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你到底是誰?這些文件是什么?"
我顫抖著手指向床上散落的文件,聲音因為憤怒和困惑而變得嘶啞。
婚房里彌漫著緊張的氣氛,紅色的喜字在窗外昏暗路燈的映照下顯得格外刺眼。
剛剛還沉浸在新婚喜悅中的妻子此刻臉色慘白,
她微微顫抖的雙手緊緊攥著床單,那雙平日里充滿智慧的眼睛此刻布滿恐懼。
"小馮,我可以解釋..."
她剛開口,門外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敲門聲,打斷了她的話。
"開門!我們知道你在里面!"門外的聲音冰冷而堅決。
我們對視一眼,在這新婚之夜,一切似乎都走向了無法預料的方向。
01
1985年,國企改革的浪潮席卷全國,我所在的北方機械廠也未能幸免。那天,廠里貼出了一張長長的下崗名單,我的名字赫然在列。三十歲的我站在公告欄前,感到世界瞬間崩塌。
工廠是我生活的全部,從技校畢業后我就進入這里,十年如一日。下崗意味著失去工資、住房補貼和社會地位,更意味著失去對未來的確定性。那段時間,整個小區的氣氛都變得壓抑,樓道里常能聽到爭吵和哭泣聲。
"小馮,南方機會多,要不你去試試?我表弟在深圳打工,說那邊工廠多,不愁找活兒。"同被下崗的老王拍著我的肩膀說。
沒有什么可失去的了,一周后,我帶著全部積蓄和簡單行李,踏上了南下的列車。火車緩緩駛出站臺時,我看著窗外熟悉的城市輪廓漸漸遠去,心里空蕩蕩的。
深圳比我想象中更加喧囂和陌生。初到時,我擠在城中村的一間小屋里,和另外五個來自全國各地的打工者共享十幾平米的空間。白天在招工市場排隊,晚上研究報紙上的招聘信息,日子過得渾渾噩噩。
"小馮,今天運氣怎么樣?"同屋的老鄉問道。
"還是沒戲,年齡太大了,都喜歡要二十出頭的小伙子。"我苦笑著回答。
兩個月過去,積蓄所剩無幾,我的處境越發艱難。就在我考慮返鄉的前一晚,同屋的小李神秘地拍了拍我的肩膀。
"馮哥,我表姐在城西開了家歌廳,缺個管事的,要不你去試試?"
"歌廳?那不是..."我心里猶豫,那年代的歌廳在很多人眼中并不是正經地方。
"別多想,我表姐經營得正規著呢,就是缺個懂事的人幫忙打理。你這人老實可靠,正合適。"
走投無路之下,第二天傍晚,我來到了這家名為"夜鶯"的歌廳。推開門的一刻,我愣住了。這不是我想象中燈紅酒綠的場所,而是一個裝修樸素、干凈整潔的小型歌舞廳,幾對中年夫妻正隨著舒緩的音樂翩翩起舞。
"您好,請問是李小姐介紹來的馮先生嗎?"一個溫和的女聲在身后響起。
我轉身,看到一位身著深藍色旗袍的女士站在那里。她約莫五十出頭,發髻整齊地盤在腦后,眼角有幾道歲月留下的痕跡,卻掩不住她眼中的靈動和優雅。
"對,我是馮國強,來應聘管事的職位。"
"我是這里的老板,姓蘇,蘇雅麗。"
她微笑著伸出手,"李小姐說你是北方來的,在機械廠工作過?"
我們簡單交談幾句后,她帶我參觀了歌廳的各個角落,詳細解釋了工作內容——主要是管理賬目、維持秩序和協調員工工作。
"歌廳每天下午五點開始營業,晚上十一點結束,主要客人是附近的居民和一些退休老干部,他們來這里跳跳舞,唱唱歌,很單純的消遣。"她說話時神態自若,舉止間流露出一種我在深圳少見的從容與穩重。
"工資不高,每月兩百八十元,包住,飯菜可以在員工食堂解決。"
她直視著我的眼睛,"怎么樣,能接受嗎?"
