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姐,你憑什么要爭這套房子?你在北京不是有自己的公寓嗎?"林浩拍著桌子,眼中滿是怒火。
林蕓冷冷盯著弟弟:"這是爺爺留下的房子,按理說應該我們平分。"
"平分?你自己不是有房有車了嗎?非要和弟弟搶?"
母親插進來,聲音充滿不滿,"我看你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現在想回來分家產了!"
這句話像一把刀,直接刺進林蕓的心里。
她沒想到,十多年任勞任怨的付出,在母親眼中竟是一文不值。
那一刻,她轉身離開了這個再也不像家的地方,卻沒想到十年后,當父母顫顫巍巍地跪在她面前時,命運會如此諷刺。
01
林蕓從小就是父母眼中的驕傲——成績優異,懂事聽話,從不讓大人操心。但這種驕傲,似乎只存在于鄰居面前的炫耀中。
"蕓蕓,你弟弟數學又不及格了,你得幫他輔導功課。"晚飯后,母親收拾著碗筷說道。
十六歲的林蕓皺了皺眉:"媽,我明天有期中考試,得復習。"
"考試重要還是弟弟重要?你看你,這么自私!"母親的臉一下子沉了下來。
林蕓不敢再爭辯,默默點頭。
這樣的對話在林家幾乎每天都在上演——當林蕓想要一雙新球鞋時,母親會說"家里錢不多";但轉頭就給弟弟買了最新款的游戲機。
"媽,我也想要一個MP3。"高三那年,林蕓小心翼翼地提出請求。
"你馬上要高考了,別分心。"母親頭也不抬地回答。
兩天后,弟弟林浩拿著嶄新的MP4在家里炫耀,林蕓只能默默轉身回屋。
她曾天真地以為,這只是因為弟弟年紀小,等他長大后,父母的關愛會平等分給兩個孩子。可隨著年齡增長,這種偏心卻愈發明顯。
高考后,林蕓以優異的成績被北京一所重點大學錄取。
全家人都很高興,父親甚至破例開了一瓶珍藏多年的酒。但當她興奮地談起大學生活時,父母的反應卻很冷淡。
"北京消費那么高,你要盡量省著點花。"母親叮囑道,"家里還要供你弟弟上學,不寬裕。"
林蕓點點頭,把話咽了回去。她原本想說自己申請了獎學金,還可以做家教補貼生活費,但看到父母的表情,她選擇了沉默。
大學四年,林蕓很少回家。假期時她會找實習工作,賺取生活費。
每次電話聯系,父母問得最多的總是"你弟弟在學校怎么樣"、"你有沒有好好關心弟弟"。林蕓時常覺得,自己仿佛只是弟弟的一個附屬品,而非獨立的個體。
02
大學畢業后,林蕓留在北京工作,租住在城郊的小房子里。
那時她剛入職,薪水勉強夠自己生活,卻還要從中抽出一部分寄回家補貼弟弟的生活費。
"你弟弟在上大學,零花錢不夠用。你已經工作了,應該幫襯著點。"每次打電話,母親總會這樣說。
林蕓從不抱怨,只是默默努力工作,一步步爬上管理崗位。
她每天早出晚歸,周末常常加班,只為能在這座城市立足。同事們都說她是"拼命三郎",卻不知她心里那份渴望證明自己的執念。
三十歲那年,她終于攢夠了首付,在北京郊區買了個小小的兩居室。
當她興奮地打電話告訴父母這個好消息時,電話那頭卻是一片沉默。
"怎么了?你們不為我高興嗎?"林蕓疑惑地問。
"當然高興。"父親干笑兩聲,"不過蕓蕓,你弟弟快畢業了,找工作的事..."
林蕓明白了,父母打來電話不是為了祝賀她,而是想讓她幫弟弟在北京找工作。她苦笑著答應了,并在自己公司介紹了職位給弟弟。
林浩來北京后,林蕓把弟弟安頓在自己家。
她把主臥讓給弟弟,自己睡在小小的客臥里。每天早上,她都會提前起來準備早餐,晚上回來還要收拾弟弟留下的一片狼藉。
"姐,我今晚不回來吃飯了。"某個周五,林浩發來短信。
林蕓看著剛買的菜和已經腌制好的排骨,無奈地嘆了口氣。
這已經是這個月第三次了,每次她精心準備了弟弟愛吃的菜,他都會臨時爽約。
周末,林蕓獨自一人打掃房子,洗衣服,備課。
弟弟的房間亂糟糟的,床上堆滿了衣服,地上散落著零食袋和啤酒罐。她一件一件收拾好,心里涌起一絲苦澀。
"姐,我可能要單獨租房子了。"一個月后,林浩突然宣布。
林蕓驚訝地問:"為什么?這里不是挺好的嗎?"
