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達成停火原因浮出水面,中方一個舉措,直接令莫迪陰謀告吹,中方做了什么呢?
日前印度和巴基斯坦達成一致,確認要在邊境地區相互撤軍。這表明近期發生的過去幾十年來印巴最嚴重的一場沖突或已正式畫上句點。此事的發生,固然令人欣慰,但是與此同時,也令人有些意外,為什么這么說呢?
雖說早在10號,印度和巴基斯坦已經達成了停戰協議,但是這個協議并非是永久性的,而是臨時的,上一次到期,就是18號的事情,為什么印巴此前未能達成永久性的停火呢?目前看來,和印度總理莫迪的野心有關。
雖說在停戰前的幾場交鋒中,比如7號因印度發起“朱砂”行動引發的“5·7空戰”,以及10號,因對印度的步步緊逼感到忍無可忍,巴基斯坦發起的“銅墻鐵壁”行動。印度在其中都吃了不小的苦頭,以至于10號莫迪不得不和巴基斯坦達成停火協議。但大量跡象表明,莫迪依然沒有放棄針對巴基斯坦的野心。
比如在停火后,莫迪在印巴邊境地區已經部署有多達50萬大軍的前提下,更進一步征召退役士兵加入邊境部隊。還有,因為印軍“陣風”戰機所配備的“米卡”空空導彈射程比不上巴基斯坦殲-10CE所配備的PL-15E空空導彈,近期有消息稱,印軍打算為“陣風”換裝印度國產的“阿斯特拉”空空導彈。最后,就在日前,印度還試圖發射雷達衛星,不排除是想彌補在戰場情報方面相比巴基斯坦的不足,但火箭發射后不久就宣告墜毀。
以上舉動都在表明,停火后,印度不僅沒有放棄野心,反而變本加厲,緊鑼密鼓地為和巴基斯坦的軍事沖突做準備。在這里問題也就出現了,既然莫迪并未放棄野心,為什么日前,印度又突然愿意和巴基斯坦達成共識,確認相互撤軍,宣告本輪印巴緊張局勢結束呢?目前看來,可能和兩個原因有關。
第一是因為莫迪發現,就算當下印軍加緊腳步,試圖強化針對巴基斯坦的軍事威脅,但換裝導彈需要時間,火箭發射更是失敗。這些情況表明,短期內,印度不太可能建立起足以戰勝巴基斯坦的軍事體系,除了放棄,莫迪其實沒得選。
至于第二個原因,說來也是有意思,可能和中國也有一定關系,怎么回事呢?事實上,就在日前,巴基斯坦副總理兼外長達爾造訪中國,并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進行了會面。在本場會面中,王毅外長對中巴關系予以高度評價,且明確表示支持巴基斯坦領土主權完整等。這一表態等于交底,任何國家想要入侵巴基斯坦,中方都會支持巴基斯坦堅決抵抗的行動。本次印度對巴基斯坦發難,為的無非就是削弱巴基斯坦,比如盯上巴控克什米爾,因此王毅外長這番交底,表明印度接下來若還敢嘗試對巴基斯坦發難,那么恐怕就得做好得罪中方的準備。
此外,這次達爾訪華期間,還有一件事可能也是極大出乎印度意料的,什么呢?就是在達爾離開北京前,阿富汗代理外長穆塔基也來華了。作為中國近期接見的另一位訪華貴客,穆塔基的來華有何特殊之處呢?事實上,印度之所以敢借4月22號發生在印控克什米爾的槍擊案針對巴基斯坦,引發本輪印巴局勢升級,除盲目高估自身實力、低估巴基斯坦外,還有一個重大原因就是巴基斯坦近年處境不樂觀,境內有“俾路支”武裝制造緊急事態,在邊境地區,還因“巴基斯坦塔利班運動”的緣故,和阿富汗接連交火。
也正是因為巴基斯坦近年備受安全問題困擾,所以莫迪想要借機挑起事態,不止如此,近期巴基斯坦已經公開指責印度,稱印度和巴基斯坦國內的恐怖勢力有關聯。而這次阿富汗代理外長的來華,中方或就能幫助調停巴阿兩國的矛盾,推動兩國更加妥善地處理“巴基斯坦塔利班運動”這個問題。這樣一來,巴基斯坦的壓力就會減輕,接下來也就能抽調更多戰略資源應對印度。很可能也正是為此,印度察覺到自己失去針對巴基斯坦的機會,于是接受撤軍這一結果,暫時放棄野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