對于當時身無分文的我來說,這已經是求之不得的條件。
"可以,我愿意試試。"
"那好,明天下午四點來報到吧。"她微微一笑,眼角的皺紋舒展開來,像一朵悄然綻放的花。
就這樣,我成了"夜鶯"歌廳的管事,住進了歌廳后面的員工宿舍。工作比想象中忙碌,但也比想象中簡單。蘇老板——歌廳的員工都這么稱呼她——是個雷厲風行的人,對歌廳的管理有著一套自己的規矩:不允許酗酒滋事,不允許向客人糾纏要小費,服務要周到但有分寸。
我慢慢發現,這家歌廳在附近頗有口碑,很多老顧客都是沖著這里的氛圍來的。而蘇老板則是這種氛圍的締造者,她待人接物的方式,處理問題的冷靜,都讓人不自覺地產生敬意。
"小馮,今天新來一批酒,你去清點一下。"一個月后的一天,蘇老板走進我的小辦公室說道。
我跟著她來到后院的倉庫,兩個搬運工已經把酒箱堆放整齊。蘇老板拿出賬本,認真核對著數量和種類。陽光透過窗戶灑在她的側臉上,勾勒出她優美的輪廓。那一刻,我突然意識到,盡管年過五旬,蘇雅麗依然是個很美的女人。
"愣著干什么?來幫我看看這批五糧液的封條是否完好。"她的聲音打斷了我的思緒。
"哦,好的,蘇老板。"我慌忙應道,心里卻因自己剛才的想法感到一絲羞愧。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我漸漸適應了在歌廳的工作,也逐漸了解了更多關于蘇雅麗的事情。據員工們說,她是北方人,有過一段婚姻,丈夫早逝,獨自一人來到深圳創業。大家都很尊敬她,因為她不僅經營有方,還很關心員工,每逢過節都會發放額外的補貼,員工生病她還會親自去看望。
"蘇老板,這個月的賬目我整理好了。"一個周末的下午,歌廳還未開始營業,我敲開了她辦公室的門。
她正在看一本書,見我進來,合上書放在一旁。"放在這里吧,我待會看。"她指了指桌角。
我放下賬本,猶豫了一下,還是忍不住問道:"蘇老板,您在看什么書?"
她笑了笑,拿起那本書給我看,是一本關于古典音樂的書籍。"喜歡音樂嗎?"她問。
"不太懂,但聽著挺舒服的。"我老實回答。
"要不要學點?會跳舞的男人在哪都吃得開。"她半開玩笑地說。
就這樣,在歌廳不營業的下午,蘇老板開始教我跳舞——華爾茲、探戈、慢三步...我笨拙地學著,經常踩到她的腳,她卻從不惱怒,耐心地一遍又一遍糾正我的動作。
"1、2、3,1、2、3,感受節奏,別數拍子,用心去感受。"她輕聲指導著,手搭在我的肩上,裙擺隨著舞步輕輕搖曳。
在這些共處的時光中,我們的關系悄然發生著變化。她不再只是我的老板,而成了我的朋友,一個了解我,尊重我,愿意花時間陪伴我的朋友。
而我,一個下崗后差點對生活失去希望的人,在她的鼓勵下重新找回了自信和活力。
02
深圳的夏天炎熱而潮濕,歌廳里的空調經常罷工。一個特別悶熱的夜晚,營業結束后,員工們都各自回房休息,我留下來檢查設備和清點現金。
"還沒走?"蘇老板的聲音從門口傳來,她端著兩杯冰鎮啤酒走了進來。
"馬上就好。"我抬頭回答,額頭上的汗珠順著臉頰滑下。
她把啤酒放在桌上,拉了張椅子坐下:"辛苦了,來,喝點冰的。"
我們并排坐著,小口啜飲著冰涼的啤酒,享受著難得的寧靜。
"你來這里快半年了,適應嗎?"她突然問道。
"挺好的,比我想象中好太多。"我誠實地說,"能遇到您這樣的老板,是我的福氣。"
她輕笑一聲:"你這人,就是太實在,在深圳這地方,實在人容易吃虧。"
"但也正是因為實在,才會有人愿意幫我,不是嗎?"我看著她說。
她的眼神閃爍了一下,似乎有什么話要說,但最終只是舉起杯子:"為實在人干杯。"
那晚過后,我們開始有了更多下班后的交流。有時是在歌廳后院的小桌上喝茶聊天,有時是一起去附近的夜市吃宵夜。在這些閑談中,我了解到她曾在北方一家文工團工作,會拉二胡,也懂得鋼琴。而她的前夫是個軍人,因公殉職,留給她一筆撫恤金,她用這筆錢南下創業。
