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 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地名人名虛構,請勿與現實關聯
-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聯網,部分圖片非真實圖像,僅用于敘事呈現,請知悉
"媽,您幫我們帶小寶是情分,但水電煤氣這些都是要算清楚的。"
兒媳李娟推了一張紙條到我面前,"這是您這個月的住宿費,一共426元,您看一下。
"我愣住了,手里還抱著剛睡醒的三歲孫子。"
您算得這么清楚啊?"我強忍著心酸,打趣地說。
李娟面無表情地回答:"我們家經濟條件您也知道,能省則省。"
原本以為,孫子上了幼兒園,我就可以功成身退回老家,不再面對這種尷尬。
誰知道,在我離開的第三天晚上,一陣急促的敲門聲打破了我這個空巢老人的寧靜……
退休后的生活本應該平靜而悠閑,但當兒子打電話說他們剛生了孩子,
希望我能去幫忙帶帶時,我二話沒說就收拾好行李,從小城市趕到了他們所在的省會城市。
"媽,您來得正好,小寶剛滿月,我下周就要上班了。"
兒子李強滿臉疲憊地接過我的行李。
"知道你們不容易,媽來幫幫你們。"
我笑著說,眼睛卻盯著兒媳李娟懷里的小孫子,心都要化了。
那么小的一個人兒,皺巴巴的小臉,緊閉的眼睛,真是可愛極了。
兒子兒媳的家是一套不大的兩室一廳,裝修簡單但干凈整潔。
客廳連著一個小陽臺,擺滿了尚未收拾的嬰兒用品。
家里雖不富裕,但看得出他們很用心地在準備迎接新生命的到來。
"媽,您就住這個房間吧。"
兒子把我領到次臥,這是他們的書房兼儲物間,床是剛擺上去的折疊床,不太寬敞,但勝在有個窗戶,通風還算不錯。
"挺好的,我一個人住正合適。"
我放下行李,順手整理了一下床單,"你們辛苦了這么久,好好休息,家務什么的交給我來做。"
兒子感激地點點頭,而兒媳只是默默地抱著孩子,臉上看不出什么表情。
可能是產后情緒不穩定,我也沒太在意。
接下來的日子,我全心投入到照顧小孫子的工作中。
早上五點起床,給全家人準備早餐,然后接過兒媳手中的孩子,讓她能多睡一會兒。
白天,我一邊照顧小寶,一邊打掃衛生、洗衣做飯,忙得不亦樂乎。
雖然辛苦,但看著小寶一天天長大,心里充滿了滿足感。
兒子每天早出晚歸,工作很忙,但只要回到家,總會問問我累不累,需不需要幫忙。
而兒媳李娟,則很少和我交流,即使是關于孩子的事情,她也總是簡短回答就走開了。
剛開始,我以為她是新手媽媽,對婆婆帶孩子有些擔心,所以才顯得有些疏遠。
但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我發現情況似乎并非如此。
小寶滿兩個月的時候,一天晚上,我正在廚房做飯,李娟走了進來。
"媽,我有件事想和您商量一下。"她的語氣很正式。
"啊,你說,什么事?"我停下手中的活,轉身看著她。
"您住在我們家,用水用電,這些費用,我覺得應該有個說法。"
她拿出一個筆記本,"我算了一下,您一個月的水電費大概是一百五十元,再加上煤氣費五十元,住宿費按每天十五元計算,一個月就是四百五十元。
考慮到您幫忙帶孩子,我可以減免一些,您看每月四百元如何?"
我愣住了,一時不知道該說什么。
從來沒想過,兒媳會這樣精打細算,甚至把我的"住宿費"都算出來了。
"娟啊,媽來是幫你們帶孩子的,不是來做客的啊。"
我試圖解釋,"再說了,我也沒多用什么水電啊。"
"媽,這是原則問題。"李娟面無表情地說,"我和強子都是很注重經濟獨立的人。
您幫忙是情分,但費用還是要算清楚的。"
我感到一陣心酸,但想到孫子,又不忍心就這樣離開。
"好吧,就按你說的辦。"我低聲答應了。
從那天起,每個月底,李娟都會拿出一張紙條,上面詳細列出我的"費用",然后我默默地從退休金里拿出四百元交給她。
有時候,我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白吃白住"了,是不是給他們家增加了太多負擔?
盡管如此,我還是全心全意地照顧著小寶。
看著他從只會哭鬧的小嬰兒,慢慢學會了翻身、坐起、爬行,再到蹣跚學步,喊出第一聲"奶奶",我的心里充滿了幸福。
這些幸福的時刻,足以抵消心中的那一點不快。
小寶快一歲的時候,一次意外發生了。
那天,我正在廚房準備午飯,小寶在客廳的爬行墊上玩耍。
突然,聽到"砰"的一聲,接著是小寶撕心裂肺的哭聲。
我急忙跑出去,發現他從茶幾上摔了下來,額頭磕出了一個大包。
我心慌意亂地抱起他,一邊安撫一邊急忙打電話給兒子和兒媳。
兒子說馬上回來,讓我先帶小寶去醫院。
而兒媳在電話那頭大發雷霆:
"您怎么看孩子的?就一眼都不看嗎?他要是有個三長兩短,您負得起責任嗎?"
