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chuàng)作,請勿與現(xiàn)實關聯(lián)
- 創(chuàng)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chuàng)作,地名人名虛構,請勿與現(xiàn)實關聯(lián)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聯(lián)網(wǎng),部分圖片非真實圖像,僅用于敘事呈現(xiàn),請知悉
陳志遠拿著那張泛黃的黑白照片,手指輕輕拂過那個笑容燦爛的傣族少女。
她頭戴花環(huán),站在瀾滄江邊,身旁是年輕的自己,青澀而挺拔。
"李春花......"陳志遠喃喃自語,聲音沙啞。他翻過照片,
背面那行娟秀的字跡依然清晰:"志遠哥,等你回來娶我。"
七十歲的陳志遠坐在上海的老房子里,窗外高樓林立,
曾經(jīng)的知青歲月像一場遙遠的夢。他抖了抖手中的照片,心中五味雜陳。
"五十二年了,我答應過要回去的......"
第二天,他收拾了簡單的行李,在日歷上圈出了日期——2022年10月15日,
這一天,他要踏上前往云南的旅程,去尋找那個等了他一輩子的答案。
01
陳志遠站在上海虹橋火車站的檢票口,排隊的人群熙熙攘攘。
一位年輕人不小心撞了他一下,連忙道歉:"對不起啊,老爺爺。"
陳志遠微微一笑,示意沒關系。他看著手中的車票——上海到昆明,G1376次高鐵,
整整十個小時的旅程。昨晚,他給兒子打了電話。
"爸,你要去云南?一個人?"兒子陳明在美國的聲音透過電話傳來,滿是驚訝。
"嗯,去看看老朋友。"陳志遠輕描淡寫地回答。
"哪個朋友值得您老人家千里迢迢跑一趟啊?要不我請假回來陪您去吧。"
陳志遠笑了笑:"不用,就是以前一起下鄉(xiāng)的戰(zhàn)友,前幾天聯(lián)系上了,
想著趁還能走動,去看看。"他沒有提起李春花,這個名字埋藏在心底五十二年,
從未對任何人提起過,包括已故的妻子。檢票的聲音打斷了他的思緒,
陳志遠拖著小行李箱,緩步走向站臺。坐在高鐵上,窗外的風景飛速掠過。
陳志遠閉上眼睛,記憶如潮水般涌來。1968年,他十六歲,響應國家號召,
作為上海知青來到云南西雙版納勐海縣的傣族村寨。那時的他,滿懷理想與激情,
要在邊疆建功立業(yè)。"志遠哥,你教我認字好不好?"
記憶中,李春花清脆的聲音依舊鮮活。她是村里的傣族姑娘,比陳志遠小幾個月,
卻叫他"哥"。每天清晨,她會帶著自己編的花環(huán),來知青點接他去地里干活。
傍晚時分,兩人常常坐在瀾滄江邊,陳志遠教她讀書寫字,她則教他唱傣族山歌,
說傣語。那些山歌,陳志遠到現(xiàn)在還能哼上幾句。
"志遠哥,你們上海是不是很繁華啊?"春花常這樣問。
"嗯,有高樓大廈,有電影院,有霓虹燈。"陳志遠會耐心地描述。
"那你為什么要來我們這里啊?"