"那時候剛改革開放,深圳到處是機會,我就想試試。"她回憶道,眼中閃爍著光芒,"一開始是開了個小飯館,后來看著附近住的人多了,就改成了歌廳,沒想到一做就是七年。"
"您真厲害。"我由衷地贊嘆。
"什么厲害不厲害的,女人嘛,要學會自己養活自己。"她擺擺手,語氣中帶著一種歷經滄桑后的豁達。
工作中的蘇雅麗雷厲風行,生活中的她卻溫柔細膩。她會記得我愛吃的菜式,會在我加班時送來熱茶,還會在我生日那天親手包餃子給我吃。這些小事,讓我這個漂泊在外的游子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在一個普通的工作日,歌廳來了幾個陌生客人,他們不跳舞,只坐在角落里喝酒,眼神不時掃向四周,讓人感到不安。
"去看看他們要什么。"蘇老板低聲對我說,眉頭微皺。
我走過去詢問,他們態度蠻橫地要求見老板。當我轉身向蘇老板示意時,她已經站在了我身旁。
"幾位有什么事嗎?"她語氣平和但不失威嚴。
"聽說這店生意不錯,我們想入股。"為首的一個滿臉橫肉的男子說道,語氣中帶著威脅。
"抱歉,本店不需要股東。"蘇老板毫不退縮。
氣氛一下子緊張起來,我感到一陣不安,下意識地上前半步,站在蘇老板身前。
"小心點說話,大家都是出來混的,給個面子。"那人瞇起眼睛說。
"我這里是正經營業的地方,如果幾位不是來消費的,請離開。"蘇老板的聲音很平靜,但我能感覺到她的堅決。
幾人互相看了看,那為首的人突然拍桌而起:"你給我等著!"說完,帶著同伴揚長而去。
當晚關門后,我擔憂地問蘇老板:"他們會不會再來找麻煩?"
"可能會。"她似乎早有預料,"這幾年深圳發展太快,魚龍混雜,這種事避免不了。"
接下來的幾天,那幾個人果然常在歌廳外徘徊,甚至有客人反映停在外面的車被人劃了。蘇老板報了警,但警方只是做了筆錄,并沒有太多實質性的幫助。
一天深夜,我們剛結束營業,清點完現金準備離開時,突然聽到后門傳來砰的一聲巨響。我趕緊沖過去,看到那幾個人正試圖撬門。
"住手!"我大聲喊道,同時拿起門邊的掃把作為防身武器。
他們看到我,不但沒有退縮,反而更加囂張地向前逼近。就在這危急時刻,蘇老板不知何時出現在了我身旁,手中拿著一把明晃晃的菜刀。
"再向前一步,我就砍你們!"她的聲音冰冷而堅定。
那幾個人被她的氣勢震懾,猶豫著停下了腳步。
"趕緊滾,不然我現在就報警!"她繼續道,眼神凌厲如刀。
幾人相視一眼,終于罵罵咧咧地離開了。
當他們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中,蘇老板的雙腿突然發軟,差點跌倒。我趕緊扶住她,感受到她全身都在顫抖。
"您沒事吧?"我擔憂地問。
"沒事,就是有點后怕。"她勉強笑了笑,臉色卻異常蒼白。
那晚,我堅持送她回住處,一路上,她靠在我的肩上,異常安靜。到了門前,她猶豫了一下,問道:"今晚能不能陪我坐一會?我...有點害怕一個人。"
我點點頭,跟著她進了屋。她的住處不大,但收拾得很整潔,墻上掛著幾幅中國山水畫,角落里放著一架二胡。
她給我倒了杯水,然后坐在沙發的另一端,雙手緊握著茶杯,似乎在平復情緒。
"小馮,謝謝你今天挺身而出。"過了一會,她輕聲說道。
"這是我應該做的。"我回答,心中卻因為她的謝意而感到一絲溫暖。
"你知道嗎,我已經很久沒有像今天這樣害怕了。"
她抿了一口茶,"上一次這么害怕,還是在得知他犧牲的那天。"
"他",我知道她指的是她的前夫。
"怎么突然說起這個?"我小心翼翼地問。
"可能是今晚的事給我的觸動吧。"
她的眼神有些飄忽,"有些記憶,以為已經忘了,卻在某個瞬間全都涌了上來。"
