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爸,您這是何必呢?把外人接到家里來,多不方便啊!"電話那頭,大兒子李強的聲音滿是焦急。
我苦笑著看了一眼正在廚房忙碌的張阿姨,以及在幫我整理藥品的她丈夫老張,心中一陣溫暖。
三個月沒回家看我的兒子,因為我收留了保姆一家,突然著急得不行。
六十八歲的我,含辛茹苦把三個兒子養大成人,卻在晚年被他們冷落遺忘。誰能想到,是一個"外人"的家庭,給了我最真切的溫暖?
我叫李國強,今年六十八歲,退休前是一名中學校長。
妻子五年前因病去世后,我一個人住在市區的一套三室兩廳房子里,空蕩蕩的,只有電視機的聲音作伴。
我有三個兒子。
大兒子李強在省城開了家裝修公司,生意做得風生水起;
二兒子李勇在外地一家銀行當經理;
小兒子李健在本地做房地產銷售。
按理說,兒子們都有出息,我這個做父親的應該倍感欣慰,安享晚年才是。
可現實卻是,他們工作忙,家庭事多,一年到頭難得來看我一次。
每次打電話,不是說在出差,就是說孩子要考試,妻子要應酬,總之一大堆理由推脫。我不是不明事理的人,知道年輕人有自己的生活,但心里總歸有些失落。
"爸,您自己一個人在家,我們不放心,要不請個保姆吧?"今年春節,小兒子李健難得回來一趟,看我一個人忙里忙外地準備年夜飯,提出了這個建議。
我本不想麻煩別人,但去年冬天不小心摔了一跤,髖關節落下毛病,確實有些家務很難自己做了。思來想去,我同意了兒子的提議。
就這樣,張阿姨出現在了我的生活中。
她今年五十出頭,是本地人,家住城郊,以前在一家幼兒園做食堂阿姨,因為幼兒園關門才出來找工作。
張阿姨性格開朗,做事麻利,廚藝也好。最重要的是,她很會聊天,家里一下子有了生氣。
"李校長,您嘗嘗這個藕湯,我特意放了一點紅棗和枸杞,對身體好。"張阿姨笑呵呵地端上一碗熱氣騰騰的湯。
"謝謝你,張阿姨。"我嘗了一口,味道確實不錯,"你手藝真好,比我強多了。"
"您過獎了。我家老頭子就愛喝我煲的湯,說能喝出家的味道。"張阿姨一邊收拾桌子一邊說。
漸漸地,我和張阿姨熟絡了起來。
她會講很多生活中的小故事,有時候逗得我捧腹大笑;有時候我也會講些學校里發生的趣事,她總是聽得津津有味。
最讓我感動的是,張阿姨總能記住我的習慣和需要。
我愛喝菊花茶,她就常常泡好放在我手邊;我睡前喜歡喝杯熱牛奶,她從不忘記;我吃藥時間固定,她比我自己還記得牢。
有一次,我問她:"張阿姨,你照顧我這么細心,你家人不會抱怨嗎?"
張阿姨笑著搖搖頭:"我家老頭子退休在家,孫子跟女兒住,我不在家他們也習慣了。再說了,照顧您這樣的好人,我心里高興。"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我的生活因為張阿姨的到來變得充實而溫暖。
但是,三個兒子卻更少回來了,仿佛有了保姆照顧我,他們的責任也就卸下了。
春節過后,大兒子李強來過一次,看到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條,飯菜香噴噴的,點了點頭:"爸,有保姆就是不一樣,您這日子過得挺滋潤啊!"
我苦笑著沒說話。是啊,有人照顧我的起居飲食,但那份親情的缺失,又有誰能彌補呢?
二兒子李勇更過分,整整半年沒回來,只是在我生日那天打電話祝賀,然后說要去杭州出差,改天再來看我。那個"改天",一直到現在也沒等到。
小兒子李健住在同一個城市,按理說照顧我最方便,但他剛升職為銷售經理,整天忙得腳不沾地,一個月能見上一面就不錯了。
我心里清楚,不是他們沒時間,而是不愿意花時間。
我看到他們的朋友圈,打高爾夫、吃大餐、旅游度假的照片不斷,唯獨沒有探望父親的身影。
有一次,我實在憋不住了,給小兒子打電話:"健啊,這周末能回來吃個飯嗎?爸爸做了你愛吃的紅燒肉。"
電話那頭沉默了幾秒:"爸,這周末公司組織去郊游,我請不了假。要不下周?"
