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一陣急促的敲門聲打破了李秀蘭家的寧靜。
“李大媽,縣里的專家來了,想看看您家的貓!”村長在門外高聲喊道。
李秀蘭渾濁的眼睛瞬間警覺起來,她擋在小貍面前:“誰也別想帶走我的孩子!”
門外,穿著制服的陌生人低聲交談:“真的假的,不會接到假消息了吧?”
小貍豎起耳朵,金黃的眼睛在昏暗的屋內閃爍著不安的光芒。
“它只是只大點的野貓,跟了我八年了,哪有那么多事!”李秀蘭顫抖著聲音說。
專家二話不說,一把推開擋路的李大媽,直接推門而入……
1.
李秀蘭是第一個發現下雨了的人,她走出屋子,望了望天空,陰云密布,空氣中彌漫著潮濕的氣息。
“今天又下雨,蘿卜該拔了?!崩钚闾m自言自語,她已經一個人生活了十多年,說話也不需要有人回應。
她從堂屋里拿出一個竹簍,戴上草帽,就往自家的菜地走去。
桃源縣這個偏遠的小村子常年潮濕,下雨是家常便飯,對于六十五歲的李秀蘭來說,這樣的天氣讓她的膝蓋隱隱作痛,但蘿卜不等人,再不拔就要爛在地里了。
雨點漸漸大了起來,打在李秀蘭的草帽上,發出沙沙的聲響。她加快了腳步,到了菜地就開始干活。她的動作麻利,幾十年的農活讓她的手上長滿了繭子,但依然靈活。
“快點拔完回去,不然淋感冒了?!崩钚闾m催促著自己。
她的菜地在村子的西邊,靠近一片小樹林。傳說這片樹林里有狐貍精,但李秀蘭從來不信這些。
以前老伴還在的時候,他還會笑話那些傳說故事,說這年頭狐貍精都進城了,哪還有心思待在這窮山溝里迷惑人。
想到老伴,李秀蘭的眼睛濕潤了,不知是因為雨水還是淚水。她的老伴走得突然,前一天還在田里耕作,晚上吃完飯就說頭疼,第二天一早就沒了呼吸。
兒子在廣州打工,趕回來奔喪,住了不到一周又匆匆離開。
李秀蘭拔完最后一棵蘿卜,放進竹簍里,直起腰來活動了一下筋骨。雨下得更大了,她趕緊拿起竹簍往回走。
就在這時,一聲微弱的叫聲吸引了她的注意。
“嗯?是什么聲音?”李秀蘭停下腳步,仔細聽著。
又是一聲,似乎是從不遠處的草叢中傳來的。李秀蘭放下竹簍,向聲音的方向走去。
雨水模糊了她的視線,她用手抹了抹眼睛,借著微弱的光線,在草叢中看到了一團毛茸茸的東西。
“是只貓嗎?”李秀蘭彎下腰,小心地撥開草叢。
那是一只看起來像貓的動物,但比普通家貓大了一倍多,全身濕透了,蜷縮在那里,一條后腿似乎受了傷,不自然地彎曲著。
“哎呀,是只受傷的野貓。”李秀蘭心生憐憫,慢慢伸出手去。
那只“貓”似乎感受到了危險,猛地抬起頭,發出一聲低沉的嘶吼。李秀蘭嚇了一跳,但并沒有退縮。她在農村生活了一輩子,什么野物沒見過,何況只是一只受傷的貓。
“別怕,大媽不會傷害你的。”李秀蘭輕聲說,聲音像哄小孩子一樣柔和。
“貓”警惕地看著她,眼睛在暗處閃著金黃的光芒。李秀蘭慢慢靠近,小心翼翼地把圍裙脫下來,準備包住“貓”。
就在這時,“貓”試圖逃跑,但它的傷腿讓它只能無力地掙扎。李秀蘭一把將它裹在圍裙里,抱了起來。
“好重啊,你這小家伙吃了多少老鼠?”李秀蘭笑著說,感覺懷里的動物至少有十來斤重。
“貓”在圍裙里掙扎,但很快就沒了力氣,只是發出低低的嗚咽聲。
“別怕,帶你回家,給你包扎一下傷口。”李秀蘭說著,一手抱著“貓”,一手提著竹簍,頂著大雨往家走。
回家的路上,她遇到了村里的王老頭。王老頭撐著一把破舊的油紙傘,看見李秀蘭抱著個大包袱,好奇地問道:
“秀蘭,這大雨天的,你抱的什么東西?”