"太遠了,上班太不方便。"林浩解釋道,"而且和女朋友約會也不方便。"
原來,林浩已經談了女朋友,只是從未告訴過林蕓。她強忍著受傷的感覺,幫弟弟收拾行李,甚至借給他一筆錢作為租房押金。
"姐,你真好!"臨走時,林浩難得地感謝道。
林蕓笑了笑,沒說什么。這是她的弟弟,無論如何,她都希望他過得好。
03
半年后的一個周末,林蕓約弟弟出來吃飯,弟弟卻遲到了近一小時。
"對不起,姐,昨晚和小雯約會,睡過頭了。"林浩毫無歉意地坐下。
林蕓看著弟弟疲憊的臉色,關切地問:"工作還適應嗎?"
"別提了,每天加班到深夜,工資又低。"林浩抱怨道,"不過我有個好消息要告訴你——我要結婚了!"
林蕓驚訝地瞪大眼睛:"這么快?你們才認識半年吧?"
"感情到了就是到了。"林浩不以為然,"我們已經見過雙方父母了,都同意了。"
"父母去北京了?怎么沒告訴我?"林蕓心里一陣刺痛。
林浩有些尷尬:"他們來得匆忙,就待了一天,沒來得及通知你。"
林蕓勉強笑了笑:"那恭喜你了。什么時候舉行婚禮?"
"年底吧,小雯家催得緊。"林浩喝了口水,突然支支吾吾地說,"姐,我還有件事想和你商量。"
"什么事?"
"小雯家里要求我必須有房子才能結婚。"林浩猶豫了一下,"我想問問,能不能借你一點錢做首付?"
林蕓愣住了:"你不是有工作嗎?而且爸媽不是一直有存款嗎?"
林浩囁嚅道:"我工資不高,存不下錢...爸媽的錢也不夠..."
林蕓沉默了。她知道父母一直有存款,爺爺留下的老房子雖然不在市中心,但也值幾百萬。
如果全家齊心協力,完全能幫弟弟付個首付。
"我考慮一下。"最終,林蕓只能這樣回答。
回家后,她撥通了父母的電話。
"爸,弟弟要結婚了,你們知道吧?"
"當然知道,小雯是個好姑娘,家庭條件也不錯。"父親語氣中帶著欣慰。
"他說需要一筆錢做房子首付..."
"是啊,現在年輕人結婚,沒套房子不行啊。"
父親嘆了口氣,"我和你媽商量了,準備把老房子賣了,再加上這些年的積蓄,應該夠給他買套小兩居。"
林蕓握緊了電話:"爸,那套房子是爺爺留下的,應該是我和弟弟共有的吧?"
電話那頭沉默了一會:"蕓蕓,你在北京不是有房子了嗎?老房子賣了給你弟弟買婚房,不是很合適嗎?"
"爸,我買房的時候,你們一分錢都沒給我。我是自己貸款,每個月還房貸到現在。"
林蕓壓抑著情緒,"為什么弟弟結婚,你們就要賣掉共有的房子?"
"你這孩子,怎么這么不懂事!"
父親的聲音陡然提高,"你弟弟是男孩子,結婚必須有房子。你是女孩子,遲早要嫁人的,到時候不就是別人家的人了嗎?"
這句話如一盆冷水,澆滅了林蕓心中最后一絲期望。
原來在父母心中,她從來就不是家里真正的孩子,只因為她是個女兒。
04
一周后,林蕓接到了母親的電話。
"蕓蕓,媽媽和你爸做了個決定。"
電話那頭,母親的語氣異常平靜,"家里的房子和存款都打算給你弟弟做婚房和彩禮。我們已經去公證處立了遺囑,寫明所有財產都歸你弟弟所有。"
林蕓握著電話的手微微發抖:"全部?包括爺爺的房子?"
"當然是全部。你弟弟要結婚了,需要我們支持。你已經在北京站穩腳跟了,不需要我們操心。"母親語氣輕描淡寫,仿佛在談論天氣。
"媽,那套房子是爺爺留給我們兩個人的,您怎么能..."
"怎么?你還想和弟弟搶?"
母親的聲音陡然變得尖銳,"你一個女孩子,早晚要嫁人的,到時候不就是別人家的人了嗎?"
這句話如一把尖刀,直接刺進林蕓的心里。十多年的付出與忍讓,換來的竟是如此的待遇。
"我知道了。"林蕓平靜地說,"既然這樣,以后我也不需要再給弟弟生活費了吧?"
"你這孩子,怎么和媽媽說起氣話來了?"母親不以為然,"你弟弟馬上就要結婚了,開銷更大,你這個做姐姐的怎么能不管?"
掛斷電話,林蕓望著窗外的夜色,淚水奪眶而出。她突然意識到,在這個家里,她永遠只是個局外人,一個只有義務沒有權利的局外人。
第二天,林蕓請了一周假,回到了闊別已久的老家。她想當面問個清楚,也想看看父母和弟弟究竟是什么打算。
當她站在家門口時,一輛嶄新的轎車停在院子里,車牌還是新的。林蕓按響門鈴,開門的是個陌生女孩,約莫二十七八歲,妝容精致,手上戴著一枚閃亮的鉆戒。
"你是..."女孩疑惑地問。
"我是林蕓,林浩的姐姐。"林蕓勉強笑了笑。
"啊,是姐姐!"女孩立刻熱情起來,"我是小雯,林浩的未婚妻。快請進!"