我強忍著失落:"好,下周也行。"
結果下周他又有新的理由推脫了。
張阿姨看我情緒低落,欲言又止。
過了一會兒,她小心翼翼地問:"李校長,要不要一起去公園走走?天氣這么好,在家悶著多沒意思。"
我勉強笑笑,點了點頭。
在公園的長椅上,我忍不住向張阿姨傾訴:"張阿姨,你說我是不是做錯了什么?我辛辛苦苦把他們養大,供他們讀書,給他們買房子,現在他們有出息了,卻連看我一眼的時間都沒有。"
張阿姨拍拍我的手背:"李校長,孩子大了,有自己的生活,您別太往心里去。等他們哪天想明白了,自然會回來看您的。"
我苦笑著搖搖頭:"但愿如此吧。"
回家的路上,張阿姨突然說:"李校長,我月薪能不能減500塊錢?"
我一愣:"為什么?你工作這么好,應該加薪才對。"
張阿姨不好意思地笑了:"我看您退休金也不多,三個兒子又不怎么給您錢,您還要吃藥,生活費緊張。我在這工作挺開心的,不想給您增加負擔。"
這一刻,我的眼眶濕潤了。
一個沒有血緣關系的人,居然比我的親生兒子還關心我的處境。我連忙擺手:"不行不行,你的工資已經不高了,怎么能再減呢?我這老頭子還死不了,你別擔心。"
張阿姨堅持:"那這樣,我早上來得早一點,晚上走得晚一點,多做點家務,也算對得起您。"
我不禁感慨,世間真情何處尋?有時候,陌生人的一句關心,勝過親人的千言萬語。
日子就這樣繼續著。我的身體狀況時好時壞,有時候關節疼得厲害,下不了床,全靠張阿姨照顧。
她不僅做好一日三餐,還幫我按摩腿腳,陪我聊天解悶。
一天晚上,我正準備睡覺,電話鈴聲突然響起。
是張阿姨打來的,聲音里帶著哭腔:"李校長,對不起,我可能明天不能來了。我家老頭子突發心臟病,現在在醫院搶救呢!"
我一下子坐起來:"什么?嚴重嗎?在哪個醫院?我馬上過去!"
張阿姨哽咽著說不出話來,過了一會兒才說:"市二醫院,醫生說要住院觀察,可能要做手術。"
我二話不說,立刻叫了出租車趕到醫院。
在急診室外,看到張阿姨憔悴的面容,我心疼不已。她見到我,眼淚立刻掉下來:"李校長,您來干什么?夜里這么冷,您的腿腳不方便,快回去吧!"
我擺擺手:"別說這些沒用的,老張情況怎么樣?"
"醫生說是心肌梗塞,需要裝支架,費用可能要五六萬。"張阿姨聲音顫抖,"我們的醫保能報銷一部分,但剩下的......"
我立刻明白了她的難處,當即表態:"治療費用的事,你別擔心,我來想辦法。老張是好人,一定會沒事的。"
張阿姨感激地看著我,眼淚不停地流:"李校長,您太好了,我......"
"別說這些了,我們先看看老張。"我打斷她的話,向病房走去。
病床上的老張臉色蒼白,看到我十分驚訝:"李校長,您怎么來了?大半夜的,多不方便啊。"
我拍拍他的肩膀:"我和張阿姨認識這么久,你有困難我能不來嗎?好好養病,別想太多。"
醫院里守了一夜,第二天我把張阿姨勸回家休息,自己守在病房。
下午,醫生來查房,告訴我們手術安排在兩天后。
回家的路上,我腦子里盤算著錢的事。
我的退休金不多,積蓄也不算豐厚,但救人如救火,這錢必須想辦法解決。我給大兒子打了電話,想借點錢應急。
"爸,您這是怎么了?給保姆家里墊醫藥費?"大兒子的聲音充滿不可思議,"他們家的事關您什么事啊?再說了,現在醫院治病不都是先墊錢嗎?您怎么知道他們會還給您?"
我有些惱火:"人家張阿姨照顧我這么久,任勞任怨,現在她家有困難,我幫一把怎么了?"
大兒子語氣緩和了一些:"爸,我不是那個意思。只是您也要量力而行啊。您的退休金本來就不多,還要吃藥,生活費緊張,這五六萬可不是小數目。"
"所以我才打電話向你借錢。"我直截了當地說。
電話那頭沉默了一會兒:"爸,我最近投資了一個項目,手頭有點緊。要不您問問二弟和三弟?"
