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本文為虛構創作,地名人名虛構,請勿與現實關聯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聯網,部分圖片非真實圖像,僅用于敘事呈現,請知悉
"不可能!這絕對不可能是我媽的房子!"
李剛的拳頭重重砸在桌子上,茶杯里的水都跳了起來。
對面的中年律師推了推眼鏡,語氣平靜:
"李先生,所有法律文件都顯示,這處四合院的產權人確實是劉淑芬女士。"
"荒謬!我媽二十年前就已經癡呆了“
”她連自己兒子都認不清,怎么可能在北京有套價值千萬的房子?"
李剛指著輪椅上目光呆滯的老人,聲音因憤怒而顫抖。
就在這時,一直沉默的劉淑芬突然抬起頭,眼神異常清明:
"小柜子...第三個抽屜...有他的照片..."
律師和李剛同時愣住了。
"媽,你說什么?"李剛蹲下身,難以置信地看著母親。
劉淑芬的眼神又恢復了往日的茫然,仿佛剛才那一瞬的清醒只是錯覺。
臨沂市第六中學的辦公室里,李剛疲憊地批改著學生的試卷。
他是這所普通中學的化學老師,已經工作了十五年,教過的學生無數,卻始終只是個普通教師。
"剛子,又要回去照顧阿姨了吧?"同事王明遞給他一杯熱茶。
李剛點點頭,看了眼手表:"快五點了,我媽一個人在家,得趕緊回去。"
"真不容易啊,照顧了二十年,換了誰都受不了。"王明感嘆道,"你嫂子當年..."
"別提她了。"李剛打斷了同事的話,臉上閃過一絲苦澀。
十年前,妻子顧芳因無法忍受照顧癡呆婆婆的壓力,在一個雨夜收拾行李離開了,至今杳無音信。
李剛騎著電動車穿過臨沂的街道,路過一家醫院時,習慣性地減慢速度。
就是在這家醫院,二十年前,他的人生軌跡被徹底改變。
那時他剛大學畢業,滿懷憧憬地準備去省城工作。
然而母親突發腦溢血,送醫后雖然保住了性命,卻被診斷出早發性阿爾茨海默癥。
短短幾年,劉淑芬從一個能干的中年婦女變成了需要人照顧的癡呆老人。
他放棄了省城的工作機會,留在家鄉。
每天往返于學校和家之間,日復一日地照顧著母親。
推開家門,熟悉的消毒水氣味撲面而來。李剛輕車熟路地換好鞋,走進客廳。
"媽,我回來了。"他輕聲說道,盡管知道母親可能聽不懂。
劉淑芬坐在輪椅上,目光空洞地望著窗外。
已經六十五歲了,但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老了許多。
早年的病痛和長期的藥物治療讓她的身體每況愈下。
李剛走到母親面前,蹲下身子檢查她的尿袋和輸液管。
這些年,他已經學會了很多護理知識,幾乎可以當半個護工了。
"今天過得怎么樣?護工阿姨有按時給你翻身嗎?"
李剛一邊檢查一邊輕聲詢問,盡管得不到回應,但他已習慣了這種單向交流。
然而,就在他準備起身去廚房準備晚餐時,一個意外的聲音讓他僵在了原地。
"今天...是幾號?"
李剛猛地回頭,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母親正直直地看著他,眼神比往常清明得多。
"媽...你說什么?"
"今天是幾號?"劉淑芬又重復了一遍,聲音虛弱但清晰。
李剛感到一陣眩暈。這是二十年來,母親第一次說出如此清晰、有邏輯的句子。
"今天是5月15日,星期三。"他顫抖著回答。
劉淑芬點點頭,似乎在思考著什么,然后又說道:"我的房子...北京的房子..."
"什么房子?媽,你在說什么?"
"北京...西城區...胡同里的房子..."劉淑芬的聲音斷斷續續,但語氣堅定,"鑰匙...我的紅裙子口袋里..."
李剛不知所措,母親從未提過在北京有房子。
他們家祖祖輩輩都在山東,父親生前是個普通工人,母親曾在紡織廠工作。
北京對他們家來說,是個遙遠的地方。
"媽,你可能記錯了,我們家沒有北京的房子。"
劉淑芬搖搖頭,突然變得激動起來:"有!胡同...四合院...紅色的大門..."
李剛不知道該如何回應。
母親的癥狀中常有幻覺和錯亂記憶,這可能只是癡呆癥的另一種表現。
然而,他從未見過母親如此堅定、如此清醒的時刻。
"好,媽,我知道了。你先休息,我去做飯。"他輕聲安撫道,但內心已經掀起了波瀾。
晚上,當護工阿姨來接班時,李剛向她詢問了白天母親的情況。
"劉阿姨今天特別不一樣,"護工皺著眉頭說,"本來一直很安靜的,突然就開始念叨北京、房子之類的,還指揮我翻她的舊衣服。"
李剛心頭一緊:"她找到什么了嗎?"