“撿了只受傷的野貓,帶回去看看能不能救活。”李秀蘭答道。
王老頭湊近看了看,倒吸一口涼氣:“這么大的貓?你小心點,別是山上下來的什么妖怪?!?/p>
李秀蘭笑了:“老糊涂了你,現在是什么年代了,還信這些?!?/p>
王老頭搖搖頭:“不是,我是說這貓太大了,像是野物,小心咬了你?!?/p>
“沒事,它受傷了,沒力氣咬人?!崩钚闾m不以為意,繼續往家走。
王老頭在后面喊:“有事叫我啊,我就住隔壁!”
李秀蘭擺擺手,消失在雨幕中。
2.
回到家,李秀蘭小心地把“貓”放在廚房的角落里,那里有一堆干凈的稻草,她平時用來引火的。
“貓”蜷縮在稻草上,警惕地看著李秀蘭的一舉一動。
李秀蘭先去放下竹簍,脫掉濕衣服換上干的,然后生火燒水。水燒開后,她找出一塊干凈的布,打濕后回到“貓”身邊。
“讓大媽看看你的傷?!崩钚闾m輕聲說,慢慢靠近。
“貓”低吼一聲,表示抗議,但沒有攻擊她。李秀蘭小心地用濕布清理它的傷腿,發現是一處骨折,還有幾處皮外傷,血已經凝固了。
“誰把你傷成這樣?野狗還是別的什么?”李秀蘭一邊詢問,一邊仔細查看傷口。
“貓”只是盯著她,沒有回應。
李秀蘭嘆了口氣:“看來得找趙大夫來看看,他懂獸醫?!?/p>
她找來一些干凈的布條,簡單地給“貓”的傷腿做了固定,然后從廚房找出一碗剩飯和一小塊咸魚,放在“貓”面前。
“先吃點東西,明天我去找趙大夫。”
“貓”聞了聞食物,慢慢地吃了起來。李秀蘭坐在旁邊,看著它吃完,然后疲憊地閉上了眼睛。
“你就叫小貍吧,看你這一身斑斑點點的毛色,像只小貍貓?!崩钚闾m給它取了名字,雖然她不確定這只“貓”是否能聽懂。
離開廚房前,李秀蘭又看了一眼蜷縮在稻草上的“小貍”,心中涌起一股久違的溫暖。自從老伴走后,兒子又常年在外,家里太過冷清,現在多了這么個小生命,也算是有個伴了。
“晚安,小貍?!崩钚闾m輕聲說,關上了廚房門。
第二天一早,李秀蘭去找了村里的趙大夫。趙大夫是村里唯一的獸醫,主要給豬牛羊看病,但貓狗的小病小災也能處理。
“趙大夫,我昨天在菜地附近撿了只受傷的野貓,你有空來看看嗎?”李秀蘭站在趙大夫家門口喊道。
趙大夫正在院子里喝茶,聞言放下茶杯:“什么傷?嚴重嗎?”
“后腿骨折了,還有幾處皮外傷。”
“行,我拿了藥箱跟你去看看。”趙大夫進屋拿了醫藥箱,跟著李秀蘭回家。
到了李秀蘭家,趙大夫直接去了廚房。打開門時,“小貍”立刻警覺起來,發出低沉的嘶吼。
“喲,這貓不小啊。”趙大夫驚訝地說,仔細打量著“小貍”。
“是只野貓,比家貓大些?!崩钚闾m解釋道。
趙大夫蹲下身,小心地靠近“小貍”:“別怕,我是來幫你的?!?/p>
“小貍”一直盯著趙大夫,但沒有攻擊。趙大夫熟練地檢查了“小貍”的傷腿,然后從藥箱里拿出工具,開始處理傷口。
“骨折不算太嚴重,我給它打個夾板,再打一針消炎針?!壁w大夫說,“不過,李大媽,這貓有點像…”
“像什么?”李秀蘭問。
趙大夫搖搖頭:“沒什么,可能是我看錯了。就是覺得它長得有點像貍貓,但又不太一樣?!?/p>
“貍貓?就是那種會偷雞的?”
“嗯,但普通貍貓沒這么大,可能是我看錯了?!壁w大夫含糊地說。
處理完傷口,趙大夫囑咐道:“這藥每天給它吃一次,傷腿不要碰水,大概一個月就能好。不過,李大媽,這種野貓養好了最好放生,野性難馴,不適合當寵物?!?/p>
李秀蘭笑了笑:“放不放再說吧,先養好它再說?!?/p>
“也行,那我先走了,有事再叫我。”趙大夫離開了。
接下來的日子,李秀蘭精心照料“小貍”。每天給它換藥,喂食,清理它睡覺的地方。一開始,“小貍”對李秀蘭還很警惕,但隨著時間推移,它開始接受李秀蘭的照顧,甚至允許她撫摸它的頭和背。
3.
