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第二十一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正式啟幕。當天下午,在廣東省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政策包”新聞發布會上,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廣東省廣播電視局聯合發布《關于推動廣東影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下簡稱“廣東影視政策15條”),圍繞打造環珠江口影視產業帶、建立影視創作選題庫、健全影視扶持激勵機制、完善影視產業體系等九個方面提出15項舉措。
作為全國首個涵蓋院線電影、電視劇、網絡劇、微短劇的政策,“廣東影視政策15條”整合行業資源,形成政策合力,以全鏈條扶持、跨區域協同、高標準激勵為核心,進一步優化全省影視創作生產服務、引導、組織工作機制,構建覆蓋影視全產業鏈的良好生態,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影視產業邁向新高度。
南都記者梳理要點,采訪多位專家和影視從業者,共同解讀探討這份影視政策“大禮包”的五大重磅亮點。
亮點1
全產業鏈覆蓋,
“真金白銀”扶持力度全國領先
“廣東影視政策15條”貫穿創作、拍攝、制作、發行、放映、衍生開發的產業全鏈條,以“真金白銀”激發市場活力。
創作方面,建立影視創作選題庫,評選入庫一批歷史、革命、傳統文化、現實、未來科技題材以及具有創新創意的選題孵化和劇本項目。創作階段最高給予500萬元扶持。實施中小成本優秀影片扶持計劃。拍攝至播映階段,按環節分步給予扶持,前期扶持合計最高達2000萬元。獲得國家影視主管部門精品專項資金資助的,最高按照1∶1配套資助。市場方面,故事影片國內票房達1億元的獎勵500萬元,最高獎勵3000萬元;紀錄(科教)影片國內票房達1000萬元的獎勵100萬元,最高獎勵500萬元。電視劇(網絡劇)在央視綜合頻道黃金時段首播、收視率達相應標準的,最高獎勵30萬元/集。微短劇根據不同首播平臺及標準,最高獎勵50萬元。此外,獲得“五個一工程”獎等國家級影視獎項的作品,最高還可獲得800萬元獎勵。衍生開發方面,鼓勵各地靠前介入影視項目、打造影視消費新場景,持續開展“影視+”相關活動。
佛山影者傳媒有限公司制片人代佳夕認為,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新政策對電影進行大力的扶持激勵向業界發出了強烈信號,可以更好地穩定大家預期心,增強對未來市場的信心。
廣東省廣播影視協會常務理事、佛山市和光影視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創始人喻峰表示,他從新政策感受到“真金白銀”的激勵,以他從事的紀錄片領域為例,雖然相對小眾,但在本次政策中同樣得到了專門設計的扶持與獎勵機制,紀錄片票房獎勵更是直達500萬元。“這種明確、量化、具備可執行性的財政支持,不僅增強了企業的安全感,也提升了創作者敢于試驗、敢于突破的信心。”同時,政策給予了中小成本項目以充分的關注和實質性支持,“可以預見,在新政策的推動下,廣東的影視生態將呈現出類型豐富、規模多樣、創新活躍的良性格局,從多元中孕育出更大的文化能量。”
深圳蘭心繪制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創始人熊翊帆則說道,“出臺政策,并且具有能夠快速落地的措施,這樣的效率必須要夸夸我們廣東!”她的公司從事微短劇創作、拍攝、制作,在她看來,新政策對微短劇公司提出了更多維度的能力要求,“在真金白銀的激勵下,會有更多已有一定基礎的微短劇公司向發行、放映、衍生開發等更多產業鏈環節探索,不斷提升自身盈利能力。”她還指出,選題庫的機制也讓她倍感信心,“像我們這樣自負盈虧的影視公司,對于紅色革命或創新的題材,其實是很畏懼的,因為沒辦法預估它的市場收益。但現在有了政府的扶持,我們就能更勇于做嘗試。”