護工搖搖頭:"沒有,我以為她又犯糊涂了,就沒當回事。"
送走護工后,李剛站在母親的臥室前,猶豫了一下,還是推門走了進去。
劉淑芬已經睡著了,呼吸均勻而平靜。
李剛輕手輕腳地走到衣柜前,打開了裝滿母親舊衣服的抽屜。
這些衣服大多是二十多年前的款式,有些已經泛黃變舊。
他翻找著,突然在一件紅色連衣裙的口袋里,摸到了一個硬物。
掏出來一看,是一把銹跡斑斑的老式鑰匙,下面還壓著一張泛黃的紙條。
紙條上寫著一個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德勝門內大街XX號院。
李剛的手開始顫抖。這不可能是巧合。
難道母親真的在北京有房子?
可是為什么從來沒有人知道?
父親生前也從未提起過。
他拿出手機,搜索這個地址。
結果顯示,這是北京一處老胡同區域,因為靠近知名學校,近年來房價飆升,即使是老舊的四合院也價值不菲。
李剛一夜未眠,腦海中閃過無數個疑問和假設。
第二天清晨,他決定再次嘗試與母親交流。
"媽,關于你昨天說的北京房子,能告訴我更多嗎?"他小心翼翼地問道。
劉淑芬看著他,眼神時而清明時而迷茫:"要去...必須去北京...有東西...要拿回來..."
"什么東西,媽?"
"重要的...東西..."劉淑芬的聲音變得急促,"不能讓他們...找到..."
"誰是'他們'?"
但劉淑芬似乎又陷入了混沌狀態,不再回應他的問題。
李剛陷入了兩難。一方面,理智告訴他這可能只是母親的妄想;
另一方面,鑰匙和地址的存在又不得不讓他懷疑這背后有更復雜的故事。
他給學校請了一周假,告訴同事自己要帶母親去北京看專科醫生。
事們都露出了同情的眼神,有人甚至含蓄地勸他不要浪費錢,老年癡呆是無法治愈的。
"剛子,我知道你孝順,但你也該為自己考慮考慮了,"王明在辦公室角落小聲說,"你都四十歲了,還一個人照顧老母親,這樣下去什么時候是個頭啊?"
李剛苦笑了一下:"先帶我媽去北京看看再說吧。"
他沒有告訴任何人真正的目的。
即使最親近的朋友,聽說他要驗證一個癡呆老人關于神秘房產的"幻想",恐怕也會把他當成瘋子。
北京西站人頭攢動,李剛推著輪椅上的母親,艱難地穿過擁擠的人流。
十幾個小時的火車旅程讓他疲憊不堪,但母親卻異常安靜,目光不停地在周圍環境中搜尋著什么。
"您好,去西城區德勝門內大街,多少錢?"李剛攔下一輛出租車,詢問司機。
"八十左右吧,要看具體哪個胡同。"司機熱情地幫忙把輪椅折疊起來,放進后備箱。
車子駛入北京的街道,高樓大廈鱗次櫛比。
李剛透過車窗觀察著這個陌生的城市,內心充滿了不確定。
他從未來過北京,對這里的一切都感到新奇又陌生。
然而,令他驚訝的是,母親卻表現出奇怪的熟悉感。
當路過某些標志性建筑,她都會微微前傾身體,眼神變得專注。
"前面...左轉..."當車輛接近目的地時,劉淑芬突然出聲指引。
司機和李剛都吃了一驚。
"阿姨說得沒錯,確實是要左轉。"司機驚訝地說,"阿姨以前住這兒?"
李剛含糊地應了一聲,內心的震驚難以言表。
母親怎么會知道路線?
難道她真的曾經在這里生活過?
按照地址,他們來到了一條保存完好的老胡同。
胡同口有門衛把守,司機告訴他們這一帶因為學區房的緣故,即使是老舊的四合院也價值連城。
"您好,我們想找這個地址。"李剛出示了紙條上的地址。
門衛仔細看了看,搖搖頭:"這院子很久沒人住了,你們找誰?"
"我...我母親說她在這里有房子。"李剛猶豫地回答。
門衛上下打量了他們一番,目光在劉淑芬身上停留了幾秒:"你母親叫什么名字?"