聽著電話里的指責,我的手不停地發抖。是啊,都是我的錯,我應該時刻盯著孩子的,不該分心做飯。
匆忙趕到醫院,醫生檢查后說只是輕微撞擊,沒有大礙,回家觀察幾天就好。
我長舒一口氣,但心里的愧疚和自責并沒有消失。
晚上,兒子兒媳回到家,看到小寶已經沒事了,臉上的表情才緩和下來。
但李娟還是忍不住又數落了我一頓:"媽,您這么大年紀了,精力跟不上就直說,我們可以請保姆的。
您要是因為省錢,硬撐著帶孩子,出了事誰都擔待不起。"
聽著這話,我的心像被針扎了一樣疼。
我不是因為省錢才來帶孫子的,而是因為疼愛他,想多陪陪他。
然而在兒媳眼里,我可能只是個免費或低價的保姆吧。
兒子似乎看出了我的難過,輕聲安慰道:"媽,孩子沒事就好,這不怪您。
帶孩子誰沒有個閃失啊。"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
也許,兒媳說得對,我年紀大了,精力確實跟不上了。
但就這樣回老家,又舍不得小寶,舍不得那一聲甜甜的"奶奶"。
糾結了很久,我決定再堅持一段時間,至少等小寶上了幼兒園,我的任務也就完成了。
隨著小寶慢慢長大,會走路,會說話,照顧他的工作變得更加繁重。
他開始有了自己的主意,有時候不聽話,有時候哭鬧不止,這些都考驗著我的耐心和體力。
但每當看到他燦爛的笑容,聽到他奶聲奶氣地叫我"奶奶",所有的疲憊都煙消云散了。
兩歲半的時候,小寶開始表現出對外界的濃厚興趣。
我經常帶他去小區的游樂場,讓他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
有時候,其他孩子的奶奶爺爺會和我聊天,分享帶孩子的經驗和趣事。
在這些交流中,我發現大多數老人都是免費幫子女帶孩子的,沒有收取任何費用,甚至還會貼補子女家用。
聽著他們的故事,我有些尷尬,不敢說出自己每月需要交"住宿費"的情況。
在他們眼中,我可能會成為笑柄吧?
但我又不想給兒子兒媳難堪,只好把這些憋在心里。
小寶三歲的時候,附近的幼兒園開始招生。
兒子和兒媳商量后,決定讓小寶入園,這樣他們就不用那么依賴我了。
"媽,您辛苦這么多年,該休息了。"
兒子一天晚上對我說,"小寶上了幼兒園,您也可以回老家了,好好享享清福。"
我有些不舍,但也知道是時候離開了。"嗯,是該回去了。
家里的花草都沒人照顧,不知道長成什么樣子了。"我故作輕松地說。
臨走前的那個周末,兒子特意請了假,帶我和小寶去了游樂園,給我們拍了很多照片。
小寶似乎感覺到我要離開了,整天黏著我,不停地問:"奶奶,你去哪兒?你什么時候回來?"
每次聽到這些問題,我的心就像被揪緊了一樣。
我蹲下身,抱住他,輕聲說:"奶奶要回老家了,但會經常來看你的,好嗎?"
小寶撅著嘴,不情愿地點點頭。那一刻,我多么希望能一直陪在他身邊啊。
就在我離開的前一天晚上,李娟又一次拿出了她的賬本。
"媽,您幫我們帶小寶是情分,但水電煤氣這些都是要算清楚的。"
她推了一張紙條到我面前,"這是您這個月的住宿費,一共426元,您看一下。"
我愣住了,手里還抱著剛睡醒的三歲孫子。
"您算得這么清楚啊?"我強忍著心酸,打趣地說。
李娟面無表情地回答:"我們家經濟條件您也知道,能省則省。"
我默默地從錢包里取出錢,遞給她。
這可能是最后一次了,我想。
明天,我就要回到自己空蕩蕩的老房子里,不再有小寶的笑聲和撒嬌,不再有這種被計算到分毫的尷尬。
第二天一早,兒子開車送我去火車站。
小寶坐在安全座椅上,一路上都在問:"奶奶,你什么時候回來啊?"
我笑著回答:"快了,快了,等過年的時候,奶奶就回來看你。"
分別的時刻終于到了。我緊緊抱住小寶,親了親他的小臉:
"奶奶會想你的,你要乖乖的,聽爸爸媽媽的話,知道嗎?"
小寶點點頭,大眼睛里含著淚水:"奶奶,你一定要回來啊。"
"嗯,一定。"
我轉身走進站臺,不敢再回頭,怕自己控制不住眼淚。
回到老家,我的生活一下子變得空蕩蕩的。
雖然有幾個老姐妹可以一起打打麻將、跳跳廣場舞,但心里總是惦記著小寶。
每天晚上,我都會和兒子視頻,看看小寶在幼兒園過得怎么樣。
看到他適應得不錯,我也就稍微放心了一些。
就這樣過了三天,第三天晚上,我剛洗完澡準備睡覺,突然聽到一陣急促的敲門聲。
"誰啊?"我有些警惕地問道,這個點了,會是誰來敲門?
"媽,是我,李娟!"門外傳來兒媳的聲音。
我一驚,連忙打開門,看到兒媳站在門外,臉色蒼白,身后還跟著滿臉焦急的兒子和哭紅了眼的小寶。
"出什么事了?"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