“很多影視機構負責人都跟我表示過,覺得我們廣東非常好的一點就是‘說到就一定能做到’。”暨南大學藝術學院/珠江電影學院副院長陶冶教授同樣向南都記者指出廣東制定影視政策的務實性及落實的高效性。他認為此次“真金白銀”的措施十分全面和細致,不僅有梯度性,還充分照顧到新興事物。
亮點2
深化粵港澳合作,
首次提出環珠江口影視產業帶
粵港澳三地融通合作,是廣東發展影視產業的獨特優勢。政策提出,落實CEPA服務貿易協議中關于影視合作交流條款,推動建立粵港澳人文交流、產業互動、活動聯辦、年度發布、聯合走出去等機制。對在廣東立項的合拍影視項目給予同等力度扶持。鼓勵粵港澳影視行業組織發揮橋梁紐帶作用,促進粵港澳影視人才、資金、技術、市場的融通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廣東影視政策15條”之首為打造環珠江口影視產業帶。該條提出,發揮廣州、深圳雙城引擎作用,沿珠江口兩翼布局建設影視產業集聚區,打造“雙核”驅動、多點支撐、輻射粵港澳大灣區的環珠江口影視產業帶。用好橫琴、前海、南沙等粵港澳大灣區重大合作平臺對符合條件企業減按15%征收企業所得稅等優惠政策,鼓勵各地市結合實際打造影視產業鏈優勢環節,優化全省影視產業空間和載體布局。此為廣東首次對全省影視面上的規劃布局。
陶冶認為,打造環珠江口影視產業帶,背后有三點原因值得關注。其一,要進一步發展廣東影視產業,就要在廣州、深圳兩座核心城市之外,進行地理空間上的拓展。不管是催生周邊的上下游企業,還是企業因自身發展瓶頸而從核心城市向周邊遷移,都在這一過程中帶動了周邊城市影視產業的發展。而此次政策提出打造環珠江口影視產業帶,就是基于目前已經出現的影視產業從核心城市沿珠江兩岸輻射的趨勢。其二,國家實施了一系列支持橫琴、前海、南沙等粵港澳大灣區重大合作平臺建設的專項稅收優惠政策,相比其他省份而言,這是廣東的獨特優勢,值得充分利用。其三,在大眾的認知中,影視裝備制造往往易被忽略,但環珠江口區域恰恰是全國非常重要的影視裝備制造業中心,打通產業鏈上下游,賦予了影視產業發展巨大的想象空間。
亮點3
放映端提質增效,
資助前沿科技賦能影視應用
“廣東影視政策15條”瞄準放映端提質增效,推動全省影院差異化、科技化轉型。資助影片開展分線發行、多輪次發行、區域發行、分眾發行等創新業務。對省財政補貼地區鄉鎮新建電影院最高給予60萬元一次性資助,對更新安裝國家認定的先進技術設備的電影院最高給予50萬元一次性資助,對放映虛擬現實電影、足額繳納電影專資的放映單位最高給予50萬元一次性資助。
“廣東影視政策15條”還強調了對影視前沿科技應用的資助,針對廣東影視制作基地小、散的短板和裝備制造、科技企業富集的特點,首次將影視制片基地、電影技術推廣應用納入扶持范圍。對影視制片基地新建外景地、高新技術攝影棚和應用先進技術設備及設備更新改造的,最高給予2000萬元一次性扶持。對影視科技企業新技術新工藝試驗和推廣應用項目,最高給予1000萬元一次性扶持。對采用4K、8K、高幀率、生成式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拍攝制作且票房達到3000萬元的影片,給予200萬元獎勵。對運用虛擬現實有關技術制作、取得公映許可證的新形態電影,最高給予100萬元資助。值得一提的是,對虛擬現實電影創作和放映給予資助,在省級政策層面屬全國首次。
陶冶表示,影視科技的持續發展建立在產品得以不斷迭代的基礎上,而產品之所以能夠迭代,又是建立在市場認可的基礎上。廣東匯聚了全國影視科技領域的龍頭企業,此次政策以單獨一項列出資助影視前沿科技應用的相關措施,體現出廣東對發展影視科技的高度重視,新產品、新技術在得到市場認可之前,政府資金可為其“保駕護航”。
亮點4
鼓勵影視推廣交流,
頭部引進與人才培育并重
