉美的重要國家,今年接任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輪值主席國。您在論壇致辭的時候也表示說:“我們看到中國正不斷推動不同文明間對話。”這一次,新老朋友來北京參會,正是為了促進對話交流、拓展互利合作。所以您覺得應該怎么去進一步推動“美洲豹”和“中國龍”越走越近,去加強各個領域的合作?
佩特羅:就像馬爾克斯的作品,拉美的魔幻現實完全可以將“美洲豹”與“中國龍”融合。正如我在致辭中所說,中國提出全球文明倡議,我們也倡導過文明對話,超越國家間的對話,超越民族、文化與文明之間的對話。它引領我們超越“民族國家”的概念,邁向將人類視為政治主體的新境界。如今,大型多邊活動正日益式微,因為某些勢力試圖終結多邊主義,用強弱分明的雙邊對話取而代之。這本質上并非對話,而是單向強加。中拉必須捍衛多邊主義,即各國通過會晤凝聚共識,制定共同議程,維護共同利益。
何巖柯:長期以來,在“門羅主義”之下,美國總是把拉丁美洲當成自己的“后院”,來進行所謂的這種經濟控制或者是政治霸權,特別是今年2月份以來,美國也是對包括哥倫比亞在內的很多拉丁美洲國家實施了單方面的關稅政策。還有就是在移民問題上迫使一些國家進行讓步。我注意到您在社交媒體上寫下了這樣一段話,您說“哥倫比亞現在要停止向北看”“哥倫比亞從今天開始張開雙臂向全世界開放”。
佩特羅:正如我所說,那種作為“邊緣國家”追隨美國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哥倫比亞必須放眼四方。我們并非不再關注美國,而是要同時向南眺望美洲大陸,并要向東西兩側張開視野,這意味著哥倫比亞正面向世界開放。我們在美國不難看到這樣的現狀:拉美面孔的人在美國城市街頭遭追捕,一旦被抓獲,若無合法身份便會被逮捕,如同奴隸般戴著手銬被遣返原籍的場景屢見不鮮。我已經經歷了數千次這樣的事情,所以這無疑是一個動蕩不安且愈演愈烈的世界。當下這種北向移民潮有其深層原因,即貧困。如果南方有發展,就不會有移民前往北方。如果我們在南方的發展上多想想,世界和平的基石永遠是文明間的對話,而非落在家園上的“炸彈”。
尋求更廣范圍的對話與合作,是哥倫比亞總統佩特羅此訪的核心訴求之一。
5月14日上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佩特羅。兩國簽署了《關于共同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合作規劃》,哥倫比亞正式加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大家庭。
在社交媒體平臺上,哥倫比亞外交部發帖稱,“這是歷史性的一步,將為哥中兩國開辟投資、技術合作和可持續發展的新機遇”。
何巖柯:5月14日上午,您和習近平主席會面,能否和我們分享一些會面的感受和細節?哪些內容讓您覺得印象非常深刻?
佩特羅:我曾兩次與習近平主席會面,并在多場不同類型的多邊會議中與他交流。在習近平主席的身上,我始終感受到一種獨特的氣質。如今,我們正站在一個需要極高智慧應對的臨界點,這預示著人類社會將邁入新階段,單一國家無力獨善其身。像溫室氣體在大氣中的排放問題,任何國家都無法單獨解決氣候危機。那些受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利益深度裹挾的國家的不作為,正在倒計時中逼迫我們,讓我們面臨不可逆轉的危機。值得慶幸的是,習近平主席已明確尋求志同道合的伙伴解決問題,全人類需要這樣的伙伴。
何巖柯:今年是中國和哥倫比亞建交45周年。在您上一次訪華的時候,您同習近平主席共同宣布將兩國關系提升為戰略伙伴關系。您如何評價現在兩國的關系發展?
