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陳老伯顫抖著手,從床頭柜深處取出一本陳舊的牛皮日記本,遞給了身旁的兒女。
日記本的封面已經泛黃,邊角磨損嚴重,顯然經歷了數十年的歲月。"
明天我就要去醫院做手術了,這個...你們必須看看。"他艱難地說道。
當陳慧和陳明翻開日記的第一頁,看到那行娟秀的字跡時,兄妹倆同時倒吸一口涼氣,抬頭難以置信地看向父親。陳老伯避開他們的目光,深深嘆了口氣:"對不起,我隱瞞了太久..."
"爸,您血壓又高了。"陳慧一邊收起電子血壓計,一邊皺眉道,"醫生說過您必須控制情緒,保持心情平靜。"
陳老伯不置可否地擺擺手:"都七十五了,還有什么好擔心的?活一天是一天。"
陳慧無奈地搖頭。自從母親去世,父親的身體狀況每況愈下。作為省重點中學退休的語文教師,陳老伯一生兢兢業業,培養了無數學生,卻在退休后顯得有些孤寂。
"哥什么時候到?"陳慧整理著父親的藥盒。
"下午的飛機,估計晚上能到。"陳老伯回答,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憂慮。
陳明是陳老伯的兒子,比陳慧大五歲,在北京一家大型企業擔任高管。雖然事業有成,但工作繁忙,一年到頭難得回家幾次。這次是因為父親即將進行心臟搭橋手術,他才特地請假回來陪伴。
傍晚時分,陳明風塵仆仆地趕到家中。兄妹兩人一見面,便默契地交換了一個眼神——父親的氣色比想象中還要差。
"爸,您這是..."陳明上前握住父親消瘦的手,"怎么瘦了這么多?"
陳老伯勉強笑了笑:"老了,人就是這樣,一天不如一天。"
晚飯是陳慧精心準備的父親愛吃的家常菜。飯桌上,陳老伯卻心不在焉,幾乎沒怎么動筷子。
"有什么心事嗎,爸?"陳明敏銳地察覺到父親的異常。
陳老伯放下筷子,目光在兒女臉上逡巡,最終下定決心般地說:"吃完飯,我有重要的事情要告訴你們。"
飯后,陳老伯讓兒女在客廳稍等,自己則回到臥室。當他再次出現時,手中拿著一本陳舊的牛皮日記本。
"這是..."陳慧疑惑地問。
"這是你們媽媽的日記,從她二十歲開始寫的。"陳老伯的聲音有些發顫,"明天手術前,我想讓你們看看。"
陳明接過日記本,翻開第一頁,只見扉頁上工整地寫著"李梅日記"和一個日期:1968年5月10日。
就在這一瞬間,兄妹倆愣住了。他們對視一眼,臉上寫滿了困惑。
"爸,這是怎么回事?"陳明聲音發緊,"媽媽不是姓張嗎?為什么日記上寫著李梅?"
陳老伯深深地嘆了口氣,像是卸下了一直背負的重擔。
"你們媽媽...她不是你們的親生母親。你們的親生母親叫李梅,是我的初戀,也是這本日記的主人。"
這句話如同一枚炸彈,在兄妹倆心中轟然炸開。四十五歲的陳明和四十歲的陳慧面面相覷,一時無法接受這個突如其來的真相。
"不可能!"陳慧第一個反應過來,"媽去世五年了,您為什么現在才說?"
陳老伯疲憊地靠在沙發上:"因為我答應過你們媽媽——張阿姨,不在她活著的時候說出這件事。她怕你們接受不了,也怕影響你們對她的感情。"
"那我們的親生母親呢?她在哪里?"陳明聲音顫抖。
"李梅...她在你們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陳老伯的眼睛濕潤了,"具體的事情,都在這本日記里。我希望你們能讀完它,了解事情的全貌。"
陳明翻開日記,輕聲讀出第一篇:
"1968年5月10日,晴。今天是我二十歲生日,陳國強送了我這本日記本作為禮物。他說希望我能記錄下我們的愛情故事,等到老了一起回憶。我笑他太多愁善感,但其實我很喜歡這個禮物。我們約好,等他從軍隊退役回來,就結婚。"
字跡娟秀工整,透著年輕女孩的活力和憧憬。兄妹倆繼續往下讀,逐漸了解了他們從未謀面的親生母親與父親的愛情故事。
李梅是一名鄉村教師,而陳國強則是當地知青,后來參軍入伍。兩人相戀數年,直到1975年才正式結婚。陳明出生于1976年,陳慧則是1981年出生的。
"那張阿姨是誰?她是怎么成為我們的母親的?"陳慧問道,語氣中帶著一絲困惑和傷感。
陳老伯指了指日記:"繼續讀下去,你們會明白的。"
兄妹倆繼續閱讀日記,逐漸拼湊出一個他們從未知曉的家族往事。
1982年,當陳慧剛滿一歲時,李梅被診斷出患有嚴重的風濕性心臟病。由于當時醫療條件有限,醫生告訴她可能活不過五年。
日記中記錄了她的恐懼和對孩子未來的擔憂:
"1982年8月15日,陰。今天去醫院拿了檢查結果,醫生的表情讓我知道情況不妙。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如果我不在了,國強該怎么一個人撫養兩個孩子?明明才六歲,慧慧才一歲啊。我不能就這樣離開他們..."