“廣東影視政策15條”培育更為立體化的推廣交流,鼓勵影視機構建立海外發行機構及渠道,對境外發行廣東出品影片最高給予500萬元獎勵,對出海的微短劇可最高給予50萬元譯制補貼,對專門面向海外市場發行的微短劇可最高給予50萬元扶持。資助廣東出品的優秀影視作品組團參加國際知名影視節展,赴境外舉辦展播展映活動。此外,資助在粵舉辦影視推廣和促消費活動,培育更為濃厚的觀影氛圍。
政策還構建起“引才—育才—留才”全鏈條生態。一方面注重頭部影視人才引進,對獲得國家級和省部級影視類人才榮譽稱號、國內外重要影視獎項的編劇、導演、制片人、影視理論評論人才到廣東創業發展提供場地支持,擇優資助項目創作。鼓勵頭部影視平臺機構在廣東落地影視工作室。另一方面注重為本土影視人才提供上升通道,通過持續實施廣東青年電影人才培養“繁星計劃”、支持省內高校影視類相關學科專業建設等措施,培育廣東青年影視人才。
在代佳夕看來,“廣東影視政策15條”給予了影視人才生根發芽的土壤。“有了完整的產業鏈條、重金的扶持、人才的培養,影視公司和個體影視人才得以更加安心創作,力出精品,在良好的營商環境和肥沃的土壤里,為廣東的影視發展貢獻屬于自己的力量,也會鼓勵更多影視工作者留在廣東、回到廣東、來到廣東。”
亮點5
公益平臺護航拍攝,
“1+21”省市聯動提供一站式服務
政策提出,設立廣東影視綜合服務平臺,建立完善拍攝服務機制、辦事指南和拍攝資源庫,為在粵劇組免費提供政策咨詢、拍攝協調、中介建議等服務。鼓勵各地市成立公益性影視協拍服務機構,規范影視服化道、器材、車輛租賃、劇組酒店住宿和餐飲企業以及外聯、群演的管理,形成“1+21”省市聯動的拍攝服務網絡,解決影視劇組多頭對接、重復跑腿的痛點,提升拍攝效率。
政策發布當天,“廣東影視拍攝”小程序也正式上線,公布了省、市影視管理部門負責人以及各地市影視拍攝服務機構的聯系方式。此外,小程序還發布了首批18個拍攝基地和影棚、200多個特色取景點,后續還將繼續豐富完善更多的影視拍攝資源。影視企業可通過小程序的協拍申請入口,享受“一站式”服務。
廣東財經大學灣區影視產業學院院長賈毅認為,“廣東影視政策15條”體現出三個“一體”、兩個“全面”的特點。影視一體,過往由于行政架構的劃分,電影和電視、網絡視聽分屬不同部門管理,而“廣東影視政策15條”首次將院線電影、電視劇、網絡劇、微短劇放在同一個政策禮包中,是很大的亮點。灣區一體,政策從創作、交流、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考慮,對粵港澳三地融通合作有了更全面的規劃。現在未來一體,既有對當下的扶持,例如對國家級影視獎項進行獎勵;也有對未來的充分考量,例如將4K、8K、生成式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納入扶持范圍,以及對人才引進與培養方案進行了系統性的表述。產業鏈覆蓋全面,對影視作品從創作端到放映端的各環節進行了全面的考慮,還考慮到了設立公益性省級影視綜合服務平臺這樣的輔助措施。地理覆蓋全面,首次提出打造環珠江口影視產業帶,從地理布局上,充分發揮廣州、深圳的帶動作用,調動沿岸各城市發展影視產業的積極性和能動性。
賈毅總結道,“廣東全年電影票房連續23年位居全國第一,市場端本身是廣東的優勢。而新出臺的政策中,不管是扶持創作、協拍服務還是人才培養、鼓勵科技應用等措施,都將極大地促進生產端。當生產端有所提升后,又會反過來進一步推動市場端的發展,使整體產業氛圍再上一個臺階。”
喻峰則表示,“廣東影視政策15條”是一次系統性的支持和實質性的激勵。一方面,它在劇本開發、項目孵化階段就提供資金扶持,極大增強了他們在前期調研、創作上的信心與能力;另一方面,政策設立了針對不同類型作品的票房獎勵、播出激勵和海外發行補貼,為內容變現和多平臺布局提供了現實路徑。“對我們而言,這是一份實打實的政策保障;對廣東影視而言,這是一項引導產業多元共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部署。”
策劃:王衛國 李陽
統籌:賀蓓
采寫:鐘欣 林經武 陳澤然
編輯:彭思敏 劉芳 陳逸芬
視覺統籌:關健明
設計:高爽 何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