"來貧困的地方,接受貧下中農(nóng)再教育啊。"
春花會嘟著嘴說:"我們這里雖然窮,但是有瀾滄江,有青山,還有會唱歌的傣家姑娘。"
陳志遠看著窗外飛逝的景色,嘴角不自覺地揚起。那個愛笑的傣族姑娘,
是他青春中最美好的記憶。火車進入云南境內(nèi),窗外的景色漸漸變得青翠蔥郁。
陳志遠打開手機,翻看與老張的聊天記錄。老張是當年一起下鄉(xiāng)的知青,現(xiàn)在定居昆明,
靠他,陳志遠才打聽到了李春花的消息。"老陳,春花還在村里,沒離開過。"
老張在電話里這樣告訴他,"不過,這么多年過去了,她的情況......唉,你來了就知道了。"
老張欲言又止的語氣讓陳志遠心中忐忑不安。他知道,半個世紀的時光足以改變一切,
當年那個花容月貌的姑娘,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個七旬老人。但他不在乎,他只想親眼見她一面,
告訴她,他食言了,但他從未忘記。火車到站的廣播聲響起,陳志遠收拾好行李,
深吸一口氣。昆明,他來了。
02
昆明火車站外,老張已經(jīng)等候多時。"老陳!這邊!"一個花白頭發(fā)的老人揮手喊道。
陳志遠愣了一下,那個曾經(jīng)意氣風發(fā)的上海小伙子,如今已是滿頭白發(fā)、
略顯佝僂的老人。他明白,自己在老張眼中,也是一樣的形象。
"老張!"陳志遠快步上前,兩位老人緊緊握住彼此的手,半晌無言。
"五十年啊,老陳。"老張哽咽著說。
"是啊,五十年。"陳志遠點點頭,"沒想到我們還能再見面。"
老張拍拍他的肩膀:"來,先去我家休息一晚,明天一早我陪你去勐海。"
老張的家是昆明城郊的一套小三室,收拾得干凈整潔。他的老伴早已去世,
兒女都在外地工作,平時一個人住。客廳墻上掛著幾張老照片,
都是當年知青下鄉(xiāng)時的合影。"你看,這是我們剛到村里那會兒。"
老張指著其中一張說,"你,我,小李,還有春花的父親,老李大叔。"
陳志遠凝視著照片中的年輕面孔,恍若隔世。那時的他們,青春洋溢,
對未來充滿希望。誰能想到,命運會將他們帶向完全不同的方向。
晚飯后,兩位老人坐在陽臺上,喝著茶,聊著往事。
"老陳,這次去找春花,你是什么打算?"老張猶豫了一下,還是問出了口。
陳志遠沉默片刻,將茶杯放在桌上:"我也說不清楚。就是想去看看她,
當面跟她說聲對不起。"
"對不起什么?"
"當年我答應過她,等知青返城政策下來,就回去娶她。可是......"
老張嘆了口氣:"那個年代,誰不是身不由己啊。"
1978年,國家開始安排知青返城。陳志遠回到上海后,
父母已經(jīng)給他安排好了工作和對象。在那個年代,
個人的情感往往要服從于家庭的決定和社會的壓力。他給李春花寫過信,
但信是否送達,他不得而知。后來,他娶了父母介紹的姑娘,踏踏實實過日子,
工作,生子,一晃就是幾十年。"我老婆去世后,我就一直想著這件事。"
陳志遠的聲音低沉,"總覺得虧欠她,想去看看她過得怎么樣。"老張沉默了一會兒,
終于開口:"老陳,我得提前跟你說,這么多年過去了,春花的情況......
可能和你想象的不一樣。"陳志遠心頭一緊:"她還好吧?"
"她還活著,這點你放心。"老張拍了拍他的肩膀,"但具體的,我也不太清楚。
我上次回去已經(jīng)是十年前了,聽村里人說,她這些年過得不容易。"
陳志遠點點頭:"無論如何,我都要去看看她。"夜深了,陳志遠躺在客房的床上,
輾轉難眠。窗外,昆明的月光灑在床前,他想起了五十年前,在傣族村寨的竹樓上,
也是這樣一個月明之夜。"志遠哥,你將來會回上海嗎?"春花靠在竹樓的欄桿上問道。
"會啊,政策總會允許我們返城的。"年輕的陳志遠回答。
"那你回去了,還會記得我嗎?"
"當然記得,我還會回來娶你。"陳志遠握住她的手,信誓旦旦地承諾。
春花的眼睛亮了起來,像夜空中最明亮的星星:"真的嗎?"