一個月后,“小貍”的腿傷基本痊愈,可以慢慢行走了。李秀蘭以為它會離開,但“小貍”似乎已經習慣了這個家,每天只是在院子里溜達,晚上就回到廚房睡覺。
“小貍,你真的不走了?”李秀蘭蹲下身,撫摸著“小貍”的頭,笑著問道。
“小貍”蹭了蹭她的手,發出輕輕的呼嚕聲。
“那就留下來吧,反正我一個人也挺孤單的。”李秀蘭說。
就這樣,“小貍”成了李秀蘭家的一員。它很聰明,從不在屋里排泄,總是到外面的草叢里去。它也不像普通的貓那樣捉老鼠,但李秀蘭的院子里從來沒有老鼠出沒,可能是聞到“小貍”的氣味就嚇跑了。
李秀蘭開始和“小貍”說話,講述自己的生活,兒子的事,已故老伴的事?!靶∝偂彼坪跄苈牰偸前察o地坐在她身邊,偶爾發出呼嚕聲回應。
“小貍,你知道嗎?今天是老頭子的忌日?!币惶焱砩?,李秀蘭坐在院子里,看著滿天星星,對趴在她腳邊的“小貍”說。
“他要是還在,一定會喜歡你。他總說要養只貓來捉老鼠,可惜一直沒養成?!?/p>
“小貍”抬頭看了她一眼,然后輕輕用頭蹭了蹭她的腿。
“你真是個通人性的小東西?!崩钚闾m笑了,眼角有淚光閃動。
隨著時間推移,“小貍”完全康復,比剛來時更加強壯。它的毛色也變得更加鮮亮,斑點清晰可見。李秀蘭發現“小貍”的習性和普通貓有些不同,它不喜歡曬太陽,反而更喜歡在陰涼處休息;它也不玩線球或者逗貓棒,對這些普通貓喜歡的玩具完全不感興趣。
但最大的不同是,“小貍”開始夜出。一開始,它只是在傍晚出去溜達,天黑前就回來。后來,它開始整晚不回家,直到天亮才出現在李秀蘭家門口。
“小貍,你晚上去哪了?”李秀蘭擔心地問,但“小貍”只是蹭蹭她的腿,然后找個角落睡覺。
一天早上,李秀蘭醒來,發現“小貍”不在家里。她有些著急,出門找了一圈,最后在院子里的一棵樹下發現了它?!靶∝偂弊炖锏鹬恢灰巴?,看見李秀蘭,它把兔子放在了她的腳邊。
“這是給我的?”李秀蘭驚訝地問。
“小貍”似乎很滿意,繞著李秀蘭轉了一圈,然后蹲坐下來,眼睛期待地看著她。
“謝謝你,小貍?!崩钚闾m笑著說,彎腰撿起野兔,“今天就吃兔肉燉土豆吧。”
從那以后,“小貍”經常帶回一些獵物,有兔子,有野雞,甚至還有蛇。李秀蘭每次都會煮熟了,分給“小貍”一些,自己吃一些。
村里人開始注意到李秀蘭家的“貓”與眾不同。有人遠遠地看見過“小貍”,覺得它太大了,不像普通的貓;有人聽說它能捕獵野兔,也感到不可思議;還有人說夜里看見它在樹上跳躍,動作矯健得像只小豹子。
“李大媽養的到底是什么貓?”村民們私下議論。
“聽說是野貓,比家貓大一號?!?/p>
“我看像是貍貓,那玩意兒會偷雞?!?/p>
“不會是從動物園跑出來的什么吧?”
這些流言很快傳到了李秀蘭耳中,但她并不在意。在她眼里,“小貍”就是一只特別大、特別聰明的貓,是她生活的伴侶。
“小貍在李秀蘭家已經住了三年,它完全適應了這里的生活。白天它喜歡在院子里曬太陽,或者在李秀蘭的床下睡覺;夜間則外出活動,有時一整晚不回來,但第二天早上一定會出現在門口。
隨著年齡增長,李秀蘭的記憶力開始衰退。一開始只是些小事,比如忘記了放在哪里的鑰匙,或者忘記了剛說過的話。但慢慢地,情況變得嚴重起來。她有時會忘記自己做過的事,有時會把”小貍“錯認成其他動物,有時甚至以為它是自己的孩子。
“小貍,來吃飯了,媽媽給你做了肉丸子?!崩钚闾m有時會這樣叫“小貍”。
4.
