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聲明:本文情節存在虛構,如有雷同實屬巧合,圖片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媽,你瘋了嗎?那是我們的房子!"電話里,女兒王麗華的聲音尖銳得刺耳。
"你這個敗家娘們,我不認你這個媽!"兒子王建國更是直接摔門而去。
65歲的王秀蘭握著手機,手微微顫抖。她剛剛告訴兒女們一個決定:她要賣掉房子,用這筆錢去環游世界。
"我活了大半輩子,從來沒有為自己活過一天。"王秀蘭對著空蕩蕩的房間說道,眼神中閃爍著前所未有的堅定,"這一次,我要為自己活一回。"
9年后,當她踏上回家的路時,眼前的景象讓她徹底愣住了。曾經對她惡語相向的兒女們,這個她為之奉獻了一生的家,究竟變成了什么樣子?
01
2010年夏天,王秀蘭從城北小學退休了。那天,同事們為她舉辦了簡單的歡送會,校長拍著她的肩膀說:"秀蘭啊,你可以好好享受生活了。"
王秀蘭笑著點頭,心里卻五味雜陳。享受生活?她都不知道該怎么享受。
回到家里,她看著自己住了二十多年的老房子,心里涌起一陣說不出的空虛。這套80平米的兩居室,位于城北的老社區,雖然房齡有些老舊,但地段還算不錯。她和已故的丈夫當年攢了很久的錢才買下來。
"媽,你在家嗎?"門外傳來兒子王建國的聲音。
王秀蘭趕緊去開門,臉上掛著笑容:"建國來了,快進來。"
王建國進門后也沒客氣,直接坐在沙發上:"媽,我找你有點事。"
"什么事?你說。"王秀蘭給兒子倒了杯水。
"是這樣的,我公司最近接了個大項目,但是資金周轉有點緊張。你看你現在退休了,每個月還有退休金,能不能先借我十萬塊錢?"
王秀蘭的笑容僵在臉上。這已經是兒子第三次來借錢了。上次說是要裝修門面,借了五萬;再上次說是要買設備,借了三萬。每次都說是借,但從來沒有還過。
"建國,媽媽的積蓄也不多,這些錢還得留著養老呢。"王秀蘭小心翼翼地說。
"媽,你這說的什么話。我是你兒子,你的錢以后還不是我的?再說了,我現在創業正是關鍵時候,你不支持我支持誰?"王建國的聲音有些不耐煩。
王秀蘭嘆了口氣,從臥室里拿出存折:"那就再給你拿五萬吧,真的不能再多了。"
"五萬?媽,你這是打發叫花子呢?我說的是十萬!"王建國語氣更加不好了。
"建國,你別這樣說話。媽媽真的沒有那么多錢了。"王秀蘭聲音里帶著顫抖。
王建國看了看母親,最終還是接過了五萬塊錢:"行吧,先用著。不過媽,你也該考慮考慮搬到我們家去住了。麗梅老是抱怨家里人手不夠,你過去也能幫忙帶帶孫子。"
"這個,我再想想。"王秀蘭心里明白,兒媳婦李梅從來沒有好臉色給她。
王建國走后,王秀蘭一個人坐在沙發上發呆。這個家,她住了二十多年,可現在卻感覺那么陌生。
第二天,女兒王麗華從外地打來電話。
"媽,我聽建國說你退休了?"
"是啊,剛退休。"王秀蘭聽到女兒的聲音,心情稍微好了一些。
"那挺好的,正好我們這邊買了新房子,裝修需要不少錢。媽,你看能不能給我們支援一下?"