"真的,我陳志遠說到做到。"
想到這里,陳志遠苦笑了一下。那時的誓言,他沒能兌現(xiàn)。但如今,
他終于可以回去面對那個承諾,面對那個等待了他一輩子的姑娘。
天剛蒙蒙亮,陳志遠就起床了。他站在鏡子前,整理著裝。頭發(fā)梳得一絲不茍,
衣服也是前一天晚上熨燙過的。他甚至噴了一點古龍水,這是他多年來的習慣。
"這么早就起來了?"老張揉著眼睛走出臥室,看到收拾妥當?shù)年愔具h,不禁笑道,
"看來是睡不著了。"
"嗯,有點緊張。"陳志遠坦言道。老張拍拍他的肩膀:"別緊張,一切都會好的。
我去做早飯,待會兒我們就出發(fā)。"吃過早飯,兩人乘坐老張的私家車,
駛向勐海縣。一路上,陳志遠看著窗外的景色,感慨萬千。
"變化真大啊,當年我們從昆明到勐海,坐的是敞篷卡車,走的是土路,
顛得人骨頭都要散架了。"陳志遠回憶道。老張笑了:"是啊,現(xiàn)在都是高速公路,
自駕游的人很多呢。西雙版納這些年發(fā)展得不錯,尤其是旅游業(yè)。"
"村子變化大嗎?"
"挺大的。"老張點點頭,"政府這些年投入不少,基礎設施都上去了。
不過具體怎么樣,我也有十年沒回去看了。"車子在高速公路上疾馳,
窗外的景色逐漸從城市變?yōu)猷l(xiāng)村,從平原變?yōu)榍鹆辍?/p>
陳志遠的心情也隨著距離的縮短而越來越緊張。
"老張,你說春花會認出我嗎?"陳志遠突然問道。
老張瞥了他一眼:"怎么不認得?你這張臉,雖然老了,但輪廓還是當年那樣。
再說了,我猜她一直在等你呢。"陳志遠沒有回答,只是看著窗外的遠山,
眼中閃爍著復雜的光芒。
03
車子在傍晚時分到達了勐海縣城。縣城比陳志遠記憶中大了許多,高樓林立,
街道寬敞整潔,完全看不出昔日小縣城的模樣。
"先在縣城住一晚吧,明天一早去村里。"老張?zhí)嶙h道。
陳志遠搖搖頭:"不,今天就去。"
老張看了看表:"這都快六點了,天黑前能到村里嗎?"
"能到的,我記得從縣城到村里,開車不超過一小時。"陳志遠堅持道,眼中帶著急切。
老張明白他的心情,點點頭:"行,那我們抓緊時間。"
他們在縣城簡單吃了晚飯,又買了一些水果和禮品,便繼續(xù)向村子駛去。
道路從柏油路變成了水泥路,再變成了石子路。窗外的景色越來越熟悉,
陳志遠的心跳也越來越快。遠處,傣族特有的竹樓隱約可見,瀾滄江的水聲也漸漸清晰。
"就是這里!"陳志遠突然激動地說,"前面那個彎道,過去就是我們村了!"
老張放慢車速,轉過彎道,一個煥然一新的傣族村寨出現(xiàn)在眼前。
整齊的水泥路貫穿村莊,路兩旁是一排排漂亮的新式竹樓,每棟樓前都種著花草,
村口還立著一個"美麗鄉(xiāng)村示范點"的牌子。
"這......這還是我們那個村嗎?"陳志遠驚訝地問。
老張也愣住了:"變化太大了,我都認不出來了。"
他們把車停在村口的停車場,下車步行進村。村里很安靜,
偶爾有幾個老人坐在竹樓下乘涼,孩子們在村口的廣場上玩耍。
陳志遠走到一位老人面前,用不太流利的傣語問道:"老人家,
請問李春花還住在這個村子嗎?"
老人抬起頭,打量了陳志遠一番,用普通話回答:"你是來找春花的?"
"是的,我是她的老朋友,五十年前在這里當知青的。"
老人的眼中閃過一絲驚訝,然后點點頭:"春花還在村里,住在村子東邊的小院子里。"
"謝謝!"陳志遠激動地道謝,正要轉身離開,老人又叫住了他:
"等等,你是不是叫陳志遠?"
陳志遠驚訝地轉過身:"是的,您認識我?"
老人笑了:"我是小偉啊,當年你教過我識字的。"
陳志遠仔細看了看老人的臉,恍然大悟:"小偉!你是李大叔家的小兒子!"
