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chuàng)作,請勿與現(xiàn)實關聯(lián)
林洋站在銀行柜臺前,手里緊握著那本泛黃的存折。
八年,他照顧養(yǎng)母整整八年,風里來雨里去,從不曾抱怨。
病床前守護的日日夜夜,為她擦身喂藥的無數(shù)個清晨與黃昏,最終換來了什么?區(qū)區(qū)三萬元,而她的親生兒子張明卻得到了三套學區(qū)房。
"簽字。"柜員遞過來一張單子。
"三萬塊,八年的陪伴...一天才十塊錢。"林洋苦笑著在單子上簽下自己的名字,心里五味雜陳。
當柜員讓他輸入密碼時,他卻突然想起了張阿姨臨終前那雙飽含深意的眼睛。
01
林洋今年四十二歲,是鎮(zhèn)上出了名的老實人。從小父母雙亡,是爺爺把他拉扯大。
爺爺是鎮(zhèn)上棉紡廠的老工人,雖然條件不好,但把他撫養(yǎng)得很好?;蛟S是吃過苦的緣故,林洋待人特別熱心,尤其對老人格外尊敬。
畢業(yè)后,林洋進了鎮(zhèn)上最大的電器廠當技術員,工作兢兢業(yè)業(yè),從不偷懶。他還在廠區(qū)附近開了一家小超市,由妻子李淑芳打理。日子雖然不富裕,但過得踏實愜意。
八年前的一個下午,他在單位食堂吃飯時,偶然聽同事提起:"張秀芝阿姨最近挺可憐的,腿摔傷了,一個人在家連飯都做不了,她兒子又在省城,不能經(jīng)?;貋砜此?。"
"張秀芝?是不是原來二車間的會計?"林洋放下筷子問道。
"對啊,你認識?"
"她和我爺爺是老同事,我小時候她還抱過我呢。"林洋回憶道,"爺爺生病那陣子,就是張阿姨沒少照顧。有一次爺爺半夜發(fā)高燒,是張阿姨冒著大雨把他送到醫(yī)院的。那時候我才十歲,記憶特別深刻。"
同事點點頭:"那你得去看看她,她住在老職工宿舍區(qū),三號樓二單元。"
下班后,林洋買了些水果,直奔張秀芝家。老職工宿舍區(qū)的樓房已經(jīng)有些年頭,墻皮剝落,樓道昏暗。林洋爬到五樓,在走廊盡頭找到了張秀芝的家。敲了半天門,才聽見里面?zhèn)鱽砭徛哪_步聲和拐杖點地的聲音。
"誰???"門內(nèi)傳來虛弱的詢問。
"張阿姨,我是林洋,小林頭的孫子!"
門開了,露出張秀芝滿是皺紋卻慈祥的臉。她比林洋記憶中消瘦了許多,頭發(fā)全白了,背也駝了。她愣了一下,然后驚喜道:"是小洋啊!多大了都,快進來坐。"
屋內(nèi)陳設簡單卻整潔。墻上掛著張秀芝和丈夫的合影,還有她兒子張明的畢業(yè)照。
茶幾上擺著幾瓶藥和一杯半涼的水。林洋跟著張秀芝進屋,看見她一瘸一拐的樣子,不由得皺眉:"聽說您摔傷了腿?怎么不去醫(yī)院?。?
