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作聲明:本文為虛構(gòu)創(chuàng)作,請勿與現(xiàn)實關(guān)聯(lián)
父母葬禮無人來,只有鄰居幫忙,21年后我扛麻袋回鄉(xiāng),打開全村瘋了
本文情節(jié)存在虛構(gòu),如有雷同實屬巧合,圖片源于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李明扛著麻袋走進村子,全村人都圍了過來。
87年父母去世時葬禮無人來,只有鄰居王大爺幫過忙。
21年后他發(fā)了財回來報恩,村民們以為麻袋里裝的是錢。
可當李明打開麻袋時,所有人都瘋了...
1987年秋天,李家村發(fā)生了一件讓十五歲的李明永生難忘的事。
那天早上,李明的父母在去鎮(zhèn)上買菜的路上出了車禍。
兩個人當場死亡。
消息傳回村里時,李明正在地里干活。
村長李大貴匆匆跑來,氣喘吁吁地說:"明子,你爸媽出事了,趕緊跟我去鎮(zhèn)上。"
李明丟下鋤頭就跑,一路上心如刀絞。
到了鎮(zhèn)上醫(yī)院,看到父母冰冷的尸體,李明哭得昏了過去。
回到村里后,李明開始張羅父母的后事。
他挨家挨戶去借錢買棺材,求人幫忙挖墳。
第一家是村長李大貴。
李明跪在李大貴家門口:"大貴叔,求您幫幫忙,借我點錢埋我爸媽。"
李大貴皺著眉頭:"明子,不是叔不幫你,家里真沒錢。再說你爸媽也沒給村里干過什么好事。"
第二家是富戶趙老財。
趙老財連門都沒開:"李明啊,你家窮了這么多年,借了錢也還不起,我可不能做這賠本買賣。"
第三家,第四家,第五家...
整整三天,李明跑遍了全村,沒有一個人愿意幫忙。
有的說沒錢,有的說沒時間,有的直接關(guān)門不見。
更讓李明寒心的是,父母下葬那天,整個村子竟然沒有一個人來送行。
李明一個人守在墳前,看著空蕩蕩的墓地,心如死灰。
就在這時,隔壁的王大爺悄悄走了過來。
王大爺已經(jīng)六十多歲,腿腳不太好,但還是拄著拐杖來了。
"明子,你爸媽是好人,我來送送他們。"
王大爺說著,從懷里掏出一個饅頭遞給李明:"孩子,你三天沒吃飯了,先墊墊肚子。"
李明接過饅頭,眼淚止不住地流。
王大爺又從口袋里摸出二十塊錢:"這是我攢的棺材本,你先拿著,以后有困難就來找我。"
二十塊錢在1987年不是小數(shù)目,夠一家人吃一個月。
李明知道王大爺家也不富裕,老伴早死,就靠種點菜園子過活。
"大爺,這錢我不能要。"
"拿著吧,你爸媽在天有靈,也希望你好好活下去。"
安葬完父母后,李明在村里待不下去了。
村民們對他指指點點,有的說他是掃把星,有的說他家祖墳有問題。
更有人背地里說:"李明父母死得好,省得在村里拖累大家。"
聽到這些話,李明徹底心死了。
他決定離開李家村,去外面闖蕩。
臨走前,李明去向王大爺告別。
王大爺正在菜園子里澆水,看到李明來了,趕緊放下水瓢。
"明子,你要走?"
"是的大爺,我想去城里打工。"
王大爺嘆了口氣:"也好,年輕人應該出去見見世面。但你要記住,不管走到哪里,都別忘了本。"
李明重重地點頭:"大爺,您的恩情我一輩子都不會忘。"
王大爺從屋里拿出一個小包袱:"這里面有我老伴留下的一件東西,你帶在身上,或許能幫到你。"
李明接過包袱,感覺沉甸甸的。
"大爺,這太貴重了。"
"拿著吧,你爸媽救過我老伴的命,這是應該的。"
原來二十年前,王大爺?shù)睦习榈暨M了村頭的老井里。
是李明的父親跳下去把人救上來的。
從那以后,王大爺一家就把李家當恩人。
李明流著淚離開了李家村。
他坐上了開往縣城的班車,透過車窗最后看了一眼生他養(yǎng)他的地方。
村民們還是那副冷漠的表情,仿佛李明的離開跟他們毫無關(guān)系。
只有王大爺站在村口,一直揮手送別。
到了縣城,李明人生地不熟,只能住在火車站附近的小旅館里。
第二天,他開始找工作。
由于沒有文化,只能干些體力活。
李明先是在一家飯店當洗碗工,每天工作十四個小時,工資只有八十塊錢。
飯店老板是個胖女人,脾氣很壞,動不動就罵人。
"李明,你這碗洗得什么樣子,重洗!"
"動作快點,客人等著用呢!"
"笨手笨腳的,鄉(xiāng)下來的就是不行!"