那晚,她罕見地敞開心扉,講述了她與前夫的相識、相愛和失去。她說,他是她文工團慰問演出時認識的,身姿挺拔,性格開朗,他們一見鐘情,很快結婚。婚后兩年,他執行任務時遭遇意外,再也沒能回來。
"那時候,我以為我的人生就這樣結束了。"
她的聲音輕得幾乎聽不見,"直到我決定離開那個充滿回憶的地方,來到這里重新開始。"
聽著她的故事,我感到一陣心疼,不由自主地握住了她的手。她沒有抽回,只是輕輕回握,兩個在大城市中掙扎求生的靈魂,在那一刻奇妙地連接在了一起。
之后的日子,我們之間的距離似乎更近了。她會在晚飯后邀請我去她家聽她拉二胡,我則會在早晨買好熱豆漿等她上班。雖然我們都沒有明確表達什么,但周圍的員工已經心照不宣,看我們的眼神中帶著善意的調侃。
那些找麻煩的人再也沒有出現過,歌廳的生意也越來越好。在蘇老板的指導下,我學會了更多經營的技巧,不再是單純的打工者,而是能夠獨立處理大部分事務的得力助手。
一個秋日的黃昏,我們一起坐在歌廳的后院,看著落日的余暉灑在墻上。葉子在微風中沙沙作響,空氣中彌漫著桂花的香氣。
"小馮,你有沒有想過,將來要做什么?"她突然問道。
我認真地思考了一下:"現在這樣挺好的,有工作,有...有您的指導,我很滿足。”
她笑了,眼角的皺紋在落日的映照下顯得格外溫柔:"你才三十出頭,應該有更大的夢想。"
"其實...我一直想開一家自己的修理店。"
我猶豫著說出了埋藏已久的想法,"利用我在機械廠學到的技術,修理家電、自行車之類的。"
"這是個好主意。"她的眼睛亮了起來,"深圳發展這么快,家電越來越多,市場肯定不小。"
我們開始認真討論這個可能性,她提出了許多實用的建議,甚至說愿意投資幫我起步。在她的鼓勵下,我感到一種久違的熱情在心中燃起。
就在這樣的日常交流和相互扶持中,我們的關系在不知不覺間發生了質變。一天晚上,送她回家后,在門口道別時,她突然踮起腳尖,輕輕吻了我的臉頰。
"晚安,小馮。"她的聲音中帶著一絲羞澀,迅速轉身進了門。
我站在原地,感覺臉頰上那個吻的溫度久久不散,心跳快得像是要蹦出胸膛。
那之后,我們心照不宣地成為了情侶,雖然在員工面前依然保持著老板和職員的關系,但私下的相處更加親密了。我們會在休息日去海邊散步,會一起去看電影,甚至計劃著去北京看看長城。
在這段感情中,年齡差距似乎不再是問題。她的成熟與智慧與我的朝氣與忠誠互相補充,讓我們在一起時感到無比契合。
"小馮,你真的不介意我比你大那么多嗎?"有一次,她靠在我懷里,輕聲問道。
"在我眼中,您永遠美麗。"我親吻著她的發絲,真誠地回答。
她笑著搖搖頭:"油嘴滑舌。"但眼中滿是幸福的光芒。
然而,幸福的背后,我時常能捕捉到她眼中一閃而過的憂慮,尤其是在談到未來規劃時。每當我想進一步了解她的過去,她總會巧妙地轉移話題。我尊重她的選擇,相信她會在準備好的時候告訴我一切。
03
轉眼間,我來到深圳已經一年多了。這座城市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日新月異,高樓大廈如雨后春筍般崛起,街頭巷尾到處是南來北往的打工者。
隨著彼此感情的深入,我和蘇雅麗的關系在歌廳里已經不是秘密。大多數員工都表示祝福,但也有人在背后議論紛紛。
"她都快做你媽了,你圖什么?"一個新來的服務員曾這樣問我。
"感情不是用年齡來衡量的。"我平靜地回答,心里卻因為這樣的質疑而感到一絲不適。
蘇雅麗似乎對外界的眼光毫不在意,但我能感覺到,每當有陌生人用異樣的眼光看著我們時,她的手會不自覺地握緊我的,仿佛在尋求某種確認。
"別在意他們的眼光。"一次散步回來,看她心事重重,我安慰道。
"我不是在意別人怎么看。"
她停下腳步,認真地看著我,"小馮,我只是在想,我們這樣,對你公平嗎?你還年輕,應該找個年齡相仿的姑娘,組建家庭,生兒育女..."