張秀芝擺擺手:"老毛病了,去過醫(yī)院,醫(yī)生說要多休息。"她嘆了口氣,"就是做飯不方便,上個廁所都費勁。明明想接我去省城住,但我不想打擾他的工作和生活。"
林洋看了看屋子,雖然打掃得很干凈,但角落里積了些灰塵,看來老人確實難以做好全面清潔。
廚房里的油煙機上油漬厚重,應該很久沒認真清理了。水槽里還有幾個沒洗的碗碟,菜板上有沒處理完的青菜。
"張阿姨,要不您跟我回家住段時間吧?我家房子大,就我和媳婦兩個人,兒子上大學不在家。您在那養(yǎng)傷,我媳婦做飯又好吃,保證把您伺候得舒舒服服的。"林洋真誠地提議道。
張秀芝連連搖頭:"那怎么行,多麻煩你們啊。再說,我這把老骨頭,難免有三病兩痛的,給你們添麻煩。"
"不麻煩!當年我爺爺病重,是您照顧了大半年,這恩情我一直記在心里呢。"林洋堅持道,"您就當幫我完成爺爺?shù)男脑?。他生前總說,如果有機會,一定要好好感謝您。"
"你爺爺是個好人啊,"張秀芝眼眶濕潤,"當年廠里困難,多虧了他幫我。要不是他,我可能早就下崗了。"
看著張秀芝回憶往事的神情,林洋再次誠懇邀請:"阿姨,就先去我家住幾天,試試看。如果不習慣,再搬回來也行。"
經(jīng)不住林洋的再三懇求,張秀芝最終答應先去住幾天。誰知這一住,就是八年。
02
當天晚上,林洋和李淑芳一起來接張秀芝。李淑芳是個溫柔賢惠的女人,見到張秀芝就親切地叫"阿姨",仿佛多年老友。她們幫張秀芝收拾了一些必要的衣物和藥品,然后攙扶她下樓,小心翼翼地把她安置在車后座。
"車子坐著舒服嗎?要不要墊個靠枕?"李淑芳貼心地問。
張秀芝感動地笑了:"舒服,很舒服。你們太客氣了。"
林洋開車時特別小心,盡量避開顛簸的路段。半小時后,他們到達了自家院子。那是一棟兩層的小樓,帶著一個不大不小的院子,種了些蔬菜和花草。李淑芳攙扶張秀芝下車,領她進屋。
"阿姨,您就住一樓的客房,方便您起居。衛(wèi)生間就在隔壁,晚上要上廁所也方便。"李淑芳介紹道,"我把床單被褥都換新的了,還用熏香熏過,您聞聞香不香?"
張秀芝走進客房,屋內(nèi)干凈整潔,床上鋪著嶄新的藍色床單,床頭柜上擺著一杯溫水和一盒保健品。窗邊還放了一張?zhí)僖?,陽光照進來,溫暖舒適。
"太好了,比我家強多了。"張秀芝感嘆道,眼里有些濕潤。
"阿姨,您先休息,我去做飯。今晚做您愛吃的紅燒肉和清蒸魚。"李淑芳笑著說。
剛開始,張秀芝非常拘謹,總想幫忙做家務,卻因為腿腳不便反而弄灑打翻不少東西。林洋和李淑芳從不抱怨,總是笑著說:"張阿姨,您就安心養(yǎng)病,別操心這些。"
有一次,張秀芝不小心把剛拖好的地板又弄臟了,急得直道歉。林洋笑著拿過拖把:"阿姨,您看,這下我可以練習拖地了,淑芳總說我拖地拖得不干凈。"
李淑芳也笑著接過話:"是啊,他拖地老留死角,現(xiàn)在有您監(jiān)督,他可不敢偷懶了。"
張秀芝被他們逗笑了,心里的拘束也慢慢消失。
時間一長,張秀芝漸漸把這里當成了自己的家。每天早上,她會早早起床,坐在院子里看看報紙,喂喂林洋家養(yǎng)的幾只雞。李淑芳上班前,總會把一日三餐都準備好,中午林洋回來熱一熱就能吃。
"阿姨,這是新買的暖水袋,晚上睡覺前放在被窩里,暖和。"
"阿姨,我買了按摩器,您腿疼的時候用用看。"
"阿姨,這是前兩天淑芳做的腌菜,您嘗嘗合不合口味。"
林洋夫婦的關心無微不至,讓張秀芝感到前所未有的溫暖。她的腿傷也在精心照料下逐漸好轉,漸漸能在院子里自由行走了。
03
張秀芝有個兒子叫張明,在省城一家銀行工作。剛開始,張明每個月都會回來看望母親一次,每次都會帶些省城的特產(chǎn)和保健品。他是個英俊的中年人,穿著考究,談吐不凡,一看就是事業(yè)有成的樣子。
"媽,林洋他們對您好嗎?"張明問道。
"好著呢,比親兒子還親。"張秀芝笑著說,"小洋每天給我買新鮮水果,淑芳做的飯菜可口,他們待我像親媽一樣。"
張明點點頭,對林洋夫婦表示感謝:"林兄弟,真是麻煩你們了。我在省城工作忙,照顧不到媽,多虧有你們。"
林洋連忙擺手:"張哥說哪里話,阿姨當年對我爺爺恩重如山,我照顧阿姨是應該的。"
隨著時間推移,張明的來訪越來越少。起初是兩個月一次,后來變成三個月,再后來半年才來一次。有時一個電話打來:"媽,這個月工作太忙,下個月一定回去看您。"
然而,"下個月"常常變成了三個月、半年。
每次張明的電話來,張秀芝總是特別高興,話也多了起來:"明明啊,你工作忙不忙?身體怎么樣?小雯和孩子都好嗎?"