客廳里,父母和弟弟圍坐在茶幾旁,看到林蕓,他們明顯有些驚訝。
"蕓蕓,你怎么突然回來了?"母親問道,語氣中帶著一絲不自然。
林蕓看了眼茶幾上攤開的戶口本和一沓文件,直奔主題:"媽,我想了解一下你們準備把家里所有財產都給弟弟的事。"
空氣瞬間凝固。小雯驚訝地看向未來公婆:"阿姨,您要把所有財產都給林浩嗎?"
"這是我們家的事,小雯不用操心。"母親尷尬地笑了笑,然后轉向林蕓,"蕓蕓,這些事以后再說吧..."
"不用以后了,現在就說清楚。"林蕓堅持道,走到茶幾前拿起那份文件,果然是一份遺囑,上面明確寫著將所有財產都留給林浩。
"為什么要把爺爺留下的房子全部給弟弟?"林蕓平靜地問。
父親清了清嗓子:"蕓蕓,你已經在北京有房有工作了,不需要我們的財產。你弟弟不一樣,他剛畢業,需要我們幫助。"
"需要幫助不代表要獨占所有。"林蕓反駁,"那套房子本該我們兩個人平分。"
"姐,你憑什么要爭這套房子?你在北京不是有自己的公寓嗎?"林浩突然拍著桌子站起來,眼中滿是怒火。
林蕓冷冷地看著弟弟:"這是爺爺留下的房子,按理說應該我們平分。"
"平分?你自己不是有房有車了嗎?非要和弟弟搶?"
母親插進來,聲音充滿不滿,"我看你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現在想回來分家產了!"
林蕓站起身,眼中滿是失望:"我明白了。從今天起,我不再是你們的女兒,你們也不必為我操心。"
她轉身走向門口,弟弟卻追了上來:"姐,你別鬧了。這不是還有婚禮嗎?你總不能缺席吧?"
林蕓停下腳步,沒有回頭:"我會給你轉一筆錢作為結婚禮物,但婚禮我不會參加。也請你以后不要再找我。"
說完,她頭也不回地離開了,帶走的只有一張泛黃的全家福和外婆留給她的一條項鏈。
05
回到北京,林蕓把弟弟的號碼拉黑,刪除了父母的聯系方式。她換了手機號,搬了新家,開始了嶄新的生活。
沒有了家人的束縛,她反而活得更加自在,全身心投入工作,很快得到了升職加薪。
同事們都說林蕓變了,變得更加獨立自信,也更加冷靜理智。
只有林蕓自己知道,那個期待父母關愛的小女孩已經死去,取而代之的是一個不再期待任何親情的成年人。
三年后,公司派她去美國分公司任職。
離開時,她想過要不要告訴父母,最終還是放棄了。在異國他鄉,她遇到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事業也蒸蒸日上。
第五年,林蕓回國創辦了自己的公司。從最初的三個人小作坊,到如今的上百人團隊,她用實力證明了自己的價值。
這些年,她時常會夢到小時候的場景——父親教她騎自行車,母親為她梳頭,弟弟纏著她講故事。夢醒后,她總會怔怔地望著天花板,心中五味雜陳。
有時,她會想起那份遺囑,想起父母偏心的話語,想起弟弟理所當然的態度。她不是沒有嘗試過原諒,只是每次想起來,那種被背叛的痛楚還是會涌上心頭。
第七年,她在孤兒院做志愿者時認識了小雨,一個被父母遺棄的五歲女孩。小雨安靜懂事,眼神中卻透著與年齡不符的成熟。林蕓被她吸引,常常去看望她。
"姐姐,你會拋棄我嗎?"有一次,小雨突然問道。
林蕓心中一痛,緊緊抱住小女孩:"不會,姐姐永遠不會拋棄你。"
半年后,林蕓正式收養了小雨。
從此,她的生活有了新的重心和意義。看著小雨一天天長大,她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愛——不求回報,無條件付出。
十年過去,林蕓早已習慣了獨自撫養小雨的生活。她從普通創業者一步步晉升為行業翹楚,擁有了自己的事業帝國。
這些年,她再沒回過老家,與父母弟弟斷絕了所有聯系。她以為這輩子都不會再見到他們,直到今天。
當助理告訴她有人在公司門口等她時,林蕓完全沒想到會見到這樣一幕——她的父母,那兩個曾經高高在上的人,此刻竟跪在公司大廳的地板上,滿臉淚水和絕望。
"蕓蕓,求你幫幫我們吧!"母親哭喊著,聲音嘶啞,"只有你能救你弟弟了!"
林蕓震驚地站在原地,看著父親顫抖的雙手拉住她的褲腿:"女兒,我們錯了...求你別不管我們..."