"是啊,沒想到你還記得我。"老人——現(xiàn)在應該叫老偉了——站起身,
熱情地握住陳志遠的手,"春花經(jīng)常提起你,說你是上海來的大學問家。"
陳志遠鼻子一酸:"她......她過得還好嗎?"
老偉的表情變得復雜起來:"這個......你自己去看看吧。沿著這條路一直走,
到村子盡頭的那棟獨立小院,就是她住的地方。"
陳志遠道謝后,和老張沿著村中的水泥路向東走去。路兩旁的竹樓都是新建的,
看不到當年的影子。陳志遠一邊走,一邊回憶著五十年前的場景,心中五味雜陳。
"老陳,你看那邊。"老張突然指著前方說。
順著他手指的方向,陳志遠看到村子東邊的山坡上,有一棟獨立的小院子,
被綠樹環(huán)繞,顯得格外幽靜。"就是那里了。"陳志遠低聲說,腳步不自覺地加快了。
隨著距離的縮短,他聽到了一個熟悉的聲音——是傣族山歌,雖然沙啞了許多,
但那獨特的旋律,他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是春花的聲音......"陳志遠喃喃自語,眼眶濕潤了。
他們來到小院門前,院子里的山歌依然在繼續(xù)。陳志遠站在門口,深吸一口氣,
抬手就要敲門。就在這時,院子里的山歌聲戛然而止,一個粗獷的男聲傳來:"誰啊?"
隨后,院門被拉開,一個五十多歲的中年男子站在門口,警惕地看著他們。
"你們找誰?"中年男子問道。
陳志遠定了定神:"我們是來找李春花的,我是她的老朋友,陳志遠。"
中年男子聽到這個名字,眼睛瞪大了:"陳志遠?上海知青陳志遠?"
"是的,就是我。"陳志遠點點頭,"請問春花在家嗎?"
中年男子上下打量著陳志遠,眼神中的戒備逐漸被復雜的情緒所取代。
他沉默了片刻,終于開口:"阿媽經(jīng)常提起你,說你是上海來的知青,教她認字寫字,
還答應過要回來娶她的。"
"阿媽?"陳志遠一愣,"你是......"
04
"我叫阿強,是春花阿媽收養(yǎng)的孩子。"中年男子自我介紹道,眼神中充滿復雜。
陳志遠心頭一震。春花有養(yǎng)子?那她這些年......
"阿強,誰在外面啊?"院子里傳來一個蒼老但熟悉的女聲,打斷了陳志遠的思緒。
阿強回頭喊道:"阿媽,有人來找你,說是你的老朋友。"
"老朋友?誰啊?"
阿強轉向陳志遠,表情變得嚴肅:"你真的是陳志遠?上海知青?"
"是的,我就是陳志遠。"陳志遠急切地回答,"我能見見春花嗎?"
阿強深深地看了他一眼,終于側身讓開:"進來吧。"
陳志遠和老張走進小院。院子不大但收拾得很整潔,種著各種花草,
角落里還有幾棵芒果樹和龍眼樹。院子中央有一個涼亭,亭子里坐著一個人。
陳志遠的腳步停住了,他遠遠地看著亭子里的身影,心跳如雷。
"阿媽,是上海來的陳志遠,說是來看你的。"阿強大聲說道。
亭子里的人似乎愣住了,然后緩緩轉過頭來。
那是一張飽經(jīng)滄桑的臉,皺紋深深刻在額頭和眼角,但那雙眼睛,依然明亮如星。
"志遠哥?"她的聲音顫抖著,帶著不敢相信的驚喜。
"春花......"陳志遠喃喃道,不由自主地向前走去。
幾十年的時光一下子被拉回到那個陽光明媚的午后,瀾滄江邊,少女的笑容如花綻放。
"真的是你嗎,志遠哥?"李春花的聲音打破了短暫的寂靜。
陳志遠快步走向涼亭,老張和阿強默契地停在了原地,給他們留出空間。
當他走近涼亭,終于看清了李春花的全貌時,整個人如遭雷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