電話那頭,張明的回答總是簡短而匆忙:"都挺好的,媽,您不用擔心。我這邊有個會議馬上要開始了,改天再聊。"
掛了電話,張秀芝會沉默許久,眼神中帶著失落。林洋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總會找各種話題轉移她的注意力:"阿姨,我去菜市場,您有什么想吃的嗎?"或者"阿姨,今晚的電視劇要播大結局了,我們一起看吧。"
一年后的春節(jié),張明回來看望母親,看到她氣色好了很多,也胖了一些,臉上的皺紋似乎都舒展了不少。
"媽,看您在林洋家住得多好。"張明笑著說,"要不您就一直住在這吧,我也放心。"
張秀芝看了看林洋和李淑芳,眼中閃過一絲感動:"孩子們不嫌棄我,我就厚著臉皮多住些日子。"
張明臨走時,偷偷塞給林洋一個信封:"這是一點心意,謝謝你們照顧我媽。"
林洋連忙推辭:"張哥,這算什么話,應該的。您盡管放心工作,家里有我們呢。"
張明執(zhí)意要林洋收下:"我工作忙,照顧不了媽。這點錢不算什么,就當我的一點心意。"
林洋最終收下了信封,但并沒有打開看。晚上,他把信封交給張秀芝:"阿姨,這是張明給的錢,您收著用吧。"
張秀芝搖搖頭:"你們照顧我已經(jīng)很辛苦了,這錢你們留著。"
"我和淑芳都有工作,生活不缺錢。"林洋堅持道,"這錢您留著買些喜歡的東西,或者存起來,將來給您孫子用。"
最終,在林洋的堅持下,張秀芝收下了錢,但心里暗暗決定要好好存起來,將來回報林洋夫婦。
04
就這樣,一晃五年過去了。
五年間,張明的來訪越來越少,每年也就春節(jié)和母親生日時回來一趟。每次來,都匆匆忙忙,待不到兩天就走了,理由總是工作忙、有會議、孩子學習等等。
張秀芝雖然嘴上不說,但心里難免失落。一日,她坐在院子里曬太陽,看著林洋在院子里修剪花草。林洋動作麻利,修剪得井井有條,不時回頭問她:"阿姨,這花剪成這樣好看嗎?"
張秀芝點點頭,突然問道:"小洋,你爺爺要是活著,看到你這么孝順我,一定很欣慰吧?"
