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陳女士,您得立刻配合我們,這是緊急情況!"
劉醫生的聲音在診室里炸開。
"怎么了?它有生命危險嗎?"
陳小蘭緊握著林川的手,心跳如擂鼓。
"比那更嚴重。"
01
1995年的夏天,陳小蘭剛滿二十歲,從技校畢業后回到湖南農村老家。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里只剩下她一人。村里人都說她古怪,不愛說話,整日與動植物為伴,比起人類的喧囂,她更喜歡田野間的寧靜。
那是七月中旬的一個傍晚,天空泛著橘紅色的余暉。陳小蘭拿著小鋤頭在自家的菜地里除草。突然,鋤頭碰到了什么東西,發出一聲微弱的"嘶嘶"聲。她蹲下身,撥開泥土,發現一條細長的生物蜷縮在土里,看上去像是一條小蛇。
"別怕,別怕。"陳小蘭輕聲安撫,小心翼翼地用手帕包裹住那條"小蛇"。它的身體細長,大約只有鉛筆那么粗,長度不到20厘米,渾身覆蓋著細小的鱗片,呈現出一種奇特的青銅色,在陽光下泛著金屬光澤。
陳小蘭的心臟砰砰直跳。村里人都怕蛇,見了就會用鋤頭拍死。但她從小就對這些被人厭惡的生物抱有一種莫名的同情。
"你是不是被人傷害了?"陳小蘭小心地檢查著,發現這條"小蛇"的尾部似乎有傷痕。村里的老人們常說,蛇是有靈性的動物,若救了它,它會報恩。陳小蘭雖不全信,但也不愿見到任何生命在自己面前逝去。
回到家中,陳小蘭找來一個廢棄的魚缸,鋪上一層濕潤的泥土和幾片樹葉,把"小蛇"放了進去。她不知道該喂它什么,試探性地放了幾只捉來的蚱蜢和一小碟水。
那晚,她守在魚缸旁,借著油燈的光亮觀察這個新來的客人。"小蛇"起初蜷縮在角落一動不動,似乎在適應新環境。接近午夜時,它開始緩慢移動,陳小蘭驚奇地發現它的移動方式與她見過的蛇有些不同——更像是在地面上推行,而非典型的蛇行。
"你真奇怪。"
陳小蘭輕聲說,"不過沒關系,我會照顧你的。"
第二天一早,陳小蘭驚訝地發現碟子里的一只蚱蜢不見了。"小蛇"似乎已經接受了這個臨時的家。她決定把它留下來,取名為"小長"——因為它細長的身體,也因為她希望它能長久地陪伴自己。
村里鄰居王嬸得知此事后,驚恐地勸她:"小蘭啊,養蛇不吉利,趕緊放生了吧!”
陳小蘭不以為然:"它這么小,又受了傷,放出去肯定活不了。再說了,我覺得它挺可愛的。"
王嬸搖頭嘆息:"你這孩子,就是倔。不過話說回來,你養的這條蛇看著怪怪的,我活了大半輩子,見過不少蛇,沒見過這種的。"
陳小蘭心里一動:"哪里怪?"