"您就是我想要的一切。"
我打斷她,堅定地說,"我不在乎別人怎么想,也不需要所謂的'正常'人生軌跡。遇見您,是我這輩子最大的幸運。"
她的眼中泛起淚光,輕輕依偎在我懷中。那一刻,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踏實和確定。
然而,生活從不會一帆風順。春節將至,我接到了老家的電話,父親病倒了,情況不太樂觀。
"你得回去看看。"聽聞此事,蘇雅麗立刻幫我買了最早的火車票,還塞給我一個厚厚的信封,"帶上這個,醫藥費別省。"
我感激地接過信封,卻在看到里面厚厚一疊錢時震驚了:"這太多了,我不能..."
"別廢話,趕緊收拾東西吧。"她打斷我,語氣不容拒絕。
回到北方的家鄉,一切都顯得那么熟悉又陌生。父親的病情比想象中嚴重,需要長期治療。同時,我也感受到了家人對我在深圳生活的好奇和關切。
"聽說你在歌廳上班?那地方正經嗎?"母親擔憂地問。
"很正經,老板是個特別好的人。"我答道,不知該如何向保守的父母解釋我和蘇雅麗的關系。
在家鄉待了一個月,父親的病情終于穩定下來。臨行前,母親拉著我的手,欲言又止:"兒子,媽不管你在外面做什么,但要記得,終究要成家立業的..."
面對母親的期盼,我只能沉默地點頭。火車駛向南方的途中,我的心情異常復雜。我愛蘇雅麗,這一點毋庸置疑,但家人的期望和社會的眼光,確實像一塊石頭壓在心頭。
回到深圳后,蘇雅麗明顯察覺到了我的心事。一天晚上,她主動提起:"是不是家里人對我們的事有看法?"
我猶豫了一下,最終點了點頭。
她苦笑一聲:"我理解,換做是我,可能也接受不了自己的兒子找個比自己還大的女人。"
"不是您的問題。"我急忙解釋,"是我沒有勇氣告訴他們真相。"
她沉默了一會,然后輕聲說:"小馮,或許我們應該給彼此一些空間和時間,好好想想。"
那段時間,我們之間的關系微妙地變化著。工作中依然合作默契,私下的交流卻減少了。她似乎在有意疏遠我,而我,被內心的矛盾折磨著,也不知該如何打破這種局面。
直到一個周末的早晨,我在歌廳后院發現她獨自坐在長椅上,手中拿著一張照片,神情哀傷。
"蘇姐,您還好嗎?"我輕聲問道,自從回來后,我開始稱呼她為"蘇姐",而不是"蘇老板"。
她抬頭看我,眼中有淚光閃爍:"今天是他的忌日。"
我在她身旁坐下,默默地陪伴著她。風吹過,帶來遠處傳來的歌聲和笑語。
"小馮,我有件事一直沒告訴你。"
過了很久,她突然開口,"我其實...我不只是個歌廳老板。"
我感到心跳加速:"您是指?"