林洋停下手中的活計,走到張秀芝身邊坐下:"爺爺生前就教導我要懂得感恩,要尊敬長輩。我現(xiàn)在做的,都是他教我的。"
張秀芝眼圈紅了:"你爺爺是個好人,我欠他的情,這輩子都還不完。"
"阿姨,您別這么說。您和爺爺是老同事,他把您當親人。"林洋安慰道,"我照顧您,也是把您當親人。"
張秀芝拉著林洋的手,認真地說:"小洋,我想認你做干兒子。"
林洋愣住了:"張阿姨,這...這使不得,我照顧您是應該的。"
"我知道你不圖我什么,但這些年你孝順我比親兒子還親,我心里過意不去。"張秀芝堅持道,"認了干親,我心里踏實。"
在張秀芝的堅持下,林洋同意了這門干親。他們按照當?shù)亓曀祝I了紅紙和蠟燭,簡單地行了認親禮。從此,張秀芝更是把林洋當成了親兒子,有什么事都先想著告訴他。
一次閑聊中,林洋無意中聽張秀芝講起,她丈夫去世時留下了三套位于省城的學區(qū)房,都已過戶給了張明。"那房子可值錢了,"張秀芝說,"每套少說也得幾百萬。現(xiàn)在省城的學區(qū)房緊俏,明明手里有這三套房,真是個保障。"
林洋沒太在意,只是笑著說:"張哥有福氣,以后肯定不用愁了。"
張秀芝點點頭,但眼神中閃過一絲復雜的情緒:"是啊,他爸當年買這房子真有眼光。不過房子再好,也不如有個孝順兒子啊。"
聽到這話,林洋趕緊寬慰她:"張哥工作忙,心里也是惦記您的。您看他每次來,不都帶著滿滿一車禮物嗎?"
張秀芝苦笑了一下,沒再多說。
05
日子平靜地流淌著。每天早上,林洋上班前會給張秀芝煮好稀飯,準備幾樣小菜。中午,他會回來陪張秀芝吃午飯,有時還會帶些新鮮的水果。晚上,一家人圍坐在餐桌前,談笑風生,其樂融融。
張秀芝的身體在林洋夫婦的細心照料下,一直保持得不錯。她開始幫著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比如擇菜、疊衣服等。她還教李淑芳做一些老式點心,李淑芳學得很認真,每次做好都讓張秀芝先品嘗。
"阿姨,您看這棗泥糕做得怎么樣?甜度合適嗎?"
"不錯,比我做的還好吃。"張秀芝笑著夸獎,"你手藝越來越好了。"
李淑芳不好意思地笑了:"那是因為有您這個好老師。"
張秀芝也漸漸融入了當?shù)氐纳鐓^(qū)生活。林洋經(jīng)常帶她去附近的公園散步,和其他老人下棋聊天。社區(qū)的老人們都很喜歡張秀芝,常常邀請她參加各種活動。
"張大姐,你命好啊,有這么個好干兒子。"鄰居王大媽羨慕地說。
張秀芝笑著點頭:"是啊,我這輩子最大的福氣就是遇到了小洋一家。"
就這樣,時光荏苒,張秀芝在林洋家已經(jīng)住了六年多。她的生活豐富而充實,臉上的笑容也越來越多。但林洋沒想到,好景不長。
去年冬天,張秀芝不小心在院子里滑倒,雖然當時沒覺得怎樣,但晚上卻開始發(fā)高燒。林洋連夜送她去醫(yī)院,醫(yī)生檢查后說是肺部感染。起初,醫(yī)生只開了些抗生素,說沒什么大礙,休息幾天就好。
誰知三天后,張秀芝的情況突然惡化。她開始咳血,呼吸困難。再次送醫(yī)后,醫(yī)生診斷為肺部感染并發(fā)多器官衰竭,已經(jīng)到了晚期。
"老人家年紀大了,抵抗力弱,這種情況..."醫(yī)生欲言又止,"建議做好心理準備。"
林洋如遭雷擊,連忙給張明打電話。張明聽說母親病危,聲音都變了:"我馬上訂機票回來。"
第二天,張明趕到醫(yī)院,看到母親的狀況,眼圈立刻紅了。張秀芝躺在病床上,面色蠟黃,呼吸微弱,插著各種管子。
"媽..."張明握住母親的手,聲音哽咽。
張秀芝虛弱地笑了笑:"看到你們兩個兒子都在,我就安心了。"
接下來的日子,林洋和張明輪流守在病床前。林洋請了假,白天在醫(yī)院照顧張秀芝,晚上張明接班。李淑芳則負責每天送來可口的飯菜,雖然張秀芝已經(jīng)吃不了多少。