隨后的日記變得斷斷續續,大多記錄了她的病情和對家人的牽掛。直到1983年2月的一篇,內容讓兄妹倆震驚不已:
"1983年2月10日,晴。今天見到了張敏,她是醫院的護士長,也是國強的戰友介紹認識的。我們聊了很久,她是一個善良的女人,因為早年喪偶,至今未再婚。看著她和慧慧玩耍的樣子,我心中有了一個大膽的念頭..."
后面幾頁記述了李梅如何逐漸接近張敏,如何觀察她的性格,以及如何在心中確定她可能是照顧自己孩子的最佳人選。
"1983年4月5日,雨。今天我鼓起勇氣,向張敏提出了那個請求。我請求她在我走后,照顧國強和孩子們。她起初很震驚,但最終流著淚答應了。我知道這對她是一個沉重的負擔,但我別無選擇。我不能眼睜睜看著我的孩子沒有母親地成長..."
陳慧讀到這里,已經泣不成聲。陳明的眼眶也濕潤了,他繼續翻頁,卻發現后面的日記已經所剩無幾。最后一篇日記寫于1983年9月:
"9月18日,陰。今天我又吐血了,國強不知道。我感覺時間不多了。張敏經常來家里幫忙,孩子們很喜歡她。明明叫她張阿姨,慧慧甚至有時候會喊她媽媽,雖然她還不太會說話。我應該感到嫉妒,但我只有感激。國強說我想太多,說現在醫療技術在進步,說我一定會好起來。可我知道,那只是他安慰我的話..."
日記到此戛然而止。兄妹倆抬頭看向父親,等待他講述后續的故事。
"你們的媽媽在1983年底去世了,當時明明七歲,慧慧剛兩歲。"陳老伯聲音低沉,"她走之前,讓我答應她兩件事:一是要好好撫養你們成人;二是要考慮和張敏阿姨結婚,給你們一個完整的家。"
陳老伯繼續講述,李梅去世后,張敏經常來幫忙照顧孩子。一開始,她只是履行對李梅的承諾,但隨著時間推移,她和陳國強也產生了感情。在李梅去世兩年后,他們結婚了。
"你們媽媽——張敏,她是一個非常偉大的女人。她把你們當成親生子女一樣撫養,從未有半點區別對待。她本可以有自己的生活,卻選擇了接受一個帶著兩個孩子的鰥夫。"
陳慧擦著眼淚問道:"為什么要瞞著我們這么多年?"
"這是張敏的決定。她怕如果你們知道她不是親生母親,會對她產生隔閡。她想給你們一個沒有陰影的童年和青春期。"陳老伯解釋道,"我本想在她去世后就告訴你們真相,但一直沒找到合適的時機。現在我要做手術了,萬一有什么意外..."
"不會有事的,爸。"陳明打斷父親,聲音堅定。
"無論如何,這個秘密不應該再繼續下去了。你們有權知道自己的身世,也有權了解兩位母親的故事。"陳老伯從沙發上站起來,走向墻上掛著的一張全家福。那是十年前拍的,照片中的張敏笑容溫和,眼神慈愛。
"我希望你們不要怪我和你們媽媽隱瞞了這么多年。我們只是想保護你們。"
"我們不怪您,爸。"陳明說,"但我們需要時間來消化這些信息。"
陳老伯點點頭,又從口袋里拿出一把鑰匙:"這是地下室儲物柜的鑰匙。李梅的所有遺物都在那里,包括她的照片、信件和一些隨身物品。張敏一直幫我保存著它們,從未丟棄過任何一件。"
兄妹倆接過鑰匙,心情復雜。他們的人生觀在短短一小時內被徹底顛覆,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的身份和過去。
當晚,陳老伯早早休息,準備第二天的手術。陳明和陳慧則坐在客廳,翻閱著那本陳舊的日記,試圖更多地了解他們素未謀面的親生母親。
翻到日記本的最后幾頁,他們發現了一封未完成的信,信的抬頭寫著:"親愛的明明和慧慧"。
信紙已經泛黃,字跡因年代久遠而有些模糊,但仍能辨認。兄妹倆屏住呼吸,一字一句地讀著這封來自親生母親的信:
"親愛的明明和慧慧:
當你們讀到這封信的時候,我已經不在人世很久了。我不知道你們父親會在什么時候把這些告訴你們,但我希望你們已經長大成人,能夠理解一個母親的選擇。
我很抱歉沒能陪伴你們成長,沒能看著你們上學、畢業、工作、結婚。作為一個母親,這是我最大的遺憾。但我希望你們知道,我對你們的愛從未減少哪怕一分一毫。
關于張敏阿姨,我有一件事必須告訴你們。其實她..."
信的內容到這里突然中斷,隨后幾頁都是空白的。顯然,李梅沒能完成這封信。
陳慧翻遍了整本日記,卻找不到信的后續內容。"她想告訴我們什么?關于張敏媽媽的事?"
陳明搖搖頭,同樣困惑:"不知道,也許爸爸知道。"
正當兄妹倆準備去詢問父親時,陳老伯的臥室傳來一陣劇烈的咳嗽聲,隨后是物體倒地的沉悶響聲。
陳明和陳慧立刻沖向父親的房間。推開門,他們看到陳老伯倒在地上,臉色蒼白,額頭冒著冷汗,一只手緊緊抓著胸口,似乎正在經歷劇烈的疼痛。
"爸!"陳明跪在父親身邊,慌亂地喊道。
陳老伯艱難地睜開眼睛,聲音微弱:"地下室...去看看...全部真相..."
話音未落,他的眼睛緩緩閉上,失去了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