"說不上來,就是感覺不太像普通的蛇。可能是什么稀罕品種吧。"王嬸說完,又叮囑道,"不管怎樣,你小心點,別被咬了。"
隨著時間推移,陳小蘭與"小長"的關系日漸親密。她觀察到"小長"似乎對光線很敏感,喜歡在陽光下曬太陽。不同于一般的蛇喜歡陰暗潮濕的環境,"小長"更喜歡溫暖干燥的地方。她給它準備了更大的玻璃箱,里面放了曬暖的石頭、干凈的細沙和一些小枝條,讓它有攀爬的地方。
令陳小蘭困惑的是,"小長"對她喂的老鼠完全不感興趣,卻對昆蟲表現出驚人的熱情。它尤其喜歡吃螞蟻、蚱蜢和蟋蟀,還有時候會吃一些小蜘蛛。陳小蘭每天都會到野外去捉這些昆蟲,以滿足"小長"的食欲。
"你可真挑食。"她常常這樣對"小長"說話,仿佛它能聽懂一樣。
02
時光匆匆,轉眼到了1998年,陳小蘭22歲,已經在縣城的一家紡織廠工作了一年多。她租了一間小房子,每天早出晚歸,而"小長"則成為她生活中最穩定的陪伴。
那年冬天特別冷,"小長"的活動明顯減少,幾乎整天都蜷縮在箱子里的燈泡下。陳小蘭很擔心,怕它會凍死。她查閱了一些關于爬行動物的書籍,了解到很多蛇類在冬季會進入休眠狀態。
一個周末的凌晨,陳小蘭被一陣奇怪的聲音驚醒。她循聲走到"小長"的箱子前,驚訝地發現它正在蛻皮。這個過程看起來很痛苦,"小長"不斷扭動身體,試圖擺脫那層舊皮。
陳小蘭屏住呼吸,不敢打擾這個神秘的過程。大約兩小時后,"小長"終于完成了蛻皮,煥然一新。它的新皮膚顏色更深,鱗片更為清晰,看起來光滑而有光澤。
更令人驚訝的是,蛻皮后的"小長"體型增長了不少,長度達到了30厘米左右。陳小蘭小心地收集了脫落的皮,像對待珍寶一樣保存起來。
"恭喜你長大了。"她輕撫玻璃箱,語氣中充滿喜愛。
隨著"小長"的成長,陳小蘭發現它越來越有"個性"。它似乎能辨認出她的聲音,每當她下班回家,只要她的聲音一響起,"小長"就會從躲藏的地方探出頭來。有時候,它甚至會主動爬到箱子邊緣,像是在等待她的撫摸。
2001年春天,一場意外讓陳小蘭與"小長"的關系更進一步。那天她下班回家,發現公寓的門鎖被撬開,屋內一片狼藉。小偷把她為數不多的財物洗劫一空,連電視機都搬走了。讓她慶幸的是,小偷并沒有動"小長"的箱子。
當她檢查"小長"是否安好時,驚奇地發現箱子里多了一只死老鼠。這只老鼠的頭部有明顯的傷痕,像是被某種尖銳的東西刺傷。陳小蘭震驚地看著"小長",不知道該作何解釋。
"難道是你...保護了家?"她難以置信地問道。
從那以后,陳小蘭開始讓"小長"在家中自由活動。奇怪的是,盡管她給了它充分的自由,"小長"卻很少離開她的視線范圍,總是在她能看到的地方活動。夜晚,它甚至會爬到她的床邊,在地板上蜷縮成一團睡覺。
2003年,一個偶然的機會,陳小蘭被調到了省城的一家紡織品外貿公司工作。這意味著她必須搬離縣城,前往更遠的地方。對于是否帶"小長"一起去,她猶豫了很久。
"我不能丟下你。"最終,她做出了決定。
搬家那天,陳小蘭精心準備了一個特制的旅行箱,里面模擬了"小長"熟悉的環境。她擔心長途旅行會給它帶來壓力,特意選擇了一輛空調大巴,并將旅行箱放在身邊的座位上。
旅途中,"小長"異常安靜,仿佛理解了主人的擔憂。到達省城后,陳小蘭立刻為它準備了更大更舒適的生活環境——一個定制的大型玻璃箱,里面有各種攀爬物、躲藏處和曬太陽的平臺。
省城的生活節奏更快,工作壓力更大,但每當陳小蘭疲憊不堪地回到家,看到"小長"在箱子里迎接她,所有的煩惱似乎都煙消云散。
"只有你一直陪著我。"她常常這樣對"小長"說。
2005年的一個深夜,陳小蘭突然發高燒,渾身無力。獨居的她沒有人照顧,勉強服用了退燒藥后,便昏昏沉沉地睡去。半夜,她被一陣奇怪的聲響驚醒,恍惚中看到"小長"不知何時已經爬出了箱子,正在地板上不安地移動,發出輕微的“嘶嘶"聲。
"你怎么了,小長?"她虛弱地問道。
"小長"爬到床邊,繼續發出那種聲響。陳小蘭覺得奇怪,勉強支撐著身體起床,發現自己的退燒藥瓶倒在了地上,藥片散落一地。
"是你在提醒我吃藥嗎?"陳小蘭不確定地問道,但還是遵循直覺,又服用了一片退燒藥,然后重新躺下。