一周后,張明因工作原因不得不回省城,臨走前對林洋說:"兄弟,就全靠你了。有什么事隨時打電話給我。"
林洋點點頭:"張哥放心,我會照顧好阿姨的。"
又過了三天,張秀芝的情況急轉直下。醫(yī)生說她的肺功能幾乎完全衰竭,只能靠呼吸機維持。林洋坐在病床前,握著張秀芝的手,眼淚不停地流。
張秀芝艱難地睜開眼睛,拉著林洋的手,艱難地說:"小洋,我怕是不行了...我想立個遺囑。"
林洋紅著眼睛:"阿姨,別這么說,您一定會好起來的。"
"人都有一死,我這把年紀,已經(jīng)知足了。"張秀芝堅持道,"快幫我找個律師來。我有些事情,想趁我還清醒,交代清楚。"
林洋不忍拒絕,第二天便請來了一位律師。他也給張明打了電話,但張明說工作脫不開身,讓林洋代為處理。在律師的見證下,張秀芝立下了遺囑:名下的存款三萬元給林洋,三套省城學區(qū)房給張明。
"阿姨,您別這樣,我不要錢..."林洋急忙說。
張秀芝卻固執(zhí)地搖頭:"這是我的心意,你必須收下。我知道錢不多,但聊表心意。"她停頓了一下,眼神中帶著深意,"我這輩子沒什么積蓄,就這點錢,你一定要收下。"
林洋含淚點頭:"阿姨,您放心。"
兩天后,張秀芝平靜地離開了人世。林洋和李淑芳為她操辦了喪事,張明趕回來奔喪,處理了后事便又匆匆回省城了。
"兄弟,這些年真是麻煩你了。"臨走前,張明握著林洋的手說,"我媽的遺囑我看了,那三萬塊錢你一定要收下。我知道這錢不多,但那是我媽的心意。"
林洋點點頭,沒有多說什么。他心里明白,自己照顧張阿姨,從來不是為了錢。那三萬塊,他會好好收著,就當是張阿姨的念想。
06
一個月后,林洋開始收拾張秀芝的遺物。她的東西不多,幾件換季的衣服,一些日常用品,幾本老照片冊,還有一個上了鎖的小箱子。
"這箱子鑰匙在哪呢?"林洋翻遍了張秀芝的抽屜和柜子,都沒找到。
李淑芳建議道:"要不找把鉗子剪開吧?反正箱子也舊了。"
林洋搖搖頭:"算了,先放著吧。改天再仔細找找。"
又過了幾天,林洋在整理張秀芝的衣柜時,發(fā)現(xiàn)一件冬衣的口袋里有個小鑰匙。"會不會是那個箱子的?"他抱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拿鑰匙去開那個箱子。
鑰匙轉動了,箱子"咔嗒"一聲開了。
箱子里面很簡單,只有一些老照片、一些紀念品,還有一個牛皮紙信封。林洋打開信封,里面是一本存折和一封信。
"小洋:這是我的一點心意,密碼是你的生日。這些年你待我如親娘,我無以為報。請不要告訴明明,他有三套房子,日子已經(jīng)很好過了?!獜埿阒?
林洋拿著存折,心情復雜。他從未想過要張秀芝的錢,照顧她純粹是出于感恩和孝心。但既然是張阿姨的心意,他決定去銀行看看究竟是多少錢,畢竟老人家生前一直很節(jié)儉。
當天下午,林洋來到了建設銀行。
林洋站在銀行柜臺前,將張秀芝的存折和自己的身份證遞給柜員。
"您好,需要查詢余額是嗎?"柜員微笑著問。
"對,我想查詢一下。"林洋點點頭,"這是我養(yǎng)母的存折,她已經(jīng)過世了。這是遺囑公證書和我的證件。"
柜員檢查了文件,然后在電腦上操作了一番:"請您在這個終端上輸入密碼。"
輸入卡號的時候,他的手很穩(wěn)。但到了輸密碼時,手指卻開始發(fā)抖。
"叮"的一聲,屏幕亮了。林洋閉上眼睛,深吸一口氣。
當他再次睜開眼睛,看到屏幕上的數(shù)字時,整個人如遭雷擊,仿佛被一盆冰水從頭澆到腳。他瞪大了眼睛,嘴唇顫抖,無法相信自己所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