"劉淑芬。"
門衛的表情突然變了,似乎吃了一驚:"你等一下,我打個電話。"
李剛和母親在胡同口等了將近二十分鐘。
這期間,劉淑芬的情緒明顯激動起來,她不停地用手指向胡同深處,嘴里念叨著什么。
終于,一個白發蒼蒼的老人在門衛的陪同下走了出來。
他穿著整潔的中山裝,看上去至少有八十多歲了。
老人看到輪椅上的劉淑芬,臉色突然變得蒼白,步伐也變得蹣跚。
他快步走到輪椅前,彎下腰仔細端詳劉淑芬的臉。
"真的是你...淑芬..."老人的聲音顫抖著,眼中竟然泛起了淚光。
李剛警覺地站到母親身邊:"您是?"
老人直起身子,深吸一口氣:"我是胡同居委會的張主任,負責這一片區域二十多年了。你母親...確實在這里有房產。"
李剛感到一陣眩暈。直到此刻,他才真正開始相信母親的話不是幻想。
"可以帶我們去看看嗎?"
張主任點點頭,轉身帶路。
穿過曲折的胡同,他們來到一處看似普通但保存完好的四合院前。
紅漆大門已經褪色,門前的石獅子卻依然莊嚴地守衛著這座沉默多年的院落。
"就是這里,"張主任指著大門說,"你有鑰匙嗎?"
李剛掏出那把銹跡斑斑的鑰匙,手微微發抖。
他試著插入門鎖,轉動了幾下,鎖啪的一聲開了。
厚重的紅木大門吱呀一聲打開了,一股塵封已久的氣息撲面而來。
院子里的植物已經長得雜亂無章,但整體結構依然完好。
正房、廂房、抱廈一應俱全,是一座典型的北京四合院。
"這...這真的是我母親的房子?"李剛不敢相信。
張主任點點頭:"產權確實是劉淑芬的名字,自1989年登記至今,從未變更過。"
李剛推著輪椅,小心翼翼地穿過雜草叢生的院子,來到正房門前。
又是一把老鎖,同樣被鑰匙輕松打開。
屋內的陳設保存得很完好,只是蒙上了厚厚的灰塵。
家具是典型的80年代末風格,墻上掛著一些褪色的照片,但因為光線昏暗,看不清上面的人物。
劉淑芬在輪椅上變得異常興奮,她指揮著李剛推她到西廂房。
"媽,你想去哪里?"
"柜子...柜子里..."劉淑芬急切地說。
西廂房比正房小很多,像是書房或者客房。
角落里有一個老式衣柜,看上去年代久遠但做工精良。
劉淑芬指著衣柜,聲音突然變得無比清晰:"第三個抽屜,有個暗格。"
李剛依言拉開第三個抽屜,里面空空如也。
他仔細檢查著抽屜內部,終于在底部發現了一個微小的凹槽。
輕輕按下去,抽屜底板竟然彈了起來,露出一個隱藏的暗格。
暗格里躺著一個紅木盒子,上面有精致的雕花和一個看起來十分復雜的密碼鎖。
李剛小心翼翼地取出盒子,放在母親面前:"媽,這是什么?"
劉淑芬的雙手顫抖著撫摸盒子,然后開始撥動密碼鎖的轉輪。
她的動作雖然緩慢,卻異常精準,仿佛這組密碼已經在她心中刻了幾十年。
咔噠一聲,盒子開了。
"張主任,您認識我母親?"李剛一邊推著輪椅穿過院子,一邊小心翼翼地問道。
紅木盒子被他暫時放進了背包里,他決定等回到住處再詳細檢查其中的內容。
張主任走在前面,腳步沉穩但明顯帶著緊張:"認識,當然認識。不過有些事情,不是我能說清楚的。"
"這房子...值多少錢?"李剛忍不住問道。
張主任停下腳步,轉過身來:"如今這一帶的四合院,少說也得兩千萬起步。尤其是這所,保存完好,地段又好。"
李剛倒吸一口冷氣。兩千萬?
這個數字對一個普通中學教師來說簡直是天文數字。
"但錢不是最重要的,"張主任意味深長地看了一眼劉淑芬,"重要的是這房子背后的故事和人。"
劉淑芬似乎陷入了某種恍惚狀態,目光游離,時而清醒時而茫然。
離開四合院后,張主任建議他們先去附近一家賓館住下。
"你們舟車勞頓,先休息一晚。
明天我介紹一個人給你們認識,他能解釋更多。"
李剛想問更多問題,但張主任已經匆匆告辭了。
賓館房間不大但干凈整潔。
安頓好母親后,李剛終于有機會打開那個紅木盒子。
當他打開盒子后,拿出里面的東西,手顫抖著說道:“怎么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