王秀蘭的心瞬間涼了。女兒也是為了錢才打電話的。
"麗華,媽媽剛給你弟弟拿了五萬塊錢,現在手頭真的緊。"
"什么?你給建國五萬?媽,你怎么能厚此薄彼呢?我是你女兒,你不能只向著兒子吧?"王麗華的聲音里滿是不滿。
"麗華,不是這樣的。媽媽的錢有限,真的不能什么都給。"
"算了,我就知道在你心里,女兒永遠比不上兒子。"王麗華氣呼呼地掛了電話。
王秀蘭看著手機,眼淚不爭氣地流了下來。她這大半輩子,為了這個家,為了孩子們,從來沒有為自己考慮過。現在退休了,本以為能享受一下天倫之樂,沒想到孩子們眼里只有錢。
02
接下來的幾個月,王秀蘭的生活變得越來越枯燥。每天早上起床,做飯,打掃衛生,看電視,然后睡覺。
兒子偶爾來一次,也都是為了錢。女兒更是很少聯系。
王秀蘭開始懷疑,自己的人生到底有什么意義。
轉機出現在2010年的冬天。社區組織退休老人聚會,王秀蘭本來不想去,但在家里實在無聊,就去了。
聚會上,她認識了張阿姨。張阿姨也是退休教師,比她大兩歲,但看起來比她年輕很多,精神頭特別好。
"秀蘭,你看起來不太開心啊。"張阿姨關心地問。
"沒什么,就是退休后不知道該干什么。"王秀蘭苦笑著說。
"我剛從云南回來,那里的風景真美!你看,這是我拍的照片。"張阿姨拿出手機,給王秀蘭看照片。
王秀蘭看著手機屏幕上的美景,心里涌起一種說不出的感覺。那些山,那些水,那些花,都是她從來沒有見過的。
"張阿姨,你一個人去的?"
"是啊,我老伴兒去得早,孩子們都有自己的生活。我想,既然我還能走動,為什么不去看看這個世界呢?"張阿姨笑著說,"我今年已經去了五個地方了。下個月準備去海南。"
王秀蘭聽得心里癢癢的:"那得花不少錢吧?"
"花錢?錢本來就是用來花的。我們辛苦了一輩子,現在不為自己花,還留著給誰?"張阿姨的話讓王秀蘭一愣。
"可是,我兒子女兒他們..."
"他們怎么了?他們有手有腳,不會自己掙錢?"張阿姨打斷了她,"秀蘭,你說句實話,你把錢都給了他們,他們對你好嗎?"
王秀蘭愣住了。張阿姨說得對,她把錢都給了孩子們,但孩子們對她好嗎?兒子來了就要錢,要不到就摔門而去;女兒更是除了要錢,平時連電話都不打。
"我以前也是這樣想的,覺得錢要留給孩子。但后來我想明白了,我們的錢是我們辛苦掙來的,憑什么不能為自己花?"張阿姨繼續說,"再說了,我們現在花錢旅游,其實也是在給孩子們做榜樣。讓他們知道,人要為自己活。"
王秀蘭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從那天起,王秀蘭的心境開始發生變化。她開始關注旅游節目,開始學習用手機上網查詢各地的風景。她發現,這個世界上有那么多美麗的地方,而她一個都沒有去過。
春節前,王建國又來借錢了。
"媽,我要進一批貨,需要八萬塊錢。"
王秀蘭看著兒子,第一次說出了"不"字:"建國,我不能再借你錢了。"
"什么?媽,你說什么?"王建國以為自己聽錯了。
"我說,我不能再借你錢了。我的錢不多,要留著自己用。"王秀蘭的聲音很堅定。
"媽,你什么意思?我是你兒子,你不幫我幫誰?"王建國的聲音提高了。
"正因為你是我兒子,我才不能繼續這樣下去。你已經四十歲了,應該學會自己承擔責任。"王秀蘭說完這句話,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
王建國愣了一會兒,然后憤怒地說:"好,很好。媽,你變了。你現在翅膀硬了,不認我這個兒子了是吧?"
"建國,我不是不認你,我是希望你能獨立。"
"少跟我來這套!"王建國摔門而去。
王秀蘭看著緊閉的門,心里雖然難過,但也有一種解脫的感覺。她覺得,自己終于開始為自己而活了。
03
2011年春天,王秀蘭做出了一個連她自己都覺得瘋狂的決定:賣掉房子,用這筆錢去環游世界。
這個決定的導火索是張阿姨的一句話:"秀蘭,你知道嗎?我們這個年紀的人,時間真的不多了。你不趁著還能走動的時候去看看世界,等到走不動了,再有錢也沒用了。"
王秀蘭想了一個晚上,第二天就去找了房產中介。
"阿姨,您這房子地段不錯,現在市場價大概120萬左右。"中介小伙子說。
120萬!王秀蘭沒想到自己的房子這么值錢。她原本以為頂多八九十萬。
"不過,阿姨,您賣房子是要換房子嗎?"中介問。
"不換,我要去旅游。"王秀蘭說。
中介小伙子愣了一下,然后笑著說:"阿姨,您真瀟灑!"