佩特羅:這種關系正在日益深化。作為最早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正常外交關系的拉美國家之一,哥倫比亞始終堅定地保持與中國的外交關系。如今我們正在深化合作,升級為戰略伙伴關系,并通過諒解備忘錄推動具體行動。對哥倫比亞而言,當前的合作應聚焦于“生產什么”,而非僅僅是“運輸什么”,要共同參與生產,且不僅僅是聚焦物質產品。我們的美好生活需要大量非物質要素,這正是雙方合作的基礎。
何巖柯:5月14日,您和習主席共同見證簽署了一份合作規劃,是有關于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之前您也多次提到希望能夠加入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大家庭。您為什么會做出這樣一個決定?
佩特羅: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總會因缺乏深入了解、地理距離、歷史差異等而產生疑慮與隔閡。但若細讀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合作計劃,其核心原則是互利共贏,這與拉美國家同美國的合作模式——過度依賴原材料出口截然不同。哥倫比亞必須像其他國家一樣,找到平衡點。我們有權自主選擇合作伙伴,而無需屈從于外部強加的意志。若與某國合作就會遭到制裁,這絕非人類應有的相處方式。我期待哥倫比亞能與東、南、西、北方的國家都平等交往,并踐行我反復強調的政治理念,這源于圣瑪爾塔內華達山脈原住民的智慧。圣瑪爾塔是西班牙在美洲建立的第一座殖民城市。當地原住民將這片土地稱為“世界之心”,我愿借用這一表述表達我的心情:倘若哥倫比亞能以主權獨立的立場平等交往,我們完全可以成為連接四方的“世界之心”。
何巖柯:哥倫比亞的伊圖安戈水電站是由中方企業在承建,這也是兩國在綠色能源領域的一個合作典范。您剛才也提到了,您對于綠色轉型的重視。我們注意到您在就任總統之后也頒發了相關的禁令,禁止再批準新的油氣開采合同。之后您更希望哥倫比亞的產業向哪些方向發展?
佩特羅:說到脫碳,哥倫比亞具備這樣的潛力。哥倫比亞總體光照充足,任何農舍、社區甚至村莊都能在無需政府幫助的情況下安裝太陽能板,通過自發電打破壟斷。哥倫比亞已在關注太陽能電池板議題。中國在該領域已實現深度發展,并在全球市場中具備競爭優勢。我們希望在哥倫比亞乃至整個加勒比地區及大部分拉美國家生產太陽能電池板。畢竟,這里是陽光、風能與水資源富集之地,這三者正是清潔能源的核心原材料。
何巖柯:說到中國和哥倫比亞之間的貿易往來,今天我帶來了一些來自哥倫比亞的農產品。這個您肯定非常熟悉,我們從哥倫比亞引進的熱情果,現在很容易在北京的超市里買到,消費潛力非常大。還有哥倫比亞有很多品牌的咖啡……
佩特羅:世上最好的咖啡。
何巖柯:很多的品牌的咖啡在中國咖啡愛好者心目中都是不可替代的,其實這只是兩國貿易的一些縮影。您還有哪些認為特別適合推薦給中國消費者的哥倫比亞商品?
佩特羅:我們有“天堂”。哥倫比亞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安第斯山脈縱貫國土,分成三條支脈延伸,最終融入加勒比海的美麗海岸,形成安第斯山脈與亞馬孫雨林、加勒比海之間的過渡地帶。哥倫比亞地貌多樣,處于熱帶地區,這里沒有四季更迭,氣候隨海拔垂直分布。沿山脈攀登,可從熱帶氣候直達積雪覆蓋的山巔。首都波哥大位于海拔2600米處,氣候涼爽宜人,而加勒比海沿岸則是典型的熱帶氣候,盛產椰子等熱帶作物。這種多樣性孕育了豐富的花卉和物種,也為哥中兩國在農產品與生態產業領域的合作提供了廣闊空間,期待雙方能借此拓展大宗貿易。而且,現在文化交流是一個關鍵維度,哥中兩國文明需不斷互鑒。
何巖柯:我知道您從小就特別喜歡看書,而且還嘗試著自己寫作。今天我們也帶來了《百年孤獨》這本書。我們很多人都記得您在就職總統的時候,非常深情地朗讀了《百年孤獨》中的一段話。不知道今天我們是否有幸請您再次為我們朗讀這一段話?