我深吸一口氣,壓下怒火:"好,我知道了。"說完就掛了電話。
接著我給二兒子和小兒子都打了電話,得到的回應大同小異。
二兒子說剛給兒子交了補習班的費用,暫時沒有多余的錢;小兒子直接說我太大方了,不該管這閑事。
放下電話,我苦笑不已。
三個兒子,沒有一個愿意幫忙。我養他們這么大,花費了多少心血,可現在我有需要,他們卻推三阻四。
無奈之下,我只好把自己的一些存款取出來,又抵押了一塊祖傳的玉佩,總算湊夠了手術費。
老張的手術很成功,一周后就出院了。
張阿姨感激不盡,一直說等老張好了就加倍還我錢。我擺擺手:"錢的事慢慢來,先把人養好了要緊。"
但問題接踵而至。老張出院后需要靜養,不能干重活;而張阿姨要照顧老張,無法全職來我家工作。
更糟的是,他們的孫子小明放暑假了,平時都是老張接送照顧,現在老張病了,小明沒人看管。
張阿姨愁眉不展,一天給我打電話說要辭職:"李校長,實在對不起,我現在家里一團糟,老頭子需要照顧,孫子沒人管,我真的分身乏術。等過段時間好了,我再來給您工作,您看行嗎?"
聽得出她很為難,我心里也不是滋味。這幾個月來,張阿姨不僅是我的保姆,更像是我的家人。她的離開,意味著我又要回到從前孤獨的生活。
思來想去,我做了一個決定:"張阿姨,這樣吧,你們全家搬來我這住怎么樣?我這房子三室兩廳,夠住了。
你們住這邊,你可以照顧老張,也能兼顧我的生活起居,小明放假了也有人照看。"
電話那頭沉默了很久,張阿姨哽咽著說:"李校長,這怎么行啊?我們一家子住進來,多打擾您啊!"
我笑著說:"有什么打擾的?房子空著也是空著,熱鬧點多好。再說了,你照顧我這么久,我也想幫幫你。就這么定了,明天我去接你們。"
就這樣,張阿姨一家三口搬進了我的家。
我住主臥,張阿姨夫婦住次臥,小明住小房間。家里一下子熱鬧起來,我也有了新的生活重心。
小明是個懂事的孩子,今年上小學五年級,成績不錯。
我這個退休校長有了用武之地,每天輔導他功課,老張身體好些后也幫忙做些家務,張阿姨則負責做飯和照顧我們。
一家人和和睦睦,竟比我和兒子們在一起還和諧。
然而,這樣的平靜沒過多久就被打破了。
一天下午,我正在教小明做數學題,門鈴突然響起。開門一看,竟是大兒子李強站在門外,面色凝重。
"爸,我聽說您把保姆一家都接到家里住了?"一進門,他就單刀直入地問。
我點點頭:"是啊,有什么問題嗎?"
李強皺起眉頭:"您這是干什么呀?家里住著陌生人,多危險啊!"
"什么陌生人?張阿姨照顧我大半年了,人品沒得說;老張是老實人,小明更是個好孩子。"
我有些不悅,"倒是你們,一年到頭不來看我幾次,現在倒關心起我的安全來了?"
李強語塞,過了一會兒才說:"爸,我們是工作忙,不是不想來看您。
您一個人在家,我們放心不下,這不是請了保姆嗎?但請保姆歸請保姆,把人家一家子接到家里住,這傳出去多讓人笑話啊!"
我冷笑一聲:"笑話?我行得正坐得端,怕什么笑話?再說了,我一個老頭子孤零零的,家里熱鬧點不好嗎?"
李強欲言又止,最后嘆了口氣:"爸,您年紀大了,容易被人騙。這保姆一家,誰知道安的什么心?萬一覬覦您的房子財產怎么辦?"
我一聽就火了:"你這是什么話?張阿姨一家都是好人,他們不缺房子,也不缺錢。你少在這胡說八道!"
正吵著,二兒子李勇和小兒子李健也來了。
原來三兄弟商量好了一起來"解救"我。
二兒子李勇看了看屋里的情況,皺起眉頭:"爸,您這房子是我們全家的根基,怎么能隨便讓外人住進來?這要是住久了,他們賴著不走怎么辦?"
小兒子李健更直接:"爸,這保姆一家肯定是沖著咱們家的房子和錢來的。
您想想,好端端的怎么會主動提出減工資?還不是為了騙取您的信任!"
我氣得渾身發抖:"夠了!你們這些白眼狼!我把你們養這么大,給你們買房子買車,你們現在過得好了,就把我這個老頭子扔在一邊不管。要不是張阿姨一家照顧我,我的日子怎么過?"