李明默默忍受著這一切。
晚上回到小旅館,他常常想起王大爺?shù)脑挘?不管走到哪里,都別忘了本。"
三個月后,李明攢夠了錢,打算去省城碰碰運氣。
臨走前,他給王大爺寫了一封信,告訴大爺自己在外面的情況。
省城比縣城更繁華,但競爭也更激烈。
李明找了很多份工作,都因為沒有技術(shù)被辭退。
最后,他在一個建筑工地找到了活干。
每天搬磚頭,扛水泥,累得腰酸背痛。
工頭是個黑心的包工頭,經(jīng)常克扣工人工資。
"李明,這個月工資要扣一百,你昨天遲到了十分鐘。"
李明明明沒有遲到,但也不敢爭辭。
他需要這份工作養(yǎng)活自己。
在工地干了半年,李明學會了瓦工和木工。
漸漸地,他開始接一些小活干。
給人家修修房頂,砌砌圍墻,雖然辛苦,但收入比在工地強多了。
1990年春天,李明用攢下的錢租了一間小門面,開始做裝修生意。
最初只有他一個人,什么活都干。
白天跑工地,晚上學技術(shù),幾乎沒有休息時間。
但李明心里有個信念:一定要干出個樣子來,有朝一日回去報答王大爺。
生意慢慢有了起色。
李明誠實守信,手藝也越來越好,客戶開始介紹朋友來找他。
1992年,他雇了兩個工人,生意擴大了不少。
1995年,李明成立了自己的裝修公司。
這時候,他已經(jīng)在省城買了房子,還開上了小汽車。
但李明從來沒有忘記過李家村,沒有忘記過王大爺?shù)亩髑椤?/p>
每年過年,他都會給王大爺寄錢。
起初是一百,后來是五百,再后來是一千。
王大爺每次收到錢都要寫信感謝,信里總是說:"明子,你有心了,但老頭子我什么都不缺,你把錢留著自己用吧。"
1998年,李明的裝修公司已經(jīng)頗具規(guī)模。
這一年,他接到了一個大項目:為省政府裝修辦公樓。
這個項目讓李明賺了不少錢,也讓他在省城站穩(wěn)了腳跟。
但就在事業(yè)蒸蒸日上的時候,李明卻做了一個讓所有人都意外的決定。
他要回李家村一趟。
不是回去炫耀,而是要做一件大事。
李明開著奔馳車回到了闊別十一年的李家村。
村子變化不大,還是那些破舊的房屋,還是那些熟悉的面孔。
只是王大爺已經(jīng)七十多歲了,頭發(fā)全白了,背也駝了。
看到李明回來,王大爺激動得老淚縱橫。
"明子,你出息了!"
李明跪在王大爺面前:"大爺,這些年多虧了您。"
"快起來,快起來,有出息就好。"
村民們聽說李明發(fā)財了,都跑來看熱鬧。
這些人當年對李明冷眼相待,現(xiàn)在卻一個個笑臉相迎。
"明子啊,想不到你這么有出息!"
"早就說你是個有能耐的孩子!"
"當年你走的時候,我就知道你肯定能成大事!"
李明冷冷地看著這些人,心里五味雜陳。
當年父母去世時,這些人在哪里?
當年自己跪求幫助時,這些人又在哪里?
現(xiàn)在看到自己發(fā)財了,就都成了好人?
李明沒有理會這些村民,而是專心陪著王大爺聊天。
王大爺身體還算硬朗,但畢竟年紀大了,行動不如以前方便。
李明在村里住了三天,每天都陪著王大爺說話。
臨走前,李明鄭重地對王大爺說:"大爺,我一定會回來報答您的恩情。"
回到省城后,李明的生意越做越大。
2000年,他成立了房地產(chǎn)公司。
2003年,公司上市。
2005年,李明已經(jīng)是身家過億的大老板了。
但無論多么忙碌,他都沒有忘記給王大爺寄錢。
每年的數(shù)額也從一千漲到了五千,再到一萬。
2008年春天,李明接到了一個消息:王大爺病重了。
他立刻放下手頭的工作,開車趕回李家村。
王大爺躺在床上,臉色蒼白,已經(jīng)很虛弱了。
看到李明來了,老人家眼睛一亮:"明子,你回來了。"
"大爺,您別說話,我這就送您去醫(yī)院。"
"不用了,我這把老骨頭活夠了。"王大爺握著李明的手,"明子,我有個請求。"
"您說,什么要求我都答應。"
"我走了以后,你別再給我寄錢了。這些年你寄的錢我都攢著,一分都沒花。"
王大爺顫抖著手指向床頭的一個鐵盒子:"那里面有八萬多塊錢,都是你這些年寄來的。我想把這些錢還給你。"
李明眼睛濕潤了:"大爺,這些錢是我孝敬您的,您收著吧。"
"我一個糟老頭子要這么多錢干什么?倒是你,要好好照顧自己。"
王大爺斷斷續(xù)續(xù)地說:"還有,你爸媽的墳要好好修修,草都長得老高了。"
三天后,王大爺安詳?shù)刈吡恕?/p>
李明為王大爺辦了一場體面的葬禮,全村人都來了。
安葬完王大爺后,李明在墳前發(fā)誓:一定要讓全村人知道什么叫知恩圖報。
2008年之后,李明的事業(yè)更加成功。
他的公司業(yè)務遍及全國,個人財富也超過了十億。
但李明始終記著王大爺?shù)亩髑椋浿氐嚼罴掖遄鲆患笫隆?/p>
終于,時機成熟了。
2008年秋天,也就是王大爺去世半年后,李明再次回到了李家村。
這一次,他要兌現(xiàn)當年的承諾。
這一次,他要讓全村人見識什么叫真正的報恩。
李明開著車到了村口,后備箱里放著一個大麻袋。
消息很快傳遍了全村:李明又回來了,還帶著一大包東西。
村民們紛紛猜測:肯定是錢,聽說他現(xiàn)在是大老板,身家?guī)资畟€億呢。
李明把車停在村中央的空地上,從后備箱里取出那個沉甸甸的麻袋。
麻袋很大,看起來裝了不少東西。
村民們圍了過來,七嘴八舌地議論著:"肯定是錢,聽說他在城里發(fā)大財了!"
小孩子們也跑來湊熱鬧,指著麻袋問:"叔叔,里面裝的是什么啊?"
李明什么都沒說,只是緩緩解開了麻袋口的繩子。
當李明把麻袋完全倒過來,里面的東西全部傾瀉而出的瞬間,圍觀的所有村民都愣住了。
年輕人震驚地張大嘴巴,老人們則激動得渾身發(fā)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