王秀蘭沒有告訴任何人她要賣房子的消息。她怕說出來后會被孩子們阻止。
一個月后,房子賣出去了。王秀蘭看著銀行卡里的120萬余額,心里既興奮又忐忑。這是她這輩子見過的最大數目的錢。
她首先去了一趟旅行社,咨詢了很多線路。工作人員熱情地為她介紹各種旅游套餐。
"阿姨,像您這個年紀,我建議先從國內開始,比如云南、海南、桂林這些地方。等適應了再考慮出國。"
王秀蘭點點頭,決定先報一個云南的旅游團。
就在她準備出發的前一天,王建國來了。
"媽,我聽說你要去云南旅游?"
"是啊,明天就走。"王秀蘭一邊收拾行李一邊說。
"媽,你這是要花多少錢?"王建國皺著眉頭問。
"不多,五千塊錢。"
"五千塊錢?媽,你知道嗎,我現在連一千塊錢都拿不出來!你有錢去旅游,卻不肯借我錢做生意!"王建國的聲音里滿是責備。
王秀蘭停下手中的動作,轉過身看著兒子:"建國,我已經決定了。我要為自己活一回。"
"為自己活?媽,你這是自私!"
"自私?我辛苦了一輩子,現在想為自己活一回就是自私?"王秀蘭的聲音也提高了,"那你們呢?你們只知道從我這里要錢,從來不關心我過得好不好,這不叫自私?"
王建國被母親的話噎住了。他確實很少關心母親的感受,只是把她當成了提款機。
"媽,我..."
"建國,你已經四十歲了,該學會自己面對生活了。"王秀蘭說完,繼續收拾行李。
王建國走后,王秀蘭給女兒打了個電話,告訴她自己要去旅游。
"媽,你瘋了嗎?這么大年紀了還去旅游?"王麗華在電話里喊道。
"我才65歲,還不算太老。"
"可是你一個人去,多危險啊!"
"我報的是旅行團,不會有危險的。"
"媽,我覺得你最近變了,變得我都不認識了。"王麗華的聲音里帶著哭腔。
"麗華,我沒有變,我只是想為自己活一回。"
"那你的錢呢?如果你都花光了,我們怎么辦?"
王秀蘭聽到這句話,心里一陣苦澀。原來女兒關心的還是她的錢。
"我的錢我自己會安排。"王秀蘭說完就掛了電話。
04
云南之行徹底改變了王秀蘭的人生觀。
在麗江,她看到了從來沒有見過的藍天白云;在香格里拉,她感受到了高原的純凈;在大理,她第一次看到了洱海的美麗。每一處風景都讓她震撼,每一次體驗都讓她感到自己仿佛重新活了一次。
更重要的是,在旅行中,她認識了很多同齡的朋友。他們有退休的醫生、教師、工程師,還有一些退休后開始追求夢想的老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個人都在為自己而活。
"王阿姨,你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多了!"同行的一位大姐說。
"是嗎?"王秀蘭笑著說,"我覺得我現在才開始真正地活著。"
回到家后,王秀蘭決定不再猶豫。她把房子賣掉的事情告訴了兒女們。
電話里,王麗華尖叫起來:"媽,你瘋了嗎?那是我們的房子!"
"那是我的房子,我和你爸爸辛苦買來的。"王秀蘭糾正道。
"可是我們還指望著繼承呢!"
"指望著繼承?"王秀蘭笑了,"我還活著呢,你們就在想著繼承我的房子?"
王建國更是直接沖到家里來。
"媽,你把房子賣了?"他進門就問。
"賣了。"王秀蘭平靜地說。
"你瘋了!這房子值多少錢你知道嗎?"
"我知道,120萬。"
"120萬!你知道我現在多缺錢嗎?你不幫我也就算了,還把房子賣了?"王建國氣得臉都紅了。
"建國,這房子是我的,我有權決定怎么處理。"
"可是你現在住哪兒?"
"我會租房子住。"
"媽,你是不是老糊涂了?有自己的房子不住,去租房子?"
"我不糊涂。我現在比任何時候都清醒。"王秀蘭看著兒子,"建國,你告訴我,除了錢,你還關心過我什么?"
王建國愣住了。
"你們總是說我老了,應該在家享福。但我想過的生活,你們給得了嗎?"王秀蘭繼續說,"我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想感受不同的生活,想為自己活一回。這些,你們能給我嗎?"
王建國不說話了。
"既然你們給不了我想要的生活,那我就自己去爭取。"王秀蘭說完,遞給兒子一張紙,"這是我的決定書。我要用這筆錢去環游世界。"
王建國接過紙,看了一眼,然后撕碎了:"我不同意!你這是敗家!"