她深吸一口氣,似乎下定了決心要說出什么重要的事情,然而就在這時,一個服務員急匆匆地跑過來。
"蘇老板,門口有人找您,說是老相識。"
她的表情瞬間變得復雜,先是驚訝,繼而是一絲不易察覺的恐慌,最后又恢復了平靜。
"知道了,我這就來。"她站起身,對我說,"改天再聊。"
望著她遠去的背影,我心中充滿疑惑。在那之后,她變得更加沉默,時常獨自一人坐在辦公室里,神情凝重。我想問,卻不知如何開口。
幾天后,她突然叫我去她的住處。推門進去,發現她已經收拾好了一個小行李箱。
"小馮,我得出趟遠門,歌廳這邊就交給你了。"她說話的語氣很平靜,但眼神卻異常堅定。
"您要去哪?去多久?"我焦急地問。
"不會太久,最多兩周。"她安撫地握住我的手,"我處理些舊事,回來就告訴你一切。"
那兩周是我人生中最漫長的日子。白天我機械地處理著歌廳的事務,晚上則輾轉反側,擔心著她的安危。她偶爾會打個電話回來,語氣平淡地詢問歌廳的情況,卻對自己的去向只字不提。
直到第十六天的傍晚,她終于回來了。推開歌廳的門時,我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剪短了長發,整個人看起來年輕了許多,但眼神中卻多了幾分疲憊。
"蘇姐!"我情不自禁地上前抱住她。
她輕輕拍了拍我的背,然后推開我,環顧四周:"歌廳看起來不錯,看來你管理得很好。"
"都是您教得好。"我回答,心中卻有千言萬語想說。
那晚營業結束后,她邀請我去她家。推開門,發現屋內擺設有了微妙的變化——墻上多了幾幅新的照片,角落里多了一個上鎖的大箱子。
"坐吧。"她為我倒了杯茶,自己則拿了杯白酒,一飲而盡。
"小馮,我回北方去了。"她直視著我的眼睛,"見了些老朋友,處理了些舊事。"
我點點頭,耐心等她繼續。
"你可曾想過,為什么一個文工團的普通演員,能在深圳開得起這么一家歌廳?"她突然問道。
這個問題我確實思考過,但從未深究,只當是她前夫留下的撫恤金足夠多。
她苦笑了一下:"其實,我的前夫并不是普通軍人,他..."她頓了頓,"算了,這些以后再說。重要的是,我現在終于解決了那些困擾我多年的問題,可以真正地開始新生活了。"
她的話語中透露出某種解脫,但我知道,她依然保留著很多秘密。
"小馮,你還愿意和我在一起嗎?盡管我比你大那么多,還有這么多你不知道的過去?"她直視著我,眼中帶著前所未有的脆弱和期待。
我毫不猶豫地握住她的手:"無論您有什么樣的過去,我只在乎與您共同的未來。”
她的眼中涌出淚水,緊緊抱住了我。那一刻,我感到我們之間的隔閡終于被打破,一種更深層次的親密在我們之間建立起來。
"小馮,我們結婚吧。"松開懷抱后,她突然說道。
我愣住了,沒想到求婚的話會從她口中說出。在我的設想中,應該是我單膝跪地,為她戴上戒指。
"您是認真的嗎?"我驚喜地問。
"從沒有這么認真過。"她笑著說,"我已經錯過了太多,不想再等了。"
"那我的回答是,愿意!"我激動地回應,心中充滿了幸福。
就這樣,我們決定步入婚姻的殿堂。盡管這個決定來得有些突然,但在經歷了這么多波折后,我們都明白彼此的心意已經堅定不移。
面對家人的反對和社會的異樣眼光,我們選擇了自己的幸福。我寫信告訴父母我的決定,雖然沒有得到祝福,但也沒有遭到強烈反對。他們只是在信中表達了擔憂和不解,最終還是尊重了我的選擇。
"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看法。"
蘇雅麗摟著我的肩膀說,"人生短暫,最重要的是活得真實。"
04
婚禮定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周日。考慮到各種因素,我們決定不辦得太鋪張,只邀請了歌廳的員工和幾個要好的朋友參加。