村里人見此情景,都說李秀蘭癡呆了。有人同情她,畢竟孤單一人生活不容易;但也有人嘲笑她,說她老糊涂了,連貓都認不出來了。
李秀蘭的兒子李強很少回家,一年也就過年時回來一次,住兩三天就走。他在廣州打工,后來做了小生意,生活忙碌,顧不上遠在湖南的母親。
一次,李強回家過年,看到“小貍”,嚇了一跳。
“媽,這是什么東西?”他指著“小貍”問。
李秀蘭正在做飯,頭也不抬地說:“小貍啊,我養的貓。”
李強走近了些,仔細打量著“小貍”:“這...這哪是貓?。俊?/p>
“小貍”對陌生人的出現感到不安,低聲咆哮。
“別嚇它。”李秀蘭趕緊過來,安撫“小貍”,“它不習慣陌生人。”
李強皺著眉頭:“媽,這東西看著像是野生動物,不是普通的貓。您怎么能養這種東西?”
李秀蘭不高興了:“我養了它五年了,它一直很好,從來沒傷過人。”
李強搖搖頭:“媽,您記錯了,您上次給我打電話說剛養了它三年。再說,這東西看著就危險,萬一傷人怎么辦?”
“小貍不會傷人,它還給我捕獵呢。這樣我都不用買太多肉了,省了不少錢?!崩钚闾m固執地說。
李強無奈,但也不好多說什么。因為他第二天就要回廣州了,實在沒時間處理這事。
離開前,李強對李秀蘭說:“媽,那個'貓'可能不是普通的貓,您要小心一點?!?/p>
李秀蘭不以為然:“養了這么多年了,我還不了解它嗎?”
李強離開后,李秀蘭和“小貍”的生活又恢復了平靜。又過了兩年,“小貍”已經在李秀蘭家生活了五年,它長得更加健壯,毛色也更加鮮亮。
李秀蘭的認知障礙也越來越嚴重,有時會忘記吃過的飯,有時會把“小貍”當成自己的孩子。
村里對李秀蘭的傳言也越來越多,有人說她養的是妖怪,因為沒人見過那么大的“貓”;有人說她癡呆了,養了只野獸還當寶貝;也有人同情她,覺得她孤獨,有個伴也好。
一天晚上,村里養雞的張嬸發現自己的雞少了幾只。最近幾天一直有雞失蹤,她懷疑是狐貍或者黃鼠狼所為,便在雞舍附近設了陷阱。
第二天早上,她聽到雞舍有動靜,拿著棍子去查看。讓她驚訝的是,陷阱里困著的不是狐貍,而是一只她從未見過的大“貓”。
“這是什么東西?”張嬸驚恐地喊道。
她的喊聲引來了幾個鄰居。大家圍著陷阱,議論紛紛。
“這不會是李大媽養的那只'貓'吧?”有人說。
“看著像,我之前遠遠地見過一次?!绷硪粋€人回答。
張嬸生氣地說:“不管是誰的,它偷了我的雞,這筆賬得算清楚?!?/p>
有人提議:“要不報警吧,這東西看著不像普通的貓。”
就在大家爭論時,李秀蘭闖了進來。不知是誰跑去告訴了她,她一聽說“小貍”被困,便急匆匆地趕來了。
“小貍!”李秀蘭看到陷阱里的“小貍”,心疼地叫道。
“小貍”見到李秀蘭,發出了微弱的叫聲,似乎在求救。
“李大媽,這是你家的貓?”張嬸質問道。
李秀蘭點點頭:“是啊,我家小貍。它怎么了?”
張嬸憤怒地說:“它偷了我的雞!最近我家丟了好幾只雞,就是它干的!”
李秀蘭不相信:“不可能,小貍從來不偷東西。它會捕獵野兔和野雞,但不會偷家養的?!?/p>
“那它大半夜在我雞舍做什么?”張嬸反問。
李秀蘭語塞,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5.
村長聽說這事,也趕來了。他看了看陷阱里的“小貍”,皺起了眉頭。
“李大媽,這東西恐怕不是普通的貓。我看它像是野生動物?!贝彘L嚴肅地說。
“它就是貓,我養了它八年了,難道我還不清楚?”李秀蘭固執地說。
村長搖搖頭:“我們得叫專家來看看。這要是保護動物,私自養殖是違法的?!?/p>
李秀蘭急了:“不行!小貍是我的孩子,誰也別想帶走它!”
