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命運就像田間的種子,你永遠不知道什么時候會發芽"——這句話在農村流傳已久,我卻從未想過它會以如此戲劇性的方式在我身上應驗。現在的社會,城市繁華喧囂,農村則日漸凋零,但總有人逆流而上,從城市回歸田園。我就是其中之一,卻在平凡的土地上,遇見了最不平凡的重逢。
那是個普通的秋日清晨,我正在地里忙著收獲今年的有機大米。三年前,我放棄了城市里年薪三十萬的金融工作,回到小山村開始了新型農業的嘗試。從外人看來是"瀟灑歸隱",但只有我知道其中的艱辛和掙扎。
"老李,縣里領導今天要來咱村調研,你那片有機稻田被列為參觀點了!"村主任騎著電動車,遠遠地沖我喊道。
我擦了擦額頭的汗水,有些無奈:"主任,您早說啊,我好收拾一下。這一身泥巴,見領導多不像話。"
"來不及了,半小時后就到。你把地里情況準備一下,能說會道的,給咱村爭口氣!"主任說完,風風火火地走了。
我嘆了口氣,簡單收拾了一下,換上相對干凈的衣服。作為村里為數不多的返鄉創業青年,這種"被展示"的經歷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但今天不知為何,心里總有種莫名的不安,像是有什么特別的事情將要發生。
果然,半小時后,一隊黑色轎車緩緩駛入村口。我站在田埂上,遠遠望去,幾個西裝革履的男人率先下車,然后是幾位穿著樸素但氣質不凡的中年人。最后,一位身著藏青色套裝的女性從車上走下來——年輕,干練,舉手投足間自帶一種讓人無法忽視的氣場。
當她摘下墨鏡,我的心跳瞬間停滯。那張臉,那雙眼睛,盡管歲月流轉,但我絕不會認錯——她是林雨晴,我的初戀,也是十年前不告而別的那個人。
我站在原地,動彈不得。時光仿佛在這一刻凝固,眼前的景象與記憶中的影像重疊:十八歲那年夏天的校園,她靠在櫻花樹下等我,青澀的笑容如同四月的風。而現在,她穿著職業套裝,身后跟著一隊隨行人員,眼神中的青澀早已被成熟與堅定所替代。
縣委書記?林雨晴?這兩個身份在我腦海中怎么也無法聯系到一起。我們分開時,她還只是個懵懂的大學生,夢想著成為一名記者。十年過去,她不僅放棄了當初的夢想,還成為了一個縣的最高領導?
村主任熱情地迎上去,介紹著我們村的情況。人群逐漸向我的方向移動,我的心跳越來越快。她會認出我嗎?如果認出來,她會有什么反應?我是該假裝不認識,還是主動打招呼?
"這位就是我們村的李曉陽,北大畢業,放棄大城市高薪工作回鄉創業的典型。他的有機農業項目已經帶動了周邊三十多戶農民增收!"村主任的介紹把我推到了風口浪尖。
一雙熟悉而陌生的眼睛直直地望向我,我們的目光在空中相遇。她的瞳孔微微擴大,嘴唇輕輕顫抖,但很快就恢復了職業性的平靜。
"李...先生,你好。聽說你的項目很有特色,能為我們介紹一下嗎?"她的聲音依然清脆,但多了幾分沉穩。
我強迫自己冷靜下來:"林書記好,各位領導好。我們這個項目..."
我機械地介紹著項目情況,但大腦卻一片混亂。她是裝作不認識我?還是真的已經忘記了我?亦或是因為公開場合不便相認?無數個問題在我腦海中盤旋,但現實中的我卻只能保持著表面的鎮靜,繼續著這場荒謬的"初次見面"。
當我們沿著田埂走向實驗田時,她突然放慢腳步,與我并肩而行,低聲問道:"今晚有時間嗎?我們需要談談。"
不等我回答,她已經加快步伐,走向前方等待的村干部。我站在原地,感到一陣眩暈。十年前,她不辭而別;十年后,她以縣委書記的身份歸來,要求與我"談談"。命運的安排,有時候比小說還要離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