佩特羅:“羊皮卷上所載一切自永遠至永遠不會再重復,因為注定經受百年孤獨的家族不會有第二次機會在大地上出現。”但哥倫比亞不同,我們的民族在大地上擁有第二次機會。
何巖柯:謝謝!
佩特羅:自共和制度建立后的兩個多世紀以來,哥倫比亞因各種原因陷入持續內戰,暴力以不同形式更迭上演。我們渴望結束這“百年孤獨”,即讓哥倫比亞人學會不再因意識形態或政治分歧自相殘殺。書的結尾說沒有機會,但我們的歷史與抗爭表明:機會存在,且我們正在創造它,那就是哥倫比亞人旺盛的自然生命力與豐富的文化活力。
何巖柯:直擊人心、非常感動!我特別想把這一段的中文也在這兒讀出來。我覺得我能夠感受到您對于這個國家的希望、對于這個國家付出的一切努力。
佩特羅:讓我聽聽,中文聽起來是什么樣的。
何巖柯:“羊皮卷上所載一切自永遠至永遠不會再重復,因為注定經受百年孤獨的家族不會有第二次機會在大地上出現。”但是就像您所說的,有第二次機會,我們有更多的機會去發展。
佩特羅:我之前沒聽過《百年孤獨》的中文版本,謝謝你!
何巖柯:最后一個問題是,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80年前的中國是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亞洲主戰場贏得了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在您看來,中國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什么樣的貢獻?特別是當年的那段歷史對于當下的國際關系有哪些啟示?
佩特羅:這是一部人類史詩,而非僅僅是一段過往。二戰中歐洲有5000萬人喪生。反觀東方,在亞洲戰場,中國有數千萬人在日本的侵略中遇難。這段歷史彰顯了一個民族如何憑借遠超物質力量的精神力量與道德韌性以及鋼鐵意志抵抗侵略。反法西斯斗爭在全球各地上演。中國紅軍完成長征后,既具備抵御日軍的能力,又能將其徹底擊潰。中國人民發起了一場戰勝亞洲法西斯的革命,正如歐洲人在歐洲所取得的勝利一樣。這促成了1949年新中國成立,如同1783年美國獨立、1789年法國大革命、1819年哥倫比亞獨立、1959年古巴革命,其影響跨越世紀。真正的革命不僅會推動一個國家從一個歷史階段向另一歷史階段躍遷,更會重塑全人類的價值體系。這便是革命的意義,它不僅改寫一國的命運,更標志著全人類的進步。
何巖柯:佩特羅總統,感謝您接受我們的采訪,也祝您在中國的行程一切順利!
佩特羅:感謝各位,并向中國人民致意!
“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習近平主席曾用這句詩形容中拉人民之間的深厚情誼。從與佩特羅總統的對話中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中拉務實合作讓每一個參與其中的國家受益。我們也期待中拉論壇推動中拉命運共同體建設行穩致遠,為中拉關系開啟下一個美好十年。
總策劃|慎海雄
總監制|李挺
監制|申勇 張勤
總制片人|潘林華 嚴敏
制片人|陰麗萍
記者|何巖柯 鄧雪梅
攝像|路一鳴 柳明 李向偉 王蜂
策劃|高雨杉
編導|沈霖 錢思羽
外聯|韓碩 莊瑩 朱隆洲
配音|姚宇軍
新媒體|宣霽祐 張雪晴 王若同
技術監制|胡英
視覺包裝|葉曄 汪晶
后期主管|趙辛
后期制作|郝元翰 歐鵬鵬 張寧毓 伊斌
音頻|宮鵬飛 諸葛明 李明芮
技術支持|李亞軍 孫碧波 陳浩
鳴謝|中國駐哥倫比亞共和國大使館 哥倫比亞共和國駐華大使館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