"你不同意也沒用。錢已經在我手里了。"王秀蘭說。
"媽,你這樣做,我們怎么在街坊鄰居面前抬頭?人家會怎么說我們?"
"人家怎么說關我什么事?我活了65年,從來沒有為自己活過。現在我想為自己活一回,這有錯嗎?"
王建國看著母親堅定的眼神,知道說什么都沒用了。他摔門而去,臨走時還說:"媽,你這樣做,我不認你這個媽!"
王秀蘭聽到這句話,心里像被刀割一樣疼。但她還是堅持自己的決定。
05
2011年夏天,王秀蘭開始了她的環游世界之旅。
她首先去了東南亞。在泰國,她學會了用簡單的英文單詞與當地人交流;在越南,她品嘗了各種從來沒有吃過的美食;在新加坡,她感受到了現代化城市的魅力。
每到一個地方,她都會買一張明信片寄給自己,在上面寫下自己的感受。慢慢地,她積累了一大堆明信片,每一張都記錄著她的成長和改變。
在泰國的一個小鎮上,她住在一家民宿里。民宿的老板是一個華裔老太太,也是一個人生活。
"阿姨,你一個人出來旅游不害怕嗎?"老太太問。
"一開始害怕,現在不怕了。"王秀蘭說,"我發現,害怕其實是因為不了解。當你真正去體驗的時候,就會發現其實沒什么可怕的。"
"你說得對。我也是六十多歲才開始一個人生活的。以前總是依靠別人,現在才發現,原來自己也可以活得很精彩。"
這句話讓王秀蘭深有感觸。她以前總是覺得自己需要依靠孩子們,現在才發現,原來自己也可以獨立地生活。
2012年,王秀蘭去了歐洲。在巴黎,她參觀了盧浮宮;在羅馬,她看到了斗獸場;在維也納,她聽了一場音樂會。每一處風景都讓她感到自己的人生被拓寬了。
在一個意大利小鎮上,她遇到了一個同樣獨自旅行的中國老人。
"老鄉,你也是一個人出來的?"
"是啊,我兒子女兒都不理解我,說我老了還亂跑。"那個老人說。
"我也是。但我覺得這是我這輩子做過的最正確的決定。"王秀蘭說。
"是啊,我們辛苦了一輩子,現在應該為自己活了。"
在歐洲的那幾個月,王秀蘭的眼界徹底被打開了。她看到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方式,也看到了很多像她一樣的老人,在退休后開始追求自己的夢想。
2013年,她去了澳洲和新西蘭。在那里,她甚至參加了一個農場的義工活動,體驗了農場生活。
"王阿姨,你這么大年紀了還能干農活,真是太厲害了!"同行的年輕人都很佩服她。
"年齡只是一個數字,重要的是心態。"王秀蘭笑著說。
在新西蘭的農場里,王秀蘭找到了久違的快樂。她每天早上起來喂羊,下午幫忙收割蔬菜,晚上和其他義工一起聊天。這種簡單而充實的生活讓她感到無比滿足。
農場主是一對年輕的夫婦,他們對王秀蘭很照顧。
"王阿姨,你的孩子們一定很為你驕傲吧?"農場主的妻子說。
王秀蘭笑了笑,沒有說話。她已經很久沒有和孩子們聯系了。偶爾她會想他們,但更多的時候,她在享受著自己的生活。
06
旅行雖然精彩,但也有孤獨的時候。特別是在一些傳統節日,比如春節、中秋節,王秀蘭還是會想家。
2014年春節,王秀蘭在馬來西亞過年。那天晚上,她一個人坐在酒店的陽臺上,看著遠處的煙花,心里涌起一陣說不出的孤獨。
她拿出手機,想給孩子們打個電話,但撥了幾次都沒有撥出去。
"他們現在應該還在生我的氣。"她自言自語道。
就在這時,她的手機響了。是張阿姨打來的。
"秀蘭,新年快樂!你現在在哪兒?"
"我在馬來西亞。張阿姨,你呢?"
"我在家里。你知道嗎,我今天特別想你。我們這些老姐妹里,就數你最勇敢,敢于為自己而活。"
"張阿姨,我有時候也會想,我這樣做是不是太自私了?"
"自私?秀蘭,你說這話我就不高興了。你辛苦了一輩子,現在想為自己活一回就叫自私?那那些只知道要錢的孩子們叫什么?"