村長看李秀蘭情緒激動,安撫道:“先把它放出來吧,但您得保證它不再來偷雞?!?/p>
張嬸不滿地嘟囔,但也沒再說什么。大家合力打開陷阱,“小貍”一獲釋就竄到了李秀蘭身邊,警惕地看著周圍的人。
“走,回家?!崩钚闾m領著“小貍”離開了,留下一群議論紛紛的村民。
村長回去后,給縣里的林業局打了電話,報告了這一情況。他擔心這真的是什么保護動物,如果出了問題,全村都會受牽連。
三天后,一支由林業局人員和動物專家組成的團隊來到了村里。
他們首先找到村長,了解情況,然后一起去了李秀蘭家。
李秀蘭正在院子里曬太陽,“小貍”趴在她腳邊打盹。聽到腳步聲,“小貍”立刻警覺起來,發出低吼。李秀蘭也抬頭看到一群陌生人進來,頓時緊張起來。
“李大媽,這些是縣里來的專家,想看看您養的貓?!贝彘L介紹道。
李秀蘭有些不安,護住“小貍”:“看什么看?小貍不喜歡陌生人?!?/p>
專家團隊的領隊上前一步,友好地說:“李大媽,您好,我叫張明,是縣林業局的。我們只是想確認一下這只動物的品種。我們不會傷害它的。”
李秀蘭警惕地問:“你們要做什么?”
張明解釋道:“只是拍幾張照片,如果可能的話,采集一點毛發樣本進行基因檢測。這對了解它的健康狀況也有好處?!?/p>
李秀蘭思考了一會兒,不情愿地點點頭:“可以拍照,但不許碰它?!?/p>
專家們小心翼翼地靠近,開始拍照?!靶∝偂本o緊依偎在李秀蘭身邊,隨時準備逃跑。
拍完照后,一位動物學家對李秀蘭說:“李大媽,能不能告訴我們,這只貓平時的生活習性是怎樣的?”
李秀蘭說:“它喜歡晚上出去活動,白天在家里睡覺。有時會帶回一些獵物,兔子,野雞之類的。”
專家們交換了一下眼神,繼續問:“它會攻擊人嗎?”
李秀蘭搖頭:“從來沒有。它只是不喜歡陌生人靠近?!?/p>
“它吃什么?”一位專家問。
“魚,肉,有時也吃一點蔬菜。它不太喜歡貓糧,我買過,但它不愛吃。”李秀蘭回答。
專家們又問了幾個問題,然后提出想采集一些“小貍”的毛發。李秀蘭猶豫了,但最終同意了,條件是必須由她來采集。
她輕輕地從“小貍”身上拔了幾根毛,遞給專家們。
“謝謝您的配合,李大媽。我們會盡快有結果的。”張明說完,帶著團隊離開了。
離開李秀蘭家后,專家團隊立刻開始分析照片和討論觀察結果。
“這絕對不是普通的家貓,”一位動物學家說,“從體型、毛色和行為習性來看,很可能是豹貓,國家二級保護動物?!?/p>
張明點點頭:“我也這么想。不過還是等基因檢測結果出來再確定。如果真是保護動物,我們就必須采取行動了?!?/p>
他們把毛發樣本送去了實驗室,然后又在村里詢問了一些村民,了解關于李秀蘭和“小貍”的情況。
幾乎所有村民都說李秀蘭對“小貍”視如己出,已經養了八年。但也有人擔心,說那么大的“貓”留在村里不安全,尤其是李秀蘭的記憶越來越不好,可能無法控制它。
6.
一周后,基因檢測結果出來了。專家團隊再次來到村里,這次他們的表情更加嚴肅。他們開了一個小會,然后決定再次前往李秀蘭家。
這次,他們帶上了一些資料和圖片,希望能夠讓李秀蘭明白“小貍”的真實身份。
一陣急促的敲門聲打破了李秀蘭家的寧靜。
“李大媽,縣里的專家來了,想看看您家的貓!”村長在門外高聲喊道。
李秀蘭渾濁的眼睛瞬間警覺起來,她擋在小貍面前:“誰也別想帶走我的孩子!”
小貍豎起耳朵,金黃的眼睛在昏暗的屋內閃爍著不安的光芒。
“它只是只大點的野貓,跟了我八年了,哪有那么多事!”李秀蘭顫抖著聲音說。
專家推門而入,看清小貍的瞬間,倒吸一口涼氣:“李大媽……這可不是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