第二天醒來,她的燒已經退了。地上的藥片被整齊地推到了一起,而"小長"則安靜地回到了自己的箱子里。這個經歷讓陳小蘭對"小長"的感情更深,她開始相信它真的能理解人類的情感。
2007年,陳小蘭的公司派她去廣州參加為期一周的培訓。這是她第一次需要離開"小長"這么長時間。她找了一位可信賴的同事每天來喂食和檢查"小長"的情況。
返回家中的那一刻,陳小蘭驚訝地發現"小長"的狀態很差,它幾乎不動,也不進食,看起來像是生病了。
"你是不是想我了?"陳小蘭半開玩笑地問道,同時感到一陣內疚。
她小心地將"小長"從箱子中取出,放在掌心。這是她第一次如此近距離地接觸它。"小長"的身體溫暖而有彈性,比她想象中的要重。它在她手上停留了一會兒,輕輕地蹭了蹭她的手指,然后緩慢地爬回了箱子里。
從那天起,"小長"的狀態迅速好轉,恢復了往日的活力。陳小蘭更確信了它與自己之間存在某種特殊的聯系。
03
2010年,陳小蘭的生活迎來了重大變化。她認識了一位名叫林川的男士,兩人相處甚歡,很快墜入愛河。林川是一位建筑工程師,性格開朗,對陳小蘭的古怪之處也十分包容。
當林川第一次到陳小蘭家做客時,看到"小長",不由得吃了一驚。
"這是你養的寵物?"他好奇地問道,彎腰查看玻璃箱內的生物。
"嗯,它叫小長,陪我已經15年了。"陳小蘭驕傲地介紹道。
林川仔細觀察了一會兒,表情有些疑惑:"它看起來...有點奇怪。你確定這是蛇嗎?"
陳小蘭笑了:"當然是蛇啊,還能是什么?"
林川撓了撓頭:"我不太懂這些,但我在電視紀錄片上看過一些爬行動物,它的身體構造和蛇好像有點不一樣。"
"可能是品種特殊吧。"陳小蘭不以為然,"它一直都很健康,也很通人性。"
林川沒有再多說什么,但從他的表情可以看出,他對"小長"的身份持有疑問。
隨著兩人關系的深入,林川開始勸說陳小蘭考慮將"小長"送去專業機構檢查一下。
"都養了這么多年了,也該讓專業人士看看它的健康狀況。"林川說,"省城新開了一家專門治療爬行動物的寵物醫院,我們可以帶它去看看。"
陳小蘭一直對此猶豫不決。在她心中,"小長"不僅僅是一只寵物,更是她生命中最忠實的伴侶之一。她擔心醫院的檢查會給"小長"帶來不必要的壓力。
直到2012年初,"小長"的情況開始讓陳小蘭擔憂。它的食欲明顯下降,活動減少,大部分時間都靜靜地躺在箱子的一角。更令人擔心的是,它已經很長時間沒有蛻皮了,皮膚看起來失去了往日的光澤。
"我想它真的需要專業的幫助了。"陳小蘭終于下定決心。
2012年2月的一個周六,陳小蘭和林川一起帶著"小長"前往那家專業的爬行動物醫院。醫院位于省城郊區,環境寧靜,設施齊全。
接診的劉醫生是一位年近五十的中年男子,戴著厚厚的眼鏡,言談舉止透露出專業和經驗。當陳小蘭小心翼翼地將"小長"放在檢查臺上時,劉醫生的表情立刻從平靜變為驚訝。
"這是您養的寵物蛇?"劉醫生問道,聲音中帶著一絲不確定。
"是的,已經養了快17年了。"陳小蘭回答。
劉醫生戴上手套,小心地檢查著"小長"。他的動作很輕柔,但表情越來越困惑。他測量了"小長"的體長(現在已經接近60厘米),檢查了它的鱗片、頭部結構、眼睛和嘴巴。
"陳女士,您知道這是什么品種的蛇嗎?"劉醫生問道。
陳小蘭搖搖頭:"不清楚,我是在老家的菜地里撿到它的,當時它還很小,看起來像是受了傷。"
劉醫生若有所思地點點頭:"我需要做一些更詳細的檢查,包括X光和血液檢測。這可能需要一些時間,您介意等一下嗎?"
陳小蘭和林川在候診室等待了近兩個小時。期間,他們看到幾位穿著白大褂的工作人員匆忙進出檢查室,臉上都帶著驚奇的表情。
終于,劉醫生出來了,手里拿著一疊檢查報告和X光片。他的表情嚴肅而復雜,似乎在思考如何開口。
"陳女士,林先生,關于您這個養了17年的寵物,我必須告訴您一個事實。"劉醫生深吸一口氣,"它可不是蛇。"
陳小蘭感到一陣眩暈,幾乎站立不穩。林川趕緊扶住她,關切地問道:"那它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