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人在講“快樂”,他認為一個人只有越快樂,才能越成功。
這是不對的。
嚴重點說這其實是在毒害年輕人。
人在年輕的時候追求快樂,容易滿足,衣食住行,花草樹木,跟人聊天、旅游等等,都會帶來快樂。或者說,只要是享受感官刺激和物欲滿足,人就會快樂。
快活啊,反正有大把的時光。多少人以“活在當下”的名義“今朝有酒今朝醉”,但一個沒有家庭條件和遠見的人,其收獲永遠是痛苦居多。
必須承認,快樂是人生的宗旨。
人生本來是苦海,我們畢生的努力都是在求離苦得樂。如果不追求快樂,那我們還要追求什么呢?
但是,從無數前人的經驗看,從身邊人的例子來說,快樂是需要條件的。
對普通出身的人而言,他如果是在20歲到30歲之間過得很舒服很享受,那他到了40歲的時候估計就很難受了。其實不只是普通人,比如我們都知道的那句話:
命運饋贈的禮物背后,都標好了價格。
要知道人生是有階段性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你前面做了,后面會有因果關系。究竟是年輕時候努力奮斗好,還是到年老的時候奮斗好?這是一個問題。
當然,奮斗并不意味著苦哈哈,過得很緊張,這里有個平衡的問題。反正我的體會是工作和生活難以分開,相比40歲之后的奮斗,還是40歲之前的奮斗更劃算。
快樂少怎么辦?
苦中作樂吧,人只能是自我調整。比如你工作很辛苦,壓力很大,問題很多,周圍的人際關系也不好,內心很苦悶,不知該怎么辦。
這個時候沒有什么神仙給你幫助,沒有妙招,或許有些人可以通過心理技巧來麻醉你,讓你暫時忘卻一切,但這就像酒醉——醒來后其實更加難受。
曾有年輕人問一個企業家請教快樂的問題,他的意思是工作太辛苦,人生苦多樂少,那個企業家就告訴他三句話:
你說快樂少了一點,可能你少了一點,你太太就多一點。犧牲你一個,顧了你全家,你應該高興。因為如果你的收入不能增加你家人的快樂就叫做窮快樂。
想必每個成年人都能理解這三句話。經濟是家庭的基礎,沒有物質財富的支撐,不管是快樂還是幸福都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