婚禮前一周,一切準備工作都在有序進行。這天下午,我正在布置婚房,蘇雅麗進來告訴我,她去趟銀行,處理些資金事宜。
"很快回來。"她在我額頭上輕吻一下,轉身離開。
我繼續忙著貼喜字、鋪床單。不知過了多久,聽到門鈴響起,以為是她回來了,便快步去開門。
門外站著三個陌生人,兩男一女,穿著整齊的西裝,表情嚴肅。
"請問您是馮國強先生嗎?"為首的中年男子問道。
"是的,有什么事嗎?"我警惕地回答。
"我們是蘇女士的老朋友,聽說她要結婚了,特地來道賀。"那人彬彬有禮地說,但眼神中卻透著一絲銳利。
我猶豫了一下,還是請他們進來坐。他們環顧著簡陋卻溫馨的婚房,眼神中帶著探究。
"蘇女士不在家嗎?"那位女士問道。
"她去銀行了,應該很快就回來。"我回答,同時泡了茶招待他們。
氣氛有些尷尬,他們似乎對我很感興趣,不斷詢問我的家鄉、工作和與蘇雅麗相識的經過。我如實回答,卻總覺得他們的提問像是某種審視。
約莫半小時后,蘇雅麗回來了。推開門看到客廳里的三人,她的臉色瞬間變得蒼白,手中的包也滑落到地上。
"你們...怎么找到這里的?"她的聲音有些發抖。
"蘇總,好久不見。"那位中年男子站起身,語氣中帶著一絲諷刺,"沒想到您在這里生活得這么...樸實。"
蘇雅麗迅速調整情緒,走到我身邊,握住我的手:"小馮,這是我以前的一些...同事。"
"同事?"那位女士笑了,"蘇總,您也太謙虛了。"
房間里的氣氛越發緊張,我能感覺到蘇雅麗的手在微微顫抖。
"有什么事,我們私下談。"蘇雅麗強作鎮定地說。
中年男子搖搖頭:"不必了,我們只是來提醒您,有些賬,遲早要算的。婚禮當天,我們一定再來祝賀。"
說完,三人起身離開,臨走前,那位女士意味深長地看了我一眼:"年輕人,希望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關上門后,蘇雅麗癱坐在沙發上,臉色慘白。
"蘇姐,他們到底是誰?"我焦急地問,"他們是來找麻煩的嗎?"
她深吸一口氣,勉強笑了笑:"沒什么,就是一些舊事的糾葛,別擔心,我會處理好的。"
盡管她這樣說,但從那天起,她的精神狀態明顯變差了,常常心不在焉,夜里也睡不安穩。有幾次,我半夜醒來,發現她坐在窗邊,望著遠處發呆。
婚禮前一天,歌廳暫停營業,我們忙著最后的準備工作。員工們幫忙裝飾大廳,空氣中洋溢著喜悅的氣氛。蘇雅麗似乎也漸漸放下心事,臉上重新綻放出笑容。
"明天,我就是名副其實的馮太太了。"她握著我的手,眼中閃爍著幸福的光芒。
我緊緊回握她的手:"是的,從此以后,我們一起面對一切。"
婚禮當天陽光明媚,我早早穿上新買的西裝,等待著這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刻。蘇雅麗穿著簡潔優雅的米色旗袍,雖然已過中年,但在我眼中,她依然美麗動人。
簡單而溫馨的儀式在歌廳舉行,來賓們送上真誠的祝福。然而,就在我們交換戒指的那一刻,大門被推開,那三個"老朋友"走了進來,身后還跟著幾個陌生人。
全場的氣氛瞬間凝固。蘇雅麗的手在我掌心顫抖,臉上的血色迅速褪去。
"抱歉打擾各位。"
中年男子環顧四周,聲音洪亮,"我們只是來見證這對'佳偶'的結合。"
他的語氣中充滿諷刺,在場的賓客面面相覷,不明白發生了什么。
"請你們離開。"我上前一步,擋在蘇雅麗面前。
"年輕人,你知道你娶的是誰嗎?"
那人直視著我,"她可不是什么普通的歌廳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