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隨手翻《資治通鑒》,翻到了一段魏文侯的故事。
重新讀來,突然有了新的感悟:領導給同事升職,絕不是因為同事能力強,而是因為你讓他不放心呀!
跟大家分享一下。
戰國時期,魏文侯面臨一個重要的抉擇:選誰擔任丞相。
他有兩個候選人,一個是翟璜,另一個是魏成。
魏文侯其實心里早有主意,但是,他需要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來堵住朝堂上的悠悠之口,避免被說成有失公平。
于是,他找來自己的重要顧問李克,問道:“我想選一個丞相,你覺得應該選誰?”
李克很聰明,立刻推辭道:“這種事我一個臣子不好插口,還是您自己做決定吧。”
但是,魏文侯哪肯輕易放過他?堅持說道:“你一向聰明,這種事就不要推辭了。”
言外之意,你小子今天不給我說個一二三出來,你別想走。
李克無奈,只好說:“我也不知道該選誰,但我可以給您提供一套選人標準。”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識人五法”。
原句太經典,摘錄一下。
居視其所親,富視其所與,達視其所舉,窮視其所不為,貧視其所不取。
居是其所親:看他平時親近什么樣的人。
富視其所與:富有的時候,看他把錢花在什么地方。
達是其所舉:看他發達時舉薦什么樣的人。
窮視其所不為:他看貧窮的時候,是不是能夠堅持自己的操守。
貧視其所不取:看他貧窮時不做哪些事,是不是有原則和底線。
魏文侯覺得這個理由足夠堵住眾人的非議,便打發李克離開了。
有趣的是,李克剛出門就碰到了另一位候選人翟璜。
翟璜急切地迎上前,詢問李克:“李哥,聽說國君找你商議丞相人選?你們商量出結果了嗎?”
李克沒有對翟璜遮遮掩掩,而是坦誠相告:“大概率是魏成,兄弟你沒戲了!”
翟璜聽后頓時憤憤不平,不滿地說道:“憑什么是他?我哪點比他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