張阿姨的話讓王秀蘭心里暖暖的。她突然意識到,原來自己并不孤單,還有人理解她,支持她。
"張阿姨,謝謝你。"
"謝什么?我們是朋友,朋友就應該互相支持。你現在過得怎么樣?"
"很好,真的很好。我每天都能看到不同的風景,遇到不同的人,學到不同的東西。我覺得我現在才真正地活著。"
"那就好。秀蘭,你要記住,你這樣做是對的。不要因為別人的不理解就懷疑自己。"
掛了電話,王秀蘭的心情好了很多。她決定不再為孩子們的不理解而難過,而是要繼續她的旅程。
2015年,王秀蘭去了南美洲。在巴西,她看到了壯觀的伊瓜蘇大瀑布;在阿根廷,她體驗了探戈舞;在智利,她看到了美麗的復活節島。
每一次旅行都讓她更加堅定自己的選擇。她開始寫日記,記錄自己的感受和體驗。
"今天我看到了世界上最美的日落。站在海邊,看著太陽一點點沉入海平面,我突然明白了什么叫做生命的美好。我67歲了,但我感覺自己才剛剛開始真正地生活。"
2016年,她去了非洲。在肯尼亞,她看到了野生動物大遷徙;在埃及,她參觀了金字塔;在摩洛哥,她體驗了撒哈拉沙漠的日出。
每一次旅行后,她都會把照片和經歷分享給張阿姨和其他朋友。慢慢地,她在網上也有了一些粉絲,很多人都被她的故事感動,稱她為"最勇敢的奶奶"。
"王奶奶,你真的太勵志了!我們年輕人都沒有你這樣的勇氣。"一個網友留言說。
"勇氣是可以培養的。最重要的是要相信自己。"王秀蘭回復道。
07
到了2017年,王秀蘭已經72歲了。長期的旅行讓她的身體開始出現一些問題。在印度旅行時,她得了一場嚴重的腸胃炎,在醫院住了一個星期。
"阿姨,你這個年紀了,應該回家休息了。"病房里的醫生說。
王秀蘭躺在病床上,第一次開始思考是否應該結束這種生活。
"我還能堅持多久?"她問自己。
病好了以后,王秀蘭沒有立即回國,而是繼續她的旅程。但她開始更加謹慎,選擇一些相對安全和舒適的地方。
2018年,她去了日本和韓國。這是她最后一次長途旅行。在京都的一個寺廟里,她遇到了一個中國老人。
"老鄉,你也是一個人出來的?"
"是啊,我今年75歲了,可能這是我最后一次出國旅行了。"那個老人說。
"為什么這樣說?"
"身體跟不上了。而且家里的孩子們一直在催我回去。"
王秀蘭聽了,心里有些感慨。她想起了自己的孩子們,已經很多年沒有聯系了。
"你想他們嗎?"老人問。
"想。"王秀蘭誠實地說,"但我不后悔自己的選擇。"
"我也不后悔。這幾年的旅行是我這輩子最快樂的時光。"
08
2019年春天,王秀蘭在歐洲的一個小鎮上度過了她的74歲生日。那天,她一個人坐在咖啡館里,看著街上來來往往的人群,突然有一種想要回家的沖動。
"我已經走了這么多地方,看了這么多風景。也許,是時候回家了。"她在日記里寫道。
她掏出手機,看了看通訊錄。里面有兒子和女兒的電話號碼,但她已經很久沒有聯系他們了。她不知道他們現在怎么樣,也不知道他們是否還在生她的氣。
"也許我應該給他們打個電話。"她想。
但她又擔心,萬一他們還在生氣,不接她的電話怎么辦?
想了一夜,王秀蘭最終還是決定回國。她要回到那個她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城市,去看看現在是什么樣子。
她買了回國的機票,然后開始收拾行李。這9年來,她積累了很多東西:各地的紀念品、照片、明信片、日記本。每一樣都承載著她的回憶。
在飛機上,王秀蘭想起了9年前的那個決定。那時候,她也是這樣忐忑不安地踏上了未知的旅程。現在,她又要面對一個未知的未來。
"不管怎樣,我不后悔。"她在心里對自己說。
09
2019年9月,當王秀蘭拖著行李箱走出機場的那一刻,她的內心五味雜陳。9年了,整整9年,她終于回到了這片土地。
出租車緩緩駛向她曾經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地方。王秀蘭緊張地握著手機,手心里全是汗。
她想象過無數次回家的場景,想象過和兒女們重逢的畫面,可是當真正回到她熟悉的家時,她卻發現一切都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