張阿姨聽到爭吵聲,連忙從廚房出來勸解:"李校長,您別生氣,氣壞了身體不值得。孩子們也是關心您。"
大兒子冷笑一聲:"少在這裝好人了!我爸退休金不多,積蓄也有限,你們一家子住進來,不就是為了......為了那些錢嗎?"
張阿姨臉色一變,老張也從房間里走出來,臉漲得通紅:"你這是什么話?我老張一輩子清清白白,從沒占過別人的便宜!"
小明被吵聲驚動,怯生生地站在門口,眼睛里含著淚水。
我看不下去了,拍案而起:"夠了!這是我的家,我想請誰來住就請誰來住!你們如果不歡迎張阿姨一家,可以選擇不來!"
三個兒子面面相覷,顯然沒想到我會這么激動。
大兒子李強緩和了語氣:"爸,我們不是那個意思。我們只是擔心您被人利用......"
我打斷他的話:"利用?張阿姨照顧我大半年,任勞任怨,工資不高還主動要求減薪;
老張生病住院,我拿錢幫忙,你們三個竟然連借都不愿意借!現在你們告訴我,誰在利用誰?"
二兒子李勇尷尬地低下頭:"爸,當時我們確實有困難......"
"困難?"我冷笑一聲,"你們哪一個不是年薪幾十萬?哪一個不是出國旅游、買名牌?可你們舍得給自己花錢,卻吝嗇得連父親都不管!"
小兒子李健插嘴道:"爸,我們不是不管您,這不是請了保姆嗎?"
"保姆?"我的聲音有些哽咽,"是啊,在你們眼里,我就是需要一個保姆照顧的廢人,而不是你們的父親!"
房間里陷入一片沉默。
張阿姨欲言又止,最后輕聲說:"李校長,要不我們還是搬出去吧?不能因為我們讓您和兒子們鬧矛盾。"
我搖搖頭:"你們哪也不用去。這是我的房子,我說了算。"
轉向三個兒子,我語氣堅定:"你們如果真關心我,就應該尊重我的決定。張阿姨一家對我很好,我愿意幫助他們度過難關。如果你們不能理解,那就請回吧!"
三個兒子最后灰溜溜地離開了。但我知道,事情遠沒有結束。
果然,接下來的日子里,三個兒子輪番上陣,試圖說服我改變主意。
大兒子甚至找來律師,說什么要保護家族財產;
二兒子則以我的健康為由,說我需要去養老院專業照顧;
小兒子更直接,說要找人調查張阿姨一家的底細。
面對兒子們的"圍攻",我卻出奇地平靜。
因為我看清楚了,他們關心的不是我這個人,而是我的房子和錢。
這天,是小明的生日。張阿姨做了一桌豐盛的飯菜,還特意蒸了一個生日蛋糕。
飯桌上,小明不停地給我夾菜:"李爺爺,您嘗嘗這個紅燒肉,我奶奶做的,可好吃了!"
我摸摸他的小腦袋:"好,爺爺嘗嘗。"
老張舉起杯子:"李校長,多虧了您的幫助,我才能坐在這里喝酒。這份恩情,我老張記在心里了!"
張阿姨也紅了眼眶:"是啊,李校長,要不是您,我們一家現在還不知道怎么樣呢。"
看著這一家人真誠的笑臉,我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他們不是我的親人,卻勝似親人。
晚飯后,我把張阿姨叫到一邊:"張阿姨,有件事我想和你商量。"
張阿姨疑惑地看著我:"李校長,什么事啊?"
我深吸一口氣:"我想資助小明上學,一直到大學畢業。這孩子聰明懂事,就是家庭條件差了點,我不想看他因為錢的問題耽誤學業。"
張阿姨驚訝得說不出話來,好半天才結結巴巴地說:"這......這怎么行啊?您已經幫了我們這么多,我們哪能再......"
我打斷她的話:"張阿姨,我這輩子就這三個不爭氣的兒子,現在他們連看我一眼都嫌煩。我這些錢留著有什么用?還不如用在刀刃上,幫助真正需要的人。"
張阿姨眼淚掉下來:"李校長,您太好了。可是您的兒子們會同意嗎?"
我淡淡一笑:"我的錢,我做主。再說了,他們不是擔心我的房子和錢嗎?我正好讓他們看看,我的錢不是那么好拿的。"
第二天一早,我就接到了三個兒子的電話,說是要來家里談一談。我知道,風暴即將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